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至XX高速公路D12合同段 XX特大橋橋梁施工監控方案XX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站20XX年1月目 錄1 工程概況32 施工控制重點分析42.1主跨預拱度計算42.2合攏施工的控制42.3預應力損失的長期效應影響分析53 施工控制方案63.1 施工控制的目標和方法6監控目標6監控方法63.2 施工控制工作計劃83.3 施工控制工作內容9施工控制仿真計算9施工控制現場監測113.4 提交監測成果形式174 施工控制實施組織184.1 施工控制組織機構184.2 橋梁建設參建單位在施工控制中的職責194.3 現場施工控制的協作事項要求214.4 現場施工控制的協作事項要求22 現場實施組織22 現場
2、施工控制數據信息交流與工作流程225 施工控制人員及設備配備245.1 人員及設備配備245.2 施工監控全過程的軟件系統介紹246 施工監控業績261 工程概況XX特大橋位于宣漢縣XX鎮,是XX至XX高速公路跨越小河溝的一座特大橋。主橋平面位于半徑為1500米的圓曲線上,小河溝不通航,橋高不受設計洪水位控制,由路線標高決定,橋面至溝底水面約115m。XX特大橋跨徑組合右幅為(2x40m)簡支T梁+(95m+180m+95m)連續剛構+(6x40m)簡支T梁,橋梁全長707m.;左幅為(2x40m)簡支T梁+(95m+180m+95m)連續剛構+(5x40m)簡支T梁,橋梁全長667m.。主橋
3、箱梁為三向預應力結構,采用單箱單室截面,箱頂板寬12.1米,底板寬7米。主墩為空心薄壁墩,截面為710m,壁厚1米,墩身采用翻模或滑模施工。主墩樁基采用5米厚承臺下設8根(半幅橋)直徑220cm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尖嵌入弱風化巖層大于16米。3號主墩墩身高度:84m,4號主墩墩身高度:72.3m。圖1-1 XX特大橋主橋總體布置圖2 施工控制重點分析大跨徑連續剛構、連續梁橋針對此類橋梁結構特點,我方的施工控制工作將從以下幾個著重點展開進行。1) 施工過程中主跨預拱度的準確分析計算;2) 多跨連續梁連續剛構組合體系合攏的控制;3) 預應力損失的長期效應影響分析;2.1主跨預拱度計算就施工控制而言,
4、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預拋高(預拱度)的準確計算使成橋線形滿足設計線形的要求,同時通過應力監測確保施工過程中橋梁結構的安全性。這套方法在技術上已基本成熟,但從多年的實踐效果看,始終未能克服大跨徑混凝土梁橋下撓和開裂的通病。因此,有必要通過對設計、施工方案的優化,提出施工中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問題出現的風險及程度,并努力實現成橋使用階段的主動控制。在施工控制前期計算分析階段,我單位可以利用在該領域豐富的積累和已取得的成果,針對連續剛構橋的主要問題,對本橋的設計方案提出優化意見,并根據施工方案和具體流程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為出色完成施工控制任務,避免后期使用中出現類似的通病提供保證。2.2合攏施工
5、的控制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連續剛構橋,在懸臂施工過程中結構處于靜定狀態,結構受力簡單明確,合攏過程中發生體系轉換,結構受力復雜,合理的組織安排多跨連續梁連續剛構組合體系的合攏施工工藝,是為此類橋梁線形控制成敗的關鍵點。在合攏施工過程中常出現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 確定的合攏順序不能隨施工進度等因素的影響而進行隨意更改;2) 合攏段立模時,普通鋼筋對跨中底板混凝土防崩裂的影響;3) 合攏配重、荷載分布及合攏的標高控制;4) 合攏過程溫度的控制;5) 合攏后體系轉換。我監控方會通過對施工過程的模擬計算分析,對于合攏工藝提出合理優化建議,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跟蹤觀測服務,及時對上述各類施工中常出現的
