1、一、編制依據1、武岡至靖州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K12+200K21+370.096)施工圖設計文件及補充設計文件;2、國家及相關部委頒布的政策法規、現行設計規范、行業標準及相關技術規程;3、現場實地考察情況;4、本項目擁有的技術裝備力量、機械設備狀況、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及在其他高速公路工程施工總結的經驗。二、工程概況本合同段位于邵陽市城步縣,路線呈東西走向。起點K12+200,位于城步縣西巖鎮田心村關雞沖,與第一合同段順接。途徑西巖鎮田心村與蔣坊鄉杉坊村,終點樁號為K21+370.096,與第3合同段順接,L匝道與第8合同段順接。路線長度為9.17km,其中K20+300K21+370為
2、梅溪互通。本合同段內軟土主要為淤泥質軟土、淤泥,零星分布于常年積水的水塘、水田及低洼的山溝中。施工中采用排水固結和清淤換填的方法處理。對于埋深1.5m、地形條件便于挖溝排水的淺層軟土、腐殖土地段,采用排水固結處理。對于埋深1.5m的軟土、腐殖土、淤泥地段,采用清淤換填碎石土處理。具體段落見下表1:序號樁號長度(m)備注1K12+610-K12+670602K12+670-K12+7701003K13+130-K13+2801504K13+250-K13+270205K13+290-K13+3901006K13+510-K13+590807K13+590-K13+7301408K14+000-K
3、14+1101109K14+110-K14+24013010K14+520 K14+5604011K14+521 K14+5612012K14+522 K14+5624513K14+523 K14+56321014K14+520 K14+56040三、施工統籌安排3.1 施工原則施工季節:優先安排在非雨季節施工,根據氣象預報資料選取在連續降雨量少時間施工。工序安排:采用機械化快速施工,開挖、換填、防護加固、防排水各項設施等工序一氣完成,盡量縮短工作面暴露時間。避免開挖后遇到雨水天氣而積水。3.2 工期安排計劃施工日期為xx年12月1日xx年3月31日。3.3 管理人員進場計劃主要管理人員見下表
4、2:表2:管理人員進場表姓 名職 務職 責羅成利項目經理項目總負責,主持全面工作,協調指導。朱曉宇項目總工程師技術總負責人,全面技術指導,質量進度督促、組織安排。張勇項目副經理現場生產負責人,主管施工生產、調度、工作安排。虞磊工程部長協助總工主管工程技術、施工日常工作米之銀質檢工程師現場質量負責人,負責整個工程的質量及內業資料。呂仁森合約工程師負責計量、支付、變更索賠等。閔建軍試驗室主任負責現場原材料檢驗及生產過程中的各項試驗。蘭永慶測量工程師現場測量主管,現場施工放樣、高程測量控制。成少帥安全工程師現場安全管理監督、交通疏導及標志牌擺設。伍海燕物機部長負責機械、材料計劃、進出倉管理。主要機械
5、設備見下表3:表3:主要機械設備表序號機械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1挖機PC220臺52推土機山推200臺53自卸汽車20T臺104平地機PY185臺55壓路機YCT18臺56水泵臺5四、主要的施工方法及工藝流程4.1 施工準備開挖施工前,修好施工便道,保持施工車輛順暢通行。合理布置施工場地,在每個施工面都設置一個施工牌,說明施工內容及具體管理責任人員。開挖前先做好排水,在坡腳用挖機挖一條排水溝。中間根據情況用人工配合機械挖排溝積水,做到在開挖工作面少積水,保證路基排水暢通。4.2 測量試驗按照路線方向每10m取橫斷面,測量每斷面原地面高程,并報測量監理工程師復核確認。清淤前采用荷蘭動力觸探儀判斷
6、軟土深度,觸點布置按照路線每10m取橫斷面,每斷面布置5個測點,或以5*5m方格“十”字點作觸點。觸探試驗須在軟土地段開溝排水后至少連續5個晴天后方可進行,以此保證原地表處于中濕或干燥狀態。4.3 軟土開挖淤泥清除采用挖掘機進行施工,清除松軟及有機土質。當地面橫坡或縱坡陡于1:5時,按設計規范開挖寬度大于2m,向內傾斜4%的臺階。清除軟土后,測定軟土基底承載力,若承載力達到設計要求,方可進行下一步的回填工作,若經測定地基承載力仍達不到設計要求,則需要通知業主、監理工程師及設計方到現場再次確認處理方案。清淤后及時測量清淤后地面高程并報業主、監理工程師確認。4.4 回填碎石土1、材料選擇:換填材料
