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舟山國際會展中心方案設計說明第一章建筑設計說明一、概述1、項目概況本工程是舟山國際會展中心。項目位于臨城新區海洋文化廣場東南側,北接新城體育館,與 700米開外的市政府大樓遙遙相望; 南臨海景道,與海濱僅隔 120米的綠地;東面毗鄰規劃建設的五星級酒店,西面則靠近新城人工湖。該工程有便利的交通系統與良好的自然環境,是新城人氣的主要集散場地,同時是新區中心公共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建設項目將最大限度展現城市海洋文化,提升城市環境與建筑的品味, 增強城市活力,同時將加速推進新區城市化建設的進程。地塊周圍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規劃總用地面積為36864m2;地上總建筑面積 20688m2,設有
2、814 個室內標準展位 , 其中 50 個為臨時展位;地下建筑面積為15390m2;設 377個地下車位。2、設計依據1)該項目的設計任務書及設計條件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50352 2005)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 )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 97)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6)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 JGJ100-98)7)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 )8)工程所在地區自然條件9)現行國家及地方有關規范及標準10)展覽建筑設計規范( JGJ-218-2010)11)現行國家及地方有關
3、規范及標準二、總體設計1、設計理念強調建筑融入城市,土地開發高效益的同時兼顧地區中長期發展,秉承臨城新區關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打造特色鮮明的東部會展城市之都。利用會展中心的有利條件及良好的自然環境, 提升城市環境和建筑品位 , 增強城市活力。 規劃設計力求高起點、高追求、高品質,使建筑方案具有前瞻性與文化象征性, 并大膽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和技術成果, 創造出擁有海洋文化內涵及充滿現代生活氣息的時代建筑。建筑以自然和諧為原則,注重提取生態生物海貝為基本元素,模仿其海貝自身的自然紋理,將之與建筑相結合。建筑整體分為三大部分:曲線型屋面、入口波浪形屋頂兼大雨棚、北面類橢圓形鋁板屋面。以屋面的條形
4、鋁構架來展現海貝的縱向褶皺的條紋肌理, 并用裙邊的通透的條狀鋼構件來展現貝殼的鋸齒狀的環形邊緣,并賦以半透明的波浪形膜狀結構的屋頂,更有淺灘海貝的深刻含義。建筑整體造型與結構自然結合,整個結構體系以鋼桁架順著其屋頂的放射狀紋理做支撐,這種形式既反映出科學的技術邏輯,又表現出飄逸的藝術造型。整個建筑在不同角度、不同時間,給人以無限遐想,充滿靈感、幻趣和想象力的空間設計和多樣化的主題風格,表現出獨特的建筑個性。同時搭配北面的螺型體育館,別有海邊建筑的特色。2、總體布局及交通組織規劃片區東西向 256 米,南北縱深 144 米,場地基本平整。基地南面是一縱深 42 米的城市綠地,利用這一地理優勢基地
5、考慮在南面結合綠化帶做主入口廣場布置,同時在主入口兩側布置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停靠位置。在基地西面考慮創造一個館前廣場作公共集散廣場并兼做室外臨時展區(可設室外臨時展位244個) ,它由一個正式的城市廣場、樹陣、旗列和雨篷覆蓋組成,為參觀者拓展一個優美的視覺和步行空間,同時可做室外活動和臨時停車之用。基地北面則為貨流裝卸、運輸場地,東面則是與相配套五星酒店相連接的硬質鋪裝場地。場地四面均臨城市道路, 便于參觀者到達。 建筑人流主入口設在展覽館南面,參觀者將主要從南面、西面兩個方向的大型公共廣場直接進入到展覽館內,并在該廣場區域內最大限度地限制機動車的流動。東西面的次入口可做人流兼貨口;地下室機動
6、車出入口則設置到基地的西北角和東南角,避免人流、車流的交叉。本工程室外場地設計標高相當于絕對標高3.10 米, 會展中心 0.000 相當于絕對標高 3.25 米,室內外高差 0.15 米。 室外場地做平整處理。3、總體消防設計(詳見消防設計專篇)4、綠化與環境綠化系統的設計將成為舟山國際會展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展中心的綠化主題應該合乎市民的審美情趣:洗練的線條、簡潔的體面組合、開闊的視野和動感的構圖。主入口東西兩翼的公共綠地結合機動車和非機車的停靠,做綠化條紋、鋪地、步道等元素的變化布置。建筑的西側做大面積的硬質鋪地廣場,并在廣場南北兩側布置綠化種植池,結合建筑周邊布置的2 塊大面積的水池