6、影響合攏的關鍵問題提出處理措施意見。2.3預應力損失的長期效應影響分析由長期變形計算理論可知,長期撓度計算與兩個因素有關:結構內力狀態以及徐變特性。對于徐變特性而言,國內外學者均開展了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雖然離散性較高,但是各種理論的總體規律基本是一致的。因此,計算可信度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對于結構內力狀態,主要與結構自重、二期恒載、預應力效應以及其他附加作用有關。而根據目前的結構計算理論水平,結構在自重、二期恒載以及其他附加作用的內力計算精度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存在疑問的則主要是用來平衡結構內力的預應力效應。隨著預應力的損失,箱梁每個截面自重和預應力產生的彎矩差會變大,從而使徐變造成的
7、撓度也增大。因此,根據我方對預應力損失影響分析的經驗,建議在本橋施工及使用階段,對預應力效應進行長期跟蹤監測,根據實測的預應力效應判斷橋梁的健康狀況。3 施工控制方案3.1 施工控制的目標和方法監控目標通過對橋梁施工中的結構標高,關鍵截面溫度、應力進行跟蹤測量,對施工支架等進行復核計算,掌握施工中結構受力情況,對事故起到預警作用,以保證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本監控最終目標是使成橋后的線形與設計線形在各測點的誤差均控制在規范規定和設計要求的范圍之內。根據這一目標,按交通部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J 07198)和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D602004)要求,在施工中制定如下的誤差控制水平:
8、全橋建成后在15C基準溫度下:1) 施工監測總目標是成橋后梁底曲線與設計值誤差控制在3.0cm以內;2) 最大懸臂時合攏段兩端高差控制在2.0cm以內;3) 主梁豎向線形誤差:控制在2.0cm以內,且線形勻順;4) 橋面中線偏位:1.0 cm;5) 橋面寬偏差:1.0 cm;6) 橋頭高程銜接誤差:2.0cm。根據以上總目標,每個施工循環階段分目標為:1) 掛籃定位標高與預報標高之差控制在1.0cm以內;2) 預應力索張拉完后,如梁端測點標高與控制小組預報標高之差超過2.0cm,需經施工監控單位研究分析誤差原因,以確定下一步的調整措施;如有其它異常情況發生影響到標高和應力控制,其調整方案也應經
9、施工監控單位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見。監控方法目前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經過多年的施工控制實踐,在節段施工橋梁的施工控制方面提出了自適應控制的思路。對于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施工中每個工況的受力狀態達不到設計所確定的理想目標的重要原因是計算模型中計算參數的取值問題。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1)混凝土彈性模量;2)材料的容重;3)混凝土收縮、徐變系數;4)永存預應力等。與施工中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距以及環境溫度、臨時荷載的影響。要得到比較準確的控制調整措施,必須先根據施工中實測到的結構反應來修正計算模型中的這些參數值,以使計算模型在與實際結構磨合一段時間后,自動適應結構的物理力學規律,當計算模型與實際結構相吻合
10、后,再用計算模型來指導以后的施工,這就是自適應控制的基本原理。在閉環反饋控制基礎上,再加上一個系統辯識過程,整個控制系統就成為自適應控制系統。見圖3-1所示。圖3-1 自適應施工控制基本原理當結構測量到的受力狀態與模型計算結果不相符時,通過將誤差輸入到參數辯識算法中去調節計算模型的參數,使模型的輸出結果與實際測量到的結果一致,得到了修正的計算模型參數后,重新計算各施工階段的理想狀態。這樣,經過幾個工況的反復辯識后,計算模型就基本上與實際結構相一致了,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施工狀態進行更好的控制。圖3-2為常采用的施工控制框圖。圖3-2 連續剛構施工控制框圖橋梁的施工控制是一個預告-施工-量測-識別-
