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大廈項目工程轉換層施工方案(152頁).doc

  • 資源ID:431206       資源大小:2.52MB        全文頁數:149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5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大廈項目工程轉換層施工方案(152頁).doc

1、*大廈項目工程轉換層施工方案 2014年6月 目 錄1、編制說明及依據- 3 -1.1編制依據- 3 -1.2 本工程采用主要技術標準、規范、規程、規定- 3 -2、工程概況- 4 -2.1工程概況- 4 -2.2 轉換層結構概況- 4 -2.3 轉換層結構設計- 4 -2.4 轉換層結構設計其它要求:- 6 -2.5 轉換層設計及施工特點- 7 -3 施工準備與資源配置計劃- 8 -4、轉換層結構施工方案- 12 -4.1轉換層各工序施工流程- 12 -4.2轉換層模板施工方案- 13 -4.2.1施工方案的選擇與設計原則- 13 -4.2.2模板支撐系統的基礎情況- 14 -4.2.3、模

2、板支撐體系設計- 14 -4.2.4、施工方法- 15 -4.2.5、模板及支架搭設的檢查驗收- 20 -4.2.6模板的拆除- 22 -4.2.7、轉換層荷載對下部結構的要求- 23 -4.2.8、連續支撐驗算- 23 -4.3 轉換層鋼筋施工方案- 25 -4.3.1、鋼筋下料、制作要求- 25 -4.3.2、鋼筋的連接- 26 -4.3.3 上部縱筋的預插、綁扎- 26 -4.3.4、梁鋼筋綁扎安裝- 28 -4.3.5、鋼筋的質量要求及驗收程序- 33 -4.4轉換層混凝土施工方案- 36 -4.4.1轉換層砼澆筑方案- 36 -4.4.2、砼的澆筑方案實施- 36 -4.4.3、大體

3、積砼的保溫養護- 42 -4.5成品保護要求- 42 -5、轉換層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43 -5.1、組織保障措施- 43 -5.2、施工技術保證措施- 45 -5.3、施工安全保證措施- 46 -5.4、施工應急救援預案- 47 -5.5模板支撐體系位移監測- 51 -5.6、環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52 -6、 勞動力計劃- 54 -7、 模板支撐體系計算書及附圖- 55 -1、 編制說明及依據1.1編制依據1、本工程經圖審合格的設計施工圖及經審批的圖紙會審紀要。2、本工程經審批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3、國家有關現行施工規范、規程、標準以及省、市對于建筑施工管理有關規定。4、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

4、條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5、建筑施工手冊(第四版)。6、品茗安全計算軟件7、工程所在地的環境和地質條件。8、我公司質量體系標準文件。9、本工程施工合同及協議書。1.2 本工程采用主要技術標準、規范、規程、規定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2、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3、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GBJ107-20104、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125、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12)6、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7、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2011版)8、大體

5、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9、砼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011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11、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12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13 、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2011)14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15、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文)16 、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建質(2009)254號文)17 、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模板支撐體系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監(2012)19號)。2、 工程概況2

6、.1工程概況 *工程為大底盤多塔樓結構,由*、*、*、*四棟塔樓通過五層高裙房及四層地下室連為一體,*塔樓為辦公建筑,地下四層、地上38層,結構高度為*m,為B級高度建筑;*塔樓為主題酒店及辦公,地下四層、地上33層,結構高度為* m,為A級高度建筑;*、*棟塔樓為公寓樓(局部商業),地下四層、地上34層,結構高度為* m,為B級高度建筑,主要結構類型為: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根據設計圖紙,其中C、D棟樓五層主體為轉換層結構(結構標高:*m),層高*m,轉換層以下為框架剪力墻/框架-核心筒,主要軸線尺寸為8m10.6m,框架主梁與轉換層主梁的位置相一致,次梁與轉換層框支梁的位置基本不一致,

7、該部分轉換層框支梁位置下為結構板。經結構轉換后為短肢剪力墻結構體系。地下室負四、三層層高5.0m,負二層層高3.9m,負一層層高4.4m,一層層高5.76m,二、三、四層層高為5.2m,五層為轉換層,層高6.64m。本工程轉換層采用梁式轉換層,轉換層承擔轉換634層所有荷載傳遞至柱、墻,再傳遞至筏板基礎,為本工程關鍵結構。2.2 轉換層結構概況根據建質200987、254號文件精神,(搭設高度8m以上;搭設跨度18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5kN/m2;集中線荷載20kN/m及以上)范圍內的模板為高大模板支撐體系。本工程轉換層結構梁截面尺寸為:6002000,8002000(2200、2400、2

8、600、2800)、9002400、10002200(2300)、11002300、1200(2200、2400、2500、2600),13002300、15502500,該層結構標高為27.95m,結構層高為:6.64m,現澆板厚度為200mm,梁強度等級為C60,板強度等級為C30,框架柱、墻強度等級為C60,梁的最大跨度為9.4 m,梁線荷載為39.6127.9kN/m,大于20kN/m,屬于高大模板支撐體系。通過支模架體系及樓層梁板進行荷載傳遞,擬采用3至5層樓面板及支撐體系共同承擔轉換層結構200厚現澆板及施工荷載;采用*至*層(局部*至*)樓面梁及支撐體系共同承擔轉換層大梁荷載。2

9、.3 轉換層結構設計本工程轉換層位于*m*m標高之間,層高6.*m。在27.*95m標高位置與裙樓屋面連為一體。C棟轉換層建筑面為866m2,呈“L”型布置,縱向長、寬38.3m17.2m,橫向長、寬38.2m17.1m。D棟轉換層建筑面為680m2,呈“L”型布置, 縱向長、寬33.65m16.8m,橫向長、寬33.3m17.2m。2.3.1、結構板根據結構138#、142#、145#、148#、152#圖紙設計,轉換層及其下結構的樓板厚度分別設計為:樓層名稱板厚(mm)備注六層(轉換層)200本方案考慮的作業層五層樓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慮的首層支撐板四層樓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慮的次

10、層支撐板三層樓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慮的第三層支撐板二層樓板12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慮的準備支撐板一層樓板180本方案模板工程考慮的準備支撐板2.3.2、框支梁2本工程轉換層采用常見的梁式轉換層,根據156-161#設計圖紙,按照框支梁截面面積大小(線荷載)相近的原則劃分成5組:(1)、6002000、8002000、8002200、8002400、8002600;(2)、8002800、9002400;10002200、10002300;(3)、11002300、12002200;(4)、12002400、12002500、13002300、12002600、;(5)、15502500;選取

11、每組最大截面的梁作為代表計算該組梁的支撐架體系, 8002600、10002300、12002200、12002600、15502500,每組框支梁采用相同支撐架體系。轉換層框支梁計算荷載時,框支梁鋼筋含量經測算約為350Kg/m3,框支梁鋼筋砼按27.5KN/m3取值。2.3.2.2、框支梁跨度主要有9.2m、8.3m、7.4m、5.6m等。梁主筋規格主要為2532的級鋼,箍筋有46肢箍、規格有1216級鋼,抗扭腰筋為2022級鋼,受力主筋排數為24排。 框支柱縱筋為2532的級鋼沿柱截面周圈均勻布置,箍筋為1016級鋼。箍筋肢數為根根對拉。2.3.2.3、筒體剪力墻厚400mm、600mm

12、、800mm;核心筒體板厚200,配筋為R10150雙層雙向。主筋凈保護層厚度:柱為30mm;墻為20mm;梁為30mm;板為15mm。樓層部 位構件編號構件尺寸荷載標高層高板厚跨度(m)六層K/(2-6)KZL5(4)800260058.2KN/m27.956.642007.4六層2/U)/(2-3)KZL18(1)1000230064.4KN/m27.956.642007.4六層(J-K)/(4-5)KZL28(1)1200220073.9KN/m27.956.642008.3六層K/(1/5-1/6)KZL5(4)1200260087.4KN/m27.956.642005.6六層K/(1

13、/4-1/5)KZL20(2)15502500108.5KN/m27.956.642009.2 2、轉換層框支梁特征統計表:與下部結構對應的情況:轉換層框支梁下兼有與之對應的下層框架梁,其梁截面尺寸基本為:8001200。而轉換層框次梁下只有部分有與之對應的下層梁,其梁尺寸基本為:250650,其中C塔樓KZL22(3)、KZL24(2)、KZL18(1)、KZL19(1)、KZL20(3),D塔樓KZL14(3)、KZL15(2)、KZL22(2)、KZL23(2)、KZL24(4)、 KZL25(4)等框支梁跨下部無對應的結構梁,其支撐直接落在下層結構板上,將成為支撐體系設計的薄弱部位,必