7、,形成水體、樹木、草坪、雕塑、小品、構筑物等各個景觀節點,使整個環境富有生活情調和浪漫色彩,整體效果更為靈動活潑。5、 技術經濟指標總經濟指標:總用地面積: 36863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6078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 20688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 15390 平方米容積率: 0.56 建筑密度: 46.8% 綠地率: 7.0% 停車位: 421 輛(其中地下 377 輛、地上臨時車位44 輛)三、建筑設計1、各層平面功能布置及空間設計會展中心平面功能布置簡潔。考慮到會展建筑的使用特點,便于室內布展和空間的開闊,建筑主要功能區展廳為一層中間63 米無柱大空間展廳,展覽高度為 11米
8、-20 米,內布置 764個 3 米*3 米國際標準展位。大部分的人流可通過展廳南面的主入口大廳和東西面的次入口進入展廳內部。在南北面則做局部2 到 3層,作為輔助功能房間。在建筑一層位置南面布置入口大廳,局部可做臨時展廳,可設50 個臨時展位,南面二層則為設備夾層,三層布置洽談室、接待室、會議、辦公等功能。同時在一層、二層局部做局部通高處理,滿足主入口空間的舒適性。建筑北面一層布置設備用房、貨流通道和展方庫房。2 條貫穿建筑北面輔助功能的貨口最小凈尺寸分別為為4.2*4.5米(高度)和 5 米*4.5 米(高度) ,通過這 2 個貨口可直接將貨車開進建筑內部,便于貨物的運輸和布展。北面二層為
9、設備用房。地下車庫 2 個出入口分別布置在建筑的東南角和西北角。展廳以下的地下室大空間部分布置機動車停靠,靠北部分柱網密集處則集中布置設備用房和戊類倉儲用房。2、垂直交通由于會展中心主要以一層會展為主要使用空間,所以垂直交通上之需要滿足平常人流的使用疏散即可。建筑主入口大廳處設2個疏散樓梯,便于洽談人流和辦公人員的使用和疏散,同時在地下室層和首層處設剪刀雙跑樓梯,方便地下室人員的使用和疏散。建筑北面后勤區設2 個疏散樓梯, 便于二層設備房和地下室的人員使用和疏散。3、立面 屋頂設計建筑坐南朝北,外圍護結構采用淺色。立面上以大面積的玻璃幕墻和雙層多孔板為主要手法,讓其在一條賦予波浪變化的母線上上
10、下下浮動變化,產生豐富的韻律,如同一條扭動的飄帶,又如平靜的海面中浮現的一圈圈漣漪。同時在建筑外部幕墻處做立桿均勻分割,在豐富變化的同時又有一種規律美,又可滿足幕墻的外支撐結構需求。屋面板采用筒形的規則曲面金屬板,按造型的需求,在筒形曲面上進行分割、剪切。同時在曲面上附加造型所需要的19 條長短、高度不一長條形鋁構件,呈放射狀布置,并在構件邊上雙側做玻璃采光頂,在滿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時來展現海貝的縱向褶皺的條紋肌理。整個屋面猶如一個巨大的扇形貝殼,虛實穿插,惟妙惟肖。由于建筑東西面采光面較大,幕墻采用貼膜的形式,可大幅降低太陽輻射造成的空調負荷。屋面板考慮預留一定寬度的縫隙,當雨水由上沖刷下來時
11、,泥沙不會積累,而是通過每道縫隙流到防水層,然后再被集中處理。這種手段有效地減弱泥沙對金屬板的污染,殼體金屬板上也預留適當的掛鉤、掛點,以便維護人員上去進行清理工作。再加上定期使用預留的噴淋設施進行清洗,可保持殼體的清潔。4、夜景設計烘托景觀特色, 強化體驗功能。 通過不同層次的照明設計, 以達到整體和諧、生動鮮明的夜景效果。第一主要包括綠化帶和廣場。該層次的控制有助于增強公共活動人流的場所體驗,形成連續的基調燈光帶。一般地帶景觀照明突出景物,用偏冷色調散射燈光照明水體,樹木、小品、構筑物等;周邊活動頻繁處以偏暖色調的燈光為主,使之富有生活情調,與非重點段的冷色調形成對比,可使用廣場地燈、草坪
12、燈對鋪裝和草地做重點處理;廣場照明宜產生強弱相間的節奏感,需要有起承轉合,需要高潮和收尾;在非重點照明地帶,應主要以道路為主,背后建筑以建筑透光為主,不做重點渲染。第二主題照明區為中心會展建筑及周邊區域,其色彩以明快大方為主,注意階梯層次感,突出主題建筑。第三建筑頂上照明,宜采LED點光和線光點綴,把頂部的結構完整的交代清楚。同時相輔相成的燈光轉換可演繹出莊嚴、宏偉的建筑主題。第二章結構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資料1. 本工程按照國家有關結構設計規范進行設計2. 采用的主要規范、規程: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 50068-2001】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23-2008】建
