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編制依據2二、工程概況2三、施工準備2(一)作業條件2(二)人員機具2(三)技術準備2四、施工工藝3(一)平面控制網布設3(二)高程控制網3(三)挖土測量3(四)基礎的測量4(五)地上結構測量4(六)高程測量6(七)裝修測量6(八)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6(九)沉降觀測7五、質量保證措施7六、成品保護8七、安全注意事項8工程測量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1、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2、甲方提供的圖紙、建筑物定位點、水準點(6.174米)3、施工現場實際情況二、工程概況聯誼南苑C區一標段,本工程位于揚州市連運路南側、渡江南路東側。建設單位:揚州市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設計單位:江
2、蘇時代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監理單位:揚州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單位:江蘇儀征蘇中建設有限公司本標段含3#地下車庫,134137#、139142#樓(其中3#地下車庫為地下一層,135#、140142#為2+9F;134#、139#樓為2+10F;136137#樓為2+11F)。總建筑面積69839.44m2主要結構類型:3#地下車庫為獨立基礎加止水板,其余住宅部分均為框剪結構。本工程設計基準年限為50年,建筑主體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三、施工準備(一)作業條件 1) 工程現場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施工人員基本到位,開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工程軸線控制點標高等技術資料已移交和交底。2)認
3、真校核圖紙尺寸,了解工程總體布局,根據施工現場實際施工情況確定控制建筑物的主軸線。(二)人員機具 1、具有測放員上崗證的測量專業人員已到位。2、J6經緯儀、DS3光學水準儀、50m鋼卷尺、5m塔尺已經具有相應資質的檢驗機構檢驗合格,符合本工程對測量器具的要求。3、鋼管、小木樁、小鐵釘、小錘、大錘、紅油漆、圓頭鋼筋、砂石、水泥等已準備齊全。(三)技術準備1、施測順序:準備工作測量作業自檢合格報驗合格進入下道工序2、測量控制目標為:、軸線位移:5mm內;、標高:層高5mm,全高15mm;、垂直度:每層5mm內,全高20mm內;3、用50m鋼卷尺對各棟坐標點間的距離進行復測,其尺寸符合圖紙要求。測量
4、放線部位及分工:測量部位實施人檢查人工程定位測量技術負責人建設單位、監理單位、規劃部門施工現場場地測量放線員工長、安全員、技術負責人基礎工程測量放線員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主體結構工程測量放線員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裝修階段測量放線員技術員、質檢負責人四、施工工藝(一)平面控制網布設 1、利用已知坐標點為軸測點,分別測出建筑物的四條外圍軸線。2、在軸線位置外側加上基礎筏板外挑尺寸、土方開挖的放坡系數和排水溝的最小距離外側,用鋼管打上龍門樁,并用J6經緯儀把軸線分別投測到各龍門樁上,并用紅油漆標記。3、為防止龍門樁的擾動,用混凝土把鋼管固定在土里。(二)高程控制網 1、已知由業主提供的永久水準點
5、為絕對標高16.83m,根據各棟建筑物水準高程定出其0.00標高。 2、在建筑物四角向外5m左右的適當地方,且相鄰兩點間能互相對視,用鋼筋砼和圓鋼制成臨時固定水準點,并經復測符合圖紙及施工規范要求。(三)挖土測量:1、根據施工圖紙和挖土方案中所要求的放坡系數以及場地主控軸線,放出基槽開挖的灰線,并加密好主軸線,樁點埋設為投測方便一般距槽邊1.5m至2.0m。樁點完成后及時做好圍護。2、根據場地水準控制網,將0.00標高引測到樓座附近,做好醒目標志,引測點不得少于3個,以供校核。3、開挖過程中的跟隨測量。提前做好坡度尺,邊開挖邊配合人工用坡度尺進行跟蹤測量和修坡。當基礎開挖至距槽底約500mm時