11、修正-預告的循環過程。3.2 施工控制工作計劃施工控制單位將根據建設單位的要求及橋梁施工進度情況安排進駐施工現場的時間,控制工作計劃如下:1) 簽訂合同后,收集資料,編寫大綱及細則;2) 施工控制前期結構計算;3) 設計、施工方案的優化建議;4) 施工控制方案確定后結構計算;5) 從上部結構施工開始,監測控制人員進駐現場,進行現場施工監測;6) 全橋合攏后現場施工控制人員撤離現場;7) 橋面鋪裝期間監測人員不定期到現場進行監測;8) 橋面鋪裝后一個月內提供施工控制監測報告。嚴格按照施工控制方案的要求進行各方面的工作,保證技術人員的投入,努力與各參建單位保持良好的協作與溝通,及時向建設單位匯報工
12、程進展情況及工程問題的處理方案建議,確保大橋安全竣工通車,施工協作中出現的其它未盡事宜,通過施工控制工作小組討論解決。3.3 施工控制工作內容3.3.1施工控制仿真計算(1)施工控制參數的選取施工控制計算參數主要來源兩方面:1) 來源施工設計圖紙,對施工設計圖紙進行深入的分析,把握橋梁結構計算模型的坐標、依據圖紙對橋梁結構構件進行面積和重量計算;2) 另一方面來源于設計、施工(加工)、監理等單位,通過對設計圖紙的深入理解,向有關單位收集計算的實際參數。影響施工控制計算的參數有:1) 混凝土主梁重量的誤差;2) 混凝土配合比及彈性模量等的不準確;3) 橋面施工荷載重量的誤差;4) 混凝土徐變及收
13、縮參數的不確定引起的應力重分布;5) 永存預應力;6) 臨時荷載的不確定性影響;7) 環境溫度的影響因素等。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如果以上參數與前期計算取用參數不同,需要對前期計算得到的控制參數結果進行修正,以保證結構施工的結果能夠與設計吻合。上述參數擬通過試件或試塊試驗、現場測試等手段選取。為了保證施工監控仿真計算的準確,在施工監控工作正式開展前和施工時進行必要的數據收集與對數據的分析計算。當出現誤差時,分析誤差出現的原因,確定調整誤差的措施、調整以后的施工要求。(2)設計施工圖復核計算分析在施工控制開始前,根據施工圖及施工方案(考慮分階段掛籃懸臂澆筑、預應力張拉、體系轉換等工況),對結構進行全
14、施工過程模擬計算,計算采用我們自編的橋梁綜合分析程序進行,并用Ansys建模復核。主要計算分析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全施工過程模擬計算;2) 臨時結構復核計算;3) 主跨預拱度設置計算;4) 預應力損失長期效應影響計算分析;5) 對橋梁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的應力按規范要求進行驗算;6) 對使用階段橋梁結構的應力、變形以及承載能力進行驗算;7) 從構造方面來檢查其預應力鋼筋和普通鋼筋的布置是否滿足規范要求。(3)施工過程仿真模擬計算根據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技術方案對結構進行全施工過程模擬計算,主要內容有:1) 各梁段掛籃前移定位的結構內力、應力和撓度;2) 各梁段澆筑梁段混凝土后的結構內力、應力
15、和撓度;3) 各梁段張拉預應力后的結構內力、應力和撓度;4) 合攏段臨時連接后的結構內力、應力和撓度;5) 合攏段澆筑混凝土后(假定為荷載)的結構內力、應力和撓度;6) 合攏段澆筑混凝土后(已成為結構)的結構內力、應力和撓度;7) 橋面鋪裝完成后的結構內力、應力和撓度。(4)立模標高的確定及調整在本橋的懸臂施工過程中,梁段立模標高的合理確定是關系到主梁的線形是否平順、是否符合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在確定立模標高時考慮的因素比較符合實際,而且加以正確的控制,則最終成橋線形一般是較為良好的;相反,如果考慮的因素和實際情況不符合,控制不力,則最終成橋線形會與設計線形有較大的偏差。可以說,連續剛構、
16、連續梁橋的線性控制主要是立模標高的確定。眾所周知,立模標高并不等于設計中橋梁建成后的標高,總要設一定的預拋高,以抵消施工中產生的各種變形(撓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i位置的立模標高(主梁上某確定位置);i位置的設計標高;由梁段自重在i位置產生的撓度總和; 由張拉各預應力在i位置產生的撓度總和; 混凝土收縮、徐變在i位置引起的撓度; 施工臨時荷載在i位置引起的撓度; 二期恒載在i位置引起的撓度; 支架變形值。其中支架變形值是根據支架加載試驗,綜合各項測試結果而得。而、五項在前進計算分析的結果中可以得到。初始的幾個節段立模標高按理論值確定,當理論值與實測值基本一致后按理論值及測量結果調整立模
