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白山景觀建筑設計初探【摘要】 景觀建筑設計是一門新興學科,景觀建筑的設計要與周圍環境和文化氛圍協調,并在視覺上融為一體。本研究以實地調查為基礎,以建筑設計原理、環境心理學、生態學等學科為理論依據,初步對適合長白山地區的景觀建筑設計進行探索,通過對相關建筑實例的調研和分析,挖掘長白山地區文化內涵,深入研究該地區文化體系,力圖對能與長白山地區自然風景協調共生的景觀建筑設計方法提供一系列有意義的設計參考,總結出能代表當地文化特色的景觀建筑設計原則和方法。 【關鍵詞】 長白山地區; 景觀建筑設計; 協調共生景觀建筑一詞最早出現在歐洲,在當時定義中偏向風景園林更多一些,而建筑并非是傳統意義上單純的建筑
2、,主要指除房屋建筑意外工人觀賞休憩的各種構筑物。本文中景觀指的是自然風景和人造景物,文中的景觀建筑是在自然環境中像景觀一樣的建筑,建筑應該凌駕于景觀之上,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并重的一種建筑形式,景觀建筑既有景觀之用,亦有觀景之用。1.長白山傳統景觀建筑的地域性構成元素長白山景觀建筑通過地域文化和環境體現其存在的的價值,從而提高人們生活場所的質量。長白山位于我國東北三省之一吉林省的東南部,是與朝鮮接壤且東北地區最高的山地,古時稱“不咸山”朝鮮人叫白頭山;長白山屬于嚴寒地區,氣溫相對較低,晝夜溫差大,地勢復雜,這樣的地域環境使得長白山的景觀建筑有別于其他地區。長白山地區地域寬廣,資源豐富,傳統建筑多
3、以木材、磚石為主要建構材料,造型簡樸,外墻厚重,屋前設有院落;相比而言,南方的傳統建筑,外墻要輕薄得多,屋頂、外形造型多樣,一般用以草木、竹子來建造。由于我國東北冬季氣候非常寒冷,這樣的自然條件決定了長白山建筑類型為寒地建筑,梅洪元先生在其所著的寒地建筑中說過:氣候是反映在建筑上的最直接的地域因素,建筑只有適應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巧妙地結合自然環境,才能創造出宜人的空間和具有強烈地域特征的建筑形態。2.影響長白山景觀建筑發展的環境因素2.1自然環境因素2.1.1 氣候因素長白山地區年平均氣溫低,春秋季時間短,夏冬季時間長,夏季降雨量小,冬季降雪量大。建筑墻體厚重,建筑窗戶一般開口較大,這是為了更
4、大限度的吸收太陽能源,窗戶一般設雙層(現有的樓盤開發商甚至做到了三層)以防止寒氣的滲入,圍合型院落為了避免西北風一般往院內開設窗戶,這些都是人們為了創造舒適的氣候環境探索出的建造策略。氣候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建造因素,它影響并決定該地傳統景觀建筑的基本形態,同時也是衡量傳統景觀建筑存在合理與否的標尺。2.1.2 水文地理因素中國地大物博,地形地貌分布形式多樣,既有一望無際的平原,神秘巍峨的高原,也有復雜多變的山地、丘陵,而長白山地區的地形主要為山地、丘陵地帶,山川大河、山地森林、火山地貌是長白山的景觀特色。長白山是三大水系的發源地,這三大水系分別是鴨綠江、松花江、圖們江,長白山是休眠火山,火山錐體
5、頂部形成了我國最大的火山口湖,湖水成了三大水系的源頭,也成為了長白山地區主要的引用水資源。2.2 地域文化因素不一樣的地域環境造就不一樣的地域文化,長白山有著悠久的歷史,亦有著豐富的地域文化特征。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地,滿族也是長白山腳下最古老的土著民,從其先人肅慎人到后來的女真人,滿族人民居住活動在長白山地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自古依靠長白山豐富的自然資源在這片黑土地上耕種、捕漁、狩獵,所以無論是先前的滿族原著民還是發展到后來的滿族八旗貴族,都不會忘記這片先祖的發祥地,對這塊養育他們的黑土地長白山無比的崇拜和敬重。2.3 技術性因素長白山景觀建筑技術的地域性表達主要體現在該地的鄉土建筑上,當地
6、木材、石材以及火山灰等天然材料資源相當豐富,這些材料在建構房屋時有的可直接使用,有的稍作加工便可使用。長白山鄉土建筑中主要結構大體可分為三種:1 木構架長白山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這使得該區域的居民采用木材極為方便,也因此出現了一種叫做木屋的建筑形態,這種木屋在建造過程中完全使用大量的木頭,而且用圓木以一種不鋸、不雕、不琢的純天然建構方式壘垛而成。主要建構步驟為先將砍倒的大樹截成數段圓木,在建筑地基四周挖成土溝,再將圓木橫臥在土溝上層層疊加,壘成木墻的形式,屋頂也是用大樹做成的木瓦搭建而成,最后在木墻的內外兩側涂抹上泥巴,這樣做的用處是為了抵擋風寒。2磚石混合結構除了木材和石材,粘土在當地建筑的運
7、用也十分廣泛,隨著磚混結構的普及,粘土被用來燒制成紅磚,也同樣被用來燒制瓦片;用石材砌成房屋的基座,紅磚砌成的墻體,還有用粘土燒制成的瓦片搭建屋頂,這樣的建筑形態替代了原始的木屋形態,而今長白山周邊可以看到很多這種代表著傳統、古樸的紅磚藍瓦形式的村落民居。3草泥木混合結構這種獨特的建構方式主要出現在當地傳統的朝鮮族民居中,在建造過程中木頭相當于構造柱,其目的是對墻體起到加固作用,墻體是由粘土、稻草混合制作壘砌而成,被稱為草泥筋墻,作為承重墻體,早先的朝鮮族民居的屋頂采用干稻草搭建成坡屋面的形式呈現。3.結語建筑的表達往往建立在地域環境、文化、技術的基礎之上,而景觀建筑更是與環境達成和諧共處的關
8、系,景觀建筑有必要在時間和空間創造出適宜人生活的建筑環境,更需要建立人與環境溝通的方式。長白山的建筑形式植根于該地的地域特色,這里的氣候地理環境、地域文化、民俗風情,對長白山建筑形態起到了最宏觀的、最直接的影響,也是這樣獨特的環境形成了豐富的長白山地域特色文化。長白山景觀建筑設計應該從長白山地域氣候、文化的角度考慮出發,因為建筑必須是那個時間和地點的獨特產物,獨特環境造就獨特的景觀建筑,然而隨著長白山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長白山景觀建筑設計,從發展方向出發,不能只單純考慮商業層面,還應該從建筑設計本身的立場去探索;從發展方式出發,不能單純考慮功能和技術層面,還應該從深層次的內涵去探索,形成一套合適的景觀建筑設計標準,為長白山景觀建筑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