6、,應及時將標高返測到槽底做好埋設樁點,然后將水準儀架到槽底,進行跟隨測量。(四)基礎的測量:1、基礎平面軸線投測方法將J6經緯儀架設基坑邊上的軸線控制樁位上,經對中、整平后、后視同一方向樁(軸線標志),將所需的軸線投測到施工的平面層上、在同一層上投測的縱、橫線各不得少于二條,以此作角度、距離的校核。一經校核無誤后,方可在該平面上放出其它相應的設計軸線及細部線。在各樓層的軸線投測過程中,上下層的軸線豎向垂直偏移不得超過3mm。在墊層上進行基礎定位放線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線為準,校測軸線控制樁無誤后,再用經緯儀以正倒鏡挑直法投測各主控線,投測允許誤差2mm。基礎上建筑物輪廓軸線投測閉合,經校測合格
7、后,用墨線詳細彈出各細部軸線,墻柱、暗梁、洞口必須在相應邊角用紅油漆以三角形式標注清楚。、抄測地下室控制標高線時,用DS3水準儀根據附近水準基點在豎向支撐(須垂直)上測出一水平標高(臨時),再用鋼尺沿著支撐豎向量取定出需測的標高控制點,涂上標記(臨時),經多次復核無誤后用水準儀進行地下室的散點施測。(五)地上結構測量主體部分樓層放線采用經緯儀延長軸線外控法和吊線墜法進行作業,每次傳遞均以首層0.000處樓層主軸線為準,施工至地面時將基礎外控點,引測至首層樓面,層層傳遞。(3)測量精度要求距離測量精度: 1/5000 ;測角允許偏差: 20 ;(4)垂直度控制結構施工中每層施工完畢,應檢測外柱、
8、梁偏差并記錄,并每層檢查門窗洞口凈空尺寸偏差,同一外立面同層窗洞口高低偏差及各層同一部位窗洞口水平位移,彈外墻窗口邊線豎直通線。豎向測量允許誤差層 間: 2.5mm ;全 高: 3H/10000,且不應大于10mm ;(六)高程測量樓的高程控制采用鋼尺沿外墻面豎直向上量取,以首層50線為基準,每次量測必須進行尺長、溫度改正,并以尺上端拉力為準(150N)以消除鋼尺自重的影響,并用中間各層50線作校驗。校差應小于3mm。每段施測時至少選三個高程控制點。傳遞至施工層時,用DS3水準儀檢校,若三點較差不大于3mm,取其平均值作為本層的標高控制,否則應重新量測。在首層外圍傳遞點處的50標高線,用水準儀
9、往返檢測,以確保控制精度。每層的水準測量須在檢校控制點合格后,方可進行。采用水準儀一次定平散點測控。每層段放線后均由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共同驗線,每施工流水段向監理報驗一次。利用全站儀進行高大建筑物高程基準傳遞測量方法與步驟1 平面軸線投測將全站儀安置在室內0.000樓面某一軸線控制點上,嚴格對中、整平,然后裝上90彎管目鏡;在欲測設軸線樓層的樓板的相應預留孔上放置30cm 30cm 方形透明毛玻璃板作為標靶;將望遠鏡固定于豎直角為90指向天頂,經過調焦,使天頂標靶板成像清晰;儀器操作人員指揮樓上的人員用記號筆將望遠鏡十字絲交點在標靶板上畫點標出,即得到要投測的點位。為了消除儀器視準軸與豎軸
10、不一致的誤差,要將儀器照準部依次旋轉90、80,270分別將望遠鏡十字絲交點在標靶板上畫點標定出來,取4 個標點的圓心作為最終的投測點位,并用墨線將其引測出去,投測工作即告完畢。同法,可將所有需投測的軸線控制點投測完成。最后丈量相關的尺寸,檢查其是否正確。2 高程傳遞上述某軸線控制點投測完成后,儀器不動,精確量取儀器高i ,并將望遠鏡十字絲交點對準最終的投測點位,此時望遠鏡視準軸即為一條鉛垂線。然后,用記號筆將透明毛玻璃板在樓板上的位置標定出;掀開玻璃板并量取其厚度d ;量取反射棱鏡中心至反射棱鏡背面的厚度v ;將反射棱鏡的背面中心對準玻璃板上的投測點位,用透明膠帶固定好(注意膠帶不要覆蓋反射
11、棱鏡的鏡面) 后,再將帶有反射棱鏡的玻璃板放回原處(反射棱鏡在玻璃板的下面) 。此時望遠鏡十字絲交點應正對反射棱鏡的中心。最后,按測量鍵進行測距,該距離L 即為儀器橫軸到反射棱鏡中心的鉛垂距離。由此可得軸線控制點到玻璃板上表面的高差: h = i + L + v +d , 至此即完成該軸線控制點的高程傳遞。同法,在投測其它軸線控制點的同時,完成相應的高程傳遞。3 高程傳遞的精度分析根據誤差傳播定律,可得全站儀傳遞高程的中誤差為:m2h = m2i+ m2L + m2v + m2d式中: mi 、mv 、md 分別為儀器高i 、反射棱鏡中心至反射棱鏡背面的厚度v 以及玻璃板厚度d 的量取誤差;
12、mL 為儀器橫軸到反射棱鏡中心鉛垂距離L 的測量誤差。儀器高i、反射棱鏡中心至反射棱鏡背面的厚度以及玻璃板厚度d 的量取誤差,一般可控制在1mm之內。由以上傳遞高程的操作過程可知,儀器橫軸到反射棱鏡中心鉛垂距離L 的測量誤差主要來源于光電測距的誤差和儀器豎軸的鉛垂誤差兩個方面。儀器豎軸的鉛垂誤差, 取決于儀器的整平誤差,即1 :m垂= m平= 0.2式中:為全站儀照準部水準管的分劃值,一般小于20.。因此有: m垂= m平4儀器豎軸傾斜帶來的距離差將小于: = L - Lcos4= L (1 - cos4)目前, 建筑物的高度都低于500m , 即L 500m , 因此儀器豎軸傾斜帶來的距離差