17、定位標高。3.3.2施工控制現場監測施工控制主要有兩方面內容,變形監測和應力監測。對于本項目施工控制現場監測的內容有:1) 線形監測;2) 關鍵截面應力監測;3) 結構溫度場監測。(1)線形監測1) 測量控制網監測人員進場后,施工單位提供施工測量控制網點布置資料,監測人員根據現場情況建立的各橋平面控制網,依托施工單位已建立的高程控制網點,設立監控高程控制點。在施工過程中,線形控制測量數據由施工單位提供,現存監測人員在下述情況下對高程控制的基準點進行復測:a) 結構體系轉換前后;b) 基礎發生較大的沉降變化時;c) 施工控制小組經分析后認為有必要進行復測時。2) 基礎沉降監測圖3-3 基礎沉降測
18、點布置示意圖a) 測量目的:測量各施工工況中基礎的累計沉降和不均勻沉降值。b) 測點布設方法:每個承臺4個觀測點,埋設位置見圖3-5所示。由施工單位按要求設置,20測點鋼筋頭出承臺頂3cm左右,端部加工磨圓并涂上紅油漆,或預埋鋼筋彎出承臺,如下圖示。圖3-4 基礎沉降測點圖例c) 測量方法:采用精密水準儀進行測量,測量精度在2mm以內,在各測點放置標尺,觀測各沉降觀測點的高程變化。3) 主梁標高主梁每個節段上下游梁底各設一個測點,梁底測點供底板定位使用,在主梁澆筑完成后,將測點引至梁頂,梁頂測點采用20鋼筋伸至入腹板內1.5m2.0m,焊接在腹板內豎向鋼筋上并伸出梁頂表面3.0cm左右,在以后
19、的施工過程中必須認真保護。以下工況的施工測量人員須對梁頂、底的全部標高測點的標高進行測量:a) 掛籃的定位;b) 澆筑本節段混凝土后在梁頂預埋短鋼筋,第二天日出前測量本節段的梁底標高和所有已澆筑梁段梁頂(預埋短鋼筋頭部)的標高;c) 張拉本節段預應力鋼筋后測量所有已澆筑梁段梁頂(預埋短鋼筋頭部)的標高。圖3-5 標高測點布置示意圖a) 測點布置:每節段四個測點,見圖3-3;b) 測量儀器:精密水準儀,測量精度在2.0mm以內;c) 測點制作:采用20鋼筋,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圓并涂上紅漆,高出梁頂表面混凝土面約3.0cm。 圖3-6 測點布設、標高測量圖例4) 橫坡測量圖3-7 主梁橫坡、軸線記錄
20、測點布置示意圖a) 測量目的:檢測各梁段施工完成后梁頂橫坡是否滿足設計要求;b) 測點布設方法:每個梁段同一斷面的梁頂,距兩側翼緣邊緣70cm處,梁中位置,共布置3個觀測點,埋設位置見圖3-4所示。由施工單位按要求設置,混凝土凝固前在測點位置插入鐵釘,并涂紅油漆;c) 測量方法:采用精密水準儀進行測量,測量精度在2mm以內,在各測點放置標尺,觀測記錄各觀測點的高程。5) 軸線在箱梁施工節段前端的橫向中心位置設置測點,采用鐵釘做標記。每個梁段完成后,施工測量人員對所有軸線測點坐標進行測量,并做好記錄。6) 線形監測工況根據施工順序,確定各施工節段進行主梁應力監測的工況為: 各梁段懸臂澆筑階段:節
21、段預應力鋼筋張拉完成后; 結構合攏階段:需對合攏各工況全程監測; 成橋狀態各監測點的線形監測。另外幾種需進行監測的特殊工況有: 0臨時支架拆除; 橋面上施工荷載有較大變化。為了防止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產生非正常的變形和應力,對橋梁另外進行實時跟蹤監測。(2)應力監測考慮最優化應力控制方案,對XX特大橋應力監測斷面進行布置,具體斷面數見表3.1,斷面位置分布圖見圖3-4。主梁、墩應力測試斷面數橋 名跨徑組合(m)梁斷面數墩斷面數測點總數XX特大橋左幅95+180+959452XX特大橋右幅9452圖3-8 XX特大橋主墩、主梁應力控制截面布置示意圖1) 應力監測方法本橋梁采用智能型溫度振弦式砼應變計
22、配合振弦式數據采集儀進行測試。2) 應力測點埋置方法、要求和保護按照擬定的應力測點位置,將埋置式應變計按預定的測試方向用細匝絲綁扎固定在結構鋼筋的下面或側面,要保證其在混凝土施工中不松動,在混凝土澆注過程中,振搗棒應避開傳感器,以免振搗時傳感器方向改變或將測試導管損壞。在施工現場的人員應特別注意不要踩踏測試導線。現場施工人員若發現有應變計、傳感器和導線損壞情況,應盡快通知施工控制小組人員,以便采取補救措施。對結構各部位應變計導線綁扎及引出結構要求如下:a) 主梁下緣的應變計沿結構豎向鋼筋向上每隔0.5米綁扎一道,在轉彎處需綁扎牢固,至引出橋面板頂面,露在外混凝土外面的測試導線用護套保護;b)
23、主梁上緣的應變計沿結構鋼筋向上引出橋面板頂面,在轉彎處需綁扎牢固,露在混凝土外面的測試導線用護套保護。3) 控制截面應變監測b) 典型斷面的測點位置見圖3-5,圖3-6。圖3-9 主梁應力測點布置示意圖圖3-10 橋墩應力測點布置示意圖c) 監測工況根據施工順序,確定各施工節段進行主梁應力監測的工況為: 0塊:立模鋼筋綁扎完成、混凝土澆注后及預應力鋼筋張拉完成后; 各梁段懸臂澆筑階段:節段預應力鋼筋張拉完成后; 結構合攏階段:需對合攏各工況全程監測。另外幾種需進行監測的特殊工況有: 0梁段支架拆除; 橋面上施工荷載有較大變化。為了防止結構在施工過程中產生非正常的變形和應力,對橋梁另外進行實時跟
