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 編制說明11.1 編制依據11.2 適用范圍12. 工程概況12.1 工程簡介12.2 影響因素氣候條件22.3 鋼筋籠主要信息22.4 機械的選擇32.5 場地承載力43. 吊裝前準備工作53.1 施工人員組織53.2 場地準備53.3 材料設備準備63.4 技術準備63.5 其它準備64. 吊裝工藝74.1 吊裝流程74.2 工藝要點74.3 吊裝程序104.4 吊裝工序流程圖124.5 吊裝過程中起吊鋼筋籠穩定措施125. 吊裝工作的安全施工組織機構126. 安全技術措施136.1 堅決執行鋼絲繩的安全使用及報廢規定136.2 安全技術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136.3 吊裝作業警
2、戒區的設立與警戒人員136.4 嚴格遵守起重吊裝安全操作規程13附件1:起重吊運指揮信號15附件2:吊裝安全性驗算29一、履帶吊起吊鋼筋籠驗算29二、地基承載力驗算32三、吊具鋼絲繩驗算33四、吊點驗算34附件3:SCC1350E標準臂工況載荷表35連續墻鋼筋籠吊裝專項施工方案1. 編制說明1.1 編制依據(1)什么城市軌道交通三號線工程施工圖設計 第四篇車站工程 大墩站 第二冊 結構與防水 第一分冊主體圍護結構 一期施工部分);(2)大墩站一期施工部分地下連續墻施工方案;(4)XX站一期施工部分主體圍護結構設計圖設計交底文件;(5)XX站一期施工部分主體圍護結構設計圖圖紙會審記錄;(6)建筑
3、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7)建筑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8)建筑施工安全技術統一規范(2003年版);(9)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12);(10)起重吊裝指揮信號(GB5082-1985);(11)鋼絲繩安全 使用和維護(GB/T29086-2012);(12)建筑施工起重吊裝工程安全技術規范(JGJ276-2012);(13)簡明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等編著(機械工業出版社)。(14)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_D63-2007)1.2 適用范圍本方案適用于佛山軌道交通三號線XX標大墩站一期施工部分地下連續墻鋼筋籠吊裝施工。2. 工程
4、概況2.1 工程簡介XX站為佛山地鐵三號線的第十七個站,位于荷岳路和規劃文華南路交叉路口,沿規劃文化南路南北向敷設,為單柱雙跨兩層站(局部一層),帶雙存車線,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為YDK42+939.868,起點里程為YDK42+545.668,終點里程為YDK43+019.268,總長473.60m。車站有效站臺中心里程處軌面高程為-11.40m,標準段線間距為14m,標準段基坑寬度約19.70m,深約16.58m,本車站采用明挖法施工。車站北端設置盾構始發井,南端設置大盾構吊出井。車站主體結構分兩期實施,一期施工YDK42+932.518至北端車站終點里程段,二期施工剩余南側部分主體。一期
5、施工時,圍擋占用荷岳路北側道路,車流往南側半幅路導改,待北側完成主體結構覆土后,二期開挖南側主體基坑時,荷岳路車流往北側半幅路導改。XX站一期基坑連續墻有40個槽段,槽段類型分為一字型、L型及T型三種類型。由于連續墻需作為結構的基坑開挖的支護結構,施工時需確保成槽、修槽、澆筑等施工質量。本站工程施工主要內容為地下連續墻圍護結構和車站結構土建工程。工程施工時所需要的起重吊裝工序有:樁架設備安裝、鋼筋籠吊放、澆灌機械安裝等。鋼筋籠吊放主要采用135t履帶式起重機整體起吊,采用25t汽車吊作為副吊協助鋼筋籠起立。2.2 影響因素氣候條件本區春季至初秋盛行偏南風,秋季至冬末盛行偏北或偏東風。510月為
6、臺風季節,占全年總數的90以上,以7月份出現臺風最多,強熱帶氣旋多年平均14次,風力一般69級,最大風速25.8m/s。本區自然災害有熱帶氣旋、暴雨、洪澇、寒潮、低溫陰雨和強對流天氣等,夏季洪澇和夏秋臺風是主要災害性天氣。暴雨和臺風為災害性氣候,對鋼筋籠吊裝工程施工有一定的不利影響。根據吊車作業標準,當風速6級時應停止作業。2.3 鋼筋籠主要信息(1)鋼筋籠重量計算地下連續墻鋼筋籠的起吊安裝是本工程存在的重點項目之一。鋼筋籠最長為29.96米,鋼筋籠含鋼量約為0.18t/m3(不包括鋼板),工字鋼板采用10mm厚鋼筋焊接,每延米重量約0.116t/m。連續墻最重鋼筋籠為A01槽段鋼筋籠。 最大
7、鋼筋籠重量(不含鋼板):29.96m6m0.8m0.18t/m3=26.07t 工字鋼(按照伸至冠梁頂上0.6m計算):30.56m20.116t/m=7.09t 總重量:26.07t+7.09t=33.16t,取Gmax=33.16t計算。(2)鋼筋籠配筋概況鋼筋籠的主筋為C32、C28、C25,水平筋為C20,桁架斜筋為C25,剪刀筋為C25。工字鋼是10mm的Q235鋼板焊接而成。吊裝時為了保證鋼筋籠的整體穩定性,每根主吊點U型加強筋28、每根副吊點水平加強筋28、4根擱置梁點加強水平加強筋28。(3)連續墻種類本工程地下連續墻截面類型有一字型、L型T型三種。本方案按照最重的地連墻鋼筋籠
8、吊裝方案為例,其余類型在吊裝時注意吊裝平衡即可。2.4 機械的選擇(1)施工用履帶吊參數要求根據特種設備的用途、使用頻率、載荷狀態和工作環境,選擇適應使用條件要求的相應品種(型式)的特種設備。因此為滿足最不利條件下的鋼筋籠吊裝要求,我單位擬定采用三一重工制造的SCC1350E 135t履帶吊進行鋼筋籠吊裝施工。標準吊臂(主臂)長度為:47米;標準吊臂幅角為:1586。SCC1350E履帶吊性能概況如表2.5-1。表2.4-1 SCC1350E履帶吊主要技術參數項目單位標準配置主臂工況最大額定起重量t140最大額定起重力矩tm668主臂長度m1780主臂工作角度1586速度參數最大起重力矩m/m
