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一、施工依據11.1 編制依據11.2 施工中執行的質量標準及規范11.3 施工技術標準及驗收規范1二、工程概況12.2地形地貌22.3自然條件32.4氣象條件32.5地理交通3三、施工準備43.1技術準備43.2物資準備43.3人員準備5四、施工方案54.1概述54.2施工方式的選擇54.3施工方案5采用吊車結合挖掘機放管焊接方式施工方案5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方式施工方案11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方式施工方案17一、施工依據1.1 編制依據1.1.1元壩氣田元陸7元壩21元壩首站集氣管道工程招標文件與答疑。1.1.2元壩氣田元陸7元壩21元壩首站集氣管道線路施工圖紙1.1.3元壩氣田元陸
2、7元壩21元壩首站集氣管道線路施工技術要求1.2 施工中執行的質量標準及規范1.2.1石油天然氣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通則(SY/T 4200-2007);1.2.2石油天然氣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輸油輸氣管道線路工程(SY/T 4208-2007);1.3 施工技術標準及驗收規范1.3.1油氣長輸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69-2006);1.3.2鋼質管道焊接及驗收(SY/T 4103-2006);1.3.3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外防腐層(GB/T 23257-2009);1.3.4石油天然氣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Y 4208-2008);1.3.5 管線鋼管規范(API5L
3、 44版);二、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元壩氣田元陸7元壩21元壩首站集氣管道工程線路由始于廣元市蒼溪縣三川鎮栢溪村3社境內元陸7井井場,線路向西南敷設,經李子村西、許家河東、觀音巖西、廟子梁西從太陽宮南側經過,經孟家嘴、馬家磅接入接入位于張家灣的1#閥室,向東南敷設在磨灘子穿越石門河,繼續向南經過馬家灣,楊家灣,重山子東、石佛寺西、何家院子東到達位于向家院子東側的2#閥室,繼續向南經廟子包西、梨園包西、小梁子包東、雞公背西到達位于蔡家灣的3#閥室,經許家梁,何家坪、玄天廟西、胡家角東、胡家彎西,張家灣西一路向南到達位于元壩21井井場東側的4#閥室,出閥室后管線折向正東敷設,經羅家溝北、李家灣北
4、、何家灣北、五郎廟北并在黑水塘處穿越東河,繼續向東敷設接入5#閥室,終于蒼溪縣中土鄉大平村元壩凈化廠旁邊的元壩首站。我們勝利油建公司承擔第二標段的施工任務,元陸QS1 QS95樁段實際長度為16.963km,設計壓力7.0MPa,其中有閥室五座,我單位負責施工的2座,穿越等級公路2次 ,河流穿越7次,中石油管道穿越2處。2.2地形地貌管道線路主要穿行于低山區。沿線按地貌特征,可劃分為剝蝕平臺()、溝谷-斜坡()、沖溝平壩()3個二級地貌單元和12個線路段。各段地形地貌特征如下:1)剝蝕平臺段()線路段樁號為QS70QS79樁、QS167QS177樁、QS181QS182樁。管道順剝蝕平臺敷設,
5、沿線地形起伏不大,多為緩斜坡地形,相對高差12139m, 地表坡角一般5-15,局部有陡坡、陡坎。上覆殘坡積土層厚度小,基巖埋深較淺,局部陡坎處出露地表。2)溝谷斜坡段()線路段樁號為QS01QS02樁、QS1511QS34樁、QS41QS70樁、QS79QS155樁、QS164QS167樁、QS177QS181樁。管道順溝谷斜坡敷設,沿線溝谷切割深、地形起伏大,相對高差45250m,地表斜坡較陡,坡角一般2040,局部近于直立。上覆崩破積土層厚度不均,基巖埋深變化較大,在山頂及陡坡、陡崖部位成片出露。經現場實地勘查,全線施工難度相對較大的陡坡陡坎共有12處,具體如下:序號樁號坡長坡度道路情況
6、降坡增石方量施工方式1QS031+214m30m45有公路1553采用吊車結合挖機放管焊接施工2QS040120m38有公路5400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施工3QS034+122m51m35無公路1632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施工4QS04470m47無公路2800采用卷揚機放管焊接5QS50-QS5130m51無公路240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施工6QS61-QS6250m43有公路600采用卷揚機放管焊接7QS64-QS65150m63無公路1230采用卷揚機放管焊接8QS66-QS6750m58無公路410采用卷揚機放管焊接9QS69-QS7030m55無公路140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施工10