24、蹤監測。3.4 提交監測成果形式報告提交形式匯總表序號報告提交形式說 明1施工監控細則根據施工監控方案的會審意見,組織方案修改和完善,并據此編制2施工監控全過程仿真分析建立施工監控計算分析模型,對施工設計圖進行復核計算,弄清設計意圖3施工監控預報在安裝掛藍前、掛籃前移前提供4預警通知書在出現數據不正常并可能會對結構產生不利影響時,由監控小組分析原因后,及時向施工和監理發出預警通知,并立即通報建設單位5監控月報每月一份,詳細說明與監控工作有關的所有情況,包括測量結果分析等6監控補充文件如設計或施工方案有變化而導致監控方案的改變,在各方協商一致后提供7最終報告在主橋合攏后一個月內完成根據實際施工進
25、程,監控單位按以上要求提交七大類報告,如表3.2所示。4 施工控制實施組織4.1 施工控制組織機構1) 施工控制領導小組a) 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和施工控制單位參加。包括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施工控制單位的領導同志或技術負責人,各單位一人,其中建設單位任組長單位。b) 施工控制領導小組不定期開會,由組長召集,討論施工控制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并提出修正方案。施工控制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圖見圖6-1。圖4-1 施工控制領導小組組織機構圖2) 施工控制工作小組a) 由施工控制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參加。包括: 施工控制單位的現場負責人一人,測量員
26、數人; 施工單位的現場施工技術負責人一人; 監理單位的現場代表一人; 設計單位的設計代表一人; 建設單位的施工現場代表一人。其中施工控制單位的現場負責人任組長。b) 施工控制小組定期開會,由組長召集。討論施工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修正方案。如碰到重大施工問題,或需要修改設計的,提交施工控制領導小組討論。施工控制小組組織機構圖見圖6-2。圖4-2 施工監控小組組織機構圖4.2 橋梁建設參建單位在施工控制中的職責1) 建設單位a) 制定橋梁施工總體計劃及分階段工作計劃;b) 負責施工、控制過程中重大技術方案、施工工藝的審定;c) 定期召開五方協調會議,協調相互間的工作,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d)
27、 督促各參建單位履行各自的職責,對各方的工作質量進行考核;e) 對控制單位提交的監控報告進行審定;f) 履行與各方簽訂的合同中規定的各項權利和義務。2) 設計單位a) 現場派駐有經驗的設計代表,做好設計技術交底,參與施工組織設計、控制方案的審查和重大技術方案的決策,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設計問題;b) 提供結構計算數據文件、圖紙、各施工工況結構內力狀況和線形,具體為: 成橋狀態下控制截面內力和應力 成橋線形的高程要求 設計中采用的主要設計參數 理論設計標高c) 對施工方提出的施工工序,關鍵臨時設備進行確認;d) 對施工控制方全橋施工過程的模擬計算的計算模型、計算參數等進行復核確認;e) 關鍵
28、工況及有較大調整時會簽控制項目組簽發的控制指令;f) 在征得建設單位同意的情況下進行重大設計修改;g) 對控制單位布設測點的合理性提出意見,根據監控數據判斷其是否屬于受控狀態,當超過允許誤差控制范圍時,應及時與監控單位協調,并在48小時內達成以設計方意見為主導的答復意見,送交監理單位,并抄送各參建單位;h) 履行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中規定的各項權利和義務。3) 施工單位a) 根據總監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和分階段工作計劃,制定各個工序更詳細的計劃安排和施工方案,并及時將施工進度情況通知監理單位,由監理單位通知控制單位到場以便監測,如變更原定施工方案應盡早提出;b) 提供齡期為7、28d的混凝土強度