9、in721主提升繩速m/min0140副提升繩速m/min0140主變幅速度(主臂角度由15 86)s90回轉速度rpm02.2行駛速度km/h01.3爬坡能力%30平均接地比壓MPa0.083發動機輸出功率kw251額定轉速km/h2200運輸參數最大單件運輸重量(含下節臂)t32.8運輸尺寸(長寬高)m14.423.03.26其他參數平均接地壓比壓MPa0.112(2)SCC1350E 整機重量表按照主臂長度44m計算整機重量,詳見下表:表2.4-1 SCC1350E履帶吊整機重量統計部件數量部件重量(t)合計重量(t)80T起重鉤11.571.5713.5t球鉤10.470.47本體(含
10、主臂下節臂7m)132.832.8履帶21428中央配重21020后配重托盤11010主臂上節臂10m12.792.79主臂3m中間臂10.630.63主臂12m中間臂21.963.92后配重85.54444m主臂整機重量合計144.18(3)SCC1350E標準臂工況載荷表吊機在不同長度標準主臂工況及對應最小工作半徑詳見附件3:SCC1350E標準臂工況載荷表。2.5 場地承載力本項目基坑位于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荷岳路北側,采用已完成房屋拆遷地塊的原地基、低洼地段回填土地段以及荷岳路北側車行道作為施工機械行走通道,其中低洼地段回填土后進行壓實會鋪設磚渣層壓實及采用C30混凝土進行硬化。機械行走
11、地基承載力允許值不應大于地基極限承載力的1/2,可按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容許值公式fa=fa0+k11(b-2)+ k22(h-3)計算。取回填土地段為最不利地段計算,回填土擬取人工填土層力學參數建議值,其中孔隙比e=0.82,天然含水率w=28.69%。由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GD63-2007表-4查得a0=165 kPa,k1=0,k2=1.5,1=18.4,2=25(按照混凝土硬化面計算),b=0.95,h=2,故fa=165+018.4(2-2)+1.525(3-3)=165kPa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容許值(kPa);b基礎底面的最小邊寬(m),當b2m時,取b=2m;
12、當b10m時,取b=10m;h基底埋置深度(m),自天然地面算起,有水流沖刷時自一般沖刷線起算;當h履帶吊履帶接地壓強最大值132kPa,因此最不利地段地基承載力滿足機械行走要求。3. 吊裝前準備工作3.1 施工人員組織(1)組織架構我項目部將針對本項目連續墻鋼筋籠吊裝的規模、場地條件及工程特點,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總負責人的鋼筋籠吊裝施工組織管理機構。人員組織架構圖3.1-1 鋼筋籠吊裝施工組織管理機構圖(2)人員配備 項目負責1人:對施工全過程的組織、協調并對安全、質量、進度負主責。 技術負責1人:制定技術方案并指導具體實施。 施工負責人1人:現場指揮、監督,負責安裝質量和安全的過程控制。 安
13、全主任1人:作業全過程的安全監督和管理,檢查事故隱患,及時提出糾正預防措施。 施工員2人:協助做好作業全過程的技術工作、過程控制及驗收,吊裝記錄及總結的編制。 安全員2人: 履帶吊司機2人:負責履帶吊起重機的駕駛和起重作業。 起重指揮2人:負責鋼筋籠吊裝作業全過程的指揮、協調。 起重工4人:整個吊裝過程中的起重作業, 輔助起吊鋼筋籠的裝鋼絲繩、卸扣、下放。3.2 場地準備鋼筋籠吊裝前現場場地應進行合理的規劃,履帶吊工作場地,行走車道,鋼筋籠加工場位置設置,救援物資的擺放和工作人員的場地均需要布置好?,F場布置應滿足以下要求:(1)鋼筋籠制作平臺根據成槽設備的數量、施工場地實際情況和工期要求,在施
14、工場地內搭設2個鋼筋籠制作平臺,平臺尺寸為32米(長)8米(寬)。鋼筋籠制作平臺采用槽鋼搭接而成,在平臺上根據設計的鋼筋間距、插筋、預埋件及鋼筋連接器的設計位置畫出控制標記,以保證鋼筋籠和預埋件的布設精度。(2)在吊裝期間,吊裝范圍內凡影響吊裝的拉線必須撤去。若是吊裝過程所需的拉線,對吊裝過程有影響時,只能分步分階段拆去。當吊裝完成后,必須馬上重新拉好,保障下一階段的安全施工。(3)有施工用電、用水的條件及消防器材。(4)在設備影響區域內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根據不同施工階段、周圍環境以及季節、氣候的變化,對設備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3.3 材料設備準備表3.3-1 材料設備數量表序號名稱
15、數量規格1汽車吊1臺25t2鋼絲繩30條21、34.5mm3扁擔1條50.360.14m4卸扣20個d=60mm d=48mm5哨子4個/6對講機4臺/3.4 技術準備本工程地下連續墻吊裝屬特種作業,作業人員均需持證上崗。參加吊裝作業的人員資格應符合起重作業的相關規定。作業前應編制詳盡的吊裝作業技術和安全交底書,對參加吊裝作業的人員進行詳細的技術和安全交底,做好入場培訓工作,并做好培訓記錄,不讓任何一個未經安全培訓的人員上崗作業。做好安全技術交底工作,下達任務的同時,必須有書面的安全注意事項及要求。(1)吊裝工序交底 吊裝作業前,應先檢查人員配備是否齊全,是否持證上崗。 須由項目技術、安全負責