14、須進行連續支撐體系驗算。2.3.3 砼強度等級根據設計圖紙:地下室頂板梁板采用的砼等級為:C35二、三、四、五層梁板采用的同等級為:C30六層(轉換層)梁砼等級為C60,板砼等級為C60轉換層以下柱、墻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2.4 轉換層結構設計其它要求:1、為了解決多個方向梁相交的節點處鋼筋高出設計表面標高的問題,要求轉換層所有主梁的底標高在原設計基礎上降低50mm(即主梁截面加高50mm);為解決梁鋼筋綁扎后難以調直(鋼筋規格大、數量多、體型大)導致梁側模無法安裝到位的問題,梁寬度統一加寬50,并在梁側面設置保護層抗裂鋼絲網。2、梁縱筋能穿過中間支座節點通長設置的盡量通長設置,以減少中間

15、支座節點處的鋼筋密集程度。柱、梁主筋接頭全部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3、為方便梁縱向多層鋼筋安裝,10及以上的箍筋可采用焊接水平封閉,焊縫長10d(雙面焊5d)。4、需要收頭錨固的框支柱縱筋在距離梁頂150180mm處(由于主梁降低50mm,且為了避開梁縱筋的面筋第1排,對錨于梁內的縱筋可再適當降低),彎折錨固于梁內或板內(其收頭和錨固長度作法詳03G101-1圖集)。5、框支柱在上部墻體范圍內縱筋應伸入上部墻體內不少于一層。定位不準的縱筋可采用重新插筋方式。6、整個轉換層砼強度等級未達到70%前不得施工上層。砼強度未達到設計強度的100%不得拆除梁支撐體系。2.5 轉換層設計及施工特點1、結構轉

16、換層鋼筋砼構件截面尺寸大、鋼筋安裝量大。除了施工荷載外構件自身荷載也重,梁最大線荷載達128.0KN/m,對模板支撐系統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要求嚴格。因此解決好模板支撐體系非常關鍵,必須采取安全可行的措施,確保支撐的穩定性和模板架體的剛度。2、轉換層梁體積相對較大,從梁最大截面尺寸判斷屬于大體積砼,應按大體積砼相關規范要求,在施工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內外溫差控制,以減少和控制溫度裂縫產生。3、轉換層鋼筋密集,特別是梁、柱節點處鋼筋非常密,大梁主筋的上、下層筋各有24排,箍筋有46肢箍,特別是梁、柱節點及梁交叉處,有十幾層鋼筋交叉,鋼筋排列間距小而緊湊,非常密集,能夠排綁出來就已非常不容易。況

17、且在排列梁主筋時還要給上層剪力墻插筋留出插筋位置(梁上層主筋排列時必須給剪力墻插筋讓道),排列間距還要受到柱縱筋及其它梁縱筋排列的影響,總之鋼筋安裝排列綁扎難度極大,應仔細統籌安排。4、轉換層砼澆筑時,由于鋼筋非常密集,其下料和振搗也非常困難,特別是節點處估計振動棒都難以插下去,一旦疏忽,很容易出現“狗洞”等質量問題或質量事故,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和采取有效措施。5、本工程轉換層柱、梁鋼筋數量多、層數多、密度大、間距小,同時柱、梁內均設計有截面較大的型鋼結構,導致鋼筋之間、鋼筋同型鋼之間空隙很小,普通砼澆筑下料極其困難、澆筑難度極大,容易出現較大的砼質量缺陷。由于轉換層為本工程的關鍵核心結構,

18、不容許出現任何質量隱患,為充分保證轉換層結構砼澆筑質量達到設計要求,轉換層結構的混凝土宜采用同設計強度等級的自密實混凝土。6、轉換層結構砼量比較大,每次澆筑砼應按規定的澆筑部位和標高一次性完成。因此,各方面必須作好充分的施工準備,特別是材料的準備。7、轉換層大梁高度較大,砼澆筑過程的側壓力非常大,必須對大梁側模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防止砼澆筑時“漲模”和變形。由于框支梁內設計有型鋼梁,在型鋼梁制作加工時必須按側模加固方案設計的尺寸、標高制作高強絲桿孔。3 施工準備與資源配置計劃3.1 施工準備3.1.1 技術準備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牽頭,編制轉換層專項施工方案,再從上到下,層層進行施工技術交底,讓所

19、有管理人員及至班組作業人員了解和掌握轉換層結構從搭設支撐架到砼澆筑等施工程序以及各工序的施工要領、重點注意事項。做到人人事前心中有數,為轉換層結構順利施工作好充分的技術保障。1、仔細審查設計的結構、建筑、暖通、水電等圖紙,把設計圖上存在的問題或不明確的部位等解決在施工前面。2、認真熟悉轉換層主體結構的施工圖及設計要求,準備圖紙技術交底和各個分項工程的技術交底。3、編制各種周轉材料、半成品供應和加工計劃熟悉各分項工程的特點和操作方法。完善臨時設施的搭設,為轉換層的各工序施工創造良好的條件。4、模板支撐架搭設、模板安裝、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等施工作業展開前應組織相關施工人員進行方案的學習,由技術部

20、門講述施工方案中各分項內容,對重點部位單獨交底,由專人負責,做到人人心中有數。5、檢查墻、柱、樓梯插筋位置、數量,模板標高、位置、尺寸準確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及支撐系統強度、剛度是否固定可靠、模板拼縫是否嚴密,符合規范要求,并已核實預埋件、預留洞、各種專業管線線管、孔洞的位置、數量及固定情況無誤,最后報檢、審批通過。3.1.2 材料準備1、承插型輪扣式組合鋼管腳手架的鋼管必須符合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管(GB/T13793)或低壓流體輸送用焊接鋼管(GB/T3092)中規定的3號普通鋼管,其質量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中Q235-A級鋼的規定,鋼管規格為48.33.6mm。2、扣件

21、采用可鍛鑄鐵制作的扣件,其材質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定,且扣件在螺栓擰緊扭力矩達到65N.m時不得破壞。扣件在使用前進行質量檢查,有裂縫、變形、出現滑絲的螺栓嚴禁使用,根據市場實際供應情況,扣件選用不輕于2.3斤類型。3、可調托撐螺桿直徑不小于36mm,螺桿與螺母旋合長度不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小于30mm,支托板厚不小于5mm。4、腳手板采用杉木制作的50mm厚的木腳手板,寬度為200mm,板的兩端采用8 #鐵絲雙股并聯箍兩道并用鐵釘牢固,凡有腐朽、斜紋、扭曲、破裂的均不得使用。5、梁、板模板采用15mm厚酚醛樹脂覆膜的高強膠合板。柱、墻模板采用18mm厚酚醛樹脂

22、覆膜的高強膠合板6、背楞木枋采用50100的西南云杉。7、對拉螺桿采用M14、M16高強絲桿。8、搭設材料截面尺寸及力學性能:材料類型截面尺寸(mm)抗彎強度N/mm2抗剪強度N/mm2彈性模N/mm2截面慣性矩cm4截面抗抗矩cm3覆面木合板15、1813.01.36000木枋5010011.01.39000416.6783.33鋼管48.33.620512520600012.715.26可調托撐36承載力40 KN對拉螺桿M14軸向拉力17.8KN對拉螺桿M16軸向拉力24.6KN管理準備主要做好如下安排和準備:1、明確分工并將責任落實到人頭。要求轉換層澆筑期間,領導小組所有成員手機必須2

23、4小時開機。2、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構,由技術負責人負責建立技術質量應急機構,由生產副經理負責建立生產安全應急機構,確保突發事件得到及時妥善處理。3、落實好夜間值班人員,轉換層澆筑需要夜間加班施工,因此施工員、質檢員及電工、維修工、塔吊司機指揮和班組長等必須夜間加班,跟班作業。4、落實機械設備、水電及勞動力、材料的準備情況,在轉換層施工期間定期檢查各方面的準備,特別是砼澆筑前必須細致檢查,確定各方面都已落實到位(包括夜間照明等),準備充分,強調應提前與供電局聯系,落實澆筑砼期間是否停電、準備應急使用的發電機,以及包括澆筑砼期間的夜間施工許可證辦理等工作。5、落實專人在轉換層下檢查,通過敲打觀