29、試驗及其它規范規定或監理工程師認為需要的試驗,當原材料發生變化時需重新進行試驗;c) 提供各構件預制、現澆尺寸和混凝土數量,提供其它施工荷載的位置和數量,對橋面施工荷載進行控制;d) 為控制單位提供現場測試的便利條件和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并保護測量組件,具體內容以監理指令為準,發現損壞應及時報告;e) 控制截面所在位置澆筑前應通知控制單位到場預埋混凝土應變計;f) 履行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中規定的各項權利和義務。4) 監理單位a) 向控制單位提供經批準的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方案和各工序時間安排表,并根據施工進度情況及時通知控制單位到現場進行相關的準備;b) 對施工單位提供的原始數據如預應力張拉記
30、錄、構件尺寸、混凝土澆筑數量、現場各種材料試驗數據和其他自檢數據進行監督復核,現場檢查其質量,監督其對監測監控單位預埋的測試組件進行有效保護;c) 對控制單位的計算進行必要的校核,對其測試工作如測試組件預埋位置、數量、測試方法和數據進行監理;d) 對監測結果進行簽收,對施工單位提供的各項數據進行簽認;e) 參與控制方案的審查和重大技術方案的決策;f) 履行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中規定的各項權利和義務。5) 施工控制單位a) 負責控制方案的編制,按批準的方案對施工進行全面有效的監測和監控;b) 在現場監控開始前,對設計施工圖進行復核計算,根據設計施工圖及施工單位提供的施工方案及資料,對結構進行全施
31、工過程模擬計算,得出各施工節段的理論預報值;c) 提醒并監督施工單位對測試組件的預埋,以保證對控制截面的跟蹤監測準確有效;d) 在各施工階段,對主梁的控制標高、基礎沉降、各控制截面撓度、控制截面應力值和溫度進行跟蹤監測,同時與理論計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如發現偏差較大、甚至超出強度安全控制指標等,應提請暫停施工,查明原因后提出糾偏措施,并給出修正后的對下階段施工各預報值;e) 從施工角度優化設計方案,根據施工單位實際情況及以往的經驗,并根據理論計算對施工方案提出合理的改進方案,及時通報參建各方,并會同設計、監理、施工單位提出調整方案,并報建設單位;f) 對施工和監理單位的測量數據進行復核;g)
32、每月向建設單位提交監控月報,在主橋竣工后一個月內向建設單位提交施工控制總報告;h) 履行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中規定的各項權利和義務。4.3 現場施工控制的協作事項要求需要施工單位的協作事項:1) 施工技術方案和施工進度計劃施工步驟對懸臂澆筑標高的預報起關鍵的作用,不同的步驟必須確定不同的預拋高,才能達到成橋狀態的合理線形,因此,請施工單位提供具體的施工步驟安排計劃,主要包括:a) 全橋的施工步驟;b) 每個節段施工循環的具體步驟;c) 每個步驟時的主要施工荷載數量及位置;d) 每各步驟的大致時間安排、合攏順序等。這些計劃在懸臂施工開始后不應有大的變化,尤其是合攏順序不得變化;2) 掛籃構造圖根
33、據掛籃構造,我們將計算掛籃的線形變形規律,結合掛籃預壓試驗結果確定每個施工節段的預拱度,務請施工單位在懸臂澆筑開始前提供,主要包括:掛籃壓重的重量、主要構件的尺寸、支撐位置等;3) 對施工現場的要求a) 主要施工機具的數量及位置應盡量與施工步驟安排所確定的相同;b) 備用施工機具及材料應集中堆放在0、1段范圍內,以減少臨時荷載對標高的影響;c) 節段重量的超重水平、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應保持一致,以保證立模標高預計的連續性;d) 確保對稱施工,特別是大懸臂時的對稱施工,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過大的不對稱出現后很難糾正;e) 對應力及溫度現場測試傳感器的引出線及測量儀器制作鋼箱予以保護、供電,以保證