16、人進行書面和口頭交底,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必須簽名確認后方可起吊。 交底內容除包括吊裝作業工序外,還應有:施工場所、作業環境和季節性特點的安全注意事項。(2)吊裝作業的通訊工具與聯絡方式必須配備哨子、對講機等通訊工具。指揮人員通過哨子提醒駕駛室操作人員注意其手勢。指揮人員站在安全合適的角度,通過哨子或手勢同操作人員進行聯絡,協調配合保證吊裝作業的安全進行。3.5 其它準備(1)參與吊裝作業的人員要認真了解和熟悉現場條件和周邊環境。(2)對現場各類地下管線進行了解,并做好標識和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對鄰近樹木是否影響吊裝作業進行了解,如果對吊裝作業有影響應及時同有關部門協調解決。 (3)對現場不能滿足
17、吊車作業的不良地基應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 (4)吊裝作業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具、索具應進行全面檢查和試運行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5)現場吊裝作業采用口哨和對講機進行指揮和聯絡。4. 吊裝工藝4.1 吊裝流程吊裝施工總體流程如圖4.1-1:圖4.1-1 吊裝流程圖4.2 工藝要點吊具的設置(1)吊裝鋼筋籠扁擔梁用鋼結構焊接加工箱型結構,截面為140mm360mm,扁擔長度為5.0m,所有焊縫采用滿焊,見圖4.2-1。圖4.2-1 扁擔梁的立體圖(2)吊繩分別采用34.5mm、21.5mm鋼絲繩。(3)采用16個 48mm卸扣,2個 60mm卸扣,吊耳采用28鋼筋加工。(4)鋼筋籠吊點均采用28
18、鋼筋制作,主吊點為4個,副吊點4個。(5)鋼筋籠的吊點位置、起吊方式和固定方法應符合設計和施工要求。4.2.2 吊點位置如果吊點位置計算不準確,對鋼筋籠會產生較大撓曲變形,使焊縫開裂,整體結構散架,無法起吊,甚至會造成事故發生。因此吊點位置的確定是吊裝過程的一個關鍵步驟。吊點的選擇要根據鋼筋籠的幾何構造、重心位置等因素考慮,保證起鋼筋籠時的平穩。選取吊點時還應注意鋼絲繩向上提升時,鋼筋籠不會碰撞吊臂端部滑輪等部件,以免發生吊車損壞、重物墜落等事故。吊距的選擇除保證鋼筋籠穩定外,還應保證鋼絲繩與鋼筋籠的夾角不小于30?,F以最重槽段鋼筋籠為例闡述。4.2.3 縱向吊點布置根據鋼筋籠重量以及現場吊機
19、的實際情況,鋼筋籠采用135t履帶吊配合滑輪組起吊,可簡化為如圖受力形式,其彎矩如下圖所示。圖4.2-2 鋼筋籠縱向吊裝受力簡圖圖4.2-3 鋼筋籠縱向吊裝彎矩圖由上圖所示:最大正彎矩與負彎矩大小相等時鋼筋籠所受彎矩變形最小,查二跨不等跨連續梁彎矩表得:當L2=1.6L1時,最大正彎矩與負彎矩近似相等,吊點B布置在L2=1.6L1的位置時是比較合理的??紤]利于吊裝,將吊點靠近鋼筋籠頂端部,則吊點布置如下圖所示。A點為縱向吊點,其他三個吊點并排A點橫向依次布置。圖4.2-4 頂端吊點布置圖4.2.4 橫向吊點布置根據每個鋼筋籠布置間距為1.5m的4個桁架,橫向吊點選擇布置4個點,分別布置在4個桁
20、架上。吊點設置采用28鋼筋加工成V型鋼筋并與主桁架滿焊(圖4.2.4-1鋼筋籠桁架剖面圖,圖4.2.4-2鋼筋籠桁架平面圖所示)。圖4.2-6 鋼筋籠桁架平縱面圖4.2.5 鋼筋籠起吊增加的防止變形的措施(1)異形鋼筋籠在吊裝時應增設斜拉桿防止鋼筋籠在吊搬過程中發生變形,其設置位置見下列示意圖,拐角幅鋼筋籠除設置縱橫向起吊桁架和吊點外,另增設“人”字桁架和斜拉桿進行加強,以防鋼筋籠在空中翻轉時角度發生變形。拐角處鋼筋籠加強方法見拐角鋼筋籠加強方法如下圖所示。圖4.2-7 拐角鋼筋加強方法示意圖(2)每幅標準槽段鋼筋籠應設置不少于4道桁架以滿足起吊時吊索栓綁的需要。(3)在每個吊點處增設28拉筋
21、,其作用是在水平起吊過程中將起吊力量分布至下層鋼筋網片,防止局部受力較大產生變形。4.3 吊裝程序(1)吊車進場,選好??奎c。起吊位置應選擇周圍沒有架空線路,與鋼筋籠適當距離,地質狀況較好的位置。路面應平整,保證吊車平穩。(2)選取、固定好吊點,根據已經算好選定的橫面的吊點,依次綁扎好鋼絲繩。(3)勻速地緩慢地先將鋼筋籠吊起離地面2050cm停止提升,進行下列檢查:起重機的穩定性、制動器的可靠性、重物的平穩性、綁扎的牢固性。確認無誤后方可再作業。對于有晃動的鋼筋籠,必須拴拉繩來控制其穩定。(4)吊機開始慢慢起吊,吊臂升起的同時吊機慢慢往前挪動,并控制好吊臂角度和防止鋼筋籠劇烈晃動,直到整個鋼筋
22、籠垂直站立為止方可整體吊起。(5)吊機慢慢旋轉角度使鋼筋籠位于槽段的正上方并平行于導墻方向,在指揮人員的指揮下慢慢將鋼筋籠放入槽段內。(6)當鋼筋籠下放到接近吊點位置時,用兩條扁擔橫穿鋼筋籠并架于導墻上,然后吊臂下放將整個鋼筋籠架于槽鋼上,將四個豎吊點松開后,采用預先扣好的兩根鋼絲繩緩慢起吊,待兩條工字鋼剛好離開地面,取出工字鋼,然后慢慢放下,使整個鋼筋籠進入槽段內。(7)吊裝施工說明: 鋼筋籠起吊主要采用主吊鉤整體起吊的方式,采用135t履帶吊配合滑輪組起吊,采用25t汽車吊輔助起吊。 起吊時,主吊鉤慢慢提升,待鋼筋籠由水平狀態轉換成主鉤單獨垂直吊狀態,然后由主鉤將鋼筋籠吊放入槽。 鋼筋籠就
23、為后必須復核鋼筋籠頂標高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利用鋼筋籠頂端的槽鋼擱置在導墻上。副吊位置主吊位置圖4.3-1 鋼筋籠吊裝示意圖(一)圖4.3-2 鋼筋籠吊裝示意圖(二)4.4 吊裝工序流程圖吊裝作業工序流程圖如下:圖4.4-1 吊裝工序流程圖4.5 吊裝過程中起吊鋼筋籠穩定措施(1)起吊鋼筋籠前,先將起吊范圍內人員清場,鋼筋籠應用鋼絲繩綁扎平穩牢固。(2)鋼筋籠提升和降落速度要均勻,嚴禁忽慢忽快和突然制動。(3)左右回轉動作要平穩,回轉未停穩前不得作反向動作。(4)若鋼筋籠有晃動時,須用事先綁好的拉繩加以控制。(5)雨天作業時,應先經過試吊,確認制動器靈敏可靠后方可進行作業。(6)風力達六級以上時
