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20kV光華輸變電110kV配套出線電纜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風險控制方案目 錄一、工程概況 1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標 1三、安全文明施工組織機構及職責 2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五、現場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及實施 61、工程概況1.1、編制目的為全面落實國家電網公司有關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工作的規定,提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作業人員和設備財產安全,指導本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全過程管理,特制定本細則。1.2.編制依據 a)江蘇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文件光華110kV變電站送電工程(SD12110NJ)初步設計評審意見 b)南京市規劃局建設項目規劃設計要點 c)關于辦理光華電站工程項目的請示(
2、寧供電發建【2012】013號)。1.3主要規程規范a)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 502172007)。b)高壓電纜選用導測(DL/T 4012002)。c)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 52212005)。d)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682006)。e)交流電氣裝置的過電壓保護和絕緣配合(DL/T 6201997)。f)交流電氣安置的接地(DL/T 6211997)。g)火力發電廠與變電所設計防火規范(GB 502292006)。h)國家電網公司輸變電工程典型設計(電纜敷設分冊)。1.4.工程設計規模和設計規范電纜溝部分:總長度長約2.78公里,其中電
3、纜排管1902米,拉管134米,電纜溝680米,接頭溝80米。現澆電纜檢查井。二、工程概況和特點1、光華110kV變電站送電工程(土建)設計單位為南京蘇逸實業有限公司,監理單位為江蘇宏源電力建設監理有限公司,施工單位為南京華恒輸變電有限公司。2、本工程新立塔位于省農科院內,在鐘其2#線13#塔(鐘其1#線9#塔)兩側各立1基110Dsn-21電纜終端塔,新立塔位于現狀線路下方,本期將鐘其2#線開斷環入220kV光華變,鐘其1#線維持現狀架空連接,遠景將鐘其1#線也開斷環入光華變。拆除現狀鐘其2#線13#塔、及其導地線、金具等。2、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目標2.1、安全控制目標:不發生輕傷及以上人身事
4、故;不發生一般及以上設備事故;不發生一般火災事故;不發生負主責的交通事故;預防為主,不發生職業病。不發生人員凍傷,設備(產品)凍壞事故。其指標如下:技工持證上崗率100%,施工安、技交底率100%,安全監護到位率100%,安全防護用品正確穿戴率100%。2.2、本工程環境管理目標/指標為:愛護植被,杜絕油污,降低噪聲污染。其指標如下:2.2.1、文明施工,減少施工噪音與粉塵,合理節約材料與能源,施工場界噪音滿足GB12523標準要求。并力求降低。2.2.2、固體廢棄物分類堆放,廢水達標排放。2.2.3、無重大環境事故/事件;顧客投訴處置率100%。2.3、文明施工目標:自己滿足,地方滿足,監理
5、滿意,業主滿意。努力做到現場規范化管理,工完、料盡,場地清。3、安全文明施工組織機構及職責3.1、組織機構 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圖項目經理:施品勇施工負責人陳大安技術負責人殷福彪項目安全員陳海基礎施工班項目材料員宋保穩電纜施工班3.2、保證體系由項目經理、施工負責人及施工隊(班)長、技術部、施工隊技術專職、各作業組技術員組成現場保證網絡。提出上針對工程的特點提出危險點和重要控制環節與對策,明確作業方法、流程及操作要領。根據施工人員和機械(機具)配備,提出保證安全的措施。針對工業衛生、環境條件,提出安全防護和文明施工的標準。提出出現危險及緊急情況時的針對性預防與應急措施。3.3、監督體系提要:由項目