7、QS80-QS8142m38無公路150采用卷揚機放管焊接11QS85-QS8684m27無公路220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施工12QS92-QS93135m42有公路780采用卷揚機放管焊接2.3自然條件 本工程12處陡坡陡坎段分別位于蒼溪縣三川鎮、石門鄉、元壩鎮境內,自然條件較差,施工難度較大。2.4氣象條件勘察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主要特征為: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季較少。主要氣象要素如下:(1)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6.60,極端最高為40.2(1959年11月),極端最低-4.60,(1975年12月15日);年季氣溫變化不大,垂直氣溫遞減率0.57。(2)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46
8、.7mm,最多為1605.1mm(1981年),最少703.4mm(1986年)。雨季多集中在夏季,冬季最少,有兩個降雨期,即6月下旬至7月中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下旬,多為暴雨和洪澇;7月下旬至8月下旬為相對少雨期,常發生伏旱。最大月降雨量446.0mm,日最大降雨量204.3mm,最長連續降雨時間為22天(1964年8月25日9月15日)。(3)蒸發量與濕度: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184.3mm,最大為5月188.6mm,最小為1月僅41.9mm;年平均濕度在73%,最大為80%,最小為7%(1983年3月16日)。(4)風向、風速:年主導風向為NNW,次主導風向為NW,最低頻率風向為WSW;平均
9、風速1.8m/秒,瞬時最大風速為21.0m/秒。2.5地理交通 本工程12處陡坡陡坎段所經過的地區經濟不發達,基本無鄉村公路通過,材料運輸困難。施工周期較長。三、施工準備3.1技術準備1)按設計圖紙收集工程所需的有關施工標準及驗收規范。2)熟悉設計文件、施工圖紙的內容。3)按照施工圖紙對本陡坡陡坎進行施工現場調查。4)工程項目部技術人員對施工現場調查工作,收集第一手工程原始資料。5)準備對施工作業機組進行詳細施工技術交底。3.2物資準備陡坡陡坎物資統計表序號名 稱單位數量備注一焊接設備1熊谷焊機(7-500N)臺82環型火焰加熱器臺23管子切割機CG2-11臺24外對口器個2二動力設備1發電機
10、組75KW臺12發電機組50KW臺1三起重設備120t卷揚機臺22大功率挖掘機臺4316t吊車臺2410t定滑輪個4510t掛鉤個4放管用610t卸扣個4放管用77t掛鉤個40穩管用87t卸扣個40穩管用107鋼絲繩M800117繩卡個40125鋼絲繩M400四4繩卡個300112mm拉環個42土建設備3卡特挖掘機臺4五風鉆臺81全站儀臺22防腐設備3紅外輻射測溫儀臺24MCH-2000J測厚儀臺2六電火花檢測儀 JG-3臺21250mm砂輪機把82運輸設備七材料值班車輛41人員值班車輛42輔助材料3八角鋼釬根604108*8無縫鋼管M2018無縫鋼管M224白棕繩捆23.3人員準備序號崗位數
11、量備注1機組長22技術員23質量員24安全員25管工46焊工87起重工88防腐工49挖機操作手810駕駛員811測量人員412協調人員2四、施工方案4.1概述根據本工程陡坡陡坎段的地形地貌、地理環境特點,結合以往工程經驗教訓,項目部在組織陡坡陡坎段的施工時,均采取溝下組焊,首先進行管溝開挖,再采用布管、焊接、防腐補口同時進行施工,最后進行管溝回填、水工保護,分別采用一個4人機組進行組對焊接施工,充分發揮小機組靈活機動的施工特點。4.2施工方式的選擇根據項目部現場勘查,綜合各陡坡陡坎段的坡長、坡度、交通狀況等方面的考慮,選擇3種施工方式:1)、選擇吊車結合挖掘機放管焊接方式。2)選擇多臺挖掘機放
12、管焊接方式。3)選擇卷揚機進行放管焊接方式。4.3施工方案4.3.1采用吊車結合挖掘機放管焊接方式施工方案1、施工作業帶的開辟、清理施工作業帶的開辟和清理全部采用人工清障、掃線,清障掃線時要滿足施工安全的要求。2、交接樁及測量放線1)、施工準備A、交樁前,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當地政府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同意開工后,會同業主、監理等各方共同參加現場交接樁工作。B、交樁前,組織交接人員熟悉了解交接樁段的圖紙及相關資料。接樁人員應由施工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技術人員、測量人員、地協人員人員組成,以確保交接樁工作一次完成。C、充分做好現場交接樁工作所用設備、物資、生活用品的準備,包括車輛、車載電臺、圖
13、紙、地圖、測量記錄表等必要工具及現場標志物(如:木樁、油漆、錘子)等。2)、現場接樁A、接樁人員接收設計項目部設置的線路控制樁和沿線路設立的臨時性、永久性的水準點。上述樁點如有丟失,由設計項目部恢復后,予以接收,不得隨意恢復、改變線路走向;交樁后發生的丟失,由施工項目部在施工前依據接樁原始記錄用測量的方法予以恢復。B、接樁人員應對線路的測定資料、線路平面圖和斷面圖進行現場核對,各控制樁應與圖紙對應交接,防止差錯。3)、標記和記錄 為了在測量放線時找樁方便,用紅油漆(紅布條)等醒目、不易消失的東西在附近的、樹木、石頭等固定的參照物上涂上記號,標明樁號,并用箭頭指示方向。 4)、填寫交樁記錄表每段