24、察砼是否落底并澆搗密實,以及支撐架是否發生異常變形,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匯報,及時采取措施。6、落實專人養護砼工作,并做好養護記錄,確保連續養護達到14天。施工部署1、模板支撐體系:根據采取“一次澆筑施工法”的施工方案,轉換層支撐采取多層連續支撐體系,轉換層下第一層和第二、三層支撐采取滿堂加密加強支撐(第一層架新搭設,第二、三層架體在搭設時應考慮能承受上部傳遞的荷載且不拆除模板,減少重復搭設和加固加密),轉換層下第四、五層支撐只針對轉換框支梁下為結構板或樓層次梁及型鋼梁轉換荷載后傳遞給次梁等情況,采取對板或樓層梁局部加強支撐(重新搭設鋼管架頂撐加固)。2、砼制作、運輸及澆筑:砼制作在商品砼

25、攪拌站集中制作,確保不少于20輛砼運輸車,1臺電動輸送地泵和1臺汽車泵泵送,塔吊輔助布料澆筑。3、砼振搗:砼工不少于30人(分成2班作業),收抹工10人,準備4臺振動棒和2臺振動器(多余備用),同時在梁、板下安排34人的專人小組,隨時用鐵棒敲打梁側模,觀察梁下部砼漿是否滲出,特別要認真觀察梁柱節點處,通過敲打聽聲音來確定砼是否落下來并已振搗密實,同時觀察支撐架有無變形,以便及時處理。準備23部滾筒,隨轉換層樓板砼澆筑隨滾壓并收平,對板面砼應在砼初凝時實行二次振搗(即再次用滾壓并收平)。4、砼保溫及養護:每次砼澆筑完成后,在砼面覆蓋薄膜,保持砼面水份,降低砼表面溫度散失時間,另一方面安排專人一天

26、24小時澆水養護,同時確保連續養護14天。3. 2 資源配置計劃按本層的施工進度計劃節點時間要求,認真組織各種材料、設備及資源并按時(或提前)分批進入場地,滿足施工要求。1、周轉材料計劃:序號材料名稱單位/規格數量備注1高強絲桿根10000一批進場2鋼管m5000一批進場3扣件個2000一批進場4輪扣式立桿根8000二批進場5輪扣式橫桿根17000 二批進場6可調托撐個15000二批進場7木架板m320一批進場8木枋m350一批進場9覆膜板m25000一批進場10安全密目網m21500一批進場11安全水平兜網m21000一批進場2、 機械設備需要量計劃(轉換層所需計劃)序號名稱型號數量功率(k

27、w)1塔機Q70301臺902塔機Q75252臺903塔機R5515B1臺404汽車泵56m1臺5混凝土布料機HGY132臺6地泵HBT80C2臺1107振動棒10套2.28直螺紋套絲機47.59鋼筋切斷筋QJ4045.510鋼筋彎曲機GW404311鋼筋調直機GT6/827.512鋼筋對焊機2100KVA13交流電焊機BX-330422KVA14圓盤鋸WQ7-15-14415木工刨床MB5032臺416平板振搗器3臺1.517水平儀2臺18全站儀1臺19加壓水泵揚程120米2臺5.520扭力矩扳手10把3.3施工進度計劃4、轉換層結構施工方案 4.1轉換層各工序施工流程轉換層結構施工流程定位

28、放線綁扎轉換層墻、柱鋼筋支柱、墻模板搭設轉換層梁、板支撐架支梁底模綁扎梁筋支下部梁側模及梁、柱節點模板轉換層下各層架體加固轉換層鋼筋隱蔽驗收檢查支上部梁側模及梁柱節點模支樓板底模綁扎板筋鋼筋隱蔽驗收檢查梁板砼澆筑(板砼二次滾壓收平)覆蓋薄膜、澆水養護14d。4.4.2 施工流水段的劃分:1、本工程轉換層施工段作業按C、D棟樓劃分為2個施工段,即C棟施工段、D棟施工段。2、C、D棟樓工期前后錯開約5天左右,分為兩個施工段進行平行施工。3、施工工期:按總計劃要求每個施工段在35天左右完成施工。4.2轉換層模板施工方案4.2.1施工方案的選擇與設計原則4.2.1.1、設計原則本施工方案編制將遵循四項

29、基本原則,即一是符合性原則;二是先進性原則,三是合理性原則,四是符合工程質量、工期要求及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要求的原則。根椐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及專家論證審查辦法第五條第(三)條高大模板工程:水平砼構件模板支撐系統高度超過8m,或跨度超過18m,施工總荷載大于15KN/m2,或集中荷載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撐系統。本工程轉換層集中荷載為33.6108.5KN/m,已超過上述條款,屬于高大模板支撐體系,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通過專家論證并上報有關主管部門備案。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梁與板整體支撐體系設計的一般原則是:立桿步距要一致,便于統一搭設;板的立桿縱、橫距為梁立桿縱、橫距的整數

30、倍,便于部分立桿的縱、橫向水平桿件能拉通設置,增強梁、板支撐體系的整體穩定性;支撐體系的構造設置采用滿堂支撐架加強型。4.2.1.2方案的選擇本工程轉換層屬常規梁式轉換層,為了使其施工方法得到優化,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采取以下三種不同的施工方案:方案一:根據常規的計算方法進行設計施工,荷載全部由每層支模架體系受力,逐層向下傳遞至基礎層。按此方法計算設計的支撐架體系材料占用數量大,占用時間長,成本高,支撐層數過多,材料周轉不利,且不利于下部結構的清理工作。方案二:在首層支撐系統中采用增加型鋼梁卸載,在梁底部增加橫向型鋼作為底撐,然后設置豎向的斜撐,支點設置在框架柱根部,將作業層荷載直接傳遞給框架

31、柱來減少豎向荷載,而下層仍然得增加支撐系統;這種方案雖然減少了部分材料用量,但型鋼的價格高,用量也不少,實際總體造價仍然較高。方案三;轉換層支撐架采用普通鋼管扣件腳手架,不拆除下部二、三層的支模架,視下部梁、板為彈性體共同參與受力。即轉換層自重及施工荷載由三、四、五層梁板及傳遞支模架共同承擔。根據施工進度安排,轉換層施工時間將會在30天左右,當轉換層混凝土澆筑時,其下部五層梁板混凝土(摻入早強劑)應該已達到100%設計強度,而四層、三層梁板混凝土已達到100%設計強度。因此支模架系統設計時,可考慮拆除地下室及一、二層的支模架,利用三、四、五層梁板共同承擔轉換層的荷載,若局部支撐強度不滿足,可以

32、在相應部位增加樓層板(如利用二層、一層結構板)及支撐體系來滿足上部荷載要求。綜合考慮安全、質量、經濟的要求,我們通過方案對比選擇方案三,讓多層樓層梁、板充分其承載力的作用,而且使腳手架得到充分周轉利用,使支撐體系安全可靠,經濟合理。4.2.2模板支撐系統的基礎情況由上述方案選擇得出轉換層高大模板支撐體用多層樓層梁、板及支撐體系共同承受上部傳遞荷載,樓層梁、板作為轉換層支撐體系的基礎,經驗算,樓層梁、板的強度、承載力滿足要求。4.2.3、模板支撐體系設計4.1.3.1、整個模板支撐體系按照計算書結果進行設計,模板支撐體系構造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

33、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執行,具體搭設布置詳見支模體系示意圖附圖。4.1.3.2、梁側模、底模支撐體系設計:本工程轉換層框支梁截面尺寸劃分為6種類別;所有該6種梁支設立桿沿梁跨方向間距皆以450mm為原則布置。其加撐加固設計如下:1、梁側模對拉螺栓設置:(1)兩側有板情況:當梁高為2000mm時,側面設置對拉螺栓4道;當梁高為2200、2300時,側面設置對拉螺栓5道;當梁高25002600mm時,側面設置對拉螺栓6道。(2)一側有板情況:當梁高為2400-2600mm時,側面設置對拉螺栓6道;當梁高為2800時,側面設置對拉螺栓7道;2、梁底方木設置:當梁截面為1550mm2

34、500時,底部設置方木不少于16根;當梁截面為1200mm2600時,底部設置方木不少于13根;當梁截面為10002300mm時,底部設置方木不少于10根。當梁截面為8002600mm時,底部設置方木不少于9根。當梁截面為8002200mm時,底部設置方木不少于8根。當梁截面為6002000mm時,底部設置方木不少于6根3、底部加頂撐:當梁截面為600mm2000時,底部加頂撐2根立桿;當梁截面為8002200mm、8002600mm、10002300mm時,底部加頂撐3根立桿;當梁截面為1200mm2200、1200mm2600時,底部加頂撐4根立桿;當梁截面為1550mm2500時,底部加