7、根據試驗檢測確定,碎石土粒徑大于20mm的顆粒含量超過總質量的50%,可優先采用挖方棄渣。2、回填:為有效控制回填碎石土的松鋪厚度和均勻布料,在每層攤鋪時,在邊樁上用紅線掛出松鋪厚度并在地面用石灰線分劃出大小均勻的方塊,自卸車按計算好的數量將碎石土按序均勻卸倒入各方框內,然后用推土機攤鋪。填筑時分層填筑并分層碾壓達到設計要求的壓實度。壓實度進行自檢并報監理工程師抽檢。監理工程師檢查認可后,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4.5 工藝流程軟土換填具體工藝流程圖見下圖1:備料測量放樣 確定方案 挖除淤泥 監理簽認基底檢查 監理簽認回填碎石土圖1 軟基換填工藝流程圖五、安全保證措施5.1 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為全面
8、履行工程施工合同,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提高項目標準化管理水平,確保項目工程安全目標的實現,項目經理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安全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具體人員安排為:組長:羅成利、張勇副組長:趙克勝、朱曉宇、劉進愛成員:成少帥、虞磊、閔建軍、伍海燕、呂仁森、吳攀、張艷5.2 安全保證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實行安全崗位責任制,做到獎懲嚴明,把安全生產納入競爭機制,納入承包內容。逐級簽訂安全包保責任狀,明確分工,責任到人,使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安全保證體系圖如下圖2:圖2:安全保證體系圖5.3 安全保證措施1、加強安全教育,使之制度化、經常化,提高全體人員的安
9、全意識,貫徹專業檢查與群眾檢查相結合的方針,施工現場設專職安全員做到隨時檢查督促,發現隱患及時排除,嚴禁違章作業。2、每5天進行一次專業的安全技術教育,施工人員在開工前進行安全技術教育,持證上崗,每周進行不少于一次學習操作規程和安全條例。搞好安全生產的宣傳,施工現場做到有固定標語和針對性醒目標牌,確保安全生產。3、堅持班前安全教育和檢查。進入施工現場人員均佩戴安全帽,嚴禁穿拖鞋、高跟鞋進場作業。4、加強司機安全教育,禁止無證及酒后開車,在公路上行駛時遵守交通規則,慢速行駛,禮貌行車。5、嚴禁機械帶病運轉,超負荷作業。夜間作業時,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工作視線不清時不得作業。6、做好用電安全。工地的
10、電動設備、電力線路均由電工人員架設及管理,開關防雨且安設牢固,并設有漏電保護器,做到經常維修,保持良好。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電動設施及電力線路不得使用,非專業電工嚴禁隨意接、動電力線路,以防發生觸電事故。7、做好防火工作,搭設的工棚與料庫之間的距離,符合有關規定要求。在工棚及倉庫附近要設消防器材,并定期檢查。8、加強對易燃、易爆及危險品的管理,對炸藥、雷管等危險品的采購運輸貯存及使用各環節均嚴格按照有關安全操作規程執行。六、質量評定標準及質量保證措施6.1 質量管理組織機構為全面履行工程施工合同,并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提高項目標準化管理水平,確保項目工程質量目標的實現,項目部成立