6、項目經理、項目安全員、施工隊(班)安全員、全員組成立體化全方位的安全監督網絡。對施工全過程對照相關規程、規定、措施(作業指導書)進行跟蹤監督,糾正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及管理上的缺陷。4、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4.1、進場作業人員素質與技能管理、上崗前結合工程特點,對所有員工進行“安規”及相關安全文明施工知識的培訓教育;考試不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4.1.2、分部分項工程開工前,安技措施交底未履行簽字確認的作業人員不得上崗。4.1.3、每天上班前開站班會,交任務、交技術、交安全;查衣著、查“三寶”、查精神狀態。未參加站班會的作業人員不得上崗。、特殊工種人員全部培訓考試合格,持證(有效期內)
7、方可上崗。4.1.5、工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體格體檢,有不適宜輸電線路施工的病癥者不得參加施工。作業人員未學會觸電急救法和人工呼吸法緊急救護法不得上崗。4.1.6、未滿16周歲的人員嚴禁進入現場參加施工作業。新入場人員未經過三級安全教育嚴禁參加施工作業。4.1.7、不熟知本崗位上的安全職責,不熟知作業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及控制措施,不熟悉應急預案的基本內容不得上崗。4.2、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臺帳4.2.1、安全施工生產責任制度4.2.2、安全教育培訓制度4.2.3、安全施工檢查制度4.2.4、安全例會制度4.2.5、安全施工措施編審和交底制度4.2.6、安全施工作業票管理制度4.2.7、安全監護制度
8、4.2.8、分包工程安全管理制度4.2.9、安全用電管理制度4.2.10、安全防護裝備管理制度4.2.11、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4.2.12、施工機具安全管理制度4.2.13、車輛交通安全管理制度4.2.14、環境保護管理制度4.2.15、安全設施管理制度4.2.16、生活衛生管理制度4.2.17、消防保衛管理制度4.2.18、計劃外用工和臨時工安全管理辦法4.2.19、安措補助費文明施工費使用管理辦法4.2.20、項目部建設完善安全管理臺帳:專(兼)職安全員登記表、安全(例會)活動記錄、安全考試登記臺帳、安全生產監督通知書、安全健康環境問題整改反饋書、安全健康和環境檢查記錄表、特殊作業人員
9、登記表、安全獎勵登記臺帳、施工機械、工器具檢查登記表、安全防護用具(品)檢查登記表、危害因素調查表、職業安全健康危險源清單、職業安全健康危害辯識與風險評價記錄表、環境因素識別表、環境因素清單、環境因素評價表、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含文明施工措施計劃)表,以及有關安全工作規程、規定、計劃、總結、措施、文件、簡報、事故通報、安全法律法規等。4.2.21、施工隊(班組)建設完善的安全管理臺帳:安全(例會)活動記錄、安全健康環境問題整改反饋書、施工機械及工器具檢查登記表、安全防護用具(品)檢查登記表、施工隊安全檢查記錄、安全施工作業票以及有關安全工作規程、規定、計劃、總結、措施、文件、安全簡報、事故通報、
10、安全法律法規等。4.3、“兩項費用”使用管理4.3.1、為確保施工人員人身安全以及重要、特殊、危險性作業安全所需要的費用;為提高作業環境安全水平、改善現場施工條件、倡導綠色施工等所需要增加的費用。項目部嚴格按照江蘇省電力公司輸變電工程施工安全措施補助費、文明施工費管理實施細則(蘇電建2007177號)的要求,結合工程建設單位的有關管理辦法,制定相關管理細則,確保“兩項費用”的提取和專款專用。4.3.2、項目部在開工前編制項目工安全文明施工實施細則,報監理單位審核。4.3.3、施工單位負責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的落到實處,如安全設施、文明施工設施的制作(購置)、安裝、使用、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4.4、