24、,嚴禁進行吊裝作業。5. 吊裝工作的安全施工組織機構針對吊裝作業施工項目部將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確保施工安全,具體安排如下:組長:賴偉文 副組長:李江、尹富組員:何振寧、周儒、蔣海兵、李宇飛、翟洪軍、梁善鋒其中具體現場吊裝安全管理工作由副組長負責實施,對于起重吊裝特種作業工人的日常教育培訓以及管理工作由項目部安全主管尹富負責6. 安全技術措施6.1 堅決執行鋼絲繩的安全使用及報廢規定(1)為保證鋼絲繩使用安全,必須在選用、操作維護方面做到下列各點: 選用鋼絲繩要合理,不準超負荷使用; 經常保持鋼絲繩清潔,定期涂抹無水防銹油或油脂。鋼絲繩使用完畢,應用鋼絲刷將上面的鐵銹、臟垢刷去,不
25、用的鋼絲繩應進行維護保養,按規格分類存放在干凈的地方。在露天存放的鋼絲繩應在下面墊高,上面加蓋防雨布罩; 鋼絲繩在卷筒上纏繞時,要逐圈緊密地排列整齊,不應錯疊或離縫。(2)鋼絲繩出現下列情況時,必須報廢和更新: 鋼絲繩斷絲現象嚴重,斷絲數在一個節距中超過10; 斷絲的局部聚集; 當鋼絲磨損或銹蝕嚴重,直徑減小達到其直徑的40時,應立即報廢; 鋼絲繩失去正常狀態,產生死彎、嚴重變形、繩芯擠出等情況時,須立即報廢。6.2 安全技術教育和安全技術交底根據現場施工條件的實際情況,項目部對起重吊裝作業人員將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技術培訓和教育。對在用的設備及其安全保護裝置等進行經常性和定期的檢查、維護和
26、保養,每月至少進行一次自行檢查,并做好記錄。同時建立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購銷合同(或租賃合同)、制造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制造監督檢驗證明、安裝使用說明書、備案證明等原始資料;(2)定期檢驗報告、定期自行檢查記錄、定期維護保養記錄、維修和技術改造記錄、運行故障和生產安全事故記錄、累計運轉記錄等運行資料;(3)歷次安裝驗收資料。6.3 吊裝作業警戒區的設立與警戒人員(1)起重吊裝作業前,應根據施工組織設計要求劃定危險作業區域,設置醒目的警示標志,防止無關人員進入;(2)除設置標志外,還應視現場作業環境,專門設置監護人員,防止高處作業或交叉作業時造成的落物傷人事故。
27、6.4 嚴格遵守起重吊裝安全操作規程(1)起重吊裝的指揮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作業時應與操作人員密切配合,執行規定的指揮信號。操作人員應按照指揮人員的信號進行作業,當信號不清或錯誤時,操作人員可拒絕執行。同時,操作人員應按照起重作業“十不吊”安全規定進行作業:指揮信號不明不吊;超負荷或物體重量不明不吊;斜拉重物不吊;光線不足、看不清重物不吊;重物下站人不吊;重物埋在地下不吊;重物緊固不牢,繩打結、繩不齊不吊;棱刃物體沒有襯墊措施不吊;重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時不吊;安全裝置失靈不吊。(2)遇有六級以上大風或大雨、大霧等惡劣天氣時,應停止起重吊裝露天作業。在雨過后或雨中作業時,應先經過試吊,確認安全可靠
28、后方可進行作業。(3)作業前設備應伸出全部支腿,撐腳下必須墊方木。調整機體水平度,無荷載水準泡居中。支腿的定位銷必須插上。底盤為彈性懸掛的起重機,放支腿前應先收緊穩定器。(4)調整支腿作業必須在無荷載時進行,將已經伸出的臂桿縮回并轉至正前方或正后方,作業中嚴禁板動支腿操縱閥。(5)作業中出現支腿沉陷、起重機傾斜等情況,必須立即放下吊物,經調整、消除不安全因素后方可繼續作業。(6)起重機作業時,起重臂和重物下方嚴禁有人停留、工作或通過。重物吊運時,嚴禁從人上方通過。嚴禁用起重機載運人員。(7)起重機行駛和工作的場地應保持平坦堅實,并應與溝渠、基坑保持安全距離。(8)起重機嚴禁超載使用。如果用兩臺
29、起重機同時起吊一件重物時,必須有專人統一指揮,兩車的升降速度要保持相等,其物件的重量不得超過兩車所允許的起重量總和的75,綁扎吊索時要注意負荷的分配,每車分擔的負荷不能超過所允許的最大起重量的80。(9)起重機在工作時,吊鉤與滑輪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卷揚過限把鋼絲繩拉斷或起重臂后翻。在起重臂起升到最大仰角和吊鉤在最低位置時,卷揚筒上的鋼絲繩應至少保留三圈以上。(10)起重臂仰角不得小于30,起重機在載荷情況下應盡量避免起落起重臂。嚴禁在起重臂起落穩妥前變換操縱桿。(11)起重機啟動前重點檢查項目應符合下列要求: 各安全保護裝置和指示儀表齊全完好; 鋼絲繩及連接部位符合規定; 燃油、潤滑油
30、、液壓油及冷卻水添加充足; 各連接件無松動;(12)重物起吊時,司機的腳應放在制動器踏板上,并嚴密注意起吊物的升降,勿使起重吊鉤到達頂點。(13)起吊最大或接近額定重量時,吊車必須置于堅硬而水平的地面上,如地面松軟和不平時應采取措施。起吊時的一切動作應以緩慢的速度進行,禁止同時進行兩種動作。(14)吊物行走時,地面應堅實平坦,起重臂應在履帶正前方,重物離地高度不得超過0.5米,回轉機構、吊鉤的制動器必須剎住。吊車禁止作運輸機械使用。(15)空車行走轉向時不得過快過急。下坡時嚴禁空檔滑行。(16)在基坑邊工作時,機身與坑邊根據土質情況保持必要的安全距離,以防塌方。(17)起重機的任何部位或吊物邊
31、緣與外電架空線路邊緣應滿足水平安全距離。表6.4-1 起重機與外電架空線路安全距離輸電線路電壓1KV10KV35KV110KV220KV垂直距離1.5m3.0m4m5m6m水平距離1.5m2.0m3.5m4m6m(18)吊車行走時。避免在松軟或不能承受重壓的管、溝、地面上行駛,以防翻倒或壓壞管、溝。如果必須通過,應在地面上鋪上結實的木板。(19)吊車不能在斜坡上橫向運行,更不允許朝坡的下方轉動起重臂,如果必須運行或轉動時,應將機身墊平。(20)工作完畢后,應關閉發動機,操縱桿放到空檔位置,將各制動器剎死。冬季應將冷卻水放盡。并將駕駛室門窗鎖住。(21)履帶吊車必須遵守吊車機械的一般安全技術規程