13、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 (2006 年版)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 50011-2010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08】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 94-2008 】建筑鋼結構防火技術規范【CECS 200:2006 】國家和浙江省其他的相關設計規范和規定3設計荷載荷載取值除特別要求外均按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2006 年版) (1)風荷載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本工程單體建筑高度略低于24
14、米,故主體結構基本風壓按 50 年一遇標準取值, 舟山市的基本風壓為W50=0.85kN/m2,鋼屋蓋部分屬于風荷載敏感結構,則按100 年一遇取值,為W100=1.0kN/m2。本工程的地面粗糙度取 C 類。(2)雪荷載根據建筑結構荷載規范 (GB50009-2001) ,舟山市50 年一遇的基本雪壓為S0=0.50kN/m2,屋面的基本雪壓與均布活荷載不同時組合。(3)地震作用根據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 舟山市的建筑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第一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g。(4)樓面活荷載樓面類別活荷載標準值kN/m2辦公、會議、接待、休息等2.0 餐廳,一
15、般走廊、門廳、樓梯2.5 大會議室、微機房、控制室等3.0 消防疏散樓梯、走廊,電梯前室3.5 地下停車庫及汽車通道,設坐廁的衛生間4.0 檔案庫、儲藏室5.0 底層展廳10.0 通信機房,消防控制中心6.0 通風機房,電梯機房7.0 冷凍機房8.0 變配電間,發電機房,水泵房10.0 消防車通道(雙向板樓蓋)20.0 不上人屋面0.5 其余設備用房(如UPS間等)等根據實際荷載未注明荷載均按有關規定、規范取值4設計標準結構安全等級均為二級;結構設計使用年限均為50年;抗震重要性類別均為標準設防類 (丙類)(注:設計容納人數按小于5000 考慮);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結構抗震等級:主體結構
16、為多層框架 -剪力墻結構體系形式,屋蓋為空間鋼結構框架部分:抗震等級為二級。 (按少墻大跨度框架定)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三級。鋼結構屋蓋:抗震等級為四級。 (參照 GB50011-2010新規范確定)二、結構體系及設計方案(一)基礎及地下室擬采用樁筏基礎。根據附近工程的相關資料,基樁可選擇高強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或鉆孔灌注樁。相較而言,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更適合本工程,該樁型除了較容易進行樁身質量控制及施工成樁便捷性外,還具有較高的價格優勢。此外,其承載力可通過現場靜載試驗確定,使之經濟性及安全性得以完全發揮及保證。具體樁型、樁長選擇根據地質勘探資料進一步確認。地下室為地下一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為大面積、
17、大開挖的基坑工程。基坑開挖需結合擬建場地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進行周密的施工組織設計,包括適當控制地下水位、坑邊基坡穩定的支護措施、保護坑底土穩定(控制回彈量)和不受擾動,以及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等。支護結構既要具備開挖及地下室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又要滿足投資少的要求。地下室為超長混凝土結構,擬結合結構布置方式適當設置后澆帶,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并改善地下室因超長帶來的不利因素。(二)上部結構結合建筑的功能布置及體型特點,本項目下部單體結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形式, 該體系抗震性能良好, 其中的框架結構構件布置靈活,能較好的實現建筑功能及布置要求。剪力墻結構則能提供較好的抗側能