13、. 1 10- 4mm , 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可見,儀器橫軸到反射棱鏡中心鉛垂距離L 的測量誤差僅取決于光電測距的誤差。如選用測距標稱精度為(2mm + 2ppmD) 的全站儀,當L 500m 時,儀器橫軸到反射棱鏡中心鉛垂距離L 的測量誤差最大為3mm。將上述各項誤差值代入,可得全站儀傳遞高程的中誤差為:mh = m2i+ m2L + m2v + m2d 2.5mm該誤差小于GB50026 - 93工程測量規范中對建筑物施工放樣的技術要求,即根據起始水準面在施工水準面上測定高程中誤差3mm (高度15m以下) 、4mm ( 高度15 60m) 、5mm ( 高度60 100m) 、6mm(高
14、度100120m) 的要求。(七)裝修測量1、外裝修的測控:在外裝修時,豎向控制須分別放出大角控制線、窗戶分中線、陽臺欄板控制線等,可用經緯儀投測,兩次投測結果較差應小于2mm。 水平控制,每層的50線控制同前。2、內裝修的測控內裝修中后砌隔墻等以原砼平臺上控制線量測,室內鉛垂線可用線墜投測,相對中誤差控制在1/3000以內。主要的50線應用外控50線同內部50線相校核誤差不能超過3mm方可使用,室內外水平線每3米兩端高差控制在1mm以內,同一水平線的標高誤差控制在3mm以內,在不便于用水準儀的地方可用透明水管施測。(八)工程重點部位的測量控制方法1、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首層墻體施工完成后,
15、分別在距大角兩側30cm處外柱上,各彈出一條豎直線,并涂上兩個紅色三角標記,作為上層墻支模板的控制線。上層墻體支模板時,以此30cm線校準模板邊緣位置,以保證柱角與下一層柱角在同一鉛直線上。以此層層傳遞,從而保證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2、墻、柱施工精度測量控制方法為了保證隔墻和柱子的位置正確以及后續裝飾施工的及時插入,放線時首先根據軸線放測出墻、柱位置,彈出墻柱邊線,然后放測出墻柱30cm的控制線,并和軸線一樣標記紅三角,每個房間內每條軸線紅三角的個數不少于兩個。在該層墻、柱施工完后要及時將控制線投測到墻、柱面上,以便用于檢查鋼筋和墻體偏差情況,以及滿足裝飾施工測量的需要。3、門、窗洞口測量控制
16、方法結構施工中,每層墻體完成后,用經緯儀投測出洞口的豎向中心線及洞口兩邊線,橫向控制線用鋼尺傳遞,并彈在墻體上。室內門窗洞口的豎直控制線由軸線關系彈出,門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據標高控制線由鋼尺傳遞彈出。以此檢查門、窗洞口的施工精度。4、電梯井施工測量控制方法在結構施工中,在電梯井底以控制軸線為準彈測出井筒300cm控制線和電梯井中心線,并用紅三角標識。在后續的施工中,每層都要根據控制軸線放出電梯井中心線,并投測到側面上用紅三角標識。(九)沉降觀測因本項目部無沉降觀測資質,本工程沉降觀測由業主直接委托有資質的測量單位進行沉降觀測測量工作。五、質量保證措施:1、測量作業的各項技術按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
17、進行。2、測量器具必須在其檢測周期內使用,項目部應建立檢測設備檢測周期臺帳,對測量器具定期進行檢測,嚴禁在檢測周期以外使用測量器具。3、每次施工測量均應進行閉合測量,防止人為失誤或測量儀器的損壞而產生誤差。4、測量儀器在使用時,目鏡和物鏡的焦距應調到位,防止由此產生視差而影響測量精度。5、每次使用50m鋼卷尺時,拉尺人員用力大小應符合規范要求,防止拉力過大而使卷尺伸長或拉力過小而使卷尺變短而產生誤差。6、所有測量作業完后,測量作業人員必須進行自檢,自檢合格后,向質量負責人和責任工程師核驗,最后向監理報驗。7、核驗時,要重點檢查軸線問距、縱橫軸線交角以及工程重點部位,保證幾何關系正確。8、加強現場內的測量樁點的保護,所有樁點均明確標識,防止用錯和破壞。六、成品保護1、外控龍門樁豎向鋼管應及時用素混凝土加以固定,以防止人為或以外事故而使龍門樁偏位。2、建筑物四角外各臨時水準點四周應用磚砌墻體加以保護。3、每次測量完成,應在重點位置用紅油漆加以標記。七、安全注意事項 1、施測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好安全帽,遵守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2、操作儀器過程避開其他工種工作面,禁止同一垂直面上同時作業。3、儀器架設完成應有專人看護,且不得架設在不牢固的部位,以免儀器傾倒;儀器使用完畢及時裝箱,不得坐在儀器箱上。4、嚴禁酒后上班,注意現場文明施工,夏天操作人員不得光背和穿拖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