35、頂撐5根立桿。4、其余梁底部加頂撐的數量,根據梁截面面積的大小參照上述與其梁截面面積相近似的梁底部加頂撐數量(線荷載相近似)設計支撐體系。4.2.4、施工方法4.2.4.1、施工工藝流程模板施工順序為:測量放線彈出樓層梁位置線鋪設木架板型鋼梁鋪設搭設支撐架梁底模板柱、墻模板梁側模板頂板模板粱柱頭模板整體加固。其中各段施工工藝流程:柱模:放線設置定位鋼筋拼裝柱模板初步校正固定背次楞鋼管型鋼柱箍安裝校正垂直及加固;梁、板模:軸線水平線復核搭設支架支梁底模支梁側模支頂板模驗收。4.2.4.2、模板支撐體系搭設方法及構造要求1、根據方案設計要求,先在樓層板面上劃分出樓層框架梁及樓層次梁的位置線,再在樓

36、層梁位置先通長鋪設50厚木架板,然后在木架板上面按設計方案選取 規格、間距鋪設16號工字鋼梁,放置方式為88160,當工字鋼梁順框支梁跨度方向布置時,應在工字鋼上面(垂直于工字鋼方向)鋪設槽鋼(或工字鋼),間距450。最后在鋼梁上搭設腳手架。其中工字鋼梁應采用鋼管及扣件鎖緊連接成整體防止失穩,局部工字鋼間距較密時,不能用鋼管及扣件鎖緊的,應在工字鋼端部采用三級16鋼筋焊接成一體。2、本工程梁底、板底立柱鋼管選擇定尺鋼管,通過計算確定模板支撐體系立桿的間距、步高。立桿下鋪墊板,上端設可調頂托,通常情況下支模架搭設時按同軸最大柱邊線300mm位置排腳,但由于本工程梁較寬,一般方法站腳后造成梁底兩側

37、立桿間距過大或根本無法站腳,通常無法滿足荷載要求,故而本工程采取先排布梁兩側立桿,立桿距離梁側200-300,立桿間距按900為基本尺寸排列,局部不足900時,按實際調整,梁底部立柱頂撐鋼管加密間距及數量按設計方案布置。現澆板支模架立桿間距按橫、縱900布置。梁、板支撐架水平桿步距統一一致,保證梁、板模板支撐架水平桿貫通布置,所有水平桿步距不大于1500。在支撐架底平面以上200mm左右處設置縱、橫向掃地桿。3、支撐架體體系的剪刀撐、斜桿撐一般采用46m的鋼管,框支梁沿梁寬度方向布置“Z”字型的剪刀撐時,采用2-3m短鋼管。4、支頂安裝前,應放出軸線、梁位置線以及樓面水平控制標高。安裝支撐架后

38、,要調節可調頂托來進行調平校直。但可調頂托調節螺桿伸出長度不宜超過200,螺桿外徑與立桿鋼管內徑的間隙不得大于3mm,安裝時應保證上下同心,可調頂托頂部至頂托下方的架體水平桿距離不大于300,若大于300時,應增加一道水平桿,可調頂托應與支撐架在同一豎直中心線上。支撐架安裝宜排列整齊,并在相互垂直的兩個方向有保證其穩定的支撐系統。為防止頂托與小橫桿連接處發生滑移,從而危害整個架體的安全,頂托內采用木方將小橫桿卡緊固定。5、連墻(柱)桿:為保證支撐架的整體穩定性及整體抗傾覆、側移能力,需設置連墻件對架體進行水平拉結。本工程轉換層采用一次澆筑,無已澆筑的梁、柱等構件可連接,故采用在五層樓周邊梁內預

39、埋短鋼管(埋入梁內300、伸出樓面高度為500),間距4000,第一道掃地桿及剪刀撐同預埋鋼管連接成一體,以確保高支架的整體抗側移、傾覆能力。6、轉換層支撐架剪刀撐布置:(1)、支模區域外側周圍設由下至上的豎向連續式剪刀撐。(2)、框支梁豎向剪刀撐布置:順梁長度方向的支撐架兩側面設置豎向連續式豎向剪刀撐,順梁寬度方向,在其支撐架寬度范圍內(一般為:梁寬度+600)設置“Z”字型豎向剪刀撐,從梁一端開始布置順梁方向間距不大于4m。(3)、現澆板支撐架剪刀撐布置:每跨內的框支梁側面豎向剪刀撐間距大于5m時,在現澆板支撐架跨內中部設置豎向剪刀撐,且間距大于5m。(4)、框支梁支撐架水平剪刀撐距架體底

40、平面或相鄰水平剪刀撐的間距不大于6m,掃地桿布置層設水平剪刀撐形成整體。(5)、豎向剪刀撐斜桿同底面傾角應為450-600,水平剪刀撐同支架縱(橫)向夾角應為450-600,“Z”字型豎向剪刀撐同支架立柱夾角應為450-600。(6)剪力撐斜桿接長采用搭接方式,搭接采用3個旋轉扣件連接,搭接長度為1000mm,桿端伸出扣件蓋板邊緣不少于100mm。縱向剪刀撐一端抵緊于墊板,另一端與立桿、水平桿、主節點柱箍鋼管)采用扣件扣牢。剪刀撐斜桿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立桿上,旋轉扣件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4.2.4.3、模板安裝施工工藝1、立墻、柱模板本工程墻、柱模板采用對拉螺栓加固,立模板

41、前應先根據放出的邊線設置定位鋼筋,定位鋼筋與墻柱主筋焊接牢固,端頭平整,防止加固拉緊后擊穿模板導致跑位。立第一塊模板,相鄰兩個的面的第一塊模板接縫應錯開設置,保證柱子模板的整體性。第一塊模板與地面接觸的外側地面上應訂制一塊模板條子,防止地面不平導致漏漿,當縫隙過大,模板條子無法全部封堵時應采用砂漿在柱模加固后填補密實。之后循序拼裝上部模板。在該層施工時模板已經過周轉,板上多有穿墻螺栓孔,拼裝時注意孔洞的對穿,方便套設PVC套管,且減少模板的孔洞。當碰到柱子主筋而實在無法避開時,才新開螺栓孔。安裝到上層梁底(底板)后,在模板外側設置鋼管內楞,用鐵釘加鐵絲固定;穿設穿墻螺栓,套好PVC套管,用線錘

42、檢查柱模板的垂直度,經垂直校正后,立即用鋼管抱箍固定,擰緊高強螺帽,柱子下部1/2高位置設置雙螺帽,所有加固用蝶型卡必須雙倍設置。調整軸線位置,調整垂直度,上口安放保護層限位卡及保證鋼筋間距的內撐卡。柱根部單面開設清掃口,以保證在混凝土施工前清干凈木屑等雜物。柱模板支設完成上口拉通線驗收。墻模板支設與柱模板相同,但墻內側應設置水泥撐棍(大于400厚,設置鋼筋內支撐)以保證墻體厚度。內支撐應成梅花型布置。當墻柱模板立好后,由木工工長組織測量組就垂直度及軸線位置進行復核,偏差超過規范的應校正。木工工長應全面檢查螺帽是否擰緊。墻、柱模板加固螺栓間距、抱箍步距等詳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2、鋪梁底板、側板

43、根據樓面彈設的軸線用線錘引至柱子模板上口(如模板未立,可引測在箍筋上),按梁的分中要求量取邊線,選擇其中一邊打下鐵釘(或做好記號),兩頭拉線確定梁底位置,線應拉緊。根據拉出的梁邊線設置梁底模板,梁底模板采用15覆膜板,梁底模次楞采用50100 mm木枋,具體數量根據設計方案配置,梁底板配置時方木接頭應錯開設置。當梁底板設置好后盡快在梁底小橫桿上設置定位扣件,夾緊梁底模,防止后繼施工導致梁底跑模。梁底與柱接頭位置方木不應空余過長,且梁底模板應壓在柱子立板上,用鐵釘固定。之后再次校核軸線位置,確保梁底模位置正確。梁底木楞間距應符合計算尺寸要求。當有通長次梁時,底膜設置應拉通長線,現場木工工長應嚴格