34、整個施工過程中均可觀測。上述鋼箱應放在橋梁外側的欄桿處,便于今后進行永久性監測;每一施工工況完成后,由有關方進行測試,確認測試結果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個工況的施工。4.4 現場施工控制的協作事項要求4.4.1 現場實施組織1) 在施工現場設立施工控制實施機構,主要監控人員常駐施工現場;2) 在工作之前,由控制單位再次對多元橋梁設計圖紙和施工方案進一步審核,如有必要將提出書面意見給建設方及有關單位,負責對施工單位的技術員進行控制配合工作的交底和培訓,在每一工況施工之前中給出施工指令和主要施工步驟描述;3) 在每一主要工況施工結束時通過一次例會,通報和總結上一工況的施工情況,隨時跟蹤施工過程,及時發
35、現問題和解決問題;4) 施工中出現問題時應由業主或監理召集緊急會議并及時提出處理辦法;參與現場有關技術會議。4.4.2 現場施工控制數據信息交流與工作流程現場施工控制過程中各階段測量數據傳遞與反饋路線要求如下:a) 施工控制文件發送路線:施工控制方控制文件監理方簽收施工方執行監理方監督執行。b) 施工測量數據反饋路線:施工方測量數據表監理方簽字確認施工控制方對數據進行計算分析。c) 控制文件發送及數據傳遞過程各方簽字,并應注明簽字具體時間。圖4-3 為施工控制工作流程圖圖4-3 施工控制工作流程圖5 施工控制人員及設備配備5.1 人員及設備配備我方投入到本施工監控項目的主要技術人員均具有中、高
36、級職稱,長期從事施工監控工作,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豐富的施工監控經驗。我方同時具有功能強大、精確度高的測試儀器,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小測試系統的系統誤差,獲得更為真實的實測數據。同時,我方在長期的施工監控工作中開發完善了施工監控程序系統,其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和精度以往各大型橋梁的施工監控工作中得到了檢驗。擬投入本項目主要施工監控人員表見表5.1。投標人擬投入本合同主要監控人員匯總表序號姓名年齡所學專業擬任職務現任職務及技術職稱持證編號備注144橋梁工程項目負責人教研室主任教授331橋梁工程計算負責人講師430橋梁工程現場負責人工程師5橋梁工程內業計算分析助教4名6橋梁工程現場監測測試分析專業技術員4
37、名5.2 施工監控全過程的軟件系統介紹如果我方中標,將考慮使用多種專用軟件,如下表5.2:擬投入施工控制工作的主要軟件軟件名稱主要功能研發單位備注BSACS橋梁結構分析專用軟件,具各種非線性分析功能,同濟大學國內多家設計院使用,經過江陰等大橋考證Ansys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具有強大的線形、非線性分析功能美國ANSYS公司世界知名的有限元分析軟件Dr.Bridge橋梁結構分析專用軟件,具有施工仿真和幾何非線性計算功能同濟大學國內上百家設計院使用Midas橋梁結構分析專用軟件,具備各種分析功能韓國Midas公司BridgeManage1.0該軟件使施工控制的整個流程實現基本自動化的過程同濟大學施
38、工與信息技術研究室由本單位自主開發的連續梁、連續剛構橋施工控制專用軟件在前期準備階段還可采用空間有限元程序(如ansys)進行局部或者空間分析。Dr.Bridge是同濟大學開發的橋梁綜合計算程序,在國內廣泛為設計院使用,與橋梁設計施工有關的計算功能強大,數據修改方便,計算速度塊。3.0版本增加了非線性功能,在前期計算結果與上述兩程序對比后作為控制系統的計算核心。其它計算模塊,如:最優控制量計算、擴展的卡爾曼濾波參數估計等,同濟大學均已開發成功,并進行過工程應用。在上述軟件的基礎上,結合本橋實際情況在主梁安裝前開發出集計算、測量、判斷、預報與一體的綜合控制計算機系統,鑒定通過后用于現場控制。Br
39、idgeManage1.0是同濟大學橋梁系施工與信息技術研究室,自主研究開發的橋梁施工控制管理軟件。該軟件使施工控制的整個流程實現基本自動化的過程:在獲得輸入的實測應力、數據后,應能對數據進行存儲、并進行自動判斷、分析,形成下步工作指令。施工控制系統由結構狀態監測模塊、結構狀態計算模塊、結構分析模塊、參數估計模塊、數據處理模塊五大模塊構成。6 施工監控業績近年來承擔完成的部分施工控制和施工監測工程實例:1) 福建漳州戰備大橋80.8+138+80.8米主跨的矮塔部分斜拉連續梁橋,采用懸臂施工,2001年7月已完成施工監控任務。2) 浙江甌江二橋,1998.5通車,浙江甌江二橋指揮部委托同濟大學
