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意與匠 前言:我國古典園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為景觀構圖的主題,建筑只為觀賞風景和點綴風景而設置。園林建筑既要滿足各種園林活動和使用上的要求,更是園林景物之一,給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因此,園林建筑在藝術上的要求更高,不僅要具有觀賞價值,還要富有詩情畫意。 一、古典園林建筑的特點 園林建筑與環境的結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建筑與基址的地形、地勢、地貌結合,作到總體布局上依形就勢,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體體量是寧小勿大,整體環境相比,建筑物的相對體量和絕對尺度以及景物構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園林建筑在平面布局與空間處理上都力求活潑,富于變化。園林建筑布局中的空間序列
2、和組織觀景路線非常重要。建筑的內外空間交匯地帶,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轉移的地方。虛與實、明與暗、人工與自然的相互轉移都常在這個部位展開,依次過度空間就顯得非常重要。中國園林建筑常用落地長窗、空廊、敞軒的形式作為這種交融的紐帶。這種半室內、半室外的空間過渡都是漸變的,是自然和諧的變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此外,中國園林建筑還應考慮自然氣候、季節的因素。 總之,園林建筑設計要把建筑作為一種風景要素來考慮,使之和周圍的山水、巖石、樹木等自然要素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優美景色。而且風景是主體,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二、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形式 亭子是園林中最常見的建筑物。主要供人休息觀景,兼做
3、景點。亭子的形式千變萬化,若按平面的形狀分,常見的有三角亭、方亭、圓亭、矩形亭和八角亭;按屋頂的形式有掂尖亭、歇山亭;按所處位置有橋亭、路亭、井亭、廊亭。總之它可以任憑造園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豐富它的造型,同時為園林增添美景。 廊的特點狹長而通暢,彎曲而空透,用來連結景區和景點,它是一種既“引”且“觀”的建筑。狹長而通暢能促人生發某種期待與尋求的情緒,可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彎曲而空透可觀賞到千變萬化的景色,因為由可以步移景異。此外,廊柱還具有框景的作用。 堂往往成封閉院落布局,只是正面開設門窗,它是園主人起居之所。一般來說,不同的堂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用作會客之用,有用作宴請、觀戲之用,有
4、的則是書房。因此各堂的功能按具體情況而定,相互間不盡相同。 廳堂是私家園林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常為全園的布局中心,是全園精華之地,眾景匯聚之所。廳的功能多作聚會、宴請、賞景之用,其多種功能集于一體。因此廳的特點:造型高大、空間寬敞、裝修精美、陳設富麗,一般前后或四周都開設門窗,可以在廳中靜觀園外美景。廳又有四面廳、鴛鴦廳之分,主要廳堂多采用四面廳,為了便于觀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閉的墻體,而設大面積隔扇、落地長窗,并四周繞以回廊。鴛鴦廳是用屏風或罩將內部一分為二,分成前后兩部分,前后的裝修、陳設也各具特色。其優點是一廳同時可作兩用。賞荷的花廳和觀魚的廳堂多臨水而建,一般前有平臺,供觀賞者在平臺上自由
5、選擇目標,盡情游賞。 榭常在水面和花畔建造,藉以成景。榭都是小巧玲瓏、精致開敞的建筑,室內裝飾簡潔雅致,近可觀魚或品評花木,遠可極目眺望,是游覽線中最佳的景點,也是構成景點最動人的建筑形式之一。 閣是古典園林中最高的建筑物,供游人休息品茗,登高觀景。閣一般有兩層以上的屋頂,形體比樓更空透,可以四面觀景。 舫為水邊或水中的船形建筑,前后分作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后艙建二層樓房。舫常是園主人寄托情思的建筑,合適世隱居之意。舫在不同場合也有不同的含意,如蘇州獅 子林,本是佛寺的后花園,所以其中之舫含有普度眾生之意;而頤和園之石舫,按唐魏征之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由于石舫永覆不了,所以含有江
6、山永固之意。 三、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風格 1.表現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國古典園林重要的建筑風格之一。我國詩畫藝術追求含蓄,在繪畫中強調“意貴乎遠,境貴乎深”的藝術境界;在園林中則強調曲折多變,含蓄莫測。含蓄的效果可以從兩方面去理解:其一,意境的含蓄;其二,園林布局的的含蓄。在園林總布局中,往往不是開門見山,而是往往巧妙地通過虛實、藏露、曲直等對比的手法來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門外以美麗的荷花池、曲橋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緊緊吸引住,但是圍墻高筑,僅露出園內一些屋頂、樹木和圓內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這就引人暇想,并引起欲觀全景的興趣。例:北京頤和園入口處利用大殿,起障景(萬壽山、昆明湖)的作用
7、。通過大殿,豁然開朗,才見到萬壽山和昆明湖,讓人眼前一亮。江南園林中,漏窗往往成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觀通過漏窗,隱隱約約,這就比一覽無余更加的生動有趣。如蘇州留園東區以建筑庭園為主,其東南角環以走廊,臨池面置有各種式樣的漏窗、敞窗,使園景隱露于窗洞中,使人感到妙趣橫生。 2.強調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園林為主。一般來說,園中應以自然山水為主體,這些自然山水雖是人作,但要宛如天成。在園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須要有自然的趣味。為了使園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園林中必須建筑各種相應的建筑。園林中的建筑不能壓倒或破壞主體,而應與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并突出山水這
8、個主體,力求達到自然與建筑有機的融合,并升華成一件藝術作品。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這座古樸秀雅的高樓,每當風雨來臨時,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凈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詩情畫意圖,見之令人身心陶醉。 園林意境的創作方法有中國自身的特色和深遠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創作方法,大體可歸納為三個方面: “體物”的過程。即園林意境創作必須在對禿頂環境與景物所表達的情意有所體現。事物本身的形象各自具有個性,人們將這種客觀的特性與情意相結合就是“體物”。如人們常以柳絲比少女、比柔情;以花朵比兒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將軍、比堅貞。 “意匠經營”的過程。在體物的基礎上立意,意境才有表達的可能。然后根據立意來規劃布局,
9、營造景物。 “比、興”的體現過程。“比、興”是中國先秦時代審美意識的表現手段。文心雕龍對比、興的釋義是:“比者附也;興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蘭生幽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是一個自然現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興”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塢夕陽遲”景中怡悅之情,油然而生。“比”與“興”有時很難絕然劃分,經常連用,都是通過外物與景象來抒發、寄托、表現、傳達情意的方法。 3.地域文化不同園林建筑風格有異 北方園林如:洛陽園林中多種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藥為盛,對比之下,亭臺樓閣等建筑的設計疏散。甚至有些園林只在花期是搭建臨時的建筑,稱“幕屋”、“市肆”。花期一過,幕屋、
10、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建筑。 南方揚州園林為富商所建,清朝乾隆年間為主,建筑裝飾精美,表現細膩。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財富、粉飾太平,因此帶有鮮明的功利性。在審美情趣上,更重視形式美的表現。但同為南方園林的蘇州園林為文人園林,自唐宋以來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園風格。這些都是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四、結論 從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發展,我們可以看出,園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與自然因素之間是協調、統一的關系。建筑是整體環境中的一個協調、有機的組成部分,它的責任在于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環境的美。這種園林建筑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實現“天人合一”的目的,這正是中國人在園林藝術上不斷追求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蕭默編著建筑意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1 2肖英編著傳統文化建筑中國林業大學出版社2005.8 3金學智編著中國園林美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8 4李澤厚、劉綱紀編著中國美學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轉貼于中國鳴網論文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