11、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本工程依據以下危險分析及控制程序、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對施工過程的危險源進行有效控制。、危險分析及控制程序(1)對工程施工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編制危害因素調查表。(2)對各種危害因素進行風險評價,填寫風險評價記錄表。(3)對風險較大的因素拿出控制措施或對策進行控制。(4)對工程施工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因素進行識別,填寫環境因素清單。(5)對所列清單內容進行環境因素評價,對重要的拿出控制措施或對策進行控制。、應急管理工作要求(1)確保人、財、物等應急資源要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確保必要時及時響應。(2)建立健全各種應急機構和管理宣傳制度,對緊急聯絡和救護方法內容宣傳
12、到每個員工。將消防、醫療救護、防汛、治安保衛等組織網絡圖懸掛在醒目處;火警、交通報警、安全事故緊急通報、醫療救護等電話號碼納入上崗前安全考試,宣傳到位人人知曉。(3)工程開工前,項目部制定完善觸電、火災、人身傷害、自然災害、交通事故等應急預案。(4)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定期開展針對性的應急演練,確保預案的有效性和響應的及時性。5.現場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及實施5.1、現場總平面布置、模塊、區域劃分本工程現場實行模塊化管理。根據施工組織設計中的總平面布置圖,將現場劃分為生活辦公、材料站、施工現場三大模塊,做到劃分合理,滿足各區域的使用功能要求。再將三大模塊分成生活、辦公、材料、牽、張場、基礎、立塔、
13、放線、敷纜等區域。實行常態化區域維護,做到責任到人。、生活辦公模塊布設提要:項目部生活辦公場所應選擇在交通便利,水電齊全,通訊通暢,能適應文明施工管理要求,有會議室和較為寬敞辦公環境,場地能停放項目部車輛,有較為整潔、衛生的食堂和宿舍的租用房。生活區、辦公區應相對獨立,努力做到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融為一體。(1)辦公區入口處設項目部名稱牌。生活、辦公區設維護責任人標牌。(2)辦公、生活區院內劃出出停車位。設安全文明施工宣傳櫥窗。(3)生活、辦公區院內設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箱、消防器具。(4)車輛及各辦公室、會議室配備的辦公設備按辦公定置圖(牌)定置擺放。(5)辦公區項目部安裝外線電話1
14、部傳真機1部,項目經理及主要部門負責人配備移動電話,保證對外通信聯絡及圖文傳遞的通暢。此外,項目部配置微機、打印機,有1臺微機與INTERNET網連接,實現遠程數據傳輸,保障項目部與建設管理單位、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的圖文信息傳遞。(6)辦公室、會議室配備空調設施。(7)辦公、生活區設置標準的水沖式衛生間,并安排專人管理及打掃,保證廁所內無蚊蠅,無異味。(8)生活區設置盥洗、洗浴設施,淋浴間有良好的洗浴設施。(9)餐廳配備不銹鋼櫥具、冰柜、消毒柜等設施,干凈整潔。(10)員工宿舍有良好的居住條件,通風良好、整潔衛生、室適宜,有防蚊蠅等措施。、材料站模塊布設(1)在緊靠材料站入口處設車輛限速禁鳴標
15、志牌。(2)小型工具、材料等庫房地面一律硬化。工具房面積不小于15平方米。(3)塔材、導線和光纜用紅白相間色鐵桿做立柱,立柱高度為1200mm,立桿每隔5000mm設置一個。立桿底座采用以下兩種形式(平座或尖頭)。(4)塔材、導線和光纜露天擺放,做到各種材料擺放有序,材料碼放整齊成形,安全可靠。用立柱與彩色三角形標志旗繩或網形成區域圍護,所有區域均設維護責任人落地式標牌。、施工現場模塊布設、施工用電布設(1)根據基礎施工現場定置圖(牌)布設發電機、開關箱。可能布設在接近作業點且相對較高處,地面平整不積水,有防傾到的措施。(2)電源干線宜采用架空布設,高度應滿足車輛通行的安全距離。開關箱至用備電