14、管線交樁完畢,應做好交接樁原始記錄,由業主現場代表或監理工程師、設計代表、施工人員共同簽字確認。記錄內容包括:樁號、樁類型、里程、地面標高、角度、方位、走向、參照物草圖及GPS坐標值等。5)、測量放線A、工作流程準備工作-測量-定樁-放線-移樁-攝像-填寫資料-下道工序B、準備工作(1)備齊放線區段完整的施工圖;(2)備齊交接樁記錄及認定的文件;(3)測量儀器必須經法定部門校驗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使用;(4)配備充足的木樁、花桿、彩旗和白灰及定樁工具以及滿足野外作業的車輛準備,通訊設備。C、測量測量應符合SY/T0055長距離輸油輸氣管道測量規范中的相關規定。a、依據線路平面、斷面圖、設計控制樁、
15、水準標樁進行測量放線。放線采用全站儀或GPS-RTK進行測量。對于丟失的控制樁、水準標樁,應根據交接樁記錄或中線成果表等測定資料進行補樁。依據設計管線平面圖、測量成果表,復核設計樁的位置和高程。b、管線測量應測定出線路軸線和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每100m設置一個百米樁,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段,要適當加密標樁;在線路軸線上還應根據設計圖紙要求設置縱向變坡樁、曲線加密樁、標志樁。并注明變坡點位置、角度、曲率半徑、切線長度、外矢矩。除按特殊要求標注外,各樁還均應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c、測量過程中應做好各項記錄,包括控制樁測量(復測)記錄、轉角處理記錄。D、放線a、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在作業帶清
16、理前放出,管線軸線在管溝開挖前放出。灰線布放采用三點定一線的方法用耐磨繩拉線后布放。b、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應以業主規定的作業帶占地寬度劃定進行作業帶寬度放線工作。在施工作業中可根據現場地形地貌、施工難度等,合理使用有限的作業帶寬總量,在果園、林帶、經濟作物區、民房、施工時,盡量縮減作業帶的寬度,減少對環境和人的影響,但保證總量不超標。c、為利于施工檢查、核對,在管道軸線劃線后,管溝開挖前,將管道軸線上的所有樁平移至作業帶組裝焊接一側邊界線外,距邊界線1m的位置。d、管溝開挖后復測轉角和縱斷面曲線等主要點的標高,為預制彎頭和彎管提供可靠的依據。E、協調與變更a、在放線過程中,當管線經過林區、經濟作
17、物區、地面及地下障礙物地段時應積極與地方各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共同勘察、登記和現場確認并取得管線的通過權。b、對局部線路走向與當地發展有重大爭議地段,應及時向業主和監理反映。并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解決。如需改線應重新定測線路,報業主、監理審核,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和變更圖,并重新辦理交接樁手續。F、質量保證措施a、測量放線完成后,要定期對線路樁進行查看,以免被他人破壞。損壞的要及時進行補樁。b、對損壞的線路樁要及時進行修補,避免下道工序施工中出現技術錯誤。G測量放線HSE措施a、測量人員應穿信號服,配備防毒蟲叮咬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外傷急救包,并配帶一定量的水和食品。b、在山地、溝崖、沼澤、河流、水塘等
18、危險地段測量時,要有應急預案,配備安全防護救助器具。c、對情況不明的地貌應先進行勘查,不得冒險進入。d、測量人員應攜帶聯絡工具,定時與駐地保持聯系,遇有險情要立即呼救。e、測量用的汽車應配備應急用的配件和工具以便進行應急修理和救助。f、禁止測量人員單獨出行測量。3、管溝開挖1)、施工流程施工準備管溝中心線確定管溝開挖管溝驗收進入下道工序2)、施工準備A、進行管溝開挖的人員有應包括機組長、技術員與安全員。機組長負責指揮管溝開挖的具體工作,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安全人員負責 HSE 相關方面的工作。B、用于管溝開挖的機械設備、施工機具等應處于良好狀態。C、在管溝開挖之前,作業機組首先應該根據圖紙,
19、地質報告等文件,核實或再次確定地質情況。對地質存在疑問的地方可采取試挖探坑的辦法確定,如果在地質復雜 地帶進行施工,可增加探坑的數量。3)、中心線的確定A、管溝開挖前沿管線中心線做出明顯的標志,以利于管溝開挖。中心線確定的方法可根據測量放線與施工作業帶準備程序。同時按照管溝中心線,劃出管溝開挖邊線。開挖前,對挖溝人員將管溝底寬、管溝開挖深度等技術要求進行技術交底。B、在管溝開挖前,應進行移樁。對于移樁困難的地段宜采用增加引導樁、參照物標記等方法來確定原位置。4)、管溝開挖A一般要求a本開工段管道埋深一般要求為:考慮到管道沿線的地形地貌,管頂埋深大于1m,人口稠密地區(三級地區)管道最小埋深為1
20、.2m。管道最小埋深農田為1.2m,山區為1m。b管溝開挖時,應將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與施工便道相反的一側,距溝邊不小于1m。管溝開挖深度以設計圖紙為準,滿足管線的最小覆蓋厚度。c在管溝開挖前,應進行移樁,轉角樁按轉角的角平分線方向移動,其余軸線樁應平移至堆土一側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內不大于200mm處。對于移樁困難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導樁、參照物標記等方法來確定原位置。d直線段管溝應保證順直暢通,曲線段管溝應保證圓滑過渡,管溝溝底、溝壁不得有尖 狀突出物,溝內無塌方,無雜物。e在縱坡地段,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所需的彎管數量,同時保證管子的最小覆蓋厚度,管溝開挖時在管溝的脊彎處進行加深,在接近穿越公路、