32、。附件1:起重吊運指揮信號1 名詞術語通用手勢信號指各種類型的起重機在起重吊運中普遍適用的指揮手勢。專用手勢信號指具有特殊的起升、變幅、回轉機構的起重機單獨使用的指揮手勢。吊鉤(包括吊環、電磁吸盤、抓斗等)指空鉤以及負有載荷的吊鉤。起重機“前進”或“后退”“前進”指起重機向指揮人員開來;“后退”指起重機離開指揮人員。前、后、左、右在指揮語言中,均以司機所在位置為基準。音響符號:“”表示大于一秒鐘的長聲符號,“”表示小于一秒鐘的短聲符號。“”表示停頓的符號2 指揮人員使用的信號2.1 手勢信號 通用手勢信號.1 “預備”(注意)手臂伸直,置于頭上方,五指自然伸開,手心朝前保持不動(圖1)。.2
33、“要主鉤”單手自然握拳,置于頭上,輕觸頭頂(圖2).3 “要副鉤”一只手握拳,小臂向上不動,另一只手伸出,手心輕觸前只手的肘關節(圖3).4 “吊鉤上升”小臂向側上方伸直,五指自然伸開,高于肩部,以腕部為軸轉動(圖4).5 “吊鉤下降”手臂伸向側前下方,與身體夾角約為30,五指自然伸開,以腕部為軸轉動(圖5)。.6 “吊鉤水平移動”小臂向側上方伸直,五指并攏手心朝外,朝負載應運行的方向,向下揮動到與肩相平的位置(圖6)。 圖1 “預備”(注意) 圖2 “要主鉤” 圖3 “要副鉤” 圖3 “吊鉤上升” 圖5 “吊鉤下降” 圖6 “吊鉤水平移動”.7 “吊鉤微微上升”小臂伸向側前上方,手心朝上高于
34、肩部,以腕部為軸,重復向上擺動手掌(圖7)。.8 “吊鉤微微下落”手臂伸向側前下方,與身體夾角約為30,手心朝下,以腕部為軸,重復向下擺動手掌(圖8)。.9 “吊鉤水平微微移動”小臂向側上方自然伸出,五指并攏手心朝外,朝負載應運行的方向,重復做緩慢的水平運動(圖9)。圖7 “吊鉤微微上升” 圖8 “吊鉤微微下落” 圖9 “吊鉤水平微微移動”.10 “微動范圍”雙小臂曲起,伸向一側,五指伸直,手心相對,其間距與負載所要移動的距離接近(圖10)。.11 “指示降落方位”五指伸直,指出負載應降落的位置(圖11)。圖10 “微動范圍” 圖11 “指示降落方位”.12 “停止”小臂水平置于胸前,五指伸開
35、,手心朝下,水平揮向一側(圖12)。.13 “緊急停止”兩小臂水平置于胸前,五指伸開,手心朝下,同時水平揮向兩側(圖13)。.14 “工作結束”雙手五指伸開,在額前交叉(圖14)。 圖12 “停止” 圖13 “緊急停止” 圖14 “工作結束” 專用手勢信號.1 “升臂”手臂向一側水平伸直,拇指朝上,余指握攏,小臂向上擺動(圖15)。.2 “降臂”手臂向一側水平伸直,拇指朝下,余指握攏,小臂向下擺動(圖16)。2.1.2.3 “轉臂”手臂水平伸直,指向應轉臂的方向,拇指伸出,余指握攏,以腕部為軸轉動(圖17)。 圖15 “升臂” 圖16 “降臂” 圖17“轉臂”.4 “微微伸臂”一只小臂置于胸前
36、一側,五指伸直,手心朝下,保寺不動。另一手的拇指對著前手手心,余指握攏,做上下移動(圖18)。.5 “微微降臂”一只小臂置于胸前的一側,五指伸直,手心朝上,保持不動,另一只手的拇指對著前手心,余指握攏,做上下移動(圖19)。.6 “微微轉臂”一只小臂向前平伸,手心自然朝向內側。另一只手的拇指指向前只手的手心,余指握攏做轉動(圖20)。 圖18 “微微伸臂” 圖19 “微微降臂” 圖20 “微微轉臂”.7 “伸臂”兩手分別握拳,拳心朝上,拇指分別指向兩則,做相斥運動。(圖21)。.8 “縮臂”兩手分別握拳,拳心朝下,拇指對指,做相向運動(圖22)。.9 “履帶起重機回轉”一只小臂水平前伸,五指自
37、然伸出不動。另一只小臂在胸前作水平重復擺動(圖23)。 圖21 “伸臂” 圖22 “縮臂” 圖23 “履帶起重機回轉.10 “起重機前進”雙手臂先后前平伸,然后小臂曲起,五指并攏,手心對著自己,做前后運動(圖24)。.11 “起重機后退”雙小臂向上曲起,五指并攏,手心朝向起重機,做前后運動(圖25)。.12 “抓取”(吸?。﹥尚”鄯謩e置于側前方,手心相對,由兩側向中間擺動(圖26)。 圖24 “起重機前進” 圖25 “起重機后退” 圖26 “抓取” 圖27 “釋放” 圖28 “翻轉” 圖29 “微速起鉤”.13 “釋放”兩小臂分別置于側前方,手心朝外,兩臂分別向兩側擺動(圖27)。.14 “翻
38、轉”一小臂向前曲起,手心朝上,另一小臂向前伸出,手心朝下,雙手同時進行翻轉(圖28)。 船用起重機(或雙機吊運)專用的手勢信號.1 “微速起鉤”兩小臂水平伸出側前方,五指伸開,手心朝上,以腕部為軸,向上擺動。當要求雙機以不同的速度起升時,指揮起升速度快的一方,手要高于另一只手(圖29)。.2 “慢速起鉤”兩小臂水平伸向前側方,五指伸開,手心朝上,小臂以肘部為軸向上擺動。當要求雙機以不同的速度起升時,指揮起升速度快的一方,手要高于另一只手(圖30)。.3 “全速起鉤”兩臂下垂,五指伸開,手心朝上,全臂向上揮動(圖31)。.4 “微速落鉤”兩小臂水平伸向側前方,五指伸開,手心朝下,手以腕部為軸向下
39、擺動。當要求雙機以不同的速度降落時,指揮降落速度快的一方,手要低于另一只手(圖32)。 圖30 “慢速起鉤” 圖31 “全速起鉤” 圖32 “微速落鉤”.5 “慢速落鉤”兩小臂水平伸向前側方,五指伸開,手心朝下,小臂以肘部為軸向下擺動。當要求雙機以不同的速度降落時,指揮降落速度快的一方,手要低于另一只手(圖33)。.6 “全速落鉤”兩臂伸向側上方,五指伸出,手心朝下,全臂向下揮動(圖34)。.7 “一方停止,一方起鉤”指揮停止的手臂作“停止”手勢;指揮起鉤的手臂側作相應速度的起鉤手勢(圖35)。 圖33 “慢速落鉤” 圖34 “全速落鉤” 圖35 “一方停止,一方起鉤” 圖36 “一方停止,一
40、方落鉤”.8 “一方停止,一方落鉤”指揮停止的手臂作“停止”手勢,指揮落鉤的手臂則作相應速度的落鉤手勢(圖36)。2.2 旗語信號2.2.1 “預備”單手持紅綠旗上舉(圖37)。 圖37 “預備” 圖38 “要主鉤” 圖38 “要副鉤” “要主鉤”單手持紅綠旗,旗頭輕觸頭頂(圖38)。 “要副鉤”一只手握拳,小臂向上不動,另一只手攏紅綠旗,旗頭輕觸前只手的肘關節(圖39)。2.2.4 “吊鉤上升”綠旗上舉,紅旗自然放下(圖40)。2.2.5 “吊鉤下降”綠旗攏起下指,紅旗自然放下(圖41)。 圖40 “吊鉤上升” 圖41 “吊鉤下降” 圖42 “吊鉤微微上升”2.2.6 “吊鉤微微上升”綠旗上
