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業建筑案例分析100336 錢家文業主:上海綠地集團設計單位:MOD德中建筑摩德(摩德工程咨詢(上海)有限公司)設計師:陳冰(德國注冊建筑師)石遠清,朱宇哲設計時間:2007-2009總建筑面積:72550m占地面積:19917.6m容積率:1.47三大業態:生態節能星級辦公樓(準甲級)5.2米層高新銳辦公樓(LOFT)綠地匯樂坊-時尚休閑商業街綠地匯創國際廣場地理位置:本地塊位于上海市東北區副中心五角場核心區東南部邊緣,緊鄰主干道翔殷路和國定東路,北鄰安波路,西接北斗星旅館、英皇夜總會等商業、辦公、旅館建筑群距標志性建筑環島“彩蛋”約800米,緊鄰在建中的M10號線五角場站,享M8號線輻射
2、,與翔殷路中環線形成了立體的城市交通網絡,串聯起幾大核心CBD。軌道公交:公交線路:133、139、405、91、538、559、59、812地鐵線路:距10號線五角場站步行5分鐘快速干道:距中環高架翔殷路國和路上匝道車行3分鐘距翔殷路隧道車行10分鐘周邊環境 綠地匯創國際位于上海楊浦區五角場板塊。目前,五角場已有萬達、百聯和東方商廈三大商業巨頭,區域內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氛圍,并吸引了北上海龐大的消費客群。五角場作為上海“黃金東北角”,與徐家匯遙遙相望,成為上海中北部一大投資熱土。其東南靠上海拖拉機內燃機有限公司廠區,國定東路西對面為中國(上海)創業者公共實訓基地,國定東路東側沿街有眾多餐飲娛樂
3、場所。物業類別物業類別寫字樓銷售階段銷售階段: :售罄物業級別物業級別甲級所屬商圈所屬商圈五角場環線位置內環以內標準層面積標準層面積2101平方米物業費物業費12.00元/平方米月容積率容積率1.47物業地址楊浦國定東路291號開發商開發商綠地楊浦置業有限公司交通狀況交通狀況八號線/十號線 線路:8路國定東路翔殷路站等物業管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 :綠地楊浦置業有限公司預售許可證預售許可證楊浦房地(2009)預字0178號總戶數總戶數205售樓地址售樓地址楊浦區國定東路291號開間面積開間面積115-190平方米地下停車位數量:地下停車位數量:670樓層數樓層數14地上停車位數量:地上停車位數量
4、:60標準層層高標準層層高5.2米停車位總數量:停車位總數量:730標準差面積標準差面積2100平方米基本信息客源定位:主要為周邊白領階層、私營業主階層、公務員階層等高收入人群形象定位:集餐飲娛樂休閑中心為核心,與寫字樓商業配套一同構成集購物、娛樂休閑等時尚商業元素的綜合體。招商定位:餐飲娛樂休閑專區:品牌餐飲、酒吧、健身會所、美容美發等;寫字樓配套:文具店,便利店,IT店,快遞、銀行、手機數碼店、彩色擴印店等。總體規劃:地塊呈南北走向的長條形,根據人流和車流的合理組織分配,將北側設置19層準甲級辦公樓,南側設一組14層LOFT辦公樓,中間為23層主題商業酒吧區。這三組建筑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城
5、市綜合體,以達到功能混合、互補和多樣化的目的,創造人性化的城市空間;并最大限度地“人車分流”,地下車庫的出入口靠近主出入口的設置,車行流盡量短,減少噪音和廢氣。*節能環保綠地匯創國際廣場的生態節能星級辦公樓作為國家建設部門2008年首批通過“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二星級建筑,針對傳統辦公樓普遍存在的弊病,應用低成本、高價值的十大節能技術:行為節能系統、建筑檢測與展示系統、地源熱泵系統、呼吸幕墻系統、地下車庫自然采光、輻射平面空調與置換通風系統、太陽能光電系統、照明自動控制、屋面雨水回收系統、3R材料再利用。環區道路設計效果圖單體設計商業街23層的商業空間豐富多彩,與簡潔的LOFT及準甲級寫字樓高
6、層形成鮮明的對比。此商業空間采用折線型的建筑語言,不斷將游客的視線引入新的景點。通過廣場、連廊、挑空、景觀等手段創造出宜人的逗留空間,同時又提升了商業價值。 準甲級辦公樓辦公樓立面簡潔明快,強調豎向線條,中間的凹槽把龐大的體量化解,使建筑顯得輕巧、挺拔。結合立面線條設計的層頂構架,賦予建筑動感和個性。建筑平面采用雙核心筒和底層雙大堂設計。東部底層架空作為入口停車下客區,西部底層架空作為綠化景觀區。走道面積經濟,提高了有效的使用面積,雙電梯設計有利于分散人流;房間均有直接的自然采光及通風;注重大堂的空間效果,使其成為一個引人入勝的迎客大廳。LOFT辦公樓該LOFT辦公樓的立面采用風車式的分割處理,白色框架式的立面與黑色的全玻璃幕墻立面在材料、造型和色彩上形成鮮明的對比。立面上的凹槽化解巨大的體量,同時又可以帶來良好的自然通風以及便于安排空調外機。建筑平面設雙核心筒,入口處架空。雙核心筒圍繞中庭布置,走道環道,房間均靠外墻布置,均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及通風。貫穿整個建筑的中庭將自然光從其玻璃頂引入室內,玻璃頂下四周設計的通風窗可以調節新風。中庭有14層的跨度,高聳而現代,其中若干樓層設計天橋橫跨整個中庭,猶如懸于空中的雕塑,豐富了整個中庭空間。天橋不但能形成較為活躍的人流動線,對行走在天橋上的人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