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建筑業發展的八大趨勢中國建筑業的發展變革,都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推動,本文從全國統一市場、資質取消、營改增、PPP模式、招投標方式改革、生產方式變革、承包模式變革和管理工具的變革等八個方面進行系統地梳理,總結出建筑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趨勢一:統一的全國建筑市場即將形成2015年9月2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推動建筑市場統一開放若干規定,對打破地方保護、建立全國統一建筑市場做了相應規定。規定明確要求:地方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在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工作中,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直接或變相實行以下行為:1.擅自設置任何審批、備案事項,或者告知條件;2.收取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任何費用或
2、保證金等;3.要求外地企業在本地區注冊設立獨立子公司或分公司;4.強制扣押外地企業和人員的相關證照資料;5.要求外地企業注冊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或其上級主管部門出具相關證明;6.將資質資格等級作為外地企業進入本地區承攬業務的條件;7.以本地區承攬工程業績、本地區獲獎情況作為企業進入本地市場條件;8.要求企業法定代表人到場辦理入省(市)手續;9.其他妨礙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的行為。規定出臺后,各地方也出臺配套政策推進全國市場的統一,雖然有些工作不盡人意,但可喜的是基本上實實在在推進,有些已經出了成效。趨勢二:部分資質取消,市場準入與監管方式有望全面調整1.部分建筑業企業資質已取消(1)2
3、014年11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建市2014159號),新標準對于原建筑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建建200182號)中被取消的土石方、混凝土預制構件、電梯安裝、金屬門窗、預應力、無損檢測、體育場地設施工程等7個專業承包資質,在相應專業工程承發包過程中,不再作資質要求。(2)作為勞務資質改革試點的安徽省、西安市已全面取消了勞務資質,接下來有望勞務資質取消將在全國推廣。(3)在日前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印發的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三五”期間深入推進建設工程企業資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修訂完善企業資質標準,科學設置考核指標,減少資質數量。2.社會信用等體系建立之時
4、,或將是建筑市場全面放開之日我國自1984年開始實施以企業資質管理為核心的建筑業市場準入制度,具備資質的企業才能在建筑市場承攬工程,參與工程項目投標的資格則由企業擁有的資質類別和等級高低來決定!2014年7月,?檣釗牘岢孤涫檔車氖?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出臺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堅持淡化工程建設企業資質、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的改革方向,探索從主要依靠資質管理等行政手段實施市場準入,逐步轉變為充分發揮社會信用、工程擔保、保險等市場機制的作用,實現市場優勝劣汰預示著一旦社會信用等體系建立后,建筑行業有望調整以資質管理等行政手段實施
5、市場準入的現狀。【注解】什么是社會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也稱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或國家信用體系。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社會信用體系是以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基礎;以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為核心;以信用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形成為動力;以信用服務行業主體競爭力的不斷提高為支撐;以政府強有力的監管體系作保障的國家社會治理機制。它的核心作用在于,記錄社會主體信用狀況,揭示社會主體信用優劣,警示社會主體信用風險,并整合全社會力量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可以充分調動市場自身的力量凈化環境,降低發展成本,降低發展風險,弘揚誠信文化。它是一種社會機制,具體作用于一
6、國的市場規范,它旨在建立一個適合信用交易發展的市場環境,保證一國的市場經濟向信用經濟方向轉變,即從以原始支付手段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為主流的市場交易方式的健康轉變。這種機制會建立一種新的市場規則,使社會資本得以形成,直接地保證一國的市場經濟走向成熟,擴大一國的市場規模。趨勢三:營改增倒逼建筑企業管理升級2016年03月23日,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建筑業也由此拉開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大幕!稅率由營業稅的3%調整為增值稅的11%。增值稅制下企業的實際納稅額為銷項稅減去進項稅,其核心是如何更多的、合法的取得進項票,形成可以抵扣的進項稅,從而降低企業的實際
7、所交納的增值稅。趨勢四:PPP模式推動合作模式的變革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迄今為止,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的PPP項目數量達到了10000個,投資總額達到12萬億元。一個省推介PPP項目總投資甚至達到10000億元,也有的一個地級推薦PPP項目總投資近1000億元。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43號文,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政府支出全部納入預算,通過平臺公司大舉負債建設成為過去時,地方政府舉債被嚴格限制在地方債和PPP兩條途徑。而地方債主要用于替換到期債務,地方政府要搞新建項目,只剩下PPP這一條途徑了,這也是各地政府對PPP熱情高漲的原因。PPP是承包商未來新建工程項目的唯一主要來源,“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馬云如是說。承包商要迎接后天的太陽,接PPP項目就是必須的。需要注意的是,PPP不僅是一種融資手段,而且是一次體制機制變革,涉及行政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