41、舉,紅旗攏起橫在綠旗上,互相垂直(圖42)。2.2.7 “吊鉤微微下降”綠旗攏起下指,紅旗橫在綠旗下,互相垂直(圖43)。 圖43 “吊鉤微微下降” 圖42 “升臂” 圖43 “降臂”2.2.8 “升臂”紅旗上舉,綠旗自然放下(圖44)2.2.9 “降臂”紅旗攏起下指,綠旗自然放下(圖45)2.2.10 “轉臂”紅旗攏起,水平指向應轉臂的方向(圖46)。2.2.11 “微微升臂”紅旗上舉,綠旗攏起橫在紅旗上,互相垂直(圖47)。2.2.12 “微微降臂”紅旗攏起下指,綠旗橫在紅旗下,互相垂直(圖48)。圖46 “轉臂” 圖47 “微微升臂” 圖48 “微微降臂”2.2.13 “微微轉臂”紅旗攏
42、起,橫在腹前,指向應轉臂的方向;綠旗攏起,豎在紅旗前,互相垂直(圖49)。2.2.14 “伸臂”兩旗分別攏起,橫在兩側,旗頭外指(圖50)。2.2.15 “縮臂”兩旗分別攏起,橫在胸前,旗頭對指(圖51)。 圖49 “微微轉臂” 圖50 “伸臂” 圖51 “縮臂”2.2.16 “微動范圍”兩手分別攏旗,伸向一側,其間距與負載所要移動的距離接近(圖52)。2.2.17 “指示降落方位”單手攏綠旗,指向負載應降落的位置,旗頭進行轉動(圖53)。2.2.18 “履帶起重機回轉”一只手攏旗,水平指向側前方,另只手持旗,水平重復揮動(圖54)。 “起重機前進”兩旗分別攏起,向前上方伸出,旗頭由前上方向后
43、擺動(圖55)。 “起重機后退”兩旗分別攏起,向前伸出,旗頭由前方向下擺動(圖56)。 圖52 “微動范圍” 圖53 “指示降落方位” 圖54 “履帶起重機回轉”2.2.21 “停止”單旗左右擺動,另一面旗自然放下(圖57)。 圖55“起重機前進” 圖56“起重機后退” 圖57 “停止”2.2.22 “緊急停止”雙手分別持旗,同時左右擺動(圖58)。2.2.23 “工作結束”兩旗攏起,在額前交叉(圖59)。 圖58 “緊急停止” 圖59 “工作結束”2.3 音響信號2.3.1“預備”、“停止”一長聲2.3.2 “上升”二短聲2.3.3“下降”三短聲2.3.4“微動”斷續短聲2.3.5“緊急停止
44、”急促的長聲_ _ _2.4 起重吊運指揮語言2.4.1 開始、停止工作的語言起重機的狀態指揮語言開始工作開 始停止和緊急停止停工作結束結 束2.4.2 吊鉤移動語言吊鉤的移動指揮語言正常上升上 升微微上升上升一點正常下降下 降微微下降下降一點正常向前向 前微微向前向前一點正常向后向 后微微向后向后一點正常向右向 右微微向右向右一點正常向左向 左微微向左向左一點2.4.3 轉臺回轉語言轉臺的回轉指揮語言正常右轉右 轉微微右轉右轉一點正常左轉左 轉微微左轉左轉一點2.4.4 臂架移動語言臂架的移動指揮語言正常伸長伸 長微微伸長伸長一點正??s回縮回微微縮回縮回一點正常升臂升 臂微微升臂升一點臂正常
45、降臂降 臂微微降臂降一點臂3 司機使用的音響信號3.1 “明白”服從指揮一短聲3.2 “重復”請求重新發出信號二短聲3.3 “注意”長聲4 信號的配合應用4.1 指揮人員使用音響信號與手勢或旗語信號的配合。 “上升”音響時,可分別與“吊鉤上升”、“升臂”、“伸臂”、“抓取”手勢或旗語相配合。 在發出“下降”音響時,可分別與“吊鉤下降”、“降臂”、“縮臂”、“釋放”手勢或旗語相配合。 在發出“微動”音響時,可分別與“吊鉤微微上升”、“吊鉤微微下降”、“吊鉤水平微微移動”、“微微升臂”、“微微降臂”手勢或旗語相配合。 在發出“緊急停止”音響時,可與“緊急停止”手勢或旗語相配合。 在發出音響信號時,
46、均可與上述未規定的手勢或旗語相配合。4.2 指揮人員與司機之間的配合4.2.1 指揮人員發出“預備”信號時,要目視司機,司機接到信號在開始工作前,應回答“明白”信號。當指揮人員聽到回答信號后,方可進行指揮。4.2.2 指揮人員在發出“要主鉤”、“要副鉤”、“微動范圍”手勢或旗語時,要目視司機,同時可發出“預備”音響信號,司機接到信號后,要準確操作。4.2.3 指揮人員在發出“工作結束”的手勢或旗語時,要目視司機,同時可發出“停止”音響信號,司機接到信號后,應回答“明白”信號方可離開崗位。4.2.4 指揮人員對起重機械要求微微移動時,可根據需要,重復給出信號。司機應按信號要求,緩慢平穩操縱設備。
47、除此之外,如無特殊需求(如船用起重機專用手勢信號),其它指揮信號,指揮人員都應一次性給出。司機在接到下一信號前,必須按原指揮信號要求操縱設備。5 對指揮人員和司機的基本要求5.1 對使用信號的基本規定 指揮人員使用手勢信號均以本人的手心,手指或手臂表示吊鉤、臂桿和機械位移的運動方向。5.1.2 指揮人員使用旗語信號均以指揮旗的旗頭表示吊鉤、臂桿和機械位移的運動方向。5.1.3 在同時指揮臂桿和吊鉤時,指揮人員必須分別用左手指揮臂桿,右的指揮吊鉤。當持旗指揮時,一般左手持紅旗指揮臂桿,右手持綠旗指揮吊鉤。5.1.4 當兩臺或兩臺以上起重機同時在距離較近的工作區域內工作時,指揮人員使用音響信號的音
48、調應有明顯區別,并要配合手勢或旗語指揮,嚴禁單獨使用相同音調的音響指揮。5.1.5 當兩臺或兩臺以上起重機同時在距離較近的工作區域內工作時,司機發出的音響應有明顯區別。5.1.6 指揮人員用“起重吊運指揮語言”指揮時,應講普通語。5.2 指揮人員的職責及其要求:5.2.1 指揮人員應根據本標準的信號要求與起重機司機進行聯系。5.2.2 指揮人員發出的指揮信號必須清晰。準確。5.2.3 指揮人員應站在使司機看清指揮信號的安全位置上。當跟隨負載運行指揮時,應隨時指揮負載避開人員和障礙物。5.2.4 指揮人員不能同時看清司機和負載時。必須增設中間指揮人員以便逐級傳遞信號,當發現錯傳信號時,應立即發出
49、停止信號。5.2.5 負載降落前指揮人員必須確認降落區域安全時方可發出降落信號。5.2.6 當多人綁掛同一負載時,起吊前,應先作好呼喚應答,確認綁掛無誤后,方可由一人負責指揮。5.2.7 同時用兩臺起重機吊運同一負載時,指揮人員應雙手分別指揮各臺起重機,以確保同步吊運。5.2.8 在開始起吊負載時,應先用“微動”信號指揮。待負載離開地面100200mm穩妥后,再用正常速度指揮。必要時。在負載降落前,也應使用“微動”信號指揮。5.2.9 指揮人員應佩帶鮮明的標志,如標有“指揮”字樣的臂章、特殊顏色的安全帽、工作服等。5.2.10 指揮人員所戴手套的手心和手背要易于辨別。5.3 起重機司機的職責及