21、溝渠、電纜、管線等地下構筑物時應提前逐漸加深管溝。f對于與重要地下設施交叉部位的管溝開挖前,應采用人工探明地下設施的準確位置,做出明顯標示。同時與當地部門辦理好地下管道、光纜的通過權手續,在征得其書面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 5)、開挖作業A、管溝開挖一般采用挖掘機進行管溝開挖。按照管溝中心線、管溝開挖邊線、管溝 底寬、管溝開挖深度等進行管溝開挖作業。B、石方段管溝開挖,首先將上層土采用挖掘機或挖掘機和人相結合的辦法先將上層土方剝離,將挖出的表層土裝袋或堆放在遠離管溝一側,以備地貌恢復時用。C、在上層土方揭開以后,對石方部分采用爆破開挖的方式進行管溝開挖,其爆破方法根據業主批準的相關的石方爆破施
22、工程序。D、山區段管溝開挖應在發生泥石流、山洪、石崩、持續暴雨等災害可能性最小的時期內進行。E在山區開挖管溝時應從上向下進行,并根據坡度的大小沿堆土側設置一定數量和大小的擋土墻,可采用土工布袋裝土壘砌的方法修筑,長度以堆土側的作業面寬度為限(5m左右)、高度在1.5m左右,防止開挖出的土石滾落。F在坡度大于 20的地段進行管溝開挖時,可以間隔一定的距離修筑施工作業平臺,然后,通過施工作業帶,將挖掘機開到作業平臺上,然后沿上下兩個方向進行管溝開挖。當距離超過做挖掘機的工作范圍時,將挖掘機又開到上一個施工作業平臺繼 續施工。G管溝開挖成形后,若局部管溝深度、溝底寬度達不到設計的要求,可使用人工或機
23、械的方式對管溝進行修整,石方段采用鑿巖機打眼進行局部爆破或在挖掘機上安裝液壓鎬來鏟平,使管道達到設計要求。6)、質量保證措施A管溝開挖過程中,委派專職測量人員進行監督復測,嚴格執行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保證管溝一次開挖成形,并報監理復查。B、機械設備在溝邊作業時必須保持在2m以上,以免由于側壓或震動影響,造成管溝塌方,對管材或已焊完管道造成損害。C、管溝溝壁上或溝邊上欲墜的石塊、土塊要及時清理,避免傷害防腐層。D、管溝開挖與管道組對焊接和下溝回填工序之間的間隔時間要盡量縮短,避免由于管溝暴露過長對管溝質量造成影響。E、及時對下溝段的管溝進行回填,避免由于自然或社會因素對質量造成影響。7)、管溝開
24、挖HSE措施A、根據土質情況適當加大管溝坡比;因作業帶寬度限制不能加大坡比時,應采取溝邊打樁、使用防塌板支撐等防塌方、滑坡措施。B、人工開挖管溝時,應自上而下進行,不準掏洞;兩人在管溝內操作間距應保持在3m以上。上下分層翻土時,上下人員水平距離不少于2m,下邊人員往上翻土時,應注意觀察。坡度較陡地方作業要佩戴安全帶。C、挖出的土方應堆在管溝無焊接管一側,且距溝邊1m以外,高度不超過1.5m。D、如沿已焊接管線開挖時,管溝邊沿與已焊接管線的水平距離應不少于1.5m,含水量較大地段施工在2m之外,并采取擋土支護、放坡等必要的防塌方滑坡措施。E、雨后開挖管溝時,必須檢查管溝的邊坡,當發現溝壁有裂縫時
25、,應采取支撐加固措施,確認安全可靠時方可施工。4、布管、放管、焊接安裝 由于公路與作業帶相通, 將吊車可以直接開往管溝上面,采用吊車結合挖機將已預制好的管件按照編號進行布管、放管、焊接安裝,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規程要求進行焊接施工,當焊接完成后,進行100%的射線檢查和電火花檢測及防腐工作,當上述工作完成合格后,再進行下一根管件的布管、放管、焊接安裝,直至施工結束。此施工方式單一,工作時間短,效益高。5、水工保護1)、土建根據施工進度做好水工保護材料的準備工作。2)、待施工結束后,土建根據施工安排對該陡坡段進行水工保護和地貌恢復工作。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方式施工方案1、施工作業帶的開辟、清理施工作
26、業帶的開辟和清理全部采用人工清障、掃線,清障掃線時要滿足施工安全的要求。2、交接樁及測量放線1)、施工準備A、交樁前,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當地政府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同意開工后,會同業主、監理等各方共同參加現場交接樁工作。B、交樁前,組織交接人員熟悉了解交接樁段的圖紙及相關資料。接樁人員應由施工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技術人員、測量人員、地協人員人員組成,以確保交接樁工作一次完成。C、充分做好現場交接樁工作所用設備、物資、生活用品的準備,包括車輛、車載電臺、圖紙、地圖、測量記錄表等必要工具及現場標志物(如:木樁、油漆、錘子)等。2)、現場接樁A、接樁人員接收設計項目部設置的線路控制樁和沿線路設立
27、的臨時性、永久性的水準點。上述樁點如有丟失,由設計項目部恢復后,予以接收,不得隨意恢復、改變線路走向;交樁后發生的丟失,由施工項目部在施工前依據接樁原始記錄用測量的方法予以恢復。B、接樁人員應對線路的測定資料、線路平面圖和斷面圖進行現場核對,各控制樁應與圖紙對應交接,防止差錯。3)、標記和記錄 為了在測量放線時找樁方便,用紅油漆(紅布條)等醒目、不易消失的東西在附近的、樹木、石頭等固定的參照物上涂上記號,標明樁號,并用箭頭指示方向。 4)、填寫交樁記錄表每段管線交樁完畢,應做好交接樁原始記錄,由業主現場代表或監理工程師、設計代表、施工人員共同簽字確認。記錄內容包括:樁號、樁類型、里程、地面標高
