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筏板基礎混凝土施工方案目錄一、工程概況1二、施工準備工作21、設計要求22、土石方開挖33、材料選擇34、混凝土配合比45、現場準備工作4三、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和溫度應力控制5四、大體積混凝土施工51、鋼筋53、混凝土澆筑65、混凝土測溫66、混凝土養護7五、主要管理措施82、在混凝土攪拌站設專人摻入外加劑,摻量要準確。86、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基槽內的雜物清理干凈。8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中冶建工設計研發大廈工程,該工程位于中國西南部重慶市,基地長約200 米,寬約140米,總用地面積24990平米,地勢高差大,最高處約19米,西南部偏高,東北部較低,周邊用地性質為工業用地及倉儲用地。用地范圍西側為
2、城市干道西城大道,沿線為城市軌道交通2號線,往西基地東側1.5公里左右即為浩瀚的長江。周圍景色優美,交通便利。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為80107平方米,其中設計主體為中冶建工設計研發大廈,建筑面積為68829.3平方米,建筑高度為99.2米(23F/-3F);附屬建筑健身中心,建筑面積為1873.2平方米,建筑高度為12米(2F);附屬建筑培訓中心建筑面積為9404.6平方米,建筑高度為44.7米(14F)。本工程設計研發大樓設計高程0.000m相當于絕對高程266.500m,培訓中心、健身中心設計高程0.000m相當于絕對高程253.600m。本工程的主大樓結構型式為為框架剪力墻結構。基礎型式主要
3、為人工挖孔灌注樁、地梁、筏板基礎等。二、施工準備工作本方案為該工程的設計研發大廈主樓基礎部分筏板基礎的施工方案,該工程筏板基礎長20米、寬19米、高1.8米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要求比較高,特別在施工中要防止混凝土因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差產生溫度應力裂縫。因此需要從材料選擇上、技術措施等有關環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基礎底板大體積混凝土順利施工。1、設計要求(1)筏板基礎均為平板式,筏板鋼筋網為雙層雙向通長,筏板基礎進入中風化基巖深度不小于500mm,其承載力特征值fa不小于1000KPa。(2)平板式筏板基礎鋼筋構造詳04G101-3中第46、47頁。(3)筏板基
4、礎板邊緣側面封邊構造詳04G101-3中第43頁中“板邊緣側面封邊構造(縱筋彎鉤交錯封邊方式)”每筋必彎。(4)筏板基礎四周側面應設置通長構造鋼筋三級鋼16,其豎向間距200mm。(5)在筏基上下層鋼筋網間應設置拉筋,拉筋呈梅花形式布置14間距1000mm,拉筋構造詳04G101-3中第47頁。(6)筏板基礎基坑構造詳04G101-3中第57頁。(7)在筏基嵌巖段禁止采用爆破方案施工土石方,以保證嵌巖部分基巖的完整性。2、土石方開挖(1)土方的開挖按1:3放坡,挖到石方時留300mm寬的工作面,防止松散土掉進基槽。(2)石方采用機械進行切割,達到設計深度后,進行原槽澆筑混凝土。3、材料選擇(1
5、)水泥:考慮普通水泥水化熱較高,特別是應用到大體積混凝土中,大量水泥水化熱不易散發,在混凝土內部溫度過高,與混凝土表面產生較大的溫度差,便混凝土內部產生壓應力,表面產生拉應力。當表面拉應力超過早期混凝土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因此確定采用水化熱比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通過摻加合適的外加劑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滲能力。(2)粗骨料:采用碎石,粒徑5-25mm,含泥量不大于1。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較好,抗壓強度較高,同時可以減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從而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3)細骨料:采用中砂,山砂 (45%)+人工砂 (55%),平均粒徑
6、大于0.5mm,含泥量不大于5。選用平均粒徑較大的中、粗砂拌制的混凝土比采用細砂拌制的混凝土可減少用水量10%左右,同時相應減少水泥用量,使水泥水化熱減少,降低混凝土溫升,并可減少混凝土收縮。(4)粉煤灰:由于混凝土的澆筑方式為泵送,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慮摻加適量的粉煤灰。按照規范要求,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大體積粉煤灰混凝土時,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為25%。粉煤灰對水化熱、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摻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極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對混凝土抗滲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摻量控制在10%以內,采用外摻法,即不減少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按配合比要求計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摻加
7、粉煤灰量。(5)外加劑:設計無具體要求,通過分析比較及過去在其它工程上的使用經驗,混凝土確定采用“山峰牌”(減水劑),每立方米混凝土2kg,減水劑可降低水化熱峰值,對混凝土收縮有補償功能,可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4、混凝土配合比(1)混凝土采用由本公司攪拌站供應的商品混凝土,因此要求混凝土攪拌站根據現場提出的技術要求,提前做好混凝土試配。(2)混凝土配合比應提高試配確定。按照國家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及粉煤灰混凝土應用技術規范中的有關技術要求進行設計。(3)粉煤灰采用外摻法時僅在砂料中扣除同體積的砂量。另外應考慮到水泥的供應情況,以滿足施工的要求。5、現場準備