44、要求,避免梁底不順直導致后續的裝飾施工困難。考慮梁大,鋼筋綁扎困難,梁側模板應在梁鋼筋綁扎完畢后封閉,根據梁高配置梁側面模板,梁兩側模板采用15覆膜板,梁兩側設次楞50100 mm的木枋,數量參照梁側模設計方案,次楞木枋沿高度的間距為根據總數量進行均勻布置。根據型鋼梁腹板開孔間距、標高,計算模板開孔位置(綁扎梁箍筋時,注意避開腹板開孔位置,防止影響穿螺桿)打好螺桿孔,套PVC管,設置對拉螺栓,之后放置內外楞鋼管,蝶型卡,用螺帽擰緊。全面封閉前應確認梁內垃圾、雜物等已清理干凈。3、 鋪現澆板底模板當板底鋼管小橫桿設置完畢后可進入平板模板鋪設,先設置板底木楞,木楞間距應符合計算間距,200厚板模板

45、下鋪設擱柵50100 mm木枋,間距不大于250mm,板底木楞搭接接頭應錯開設置,板底木楞端頭距離梁側面150mm左右。之后計算平板尺寸,合理選擇平板模板組拼方式,從板塊的一側向另一側鋪設整張的模板,最后填補空缺位置,模板接縫位置下面應有木楞,且應分中設置,接縫模板用鐵釘與下部木楞釘牢,接縫應嚴密,當模板本身規格差異導致接縫偏大時,應采用鑲貼條子板補填,當縫寬不大時可直接用膠帶封堵。平板模板周邊應壓在梁側、柱模板之上,便于拆模,但不得外露。柱角部缺口應方正,鋸縫不得超出缺口。4、梁、柱接頭模板根據以往經驗,梁、柱接頭為模板安裝的關鍵環節,由于梁的貫穿,增加柱上口模板加固困難,通常情況下柱上口不

46、方正,梁口模板與柱模接縫不嚴密漏漿或梁口部位柱子模板暴模等問題。因此,梁柱接頭部位必須加強管理,柱子豎向內楞鋼管必須伸至樓板下150mm位置,梁側至柱子邊范圍沿高度方向照常設置穿墻螺栓,用短鋼管(粗鋼筋)作外楞夾緊,不得遺漏。最頂上一道抱箍設置距離梁底不得超過200mm。支撐完畢后應檢查是否統角,包角模板有無內陷或突出。5、整體加固檢查當上部模板基本完成后,應對支模架、梁側、柱或部分板的薄弱模板進行加固處理。 支模架加固檢查:立桿間距、立桿垂直、掃地桿、橫向桿、剪刀撐、扣件擰緊度、雙扣件、橫桿步距。梁側模板加固檢查:模板接縫、梁側內楞間距、梁側對拉螺栓間距、螺帽擰緊度。柱模板加固檢查:模板接縫

47、、軸線、對拉螺栓間距、抱箍步距、與梁接頭部位加固。4.2.4.4、安全防護措施為保證架體施工操作人員的安全及方便施工,必須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在支模架的架體外側周邊搭設雙排防護腳手架,防護架體同建筑物必須進行可靠連接,保證防護架體的安全、可靠性。在防護架體操作層部位滿鋪腳手板,并在其正下方一步高處滿設水平兜網。在支模架的架體外側,滿掛密目式安全立網全封閉施工,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支模施工區域,防止施工中發生高墜及物體打擊事故。1)操作層腳手板應鋪滿、鋪穩。2)腳手板應設置在三根水平桿上。腳手板的鋪設可采用對接,也可以采用搭接鋪設。當采用對接平鋪時,接頭處必須設兩根水平桿,腳手板外伸長度應為13015

48、0mm,兩塊腳手板外伸長度的和不得大于300mm。當采用搭接鋪設時,接頭必須支在橫桿上,搭接長度應大于200mm,其伸出橫向水平桿的長度不得小于100mm。3)腳手板端部的探頭長度150mm,其板長兩端均應與支承桿可靠地固定,可采用16#元絲綁扎牢固。4)兜網外邊口由邊繩與立桿綁牢固,網間的搭接必須牢固,不得留空隙,網的轉角處必須搭牢綁緊。兜網在使用中,隨時清除網內雜物。5)凡樓層內的各種預留洞口部位,應在平樓面標高部位處滿鋪設腳手板并與作業面邊緣的最大間隙不得超過100mm。6)施工期間支模架外四周采用滿掛密目式安全立網全封閉施工,密目式安全立網垂直于水平面設置,嚴禁作為安全平網使用,并與作

49、業面邊緣的最大間隙不得超過100mm。密目式安全立網上每個環扣都必須穿入符合規定的纖維繩,系繩綁在支撐物上,應符合打結方便、連接牢固易于拆除的原則。密目網在使用過程中至少每周進行一次檢查,當發現有下列情況時進行修復或更換:嚴重的變形或磨損、斷裂或破洞、霉變、系繩松脫、搭接處脫開。日常做好網上附著物的清理,保持密目網的清潔。4.2.5、模板及支架搭設的檢查驗收1、轉換層高支模施工方案必須經專家論證后,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帶班檢查、項目總監、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批準簽字后,方可組織施工。施工前提前3個工作日,通知當地安監站檢查驗收。2、必須嚴格按施工方案進行架體搭設與拆除,立桿間距、步距、水平拉桿,

50、掃地桿、剪刀撐等必須滿足施工方案要求。3、扣件螺栓的緊固力矩應進行抽查,檢查數量應滿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的規定,對梁底扣件應100%進行檢查。扣件螺栓擰緊扭力矩應在4065N.m之間。4、轉換層高支模支撐架在達到設計高度后與砼澆筑前要分別進行檢查、驗收。砼澆筑前的檢查驗收由項目負責人組織驗收,驗收人員應包括施工單位和項目兩級技術人員、項目安全、質量、施工人員,監理單位的總監和專業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經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及項目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后,方可進入后續工序的施工。架體施工過程中加強過程中的檢查、驗收,應檢查下列項目:1)、桿件的設置和連接,連墻件的構

51、造是否符合要求。2)、底座是否松動,立桿是否懸空。3)、扣件螺栓是否松動,銹蝕嚴重的鋼管及扣件不能使用。4)、立桿的垂直偏差是否符合要求。5)、跨度大于4米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無設計要求時,起拱高度3/1000跨度。6)、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7)、是否超載使用。8)支撐架使用中,并做好架體監控監測措施。附:模板支撐體系安全檢查驗收表模板支撐體系安全檢查驗收表項目名稱搭設部位是否為高大模板搭設班組班組長鋼管、扣件、頂托進場驗收是否合格責任人 檢查內容允許偏差是否符合方案要求檢查驗收結論安全工程師立桿間距梁底30mm步 距20mm立桿垂直度7mm(H=2m)30mm

52、(H=10m)60mm(H=20m)90mm(H=30m)扣件螺栓力矩4065NM頂托螺桿伸出鋼管頂部200mm,插入立桿內的長度150mm立桿伸出頂層水平桿中心線至支撐點的長度立桿基礎墊木、底座、支托、墊板厚度50mm立桿底距地面200mm高處,沿縱橫水平方向按縱下橫上的程序設置掃地桿立桿用采用對接連接,相鄰連接位置不得在同步內且豎向錯開500mm,距離主節點步距的1/3剪刀撐垂直縱、橫向水平其他(與主體結構聯系)施工項目部檢查結論結論: 檢查合格,同意澆筑 檢查不合格,不能進行澆筑 項目技術負責人: 項目經理: 驗收日期: 年 月 日 施工單位檢查意見(本人簽字)結論: 檢查合格,同意澆筑

53、 檢查不合格,不能進行澆筑 企業安全部門: 企業技術部門: 帶班領導: 檢查日期: 年 月 日 監理單位驗收結論結論: 檢查合格,同意澆筑 檢查不合格,不能進行澆筑 專業監理工程師: 總監理工程師: 檢查日期: 年 月 日 4.2.6模板的拆除1、轉換層模板拆除必須履行拆模申請審批手續,經技術負責人、總監理工程師審批后方可實施。2、嚴禁未經技術人員通知、不經施工管理人員安排,操作人員隨意拆除模板及支撐、加固體系,違者將追究相關責任。3、柱、墻側模應在砼養護48小時、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損壞后,即可拆除。4、框支梁底模必須同時滿足不小于28天及同條件試塊強度達到100%兩個條

54、件后方可申請拆模。轉換層模板支撐未拆除前,對應框支梁部位下面四層(包括轉換層)的模板體系不得拆除。5、現澆板底模在混凝土澆筑并養護14天后拆除,但強度應達到規范要求。6、拆模時不要用力過猛過急,拆下來的材料要及時運走、整理。7、模板拆除應按照配板設計的規定,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則,先非承重部位,后承重部位。梁、樓板模板應先拆梁側模,再拆樓板底模,最后拆梁底模。8、模板再組裝和拆運時,均應人工傳遞,要輕拿輕放,嚴禁摔、扔、敲、砸。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高空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并應系牢,高掛低用。高空作業要搭設腳手架或操作平臺,上下要使用梯子,不允許站在墻上工作;不允許站在大梁底模