11、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質量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具體人員安排為:組長:羅成利、張勇副組長:朱曉宇、趙克勝、劉進愛成員:成少帥、虞磊、閔建軍、伍海燕、呂仁森、吳攀、張艷6.2 質量保證體系 武靖二標質量保證體系見下圖3:圖3:質量保證體系6.3 質量評定標準 軟土換填質量評定標準見下表4:表4 軟基換填檢查項目序號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1壓實度(%)96每200m每壓實層測4處2換填厚度(mm)+20,-10 開孔量測:每400m2處3縱斷高程(mm)+20,-15水準儀:每200m測4斷面4中線偏位(mm)50全站儀:每200m測4點5寬度(mm)符合設計要求米尺:每200m
12、測4處6平整度:(mm)153m直尺:每200m測2處*10尺7橫坡(%)0.3水準儀:每200m測4個斷面6.3質量保證措施1、加強質量宣傳,樹立質量觀念加強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樹立“質量第一”的觀點,并在全體職工中牢固樹立起“創優在我心中,質量在我手中”的信念。2、建立施工全過程質量控制制度加強路基填筑前的軟土地基觸探,確保路基填筑質量,路基施工時應做好路基坡腳排水和路基表面排水。在施工前,由項目總工主持,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試驗人員、項目目隊隊長、作業班長、技術工種的工人,針對本項目的工程特點,學習技術規范,做好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學習監理程序,密切配合監理工程師的工作,接受監理工程師的檢
13、查指導。加強各分項工程的工序質量控制。在各工序開展之前,由工程技術人員對各作業班組長進行詳盡的技術交底,每日班組長在組織施工前對作業人員進行交底。項目隊專職質檢員負責對各工序質量進行檢查,并填寫檢查證,經自檢合格后上報質檢部及駐地監理檢查。若發現操作過程中存在質量問題或達不到質量驗收標準,及時整改,并按質量控制程序,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質量偏差原因分析,制定糾偏措施,確保工程質量達標,在易發生質量通病的工序,設置質量預控點,制定事先防范措施,加強專項檢查,杜絕質量通病。七、文明施工及環保措施7.1 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管理組織機構項目部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管理小組,施工現場環保、
14、衛生分級負責,經理部定期按文明工地標準進行檢查評比,獎優罰劣。組長:羅成利、張勇副組長:朱曉宇、趙克勝、劉進愛成員:成少帥、虞磊、閔建軍、伍海燕、呂仁森、吳攀、張艷7.2 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保證體系建立符合GB/T24001-2004(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的環境管理體系,施工期內至少接受一次由第三方組織的體系核查。文明施工、環保、文物保護保證體系的組織結構見下圖4: 圖4:文明施工、文物和環境保護保證體系框圖7.3 環保措施1、規劃紅線內植被保護和水土保持未經土地、林業和環保部門許可,不擅自開工。凡屬珍稀植物要按林業部門的要求加以保護或移植。2、廢棄物處理(1
15、)棄方用地需征得當地主管部門的同意,盡量少占耕地、河床,不得造成生態隔斷。(2)棄方堆放高度、邊坡選擇需經過專門設計,不能造成地質災害隱患,必要時需做復耕或種植植被處理。(3)易污染水體的廢物,如廢油等不能傾倒在水源附近。3、保護野生動物措施制訂嚴格的規章制度,禁止人為狩獵。4、森林保護(1)不占用未經許可的林地。(2)施工作業人員不進入林地,不在林地周邊吸煙和使用明火,以防引起森林火災。(3)保持施工機械狀態良好,尾氣排放不超標,盡可能減少對沿線森林的危害。5、除塵措施施工道路在晴天用灑水車及時灑水防止揚塵。6、激勵與處罰措施(1)每季度進行一次環保工作評比,對先進單位、個人進行獎勵。(2)施行“綠色工地”掛牌制。(3)將環保工作成績納入領導干部考核范疇。(4)對違反環保要求的行為和人員進行嚴厲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