28、、角度、方位、走向、參照物草圖及GPS坐標值等。5)、測量放線A、工作流程準備工作-測量-定樁-放線-移樁-攝像-填寫資料-下道工序B、準備工作(1)備齊放線區段完整的施工圖;(2)備齊交接樁記錄及認定的文件;(3)測量儀器必須經法定部門校驗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使用;(4)配備充足的木樁、花桿、彩旗和白灰及定樁工具以及滿足野外作業的車輛準備,通訊設備。C、測量測量應符合SY/T0055長距離輸油輸氣管道測量規范中的相關規定。a、依據線路平面、斷面圖、設計控制樁、水準標樁進行測量放線。放線采用全站儀或GPS-RTK進行測量。對于丟失的控制樁、水準標樁,應根據交接樁記錄或中線成果表等測定資料進行補樁。
29、依據設計管線平面圖、測量成果表,復核設計樁的位置和高程。b、管線測量應測定出線路軸線和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每100m設置一個百米樁,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段,要適當加密標樁;在線路軸線上還應根據設計圖紙要求設置縱向變坡樁、曲線加密樁、標志樁。并注明變坡點位置、角度、曲率半徑、切線長度、外矢矩。除按特殊要求標注外,各樁還均應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c、測量過程中應做好各項記錄,包括控制樁測量(復測)記錄、轉角處理記錄。D、放線a、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在作業帶清理前放出,管線軸線在管溝開挖前放出。灰線布放采用三點定一線的方法用耐磨繩拉線后布放。b、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應以業主規定的作業帶占地寬度劃定進
30、行作業帶寬度放線工作。在施工作業中可根據現場地形地貌、施工難度等,合理使用有限的作業帶寬總量,在果園、林帶、經濟作物區、民房、施工時,盡量縮減作業帶的寬度,減少對環境和人的影響,但保證總量不超標。c、為利于施工檢查、核對,在管道軸線劃線后,管溝開挖前,將管道軸線上的所有樁平移至作業帶組裝焊接一側邊界線外,距邊界線1m的位置。d、管溝開挖后復測轉角和縱斷面曲線等主要點的標高,為預制彎頭和彎管提供可靠的依據。E、協調與變更a、在放線過程中,當管線經過林區、經濟作物區、地面及地下障礙物地段時應積極與地方各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共同勘察、登記和現場確認并取得管線的通過權。b、對局部線路走向與當地發展有重大
31、爭議地段,應及時向業主和監理反映。并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解決。如需改線應重新定測線路,報業主、監理審核,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和變更圖,并重新辦理交接樁手續。F、質量保證措施a、測量放線完成后,要定期對線路樁進行查看,以免被他人破壞。損壞的要及時進行補樁。b、對損壞的線路樁要及時進行修補,避免下道工序施工中出現技術錯誤。G測量放線HSE措施a、測量人員應穿信號服,配備防毒蟲叮咬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外傷急救包,并配帶一定量的水和食品。b、在山地、溝崖、沼澤、河流、水塘等危險地段測量時,要有應急預案,配備安全防護救助器具。c、對情況不明的地貌應先進行勘查,不得冒險進入。d、測量人員應攜帶聯絡工具,定時與駐地
32、保持聯系,遇有險情要立即呼救。e、測量用的汽車應配備應急用的配件和工具以便進行應急修理和救助。f、禁止測量人員單獨出行測量。3、便道的修筑 1)、便道修筑主要是為了保證機械行走和機械施工。2)、便道修筑方法主要采用在橫坡上修筑便道填方挖方便道在管道沿山腰方向行進時,施工作業需要修筑在橫坡地段,根據現場具體地形可采用半挖半填的方法進行修筑,現場修筑方式如下圖所示。橫坡上修筑便道示意圖3、管溝開挖1)、施工流程施工準備管溝中心線確定管溝開挖管溝驗收進入下道工序2)、施工準備A、進行管溝開挖的人員有應包括機組長、技術員與安全員。機組長負責指揮管溝開挖的具體工作,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安全人員負責 H
33、SE 相關方面的工作。B、用于管溝開挖的機械設備、施工機具等應處于良好狀態。C、在管溝開挖之前,作業機組首先應該根據圖紙,地質報告等文件,核實或再次確定地質情況。對地質存在疑問的地方可采取試挖探坑的辦法確定,如果在地質復雜 地帶進行施工,可增加探坑的數量。3)、中心線的確定A、管溝開挖前沿管線中心線做出明顯的標志,以利于管溝開挖。中心線確定的方法可根據測量放線與施工作業帶準備程序。同時按照管溝中心線,劃出管溝開挖邊線。開挖前,對挖溝人員將管溝底寬、管溝開挖深度等技術要求進行技術交底。B、在管溝開挖前,應進行移樁。對于移樁困難的地段宜采用增加引導樁、參照物標記等方法來確定原位置。4)、管溝開挖A