55、上行走。操作人員嚴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業。拆模必須一次性拆清,不得留下無撐模板。拆下的模板要及時清理,堆放整齊。4.2.7、轉換層荷載對下部結構的要求在轉換層施工時要求下層結構施工完畢,且支撐未被拆卸,計算時五層及以下樓層梁板按100%強度計算,故而轉換層砼澆筑時必須確保五層梁板強度已達到方案要求。下部結構施工要求精細,避免局部質量不穩固導致計算結果對比有誤而存在安全隱患。特別是一至五層的梁、板鋼筋綁扎,必須嚴格督促班組按圖施工,主要為主筋直徑、間距、箍筋大小間距、梁板保護層、錨固長度、焊接質量、套筒擰緊等等,做好各個環節,以最大限度發揮一至五層梁、板自身的承載能力。根據設計圖紙可得知,轉換層

56、所有框支梁下部都有對應的下層結構框架梁,但有部分框次梁下部樓層無梁對應,支撐架直接落在下部樓層結構板面上,對結構板受力不利,加固必須按本方案嚴格執行。由于荷載在傳遞過程中逐層變小,由上向下層立桿數量可適當逐漸減少,同時在二至五層梁、板施工時即需考慮轉換層支撐架搭設。例如轉換層梁為15502500mm,其梁底在轉換層為5根立柱頂撐,則五層支撐立柱可變為4根,四層支撐立柱可變為3根,直到變成1根后不再減少,能達到荷載的豎向傳遞要求。轉換層荷載傳遞要求:轉換層結構施工時其荷載通過支撐架傳遞給五層梁板,由五層梁板承受部分荷載后,通過五層梁、板支撐架傳遞給四層梁、板;再由四層梁板承受部分荷載后,通過四層

57、梁板支撐架傳遞給三層梁板;如此循環,直到滿足安全承載要求。因此,在轉換層澆筑完畢且未達到拆模強度強之前,二至五層的支模架不得拆除,為達到支撐做好效果,三、四、五層支模時一并考慮轉換層的荷載傳遞,將加設的頂撐和整個支模架一次性搭設,避免后加頂撐桿不緊固問題。4.2.8、連續支撐驗算由于轉換層荷載巨大,轉換層施工必須采取連續支撐卸荷,初步計劃為由五層梁板、四層梁板、三層梁板、二層梁板共同參與受力,根據不同的梁截面尺寸,分別加頂撐卸荷,根據本工程結構情況,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如下圖所示:當遇到建筑周邊框支梁時,其支撐如下圖所示:具體各層荷載傳遞計算詳:轉換層下部結構連續支撐荷載驗算書4.3 轉換層

58、鋼筋施工方案轉換層大梁的含鋼量大、主筋長、布置密,在梁兩端相交的柱節點區,鋼筋更加密集且層數多,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錯誤,均會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準確翻樣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鋼筋就位次序是鋼筋施工的關鍵。4.3.1、鋼筋下料、制作要求.1、原材料進場根據本工程總包合同,鋼筋為甲供材料,故而要求班組必須提前將料單下好,上交至鋼筋施工員審核,之后交技術負責人審核無誤后,提前上報至甲方材料部,以便及時提取鋼筋。鋼筋到場后按等級、規格分類堆放,并及時取樣送檢,現場掛標識牌。現場收料人員應注意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紋,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允許有凸塊,但不超過橫肋高度,鋼筋表面允許的其它缺陷,如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

59、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許偏差,鋼筋每1m彎曲度不應大于4mm。當鋼筋送檢結果及外觀等不符合要求時,不得用在本工程主體上,特別是轉換層結構。.2、鋼筋下料,制作1、根據試件送檢合格后,方可下料制作,鋼筋下料前料單必須經過施工員和技術負責人審核。鋼筋下料長度應根據保護層、錨固、連接、彎折等各項要求仔細計算;箍筋的尺寸計算考慮梁筋的根數、直徑、等分鋼筋間距并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2、轉換層柱子基本封頂,上部結構鋼筋另外預插。由于施工時柱鋼筋的連接接頭位置可能參差不齊,故而封頂的柱子鋼筋連接應根據現場逐根量取(在滿足規范前提下,柱鋼筋尺寸盡量統一切割整齊)。柱子頂部采用傳統方式彎錨,具體做法參見GB101-1

60、圖集做法。3、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根據圖紙尺寸考慮鋼筋的錨固長度,接搭長度;閃光對焊增加閃光量,電渣壓力焊增加鋼筋熔化量25mm。4、箍筋的尺寸計算考慮梁筋的根數、直徑、等分鋼筋間距并滿足鋼筋保護層要求,特別是內箍筋的尺寸必須仔細計算梁鋼筋的排列布置。4.3.2、鋼筋的連接本工程框支梁為特一級抗震結構,梁縱向鋼筋凡在三級22及以上均采用直螺紋套筒連接,受力鋼筋采用一級接頭,同一截面的接頭百分率不大于50%。4.3.3 上部縱筋的預插、綁扎轉換層柱子封頂后,上部結構為剪力墻結構,所有剪力墻鋼筋需要從轉換層梁內預插,大部分柱豎筋伸到轉換層后封頂,其上部結構豎向鋼筋基本上截面變小,其處理措施如下:4

61、.3.3.1、封頂柱豎筋的處理1、柱豎筋直徑M0 根據驗算,五層梁板必須支撐,繼續向下傳遞四層樓板驗算根據設計圖紙,四層樓板為單向板,板厚120,配筋三級8200,砼為C30,而根據實際施工進度測算,該層樓板在轉換層施工時已達到100%強度,五層荷載傳遞到四層樓板產生彎矩為:單向樓板最大跨度3.15m(取1m寬為計算單元), 正負彎矩筋均為三級8200。五層梁板直接傳遞到四層板的荷載產生彎矩為: M轉換層- M5層=15.05-8.82=6.23 KN.m四層板自重g1=1.2251.00.12=3.6 kN /m五層樓板支撐架及模板自重:g2=1.2(0.32+0.74)=1.27 kN /

62、m四層板自重及支架產生彎矩為:M自=(1/11)(3.6+1.27)3.152 =4.39 kN .m,四層板承受上部荷載傳遞彎矩為:M4傳遞=6.23 KN.m+ M自 =10.62kN .m,按單向板計算四層板設計抗彎能力M抗=8.82 KN.mM4傳遞 M抗根據驗算,四層梁板必須支撐,繼續向下傳遞。三層樓板驗算根據設計圖紙,三層樓板為單向板,板厚120,配筋三級8200,砼為C30,而根據實際施工進度測算,該層樓板在轉換層施工時已達到100%強度,四層荷載傳遞到三層樓板產生彎矩為:單向樓板最大跨度3.15m(取1m寬為計算單元), 正負彎矩筋均為三級8200。四層梁板直接傳遞到三層板的荷

63、載產生彎矩為:M轉換層- M5層=10.62-8.82=1.8 KN.m三層板自重g1=1.2251.00.12=3.6 kN /m四層樓板支撐架及模板自重:g2=1.2(0.32+0.74)=1.27 kN /m三層板自重及支架產生彎矩為:M自=(1/11)(3.6+1.27)3.152 =4.39 kN .m,三層板承受上部荷載傳遞彎矩為:M3傳遞=1.8 KN.m+ M自 =6.19kN .m,按單向板計算三層板設計抗彎能力M抗=8.82 KN.mM抗 M3傳遞根據驗算,三層板能承受上部傳遞的荷載。故4、5層樓面板支撐體系不拆除,利用3、4、5層樓面板及支撐體系共同承受轉換層樓板施工荷載

64、,滿足安全施工承載力要求。二、轉換層框支梁下部的框架梁承載力驗算根據設計圖紙,在所有轉換層框支梁直接支撐在下部框架梁上的情況中,框支梁最大截面為(K軸):12002600,其下部各樓層框架梁依次分別為:KL8(2)8001200(5層) :725;1125,KL84(6A)700800 (4層):432;1032,KL38(6A)700800 (3層):432;1132,KL7(2)700800(2層) :325;1725,1、12002600梁(最大跨度8.75米 ,K軸交(1/51/6)1.1、轉換層梁荷載模板及支撐架體系自重;4.8KN/(按框支梁支撐架測算)混凝土自重;24KN/m鋼筋