18、力,確保整體結構良好的抗震、抗風性能。屋蓋部分是本項目的建筑亮點,結構設計中擬采用空間三角形管桁架作為屋面體系的主承力構件,其桁架弦桿弧度及走向與建筑屋面造型相契合,同時亦作為屋面外凸采光條窗的下支撐。管桁架間布置縱向檁條及屋面支撐,其上鋪設屋面覆蓋系統。空間三角形管桁架采用無縫鋼管進行相貫線頂接焊制成,單榀桁架受力模式呈現“拱-梁”行為,以梁形式為主, 拱形式為輔,并通過對桁架支座的前期釋放、后期固定的方式實現該受力模式。構件截面方面:框架主梁的高度約為梁跨的1/101/12,次梁高度約為梁跨的 1/101/15,板厚約為板跨的1/301/40。墻、柱軸壓比及結構位移按規范要求控制,并適當采
19、用高標號混凝土及高強鋼筋,以減小柱墻截面及提高經濟性,增加建筑空間使用率。計算分析方面: 主樓結構計算采用有限元程序進行分析。以 PKPM 系列軟件SATWE 及 PMSAP 的計算結果作為主要的設計及配筋依據。其中 SATWE 軟件采用空間桿單元模擬梁、柱及支撐等桿件,用在殼元基礎上凝聚而成的墻元模擬剪力墻。對于屋蓋等受力復雜部位, 及整體協同作用, 則擬采用 SAP2000程序進行深入分析。三、結構材料1混凝土:基礎及地下室外墻、上部結構梁板采用C30級;主體結構框架柱采用C40C30 級(視軸壓比而定);地下室混凝土抗滲等級P6;地下室基礎墊層采用C15 級。2普通鋼筋:HPB235 (
20、級鋼筋, fy=210N/mm2)HRB335 (級鋼筋, fy=300N/mm2)HRB400 (級鋼筋, fy=360N/mm2)為節省鋼材,節約造價,降低結構配筋量,盡量采用高強度鋼筋。3型鋼及鋼板材:Q235B 、Q345B等焊接性及抗震性良好的鋼材。4墻體:填充墻盡量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塊、加氣砼塊(砂質)或其它輕質隔墻材料。以減輕結構自重,減少梁、柱、墻、基礎構件截面及配筋量。四、其他事項1. 鋼結構防火根據建筑鋼結構防火技術規范 (CECS200:2006) ,本工程按耐火等級一級考慮,其鋼結構部分的耐火極限時間如下:屋蓋鋼梁: 1.50 小時(屋蓋承重構件)鋼構采用防火涂料的防火方
21、式,則為鋼梁: 薄型或超薄型防火涂料(膨脹型)2. 鋼結構涂裝本建筑鋼結構部分須進行防銹及防火處理。防銹采用防銹涂料,可選用水性無機富鋅漆等。防火采用防火涂料,為使表面平整美觀,對于防火時間小于2.0小時者,可采用薄型或超薄型防火涂料。第三章給排水設計說明第四章電氣設計說明第五章暖通設計說明第六章消防設計一、建筑消防設計1、消防設計依據及引用規范1) 民用建筑防排煙技術規程(DGJ08-88-2000)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 )3)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98 )3)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4)其它有關規范。2、工程
22、概況本工程為舟山市國際會展中心,建筑高度為23.5 米,局部兩到三層,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加鋼結構。建筑主要功能區展廳為一層,桁架結構下凈高11-20 米;地下室一層,高度為5.0 米。總建筑面積36078 ,其中地上 20688,地下 15390 。本工程屬多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二級,其地下室的耐火等級為一級。3、總平面消防設計建筑四周設有環形消防車道,車道寬度7.0 米。4、建筑消防設計1)會展中心消防體系構成會展中心的消防體系主要由消防設施防災體系和管理體系組成。消防設施防災體系主要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避難引導設施、應急廣播、消防電話、應急照明、疏散指示燈、2)建筑展廳平面形狀為為1
23、89mX90m(最大進深) 不規則曲面, 室內展廳防火分區面積達 14408平米,未設置穿越建筑物的消防車道和避難通道,也無任何防火分隔,該防火分區面積超過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的最大防火分區面積10000 平米。展廳內某些點至最近疏散口的直線距離超過37.5 米,且疏散門的寬度綜合不滿足消防疏散要求。第七章衛生防疫與環境保護一、環保1、生活污廢水排入市政排污管網,實驗污水經過處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管網。2、所有通風機選用低噪聲型,各送、排風機前后均接軟接頭。3、水泵均設橡膠減振塊,進出口水管均裝可曲線軟接頭。4、對有噪聲的機房,建筑在構造上均作隔聲處理,加吸聲材料及隔聲門。二、衛生防疫1、不能直接