34、、本陡坡段管道埋深一般要求為:考慮到管道沿線的地形地貌,管頂埋深大于1m,人口稠密地區(三級地區)管道最小埋深為1.2m。管道最小埋深農田為1.2m,山區為1m。B、管溝開挖時,應將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與施工便道相反的一側,距溝邊不小于1m。管溝開挖深度以設計圖紙為準,滿足管線的最小覆蓋厚度。C、在管溝開挖前,應進行移樁,轉角樁按轉角的角平分線方向移動,其余軸線樁應平移至堆土一側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內不大于200mm處。對于移樁困難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導樁、參照物標記等方法來確定原位置。D、直線段管溝應保證順直暢通,曲線段管溝應保證圓滑過渡,管溝溝底、溝壁不得有尖 狀突出物,溝內無塌方,無雜物。E、在
35、縱坡地段,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所需的彎管數量,同時保證管子的最小覆蓋厚度,管溝開挖時在管溝的脊彎處進行加深,在接近穿越公路、溝渠、電纜、管線等地下構筑物時應提前逐漸加深管溝。F、對于與重要地下設施交叉部位的管溝開挖前,應采用人工探明地下設施的準確位置,做出明顯標示。同時與當地部門辦理好地下管道、光纜的通過權手續,在征得其書面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 5)、開挖作業A、管溝開挖一般采用挖掘機進行管溝開挖。按照管溝中心線、管溝開挖邊線、管溝 底寬、管溝開挖深度等進行管溝開挖作業。B、石方段管溝開挖,首先將上層土采用挖掘機或挖掘機和人相結合的辦法先將上層土方剝離,將挖出的表層土裝袋或堆放在遠離管溝一側,
36、以備地貌恢復時用。C、在上層土方揭開以后,對石方部分采用爆破開挖的方式進行管溝開挖,其爆破方法根據業主批準的相關的石方爆破施工程序。D、山區段管溝開挖應在發生泥石流、山洪、石崩、持續暴雨等災害可能性最小的時期內進行。E在山區開挖管溝時應從上向下進行,并根據坡度的大小沿堆土側設置一定數量和大小的擋土墻,可采用土工布袋裝土壘砌的方法修筑,長度以堆土側的作業面寬度為限(5m左右)、高度在1.5m左右,防止開挖出的土石滾落。F在坡度大于 20的地段進行管溝開挖時,可以間隔一定的距離修筑施工作業平臺,然后,通過施工作業帶,將挖掘機開到作業平臺上,然后沿上下兩個方向進行管溝開挖。當距離超過做挖掘機的工作范
37、圍時,將挖掘機又開到上一個施工作業平臺繼 續施工。G管溝開挖成形后,若局部管溝深度、溝底寬度達不到設計的要求,可使用人工或機械的方式對管溝進行修整,石方段采用鑿巖機打眼進行局部爆破或在挖掘機上安裝液壓鎬來鏟平,使管道達到設計要求。6)、質量保證措施A管溝開挖過程中,委派專職測量人員進行監督復測,嚴格執行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保證管溝一次開挖成形,并報監理復查。B、機械設備在溝邊作業時必須保持在2m以上,以免由于側壓或震動影響,造成管溝塌方,對管材或已焊完管道造成損害。C、管溝溝壁上或溝邊上欲墜的石塊、土塊要及時清理,避免傷害防腐層。D、管溝開挖與管道組對焊接和下溝回填工序之間的間隔時間要盡量縮短
38、,避免由于管溝暴露過長對管溝質量造成影響。E、及時對下溝段的管溝進行回填,避免由于自然或社會因素對質量造成影響。7)、管溝開挖HSE措施A、根據土質情況適當加大管溝坡比;因作業帶寬度限制不能加大坡比時,應采取溝邊打樁、使用防塌板支撐等防塌方、滑坡措施。B、人工開挖管溝時,應自上而下進行,不準掏洞;兩人在管溝內操作間距應保持在3m以上。上下分層翻土時,上下人員水平距離不少于2m,下邊人員往上翻土時,應注意觀察。坡度較陡地方作業要佩戴安全帶。C、挖出的土方應堆在管溝無焊接管一側,且距溝邊1m以外,高度不超過1.5m。D、如沿已焊接管線開挖時,管溝邊沿與已焊接管線的水平距離應不少于1.5m,含水量較
39、大地段施工在2m之外,并采取擋土支護、放坡等必要的防塌方滑坡措施。E、雨后開挖管溝時,必須檢查管溝的邊坡,當發現溝壁有裂縫時,應采取支撐加固措施,確認安全可靠時方可施工。5、布管、放管、焊接安裝 1)、機械的準備 根據各段陡坡的長度和陡坡的度數,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在坡頂放置23臺大功率的挖掘機,在管溝兩側個也放置2臺挖掘機;以及做好起吊工具的準備。 2)、布管、放管及安裝A、將直管、熱彎、冷彎管對照測量成果表先后順序進行編號。B、按照管件的編號上往下放管的形式邊布管、放管邊焊接安裝,以保證施工進度、施工安全的需要,利用各平臺挖機進行穩管,以保證安裝時能安全、穩定地進行焊接作業。C、當單根焊接完
40、成后,為了防止管件下滑,利用管溝的兩側地錨穩定已焊接的懸空管道,再進行下一根管件的吊裝作業。D、由于陡坎線路較長,為了防止管子下滑造成管口和防腐部分不受損壞,分別在管口處用圓木設置擋樁,并用編織土袋作為保護墻。E、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規程要求進行焊接施工,當焊接完成后,進行100%的射線檢查和電火花檢測及防腐工作,待射線檢查和電火花檢測及防腐工作均合格后,再進行下一根管件的布管、放管、焊接安裝,直到焊接安裝工作結束。5、水工保護1)、土建根據施工進度做好水工保護材料的準備工作。2)、待施工結束后,土建根據施工安排對該陡坡段進行水工保護和地貌恢復工作。4.3.3采用多臺挖機放管焊接方式施工方案此種類
41、型屬于高難度,高危險地段,作為陡坡陡坎施工的重點和難點。1、施工作業帶的開辟、清理施工作業帶的開辟和清理全部采用人工清障、掃線,清障掃線時要滿足施工安全的要求。2、交接樁及測量放線1)、施工準備A、交樁前,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取得聯系,當地政府工程建設主管部門同意開工后,會同業主、監理等各方共同參加現場交接樁工作。B、交樁前,組織交接人員熟悉了解交接樁段的圖紙及相關資料。接樁人員應由施工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技術人員、測量人員、地協人員人員組成,以確保交接樁工作一次完成。C、充分做好現場交接樁工作所用設備、物資、生活用品的準備,包括車輛、車載電臺、圖紙、地圖、測量記錄表等必要工具及現場標志物(如:木