65、自重:梁取3.5KN/m(按框支梁最大配筋率測算)施工人員及設備:2KN/振搗荷載:2KN/則:梁混凝土重量:1.22.68.7524=655.2KN鋼筋自重:1.22.68.753.5=95.55KN模板及支撐系統重量:4.81.28.75=50.4KN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8.751.22=21KN 振搗砼荷載:8.751.22=21KN恒荷載設計值:1.2(655.2+95.55+50.4)=961.38 KN活荷載: 1.4(21+21)=58.8 KN則:轉換層梁及支撐體系產生的總荷載為:1020.18KN1.2、五層梁荷載驗算轉換層荷載先由五層梁承受荷載,對應的五層梁段設計參數如下:

66、五層KL8(2) 800x1200 :跨度8.75m,面筋725通長,底筋1125,三級鋼,支座加強1725,混凝土強度為C30。根據以上設計參數轉換層梁產生的線荷載為:。線荷載為:q1=1020.18/8.75=116.6KN/m五層梁自重線荷載為:q2=1.20.81.225 KN/m=28.8 KN/m產生的最大彎矩為(按單跨梁計算):M轉換層=1/8ql2=0.125(116.6+28.8)8.752=1391.5KNm五層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彎矩計算(按極限狀態計算): fcmbx=fyAs, M0=fcmbx(h。-x/2) 式中fcm為混凝土強度設計值,根據設計圖紙,本工程混凝土為C

67、30,查表得fc=16.5N/mm,b為梁的寬度:800mm,fy三級鋼為360N/mm;As為梁受拉區鋼筋的截面面積11490.9=5400.0mm。ho梁截面有效高度。ho=h-40=1160。由以上已知條件可以得到:x=fyAs /bfcm=3605400/(80016.5)=147.3mmM五層梁=fcmbx(Ho-x/2)=16.5N/mm800mm147.3mm1160mm=2255.45KNm根據方案設定要求,該層強度取100%,則五層該道梁實際承受彎矩為2255.45KNmM五層梁=2255.45KNmM轉換層=1391.5KNm五層梁承載力能滿足要求。2、框支梁下部無框架梁,

68、直接由樓面板承受(采用型鋼轉換)當框支梁下部支撐體系直接支撐在樓層現澆板上時,由于現澆板承載力較弱,需要較多的樓層板及支撐體系共同承受框支梁荷載,為減少支撐體系的大量周材,擬采用工字鋼梁做荷載轉換模體系,將框支梁荷載通過工字鋼梁體系轉換后,將荷載傳遞給樓層梁,由樓層梁承受框支梁傳遞的荷載,荷載轉換的工字鋼梁及樓層梁承載力計算如下:2.1 選取(J-K)交(4-6)軸區域計算下部支撐承載力框支梁選取載面最大的梁所在區域:(J-K)交(4-6)軸,KZL20(3)15502500(跨度9.0m);KZL21(3)8001200;KZL28(1)12002200;為計算代表,其下部樓層梁分別為:(1

69、)、五層梁:KL8(1)8001200 12100(6),825;1825。L7(12)250650 8200(2),2 22;622。KL12(12)250650 8200,325;322。L8(1)250650 8200,220;725。(2)、四層梁:KL20(1):400800 100/200, 625;1225。L9(13)250650,8200(2),222;525。L26a(2)250650 8200,222;222+2 20。L10(1)250650,8200(2),212;525(3)、三層梁:KL7(1)800800 16100(6) 632 ;1432。L6(12)250

70、650 8200,(218);220+4 25。KL8(12)8200,222;4 22。L7(1)250650 8200 ,320;625。(4)、二層梁:LL3(1)400800 16100(6) 825 ;625。L25(12)250650 8200,(212);720。KL13(11)250650 8200,225;4 20。1、框支梁線荷載計算:(1)、KZL20(3) 15502500 ,線荷載計算:梁砼自重標準值:1.552.524=93鋼筋自重標準值:1.552.53.5=13.56(2.1m寬計)模板及支架標準值:4.82.1=10.08恒荷載標準值:9313.5610.08

71、=116.64 KN/m(2.1m寬)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2.02.1=4.2 KN/m振搗砼荷載:2.02.1=4.2 KN/m活荷載標準值:4.24.2=8.4 KN/m線荷載設計值:1.2116.641.48.4=151.73KN/m(2)、KZL21(3) 8001200 ,線荷載計算:梁砼自重標準值:0.81.224=23.04鋼筋自重標準值:0.81.23.5=3.36(1.4m寬計)模板及支架標準值:4.81.4=6.72恒荷載標準值:23.043.366.72=33.12 KN/m(1.4m寬)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2.01.4=2.8 KN/m振搗砼荷載:2.01.

72、4=2.8 KN/m活荷載標準值:2.82.8=5.6 KN/m線荷載設計值:1.233.121.45.6=47.58 KN/m(3)、KZL28(1) 12002200 ,線荷載計算:梁砼自重標準值:1.22.224=63.36鋼筋自重標準值:1.22.23.5=9.24(1.8m寬計)模板及支架標準值:4.81.8=8.64恒荷載標準值:63.369.248.64=81.24 KN/m(1.8m寬)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2.01.8=3.6 KN/m振搗砼荷載:2.01.8=3.6 KN/m活荷載標準值:3.63.6=7.2 KN/m線荷載設計值:1.281.241.47.2=107.

73、57 KN/m2、工字鋼梁計算參數:(1)、16:16088 x=1130cm4 Wx=141cm3 ix=6.58cm 20.5kg/m;(2)、18:18094 x=1660cm4 Wx=185cm3 ix=7.36cm 24.1kg/m3、型鋼梁承載力計算(附計算簡圖)(1)框支梁15502500,線荷載為:151.73KN/m,擬采用11根16工字鋼承擔,每根工字鋼承受荷載為151.73/11=13.8KN/m,鋼梁自重線荷載:0.241KN/m; q=15.17+1.20.241=14.1最大彎距:M=1/8ql2=1/814.13.682=23.87KN/m,=M/Wx=23.87

74、106/141103=169.3N/mm2205N/mm2。滿足要求鋼梁撓度計算f=5ql4/384EI=514.13.6841012/3842061130107=14.5mm(2)、KZL28(1)12002200梁下部型鋼梁計算:型鋼16、x=1130 cm4、Wx=141cm3、g=20.5kg/m、跨度L=3680mm、間距順梁方向按350布置KZL28(1)產生集中荷載p=107.570.35=37.65 KN工字鋼在集中力及自重下產生彎矩:M= Pab/L+1/8ql2=37.650.832.85/3.68+1/8(1.20.205)3.682=24.62=M/W =24.6210

75、6/1413=174.6 N/mm2 205N/mm2 滿足承載力要求。撓度計算;f=p.b(3L24b2) /48EI=48.4103830(336802-48302 )/(48 206103 1130104)=10.6mm3680/250=14.7 9 滿足要求。(3)、KZL21(3) 8001200 ,擬采用4根16工字鋼承擔,每根工字鋼承受荷載為47.58/4=11.9KN/m,鋼梁自重線荷載:0.241KN/m; q=11.9+1.2.205=12.14最大彎距:M=1/8ql2=1/812.143.682=20.55KN/m,=M/Wx=20.55106/141103=145.8

76、N/mm2205N/mm2。滿足要求鋼梁撓度計算f=5ql4/384EI=512.143.6841012/3842061130107=12.5mm為防止將型梁荷傳遞到現澆板上,應將型鋼梁兩端墊設50mm厚300mm木架板,木架板支承在樓層梁中心部位。2.1.2、下部樓層梁承載力驗算(第一根梁)梁截面按“T”型計算,bf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 L/3=2550/3=850mm;b+L=250+2.55=2800mm;b+12hf=250+12140=1930;bf=850mm,選取承受荷載最大的一根梁驗算承載力:L7(12)250650 8200 222 622,(梁截面按“T”型計算:bf=8

77、50mm)。1、框支梁及支架、鋼梁的荷載計算(1)、KZL28(1) 12002200 傳遞線荷載分配:(2.97/3.92)107.57=81.5 KN/m200厚現澆板及支架均布荷載為:F=13.08KN/m2線荷載=13.08bf=13.080.85=11.12KN/m梁自重線荷載:1.2(0.250.65+0.60.14)25=7.4KN/m傳遞均布荷載合計:q=81.5+11.12+7.4=100.02KN/m(2)框支梁KZL20(3) 15502500傳遞集中荷載計算:框支梁傳遞集中荷載:150.6KN/m(3.68+2.55+0.252)/2=506.77 KN工字鋼自重集中荷