24、通風部分,均設機械排風。2、每層樓設生活垃圾收集桶,每天定時統一收集致垃圾回收。3、車庫排氣口與實驗室廢氣通至屋頂高空排放,有害氣體加處理裝置,以符合環保要求。三、勞動保護1、水泵房、變配電等機房均設有單獨控制室,根據衛生要求送新風。2、所有機房、設備布置均滿足必須的操作距離。四、暖通環保第八章節能設計專篇一、設計依據與標準1)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T50314-2000)2) 采暖通風及空調設計規范 (GBJ19-87 )3)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GB50189-2005 )4)國家經貿委協同國家電力公司出臺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5)國家頒布的其他有關節約能源及合理用能的現行政策和規定
25、二、建筑能耗現狀與本項目節能標準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發展,城市建筑能耗迅速增長。據報導,我國建筑能耗目前占國民經濟總能耗的25% 左右,是呈遞增趨勢。不僅如此,隨著人們為追求健康、舒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而普遍使用空調設施,電網中的非均衡性負荷日益增長,供電峰谷平衡難題將會凸顯,據統計表明,國內部分大城市的高峰用電量中空調用電就占了30% 以上。這樣使得電力系統峰谷差急劇增加,電網負荷明顯下降。擬建項目預計消防、照明、動力、空調,各類設施用電總裝機容量較大,能源消耗相對較高。建筑能耗不僅影響國家能源供應,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還影響環境。隨著消耗的能源日益增多,相伴而來的保護環境的壓力日益
26、增大。建筑物壽命一般較長,建筑節能改造難度很大,因此在設計之初便考慮建筑能耗與環境影響便顯得至關重要和緊迫。建筑節能不是單靠墻體保溫等措施等可以解決的,更需要從建筑設計到建筑細部構造處理以及環境控制設備及系統等各種技術的集成來解決。三、節能降耗主要措施1、建筑結構節能本工程采用樓宇自動化管理系統(BAS ) ,對建筑物內的空調、通風系統、給排水系統、照明系統等進行監督和控制,尤其是對這些系統的電器設備運行進行控制。圍護結構隔熱設計保證維護結構隔熱性能符合規定要求。外墻采用無機保溫砂漿,屋面采用聚苯乙烯保溫板,窗墻面積比小于0.7 ,減少傳熱負荷50% ,所有屋頂均做隔熱層,減少日射影響。設可開
27、啟外窗,門窗開口位置及形式有利于自然通風。加強圍護結構的氣密性處理,外墻與屋頂的接縫處作密封處理,保證圍護結構的空氣阻透要求。加強隔熱保溫,選擇導熱系數0.035w/m2.c 的高效保溫材料,減少熱損失。選擇氣密性好的空氣處理設備,風管連接處采取涂密封膠處理,減少因漏風面導致的能量損失。2、采用節能型建筑材料大力推廣應用新型、輕質、節能、保溫、隔熱、環保墻體材料。如外墻、樓梯間及防火隔墻采用混凝土多孔磚,配內隔墻采用輕質砂加氣混凝土砌塊,以有效減輕結構自重。3、采用先進適用的節水措施1)采用市政水壓供水。選用內壁光滑、阻力小的給水管材,減少管道的阻力損失和水泵揚程。2)采用節水器材、器具。在廚
28、房、每層公共衛生間、水箱與水池進水管、建筑物引入管等處均設水表計量。公共衛生間洗手盆龍頭采用紅外線感應龍頭。小便器沖洗閥采用感應式沖洗閥。坐便器采用6L 坐便器。采用分區供水方式,控制各用水點流出水頭4、電氣節能措施1)變壓器選用高效率、低能耗產品。 2 )本工程照明燈具以日光燈及節能燈為主,日光燈采用電子鎮流器,既提高了功率因素又降低了能耗。 3 ) 變配電房盡量接近負荷中心, 以減少線路消耗。 4 )減小導線長度,線路盡可能走直線,少走彎路,以減少導線。 5 )盡可能利用自然光線,沿窗燈具單獨回路控制,節省電能。 6 )空調及水泵等設備選用節能性能良好的產品。 7 )樓梯等公共部位照明采用
29、延時節能開關控制。5、暖通節能措施1)變冷媒流量多聯機系統,標準工況下機組能效比(EER)不小于 2.8 ,部分負荷性能系數( IPLV)不小于 3.2 ; 。 2 )多聯變頻空調系統分層設置,末端根據使用要求獨立控制,主機按照末端負荷變頻運行,部分負荷下系統運行效率高。第九章勞動保護一、建筑1、電梯選用勞動保護部門認可的產品。2、噪聲較大的設備用房墻面作吸聲處理。二、電氣1、為防止及減少漏觸電事故的發生,本工程所有插座回路均設置性能可靠的漏電保護開關,并專設PE線與接地體聯結。2、金屬電纜橋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屬電纜導管必須接地可靠,且全長有不少于兩處與接地干線相連接。4、消防設備及重要機房內設置應急照明。5、所有燈具的金屬外殼均可靠接地。6、變壓器設 IP20 保護罩, 以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第十章無障礙設計1、在人行道路的各個路口設有緣石坡道,并設有行進盲道。2、建筑主入口處設有殘疾人坡道。3、建筑內部一層設無障礙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