40、橋梁工程系為施工控制單位。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跨270米。3) 浙江溫州市府路1號、2號橋,60米、80米三跨連續梁,由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承擔施工控制任務,2000年5月竣工。4) 廣東肇慶大橋,87+4136+87六跨連續梁, 2000年8月合攏,由我系承擔施工控制工作。5) 杭州錢塘江三橋,1997.2.20通車,杭州錢塘江三橋籌建處委托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為施工控制單位。雙獨塔單索面預應力混凝土箱形梁斜拉橋和連續梁橋協作體系,主跨2168米,橋寬28米,全橋12個合攏點,平坡。6) 廣東三水大橋,1995.9通車,三水大橋指揮部委托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為施工控制單位。獨塔雙索面預
41、應力混凝土肋板式斜拉橋,主跨180米,橋寬24米。7) 吉林臨江門大橋,1994.12通車,臨江門大橋指揮部委托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為施工控制單位。獨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主跨2132.5米,橋寬25米。8) 上海吳淞大橋,1993.1通車,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由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承擔施工控制,主跨55+90+55米,橋寬20米,單箱單室。9) 富江富春江大橋,1991.10通車,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由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承擔施工控制,主跨580米,橋寬15米,單箱單室。10) 黃山太平湖大橋,1994年建成通車,由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承擔設計和施工控制,198+198米獨塔斜拉橋。11)
42、 寧波甬江大橋,1990年建成通車,由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承擔施工控制,2120米獨塔斜拉橋。12) 南昌新八一大橋,1997.10.1通車,南昌新八一大橋指揮部委托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為施工控制單位。雙獨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肋板式斜拉橋,主跨2160米,橋寬28米。13) 海南海口市世紀大橋,2001年12月竣工,雙塔雙索面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橋,主跨340米。14) 福建龍巖九砂溪及石崆山大橋,主跨155米的高墩連續剛構橋,采用懸臂施工,2001年9月完成。15) 重慶市大佛寺長江大橋,2002年7月竣工,450米混凝土斜拉橋,由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承擔設計復核和施工控制任務。16) 福建上洋特
43、大橋、王宅特大橋、官洋溪特大橋、貓坑溪等特大橋施工監控,主跨150160米的高墩連續剛構采用懸臂施工,2004年5月完成。17) 寧波南芝蘭橋橋施工監控,主跨150米的連續梁采用懸臂施工,2003年12月完成。18) 安徽荊涂淮河大橋設計復核及施工監控,主跨160米的高墩連續剛構采用懸臂施工,2004年11月完成。19) 廣東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磨刀門特大橋施工監控,主跨120米的連續剛構采用懸臂施工,2005年12月完成。20) 溫州諸永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主跨122米的連續剛構采用懸臂施工,2008年7月已完成施工監控任務。21) 廣東佛開九江大橋,主跨160米三跨連續剛構采用懸臂施工,在建。照片1 即將合龍的寧波芝蘭橋 照片2 漳龍高速公路石崆山特大橋梁正在進行中跨合龍段施工 照片3 建成通車的漳龍高速公路石崆山特大橋梁照片4 采用懸臂法施工的磨刀門大橋即將進行全橋合龍施工照片5 采用懸臂法施工的磨刀門大橋正在進行節段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