16、源線過路有可靠的保護設施。、桿塔基礎、桿塔組立、張力場、牽引場等現場布設(1)桿塔基礎現場的主要布設(2)桿塔組立現場的主要布設(3)牽引場的主要布設(4)張力場的主要布設、區域圍護的立桿上可設安全、質量等宣傳彩旗。區域入口處兩側分別設簡易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棄物箱。、據現場實際在各區域圍護開口側設安全警示警告牌、安全操作規程若干,各區域設維護負責人、定置圖標牌一塊。、在張力場適宜處設可拆卸式“三封一敞”指揮篷,地面平整、不積水。、安全標志牌制作標準與布設(安全提示類、指令類、警告類、禁止類標志)針對危險源或危險點設備必要的安全標志牌,對作業人員起到提示或警示作用。5.2、設備材料用品擺放定置化管
17、理5.2.1、進場設備材料按各區域定置圖(牌)堆放和管理,不得隨意更換位置,堆放要整齊、有序、標識齊全。5.2.2、砂石按指定地點露天堆放,不得亂堆亂放,堵塞通道。現場水泥存放處有防雨功能,地面支墊隔離。5.2.3、塔材運抵堆放場,經過檢驗后分類堆放。堆垛高度不大于1米,垛間留出足夠的通道。鋼管分層堆放并用木墊板間隔,堆積高度不超過3層。長件材料應用道木墊起,并兩端有一定高差。5.2.4、光纖、導線按指定區域集中露天放置,整齊有序,方向一致,標識清楚。5.2.5、氣瓶放置在通風良好的場所,夏季放置室內,戶外存放時搭設防曬棚,嚴禁和易燃、易爆物混放在一起。嚴禁氧氣瓶和乙炔氣瓶一起存放。嚴禁靠近熱
18、源,氣瓶與明火的距離不小于10m。乙炔氣瓶應直立放置,并有防止傾倒的措施。5.2.6、小型材料(如金具、緊固件、消耗材料)和勞保用品等一律存放材料鍵保管。危險品放入專用庫房專人管理。5.2.7、各部門辦公用品必須按上墻定置牌擺放不亂停亂放。5.2.8、各現場材料和工器具等表面清潔、擺(掛)放整齊、標識齊全、穩固可靠,中、小型機具露天存放應設防雨設施。5.3、環境保護、基本要求(1)現場工作人員要了解并自覺遵守有關環境保護和“三廢”排放的規定與要求,未經主管部門批準,不得隨意傾倒、排放、處理有害物品及施工或生活廢棄物。(2)在施工過程中或工程竣工后,應及時修整和恢復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受到破壞的生態
19、環境,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環境保護工作要點(1)防止大氣污染:挖出的土方集中堆放,將表面用水打濕減少灰塵飄揚等防止揚塵措施,做到集中堆放施工垃圾,生活垃圾采用密閉式設施分類存放,機械設備車輛的尾氣排放達標,使用清潔能源,現場嚴禁焚燒各類廢棄物。(2)防止水土污染:廢棄的油料和化學溶劑集中處理不得隨意傾倒,帶油工作的機具下鋪設彩條布防止滴油污染水土。電池、日光燈、燈泡、色帶、磁盤、硒鼓、垃圾袋、復寫紙、圓珠筆芯等廢棄物單獨回收集中處理。拉運土方、碎石不得高出車箱板,車輛應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跑、冒、滴、漏。沙石現場堆放與地表之間有隔離設施。(3)防止噪聲污染: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做到不鳴笛
20、,采取措施使機械設備的噪音在標準范圍內。裝卸材料做到輕拿輕放,相對強噪聲設備做到布設在遠離居民區、辦公生活區一側。(4)綠化:辦公、生活區根據地形條件適當設置綠化帶、花壇(卉)和種植花草樹木,設專人負責管理。、環境保護工作程序工程開工前,對環境因素進行辯識,列出環境因素清單,再進行環境因素評價,制定出控制控制措施如下(包含但不限于)。(1)盡量減少塔位的降基量,減少植被的破壞。工程結束后盡可能恢復植被。(2)按設計要求棄土或將棄土遠運,嚴禁將余土隨意堆放而造成水土流失,以避免破壞自然地貌、植被。(3)回填后的余土妥善處理,不允許就地傾倒,可用編織袋將余土裝運至塔位附近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專門堆放場