50、其要求5.3.1 司機必須聽從指揮人員的指揮,當指揮信號不明時,司機應發出“重復”信號詢問,明確指揮意圖后,方可開車。5.3.2 司機必須熟練掌握標準規定的通用手勢信號和有關的各種指揮信號,并與指揮人員密切配合。5.3.3 當指揮人員所發信號違反本標準的規定時,司機有權拒絕執行。5.3.4 司機在開車前必須鳴鈴示警,必要時,在吊運中也要鳴鈴,通知受負載威脅的地面人員撤離。5.3.5 在吊運過程中,司機對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停止”信號都應服從。6 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6.1 對起重機司機和指揮人員,必須由有關部門進行本標準的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能操作或指揮。6.2 音響信號是手勢
51、信號或旗語的輔助信號,使用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確定是否采用。6.3 指揮旗顏色為紅、綠色。應采用不易退色、不易產生褶皺的材料。其規定:面幅應為400500mm,旗桿直徑應為25mm,旗桿長度應為500mm。6.4 本標準所規定的指揮信號是各類起重機使用的基本信號。如不能滿足需要,使用單位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增補,但增補的信號不得與本標準有抵觸。附件2:吊裝安全性驗算一、履帶吊起吊鋼筋籠驗算圖1 履帶吊吊裝鋼筋籠需控制安全起吊的尺寸要求圖L標準主臂長,取值44m; h1起重滑輪組定滑輪到吊鉤中心距離;h2扁擔吊索鋼絲繩高度,取值3500mm;h3扁擔凈高,取值300mm;h4鋼筋籠吊索高度,取值1
52、500mm;h5鋼筋籠高度(含吊筋長度),取值29960mm;主臂幅角,取值1586;a鋼扁擔距起重臂凈距,最小值500mm;b鋼筋籠距地面凈距,最小值1000mm;h起重臂下軸距地面的高度,定值2000mm;H標準吊臂最高點距地面高度;R吊機工作半徑。履帶吊起吊鋼筋籠需滿足圖1:履帶吊機起吊鋼筋籠需控制要求,具體如下:鋼扁擔距起重臂凈距:a500mm;鋼筋籠距地面凈距:b1000mm;起吊總重量(鋼筋籠及鋼扁擔、滑輪等起吊相關設備總重量):鋼筋籠最大重量:最重鋼筋籠為33.16t;施工中需鋼扁擔、起吊滑輪、鋼絲繩等輔助設施等約重2.4t,則:起吊總重量按35.56t取值。鋼筋籠最小起吊要求,
53、需滿足:a=500mm,b=1000mm。S=1115/sin+500+350=850+1115/sinh1+ h2 =Stan=850tan+1115 tan/sin則:H= h1+ h2 +h3+ h4+29960+b = Stan+300+1500+29960+b = Stan+31760+b同時:H=h+Lsin=2000+ Lsin故:L=(Stan+31760+1000-2000)/ sin =850/cos+1115/ (cos sin)+31760/sin吊機工作半徑:R= Lcos=850+1115sin+31760/tan取值范圍為2586,L=1676m,R=6m44m,
54、取值情況詳見表1:與L、R的關系對照表。表1 與L、R的關系對照表序號()L(m)R(m)L取值(m)112578.999 65.571 77 122676.226 62.766 74 132773.668 60.156 71 142871.303 57.720 71 152969.112 55.440 68 163067.076 53.300 65 173165.183 51.286 65 183263.417 49.387 62 193361.768 47.592 59 203460.227 45.891 59 213558.783 44.277 56 223657.429 42.742
55、56 233756.158 41.279 56 243854.964 39.884 53 253953.841 38.549 53 264052.784 37.272 50 274151.788 36.047 50 284250.851 34.870 50 294349.967 33.739 47 304449.133 32.649 47 314548.348 31.598 47 324647.607 30.584 47 334746.908 29.604 44 344846.250 28.655 44 354945.630 27.735 44 365045.047 26.844 44 375
56、144.498 25.978 44 385243.983 25.136 41 395343.500 24.317 41 405443.048 23.519 41 415542.627 22.742 41 425642.235 21.983 41 435741.871 21.241 41 445841.536 20.517 41 455941.228 19.808 41 466040.948 19.113 38 476140.696 18.432 38 486240.471 17.765 38 496340.274 17.109 38 506440.105 16.465 38 516539.96
57、6 15.831 38 526639.856 15.208 38 536739.778 14.594 38 546839.734 13.988 38 556939.724 13.392 38 567039.753 12.802 38 577139.823 12.220 38 587239.939 11.645 38 597340.106 11.076 38 607440.332 10.513 38 617540.625 9.955 38 627640.996 9.402 38 637741.461 8.853 41 647842.040 8.309 41 657942.762 7.768 41