8、工作(1)基礎底板鋼筋及柱、墻插筋應分段盡快施工完畢,并進行隱蔽工程驗收。(2)將基礎底板上表面標高抄測在柱、墻鋼筋上,并作明顯標記,供澆筑混凝土時找平用。(3)澆筑混凝土時預埋的測溫管及保溫隨需的塑料薄膜、草席等應提前準備好。(4)項目經理部應與建設單位聯系好施工用電,以保證混凝土振搗及施工照明用。(5)管理人員、施工人員、后勤人員、保衛人員等晝夜排班,堅守崗位,各負其責,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灌的順利進行。三、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和溫度應力控制 根據業主及設計要求,對基礎底板混凝土進行溫度檢測;基礎底板混凝土中部中心點的溫升高峰值,該溫升值一般略小于絕熱溫升值。一般在混凝土澆筑后3天左右產生,以后趨
9、于穩定不在升溫,并且開始逐步降溫。規范規定,對大體積混凝土養護,應根據氣候條件采取控溫措施,并按需要測定澆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內部溫度,將溫差控制在設計要求的范圍內;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溫差不宜超過25度; 當測出溫差25度時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證溫差。四、大體積混凝土施工1、鋼筋(1) 鋼筋下料嚴格按設計圖紙及有關規范標準圖和鋼筋配料表執行。(2)鋼筋加工在現場鋼筋場進行,筏板鋼筋采用機械連接。鋼筋加工成型后,核對成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等是否與料單料牌相符,如有錯漏及時糾正增補。(3)基礎筏板鋼筋施工完畢進行柱、墻插筋施工,柱、墻插筋應保證位置準確。基礎底板鋼筋及柱、墻插筋施
10、工完畢,組織一次隱蔽工程驗收,合格后方可澆筑混凝土。3、混凝土澆筑(1)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混凝土運輸車運到現場,采用混凝土輸送泵進行連續澆筑。(2)筏板基礎澆筑混凝土時采用分層澆筑、分層振搗(分層厚度約500mm),采用插入式振動棒振搗,振動棒插點均勻,間距400mm,振搗上一層時,插入下層510cm左右,消除冷縫。(3)混凝土分層澆筑時,如果一層還未澆筑完時,開始澆的混凝土已經開始初凝,最好兩層同時澆筑。然后在其坡面上連續澆筑,循序推進。確保每層混凝土之間的澆筑間歇時間不超過規定的時間,也便于澆筑完的部位進行覆蓋和保溫。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6h,如遇特殊情況,混凝土在
11、4h仍不能連續澆筑時,需采取應急措施。即在己澆筑的混凝土表面上插12短插筋,長度1米,間距50mm,呈梅花形布置。保證混凝土澆筑的整體性。(4)由于混凝土坍落度比較大,會在表面鋼筋下部產生水分,或在表層鋼筋上部的混凝土產生細小裂縫。為了防止出現這種裂縫,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預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壓實措施。(5)現場按每澆筑100方(或一個臺班)制作3組試塊,1組壓7d強度,1組壓28d強度歸技術檔案資料用;l組作仍14d強度備用。5、混凝土測溫(1)基礎筏板混凝土澆筑時應設專人配合預埋測溫管。測溫管設置在筏板的對角線上,在對角線的中間設置一根,在對角線的半邊均勻設置三根測溫管。在沿混凝土澆筑體厚
12、度方向,必須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溫度測試點,其余測點按測點間距不大于600mm布置。混凝土澆筑體的外表溫度,宜在混凝土外表以內50mm處測試,混凝土澆筑體底面的溫度,宜在混凝土澆筑體底面上50mm處測試。 測溫線應按測溫點的布置進行預埋,預埋時測溫管與鋼筋綁扎牢固,以免位移或損壞。每組測溫線有5根(即不同厚度的測溫線)在線的上斷用膠帶做上標記,便于區分深度。測溫線用塑料帶罩好,綁扎牢固,不準將測溫端頭受潮。測溫線位置用保護木框作為標志,便于保溫后查找。(2)配備專職測溫人員,按兩班考慮。對測溫人員要進行培訓和技術交底。測溫人員要認真負責,按時按孔測溫,不得遺漏或弄虛作假。測溫記錄要填寫清楚、整
13、潔,換班時要進行交底。 (3)測溫工作應連續進行,持續測溫時間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并經技術部門同意后方可停止測溫。(4)測溫時發現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與外部溫度之差達到25度或溫度異常,應及時通知技術部門和項目技術負責人,以便及時采取措施。(5)測溫采用液晶數字顯示電子測溫儀,以保證測溫及讀數準確。6、混凝土養護(1)混凝土的養護應由專人負責養護工作,并按規范的有關規定操作,同時應做好測試記錄。(2)混凝土的保濕養護的持續時間不得少于14天,并應經常檢查塑料薄膜或養護劑涂層的完整情況,保持混凝土表面潤濕。(3)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前,宜立即進行噴霧養護工作。(4)炎熱天氣澆筑混凝土時,宜采
14、用遮蓋、灑水、拌冰屑等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溫度的措施,混凝土入模溫度宜控制在30攝氏度以下。混凝土澆筑后,應及時進行保濕保溫養護。五、主要管理措施1、拌制混凝土的原材料均需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同時要注意各項原材料的溫度,以保證混凝土的入模溫度與理論計算基本相近。2、在混凝土攪拌站設專人摻入外加劑,摻量要準確。3、施工現場對商品混凝土要逐車進行檢查,測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溫度,檢查混凝土標號是否相符。同時嚴禁混凝土攪拌車在施工現場臨時加水。4、混凝土澆筑應連續進行,間歇時間不得超過35h,同時已澆筑的混凝土表面溫度在未被新澆筑的混凝土覆蓋前不得低于環境度。5、試驗部門設專人負責測溫及保養的管理工作,發現問題應及時向項目技術負責人匯報。6、澆筑混凝土前應將基槽內的雜物清理干凈。7、加強混凝土試塊制作及養護的管理,試塊拆模后及時編號并送入標養室進行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