21、所堆放。、(4)施工時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嚴禁故意破壞植被。現場臨時設置的土坎、水溝等必須按原地形地貌進行填理、夯實,使其恢復原貌。(5)堆放材料根據現場情況,選擇合理布置方案,力求占地最少,搬運距離最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最小。(6)對現場剩余的砂石料運至其他樁號使用,或者與土摻合后填至坑內。對剩余的水泥必須運回材料站或倉庫。(7)現場廢棄的編織袋、塑料制品、線繩等雜物,及時清理、回收,使施工現場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8)在山區的工地小運輸,盡量只拓寬原有人行道;若需修建新的道路盡可能選擇在線路的走廊內,以盡量避免多砍伐樹木。(9)開挖基礎土石方應盡量減少破壞原始地貌和植被,生、熟土分開
22、堆放,回填基礎應先生土后熟土。(10) 嚴格按設計及規程規定,砍伐通道樹林和拆遷房屋,盡量少砍少拆,以保護生態環境。(11) 在施工現場留宿人員以及施工人員在工地用餐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避免白色污染。(12)開挖基礎土石方盡量減少破壞原始地貌和植被,生、熟土分開堆放,回填基礎先生土后熟土。(13)接地體的降阻劑在人力運輸、裝卸過程中應輕拿輕放,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剩余材料回收,嚴禁亂倒,避免環境污染。5.4.1、成品、半成品保護與防止“二次污染”具體保護措施,防止“二次污染”。(1)對于設備上方或周圍存在危及設備安全的作業時,對設備進行隔離保護,并重點對成品基礎面地腳螺絲、塔材、導地線(光纜)
23、、電纜等實施保護。(2)運輸、基礎澆注、吊裝、架線、電纜敷設、附件安裝等工作采用主動保護原則,防止對其他成品造成污染與破壞。(3)桿塔基礎及電纜線路構筑物施工完成后四周設置臨時排水溝,防止場地雨水流淌污染。(4)基礎完工后縱橫向直角邊設木質或鋼質保護條,預留螺栓涂抹凡士林或黃油后加套管保護。(5)鋼絲繩等物件不得在已完工基礎或地腳螺絲直接鉤掛,起重用鋼絲繩不得與被吊塔材、絕緣子等直接發生摩擦,連接處必須有軟墊物或專用夾具。導線不得直接接觸地面。5.5、安全文明施工主要控制點及措施(1)發電機的工作接地電阻值不得大于4歐姆。單臺視在功率不超過100kVA或使用同一接地裝置并聯運且總量不超過0kV
24、A的發電機的工作接地電阻值不得大于10歐姆。(2)配電箱可只設開關箱。開關箱內必須設漏電保安器且機一漏保,必須設104銅排小母線(PE排)。銅排小母線與點,箱體、箱門做電氣連接。(3)若發電機與開關箱距離小于3m,兩者可共用一個連接點,用PE芯線從發電機中性點抽頭小套管頂處經發電機外殼至該地點規范連接;開關箱內PE排用PE芯線與該地點規范連接。(4)從開關箱連接到單相、兩相、三相和三相四線用電設備的正常情況下不工作的PE芯線,一端與用電設備外殼規范連接,另一端與開關箱內保護小母線(PE銅排)規范連接。(5)開關箱內的漏電保安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值采用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值采用0.1S;且開
25、關箱內必須一機一漏保。(6)潮濕、高溫、金屬占有系數大的場所及其他導電良好的場所,安裝漏電保安器。安裝漏電保安器后,不能撤掉或降低對線路、設備的保護接零或接地要求及措施。(7)開關箱內負荷接入點的裝置采用電源插座。電源箱內帶保護接地符號的螺栓應設在箱門上且應滿焊(打開箱門人面向箱門的右下角)。(8)PE排與箱體之間直接連接并用保護用導線(多股銅線不得大于10歐姆)。(9)保護用線的統一外觀標志為黃/綠雙色,在任何情況下不準將黃/綠雙色線挪作它用。(10)開關箱裝設總分斷開關。開關箱與其控制的固定式用電設備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5m。、低壓電源使用與維護(1)停送電操作應按刀閘操作程序及有關安全操作