42、樁、油漆、錘子)等。2)、現場接樁A、接樁人員接收設計項目部設置的線路控制樁和沿線路設立的臨時性、永久性的水準點。上述樁點如有丟失,由設計項目部恢復后,予以接收,不得隨意恢復、改變線路走向;交樁后發生的丟失,由施工項目部在施工前依據接樁原始記錄用測量的方法予以恢復。B、接樁人員應對線路的測定資料、線路平面圖和斷面圖進行現場核對,各控制樁應與圖紙對應交接,防止差錯。3)、標記和記錄 為了在測量放線時找樁方便,用紅油漆(紅布條)等醒目、不易消失的東西在附近的、樹木、石頭等固定的參照物上涂上記號,標明樁號,并用箭頭指示方向。 4)、填寫交樁記錄表每段管線交樁完畢,應做好交接樁原始記錄,由業主現場代表
43、或監理工程師、設計代表、施工人員共同簽字確認。記錄內容包括:樁號、樁類型、里程、地面標高、角度、方位、走向、參照物草圖及GPS坐標值等。5)、測量放線A、工作流程準備工作-測量-定樁-放線-移樁-攝像-填寫資料-下道工序B、準備工作(1)備齊放線區段完整的施工圖;(2)備齊交接樁記錄及認定的文件;(3)測量儀器必須經法定部門校驗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使用;(4)配備充足的木樁、花桿、彩旗和白灰及定樁工具以及滿足野外作業的車輛準備,通訊設備。C、測量測量應符合SY/T0055長距離輸油輸氣管道測量規范中的相關規定。a、依據線路平面、斷面圖、設計控制樁、水準標樁進行測量放線。放線采用全站儀或GPS-RT
44、K進行測量。對于丟失的控制樁、水準標樁,應根據交接樁記錄或中線成果表等測定資料進行補樁。依據設計管線平面圖、測量成果表,復核設計樁的位置和高程。b、管線測量應測定出線路軸線和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每100m設置一個百米樁,地勢起伏較大的地段,要適當加密標樁;在線路軸線上還應根據設計圖紙要求設置縱向變坡樁、曲線加密樁、標志樁。并注明變坡點位置、角度、曲率半徑、切線長度、外矢矩。除按特殊要求標注外,各樁還均應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c、測量過程中應做好各項記錄,包括控制樁測量(復測)記錄、轉角處理記錄。D、放線a、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在作業帶清理前放出,管線軸線在管溝開挖前放出。灰線布放采用三
45、點定一線的方法用耐磨繩拉線后布放。b、施工作業帶邊界線應以業主規定的作業帶占地寬度劃定進行作業帶寬度放線工作。在施工作業中可根據現場地形地貌、施工難度等,合理使用有限的作業帶寬總量,在果園、林帶、經濟作物區、民房、施工時,盡量縮減作業帶的寬度,減少對環境和人的影響,但保證總量不超標。c、為利于施工檢查、核對,在管道軸線劃線后,管溝開挖前,將管道軸線上的所有樁平移至作業帶組裝焊接一側邊界線外,距邊界線1m的位置。d、管溝開挖后復測轉角和縱斷面曲線等主要點的標高,為預制彎頭和彎管提供可靠的依據。E、協調與變更a、在放線過程中,當管線經過林區、經濟作物區、地面及地下障礙物地段時應積極與地方各有關部門
46、取得聯系,共同勘察、登記和現場確認并取得管線的通過權。b、對局部線路走向與當地發展有重大爭議地段,應及時向業主和監理反映。并與地方有關部門協商解決。如需改線應重新定測線路,報業主、監理審核,出具設計變更通知單和變更圖,并重新辦理交接樁手續。F、質量保證措施a、測量放線完成后,要定期對線路樁進行查看,以免被他人破壞。損壞的要及時進行補樁。b、對損壞的線路樁要及時進行修補,避免下道工序施工中出現技術錯誤。G測量放線HSE措施a、測量人員應穿信號服,配備防毒蟲叮咬的個人防護用品和外傷急救包,并配帶一定量的水和食品。b、在山地、溝崖、沼澤、河流、水塘等危險地段測量時,要有應急預案,配備安全防護救助器具
47、。c、對情況不明的地貌應先進行勘查,不得冒險進入。d、測量人員應攜帶聯絡工具,定時與駐地保持聯系,遇有險情要立即呼救。e、測量用的汽車應配備應急用的配件和工具以便進行應急修理和救助。f、禁止測量人員單獨出行測量。3、便道的修筑 1)、便道修筑主要是為了保證機械行走和機械施工。2)、便道修筑方法主要采用在橫坡上修筑便道在管道沿山腰方向行進時,施工作業需要修筑在橫坡地段,根據現場具體地形可采用半挖半填的方法進行修筑,現場修筑方式如下圖所示。填方挖方便道橫坡上修筑便道示意圖4、管溝開挖1)、施工流程施工準備管溝中心線確定管溝開挖管溝驗收進入下道工序2)、施工準備A、進行管溝開挖的人員有應包括機組長、
48、技術員與安全員。機組長負責指揮管溝開挖的具體工作,技術人員負責技術指導,安全人員負責 HSE 相關方面的工作。B、用于管溝開挖的機械設備、施工機具等應處于良好狀態。C、在管溝開挖之前,作業機組首先應該根據圖紙,地質報告等文件,核實或再次確定地質情況。對地質存在疑問的地方可采取試挖探坑的辦法確定,如果在地質復雜 地帶進行施工,可增加探坑的數量。3)、中心線的確定A、管溝開挖前沿管線中心線做出明顯的標志,以利于管溝開挖。中心線確定的方法可根據測量放線與施工作業帶準備程序。同時按照管溝中心線,劃出管溝開挖邊線。開挖前,對挖溝人員將管溝底寬、管溝開挖深度等技術要求進行技術交底。B、在管溝開挖前,應進行