58、 668043.665 7.231 41 678144.806 6.696 44 688246.270 6.165 44 698348.191 5.635 47 708450.792 5.108 50 718554.476 4.582 53 728660.046 4.057 59 說明:1、當=25.055.0,L值隨增大而減小;當=55.086.0,L值隨增大而增大; 2、當=25.086.0,R值隨增大而減小。當L=44m時,當滿足a=500mm,b1000mm時,可以確定鋼筋籠起吊高度滿足要求S=1150/sin+500+350=850+1115/sinh1+ h2 =Stan=850t
59、an+1115 tan/sin則:H= h1+ h2 +h3+ h4+29960+b = Stan+300+1500+29960+b = Stan+31760+b同時:H=h+Lsin=2000+ Lsin故:b=Lsin+2000-31760-Stan =44000sin-850tan-1115tan/sin-31760吊機工作半徑:R=Lcos=44000cos55時:b1125mm1000mm(=55時,b=1125mm),R25.24m,查SCC1350E標準臂工況載荷表,當L=44m,R12m時,可以起吊重量:44.1t37.13t(鋼筋籠最大重量,含吊具及80T起重鉤),滿足鋼筋籠
60、起吊高度條件。二、地基承載力驗算當吊車起吊鋼筋籠時,鋼筋籠重量M1 =33.16t,施工中鋼扁擔滑輪鋼絲繩等輔助設備重量M2=2.4t,履帶吊自重M3=144.18t,履帶吊接地長度履帶板寬度為7060950mm,即接地面積為S=27.060.95=13.414m2。因此履帶吊在吊起鋼筋籠時,壓強:(M1+ M2+ M3)g/ S=(33.16+2.4+144.18)10009.8/13.414=131kPa165 kPa(場地承載力),滿足承載力要求。三、吊具鋼絲繩驗算3.1上部鋼絲繩的選用和驗算本工程連續墻鋼筋籠吊裝選用34.5mm的鋼絲繩。最重鋼筋籠以35.56t(包括鋼扁擔、起吊滑輪、
61、鋼絲繩等輔助設施)計算,Q=355.6KN;采用4根鋼絲繩起吊,每根長度2m。扁擔吊索鋼絲繩高度為h2=3500mm,扁擔長度為5000mm,扁擔吊點兩端各懸臂長1150mm,為鋼絲繩分支與水平線間夾角,sin=0.74。每根鋼絲繩的拉力S=(Q /4sin)=355.6/(40.74)=120.14KN;對照鋼絲繩的主要技術規格,34.5mm、公稱抗拉強度為1700mpa的鋼絲繩(637)的破斷拉力總和為758KN。考慮到鋼絲繩荷載不均勻影響需乘上一個安全系數C,則:鋼絲繩破斷拉力P=換算系數C(C取0.82)乘以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總和,即P=7580.82=621.56KN選用34mm的鋼絲
62、繩的安全系數為K=5.0。容許拉力T=P/K=621.56/5=124.312KN根據計算結果實際拉力124.312KN小于鋼絲繩的容許拉力120.14KN經計算選用34.5mm公稱抗拉強度為1700mpa的鋼絲繩符合安全要求。3.2鋼扁擔驗算在鋼筋籠重力荷載作用下,鋼扁擔類似于兩端懸臂的簡支梁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受力狀態,橫向四點吊裝情況下,支點外移時偏于安全的取其最大正彎矩驗算:Mmax=0.5G1.8-0.25 G1.4=0.6533.16100010=2.15105Nm,鋼扁擔最大彎曲內力為=My/I=2.151050.18/(0.160.363/12)=8.02MPafy=235 MPa
63、,鋼扁擔受力安全;懸臂狀態時扁擔最大負彎矩Mmin=0.25 G0.8=0.2G N.m=0.233.16100010 Nm=6.63104Nm= My /I=4.81040.18/(0.160.363/12)=6.63MPafy=235 MPa。滿足安全要求。3.3滑輪組驗算本工程起吊的鋼扁擔下懸掛4個10t滑輪組,按4點起吊則可以算出滑輪受力F滑輪=35.56t/4=8.9t10t,可以滿足起重要求。3.4下部鋼絲繩驗算起吊時,采用滑輪組吊裝,選用4條21.5mm的鋼絲繩。最重鋼筋籠以33.16t計算,Q=331.6KN;采用4根鋼絲繩起吊,n為鋼絲繩根數;由于采用滑輪組,故每根鋼絲繩所受
64、力為滑輪的一半,即:每根鋼絲繩的拉力S=(Q/n)/2=(331.6 /4)/2=41.45KN;對照鋼絲繩的主要技術規格,21.5mm公稱抗拉強度為1700mpa的鋼絲繩(637)的破斷拉力總和為296KN。考慮到鋼絲繩荷載不均勻影響需乘上一個安全系數C,則:鋼絲繩破拉力P=換算系數C(C取0.82)乘以鋼絲繩的破斷拉力總和,即P=2960.82=242.72KN選用21.5mm的鋼絲繩的安全系數為K=5.0。容許拉力T=P/K=242.72/5=48.54KN根據計算結果實際拉力41.45KN小于鋼絲繩的容許拉力48.54KN經計算選用21.5mm公稱抗拉強度為1700mpa的鋼絲繩符合安
65、全要求。3.5索具驗算(1)扁擔上部設置2個GD21直徑d=60mm的索具(卸扣)索具(卸扣)GD21直徑為d=60mm的橫銷直徑d1=71mm,驗算抗剪承載力,每個索具按承受實際重量Q1/n=35.56/2=17.78t。安全荷重205800N =20.58t17.78t,能滿足承載力要求。(2)扁擔下部設置8個GD14直徑d=48mm的索具(卸扣)分布在4個豎吊點與4個主吊點上。每個吊點所受的力F點=33.16/8=4.145t。安全荷重137200N =13.72t4.145t,能滿足承載力要求。四、吊點驗算主吊點、副向吊點均采用28鋼筋制作(28鋼筋設計強度為270MPa),鋼筋受力最薄弱區為單根受剪,其最大剪力為:fv=14mm14mm3.14270N/mm2=166168N=16.618t;K=16.6184/33.16=2.0041.2,采用28鋼筋制作的吊點起吊是安全的。附件3:SCC1350E標準臂工況載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