26、規程進行,特殊情況例外。(2)下班停止工作時,將班后不用的配電裝置拉閘斷電,并由專人負責開啟和關閉上鎖。(3)開關箱、漏電保護器應定期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專人檢查并做好記錄。檢查內容包括外觀、試驗裝置、接線檢查、進出線是否承受外力等。(4)配電箱、開關箱內不能放置任何雜物,并經常保持清潔。、跨越架搭拆(1)基本要求:搭拆人員正確佩帶和使用安全防護用品,按規定使用施工作業票,搭設完畢經驗收合格掛牌后方能使用。跨越架搭設應橫平豎直,拉線受力適中,錨樁牢固可靠,對被跨越物的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應滿足安全規程要求。跨越架頂封網規范,滿足安全架線需要,并按規定在醒目位置設置“有電危險、禁止攀登”等警告標志
27、。(2)嚴格按規程要求搭設、拆除跨越架。、高處作業(1)2m及以上高處作業對人身實行百分之百保護,安全帶要打在作業人員上方牢固的主材上,移動過程中據實際情況使用攀登自鎖器、速差自控器、水平防墜器。嚴禁拋擲任何物件。(2)高處作業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放在工具袋內或用繩索綁牢;上下傳遞物件用繩索吊送,嚴禁拋擲。、起重吊裝(1)卷揚機應安裝在平整堅實的位置上,卷揚機地錨必須可靠牢固。卷筒鋼絲繩纏繞整齊,第一個導向輪距離卷揚機不得小于15倍卷筒寬度。遠離危險作業區,且視線應良好。(2)鋼絲繩銹蝕、缺油、磨損斷絲超標不得使用。繩卡質量及連接不符合規定不得投入使用。(3)鋼絲繩、吊鉤、滑輪、安全裝置及起重工器
28、具定期按有關標準進行檢驗、檢查和保養。起重工器具嚴禁以小代大。(4)施工現場使用國家標準規定的起重指揮信號、手勢和旗語。(5)起重作業要嚴格執行“十不吊”。起重鋼絲繩在棱角處必須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千斤繩不得打扭、絞使用。鋼絲繩浪風繩與鐵塔連接處必須有軟墊物。(6)起重司機、指揮要持證上崗,非本機型司機不得操作。臨近帶電體作業吊車本體必須設保護接地設施。(7)吊件和起重臂下方嚴禁有人,起重臂及吊件上嚴禁有人或浮置物。(8)嚴禁吊件從人或駕駛室上空越過。(9)吊件不得長時間懸空停留;短時間停留時,操作人員、指揮人員不得離開現場。工作結束后,起重機的各部應恢復原狀。(10)在電力線下方或其臨近處起
29、重作業,必須辦理安全施工作業票,并有技術人員在場指導,嚴禁起重臂跨越電力線進行作業。(11)嚴禁使用吊車或機動絞磨起吊鉆樁或地錨。、消防安全(1)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消防工作原則,項目部要堅決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認真組織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按照有關規定在現場配備足額、有效的消防器材,現場所有人員都必須掌握其使用要領,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同火災斗爭中能防會消,提高自救能力,減少失火事故的成災率。(2)加強全面消防安全檢查(例行檢查、季節性檢查、專項檢查、重點抽查、夜間突擊檢查)。(3)在林區或草地施工注意防火,不準亂丟煙頭(煙頭應帶回住地),盡量不用
30、明火。工作時劃定工作范圍,由專人負責監督;人員離場時,現場負責人應對工地現場進行檢查,確保不留有明火和暗火。(4)采用暖棚法養護混凝土基礎時,火源不得與易燃物接近,并應設專人看管。(5)在林區、牧區進行施工,必須遵守當地的防火規定,并配備必要的消防器材。、機械裝備、車輛交通(1)進入現場機械必須做到機容機貌整潔、安全技術狀態良好、安全保護裝置齊全。(2)進入現場的機械使用隊伍,具備使用、維修保養和缺陷整改的相應能力。(3)明確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機械、車輛交通安全管理,落實安全責任;做好機械、車輛交通安全管理工作。(4)機動車輛在施工現場、辦公區、生活區必須限速行駛;嚴禁無證駕駛;嚴禁酒后駕車;必須把防止交通事故作為重大風險加以控制,特別要嚴格審查租用車輛、駕駛員所有證照是否齊全有效,并簽訂安全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力和義務;嚴禁客貨混裝;嚴禁使用農用車、拖拉機作載人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