49、移樁。對于移樁困難的地段宜采用增加引導樁、參照物標記等方法來確定原位置。4)、管溝開挖A、本陡坡段管道埋深一般要求為:考慮到管道沿線的地形地貌,管頂埋深大于1m,人口稠密地區(三級地區)管道最小埋深為1.2m。管道最小埋深農田為1.2m,山區為1m。B、管溝開挖時,應將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與施工便道相反的一側,距溝邊不小于1m。管溝開挖深度以設計圖紙為準,滿足管線的最小覆蓋厚度。C、在管溝開挖前,應進行移樁,轉角樁按轉角的角平分線方向移動,其余軸線樁應平移至堆土一側施工作業帶邊界線內不大于200mm處。對于移樁困難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導樁、參照物標記等方法來確定原位置。D、直線段管溝應保證順直暢通
50、,曲線段管溝應保證圓滑過渡,管溝溝底、溝壁不得有尖 狀突出物,溝內無塌方,無雜物。E、在縱坡地段,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所需的彎管數量,同時保證管子的最小覆蓋厚度,管溝開挖時在管溝的脊彎處進行加深,在接近穿越公路、溝渠、電纜、管線等地下構筑物時應提前逐漸加深管溝。F、對于與重要地下設施交叉部位的管溝開挖前,應采用人工探明地下設施的準確位置,做出明顯標示。同時與當地部門辦理好地下管道、光纜的通過權手續,在征得其書面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 5)、開挖作業A、管溝開挖一般采用挖掘機進行管溝開挖。按照管溝中心線、管溝開挖邊線、管溝 底寬、管溝開挖深度等進行管溝開挖作業。B、石方段管溝開挖,首先將上層土采用
51、挖掘機或挖掘機和人相結合的辦法先將上層土方剝離,將挖出的表層土裝袋或堆放在遠離管溝一側,以備地貌恢復時用。C、在上層土方揭開以后,對石方部分采用爆破開挖的方式進行管溝開挖,其爆破方法根據業主批準的相關的石方爆破施工程序。D、山區段管溝開挖應在發生泥石流、山洪、石崩、持續暴雨等災害可能性最小的時期內進行。E在山區開挖管溝時應從上向下進行,并根據坡度的大小沿堆土側設置一定數量和大小的擋土墻,可采用土工布袋裝土壘砌的方法修筑,長度以堆土側的作業面寬度為限(5m左右)、高度在1.5m左右,防止開挖出的土石滾落。F在坡度大于 20的地段進行管溝開挖時,可以間隔一定的距離修筑施工作業平臺,然后,通過施工作
52、業帶,將挖掘機開到作業平臺上,然后沿上下兩個方向進行管溝開挖。當距離超過做挖掘機的工作范圍時,將挖掘機又開到上一個施工作業平臺繼 續施工。G管溝開挖成形后,若局部管溝深度、溝底寬度達不到設計的要求,可使用人工或機械的方式對管溝進行修整,石方段采用鑿巖機打眼進行局部爆破或在挖掘機上安裝液壓鎬來鏟平,使管道達到設計要求。6)、質量保證措施A管溝開挖過程中,委派專職測量人員進行監督復測,嚴格執行施工規范和設計要求,保證管溝一次開挖成形,并報監理復查。B、機械設備在溝邊作業時必須保持在2m以上,以免由于側壓或震動影響,造成管溝塌方,對管材或已焊完管道造成損害。C、管溝溝壁上或溝邊上欲墜的石塊、土塊要及
53、時清理,避免傷害防腐層。D、管溝開挖與管道組對焊接和下溝回填工序之間的間隔時間要盡量縮短,避免由于管溝暴露過長對管溝質量造成影響。E、及時對下溝段的管溝進行回填,避免由于自然或社會因素對質量造成影響。7)、管溝開挖HSE措施A、根據土質情況適當加大管溝坡比;因作業帶寬度限制不能加大坡比時,應采取溝邊打樁、使用防塌板支撐等防塌方、滑坡措施。B、人工開挖管溝時,應自上而下進行,不準掏洞;兩人在管溝內操作間距應保持在3m以上。上下分層翻土時,上下人員水平距離不少于2m,下邊人員往上翻土時,應注意觀察。坡度較陡地方作業要佩戴安全帶。C、挖出的土方應堆在管溝無焊接管一側,且距溝邊1m以外,高度不超過1.
54、5m。D、如沿已焊接管線開挖時,管溝邊沿與已焊接管線的水平距離應不少于1.5m,含水量較大地段施工在2m之外,并采取擋土支護、放坡等必要的防塌方滑坡措施。E、雨后開挖管溝時,必須檢查管溝的邊坡,當發現溝壁有裂縫時,應采取支撐加固措施,確認安全可靠時方可施工。5、布管、放管、焊接安裝1)、布管、放管及安裝前的準備:A、在最頂點澆注2個卷揚機主基礎2m1.5m1m和2個輔助基礎1.5m1m0.6m待凝固期到后,將卷揚機等起吊設備和輔助設備全部安裝完成。 B、測量好溝槽長度,角度,編出每段溝槽編號,再對應將所需的直管、冷熱彎進行編號,以便依次進行放管安裝、焊接。C、從上往下擺放好鋼絲繩,檢驗鋼絲繩是
55、否能滿足放管的長度。D、檢查牽引繩是否能達到牽引的長度。2)、運管深丘困難地段的管子主要依靠運管爬犁從臨時堆管場通過施工便道轉運至山頂,使用吊管機作為裝卸的工具,進行二次、三次轉運至放管區。3)、放管、布管及安裝A、放管、布管前,將作業帶的所有人員疏散到安全地帶后,利用卷揚機、定滑輪、挖掘機配合將管件往下平穩下放至管溝指定位置,利用已埋設溝槽的方木、三角木將管子擋住,防止管子下滑,整個放管工作由1名經驗豐富的起重工進行統一指揮。見圖B、布管采用從上至下在布管,往下放一根管子才安裝、焊接一根管子,這樣即能滿足施工進度、又能保證施工安全。C、第一道焊接工序結束后,必須進行100%的射線檢查和電火花檢測及防腐工作,待射線檢查和電火花檢測及防腐工作均合格后,再進行下一根管件的布管、放管、焊接工作,直到焊接安裝工作結束。D、焊接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規程要求進行施工,防腐補口必須埋地鋼質管道聚乙烯防腐層技術標準的有關要求,6、水工保護1)、土建根據施工進度做好水工保護材料的準備工作。2)、待施工結束后,土建根據施工安排對該陡坡段進行水工保護和地貌恢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