78、載:6根1.20.241KN/m(3.68+2.55+0.252)/2=5.84 KN扣除KZL28(1)同KZL20(3)相交節點部位重復計算的荷載(按集中荷載計算):81.51.55=126.33 KN集中荷載P1=506.77+5.84-126.33=386.3 KN(3)KZL21(3)傳遞集中荷載:47.58(3.68+2.55+0.252)/2=160.1KN;工字鋼自重:3(3.68+2.55+0.5)/20.241=2.43KN扣除KZL28(1)同KZL21(3)相交節點部位重復計算的荷載(按集中荷載計算):81.50.8=65.2KN集中荷載P2=160.1+2.43-65

79、.2=97.33 KN(4)集中荷載下彎矩計算:M1=P1ab/L=(386.36.721.73)/8.45=531.5KN.mM2= P2ab/L =(97.334.054.4)/8.45=205.3KN.m(5)均布荷載在跨中產生彎矩:M=1/8ql2=1/8100.028.452=892.7 KN.m彎矩疊加計算簡圖:(6)、均布荷載在C點產生彎矩:RA=RB=(1/2)ql=1/2100.028.45=422.6KNMC=RB1.73q1.731.73/2=422.61.731/2100.021.732=581.4 KN.m集中荷載位置C點彎矩為:Mc=531.5+581.4+(1.7

80、3205.3/4.4)=1193.6KN.m(7)、計算跨中彎矩疊加值為:M=1/8ql2+(4.22/6.72)531.5+(4.22/4.4)205.3=1423.4 KN.m(8)、梁承受外加荷載產生的最大彎矩值為(取兩者較大值):1423.4KN/m2、樓層梁(“T”型梁)承載能力計算:根據方案設計,澆筑砼時,五層梁砼達到100%的強度設計值(余同),五層以下達到100%強度設計值。L7(12)梁:250650 bf=850 fcm=16.5N/mm2fy=360N/mm2 As=6380=2280.0mm2 ho=650-40=610fyAs=fcmbfXX=fyAs/fcmbf=3

81、602280/16.5850=58.5mm140mm(中和軸在翼緣板內)M=fcmbfX(ho-X/2)=16.585058.5(610-58.5/2)=476.5KN.m梁承載能力:476.5KN.m1423.4KN.m五層樓層梁不滿足承載力要求。荷載繼續向下層傳遞:1423.4-476.5=946.9KN.m3、四層樓層梁驗算L9(13)梁:250650,222;525,bf=850mmfcm=16.5100%=16.5N/mm2 ho=610mm fy=360N/mm2 As=5490.9=2454.0mm2梁自重線荷載:7.4KN/m模板及支架線荷載:0.851.32=1.12KN/m

82、合計:8.52KN/m梁及支架產生彎矩RA=RB=1/2ql=1/2(7.4+1.12)8.43=35.91KNMc=RB1.83q1.831.83/2=35.911.831/28.521.832四層梁承受載能力計算fyAs=fcmbfX , X =fyAs/fcmbf=3602454/16.5850=63.0mmM=fcmbfX(ho-X/2)=16.585063511.15946.9+51.45=998.4,不滿足要求荷載繼續向下層傳遞:998.4-511.15=487.2KN.m4、三層梁驗算(計算過程及結果同上):L6(12)250650 8200,(218);220+4 25。梁自重

83、及模板支架Mc=51.45KN/m梁承載力計算fcm=16.5N/mm2 ho=610mm fy=360N/mm2 As=4490.9+2314=2592.0mm2fyAs=fcmbfX , X =fyAs/fcmbf=3602592/16.5850=66.5mmM=fcmbfX(ho-X/2)=16.585066.5(61066.5/2)=538.1KN.m538.1=(487.2+51.45)=538.65 滿足要求。2.1.3、下部樓層梁承載力驗算(第二根梁)1、樓層梁計算選取(第二根梁):KL12(12)250650 325;322(1)均布荷載計算KZL28(1) 12002200

84、傳遞線荷載分配:(2.475/2.925)107.57=91.02 KN/m200厚現澆板及支架均布荷載:=13.08KN/m2線荷載:13.080.41=5.36KN/m梁自重線荷載:1.2(0.2350.65+0.60.14)25=7.4KN/mq=91.02+5.36+7.4=103.78KN/m(2)框支梁KZL20(3)及支架傳遞集中荷載戴值:151.73(2.55+1.23+0.252)/2=324.7KN工字鋼自重:6(1.20.241)(2.55+1.23)/2=3.28 KN扣除KZL28(1)同KZL20(3)相交節點部位重復計算的荷載(按集中荷載計算):91.021.55

85、=141.1 KN集中荷載P1=324.7+3.28-141.1=186.9KN(3)KZL21(3)傳遞集中荷載:47.58(2.55+1.23+0.252)/2=101.82KN;工字鋼自重:3(2.55+1.23+0.252)/20.241=1.55KN扣除KZL28(1)同KZL21(3)相交節點部位重復計算荷載(按集中荷載計算):91.020.8=72.8KN集中荷載P2=101.82+1.55-72.8=30.6KN(4)集中荷載產生彎矩:Mp1=pab/l=(186.96.721.73)/8.45=257.1KN.mMp2=pab/l=(30.64.054.4)/8.45=64.

86、5KN.m(5)均布荷載在C點產生彎矩:RA=RB=1/2ql=1/2103.788.45=438.5 KNMc=RB1.731/2ql12=438.51.731/2103.781.732=603.3C點彎矩值:M=603.3+257.1+(1.73/4.4)64.5=885.8 KN.m(5)、跨中彎矩值:M中=1/8ql2+(4.22/6.72)Mp1+(4.22/4.4)Mp2=1/8103.788.452+0.628257.1+0.9664.5=1149.6KN.m(6)、梁承受外加荷載產生的最大彎矩值為(取兩者較大值):1149.6 KN.m。2、五層梁(“T”型梁)承載能力計算:b

87、f=1230/3=410mmfy=360 As=3380=1140mm2 fcm=16.5 ho=610 bf=850fyAs=fcmbfX , X =fyAs/fcmbf=3601140/16.5410=60.6mmM=fcmbfX(ho-X/2)=16.541060.6(61060.6/2)=237.6 KN.m1155.0KN.m五層梁不滿足承載力要求,荷載向下傳遞:1149.6-237.6=912.0KN.m3、四層梁承載力計算梁自重及模板支架產生彎矩(計算同上):M=51.5KN.m四層梁承受上荷傳遞荷載及自重產生彎矩:912.0+51. 5=963.5KN.m四層梁承載能力計算:f

88、y=360 As=2380+2314.2=1388.4mm2 fcm=16.5 ,bf=410mm, ho=610mm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1388.4/16.5410=73.9mmM=fcmbfX(ho-X/2)=16.541073.9(610-73.9)=286.5 KN.m286.5963.5KN.m,四層梁承載力不滿足要求,荷載繼續向下傳遞:963.5KN.m -286.5=677.0KN.m4、三層梁承載力驗算梁自重及模板支架產生彎矩(計算同上):M=51. 5KN.m三層梁承受上部傳遞荷載及自重產生彎矩為:677.0+51.5=728.5K

89、N.m三層梁承受載能力計算fy=360 As=4380=1520 bf=410mm fcm=16.5 ho=610mm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1520/16.5410=80.9mmM=fcmbfX(ho-X/2)=16.541080.9311.7728.5KN.m (不滿足要求)荷載繼續向下傳遞:728.5 -311.7=416.8 KN.m5、二層梁承載力驗算梁自重及模板支架產生彎矩(計算同上):M=51. 5KN.m二層梁承受上部傳遞荷載及自重產生彎矩為:416.8+51.5=468.3KN.m二層梁承受載能力計算fy=360 As=4314=125

90、6 mm2 bf=410mm fcm=16.5 ho=610mm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1256/16.5410=66.8mmM=fcmbfX(ho-X/2)=16.541066.8(61066.8/2)=260.6KN.m260.57468.3KN.m (不滿足要求)荷載繼續向下傳遞:468.3 -260.6=207.7KN.m6、一層梁承載力驗算梁自重及模板支架產生彎矩(計算同上):M=51. 5KN.m一層梁承受上部傳遞荷載及自重產生彎矩為:207.7+51. 5=259.2KN.m一層梁承受載能力計算fy=360 As=7490.9=3436 b

91、f=410 fcm=16.5 ho=800-40=760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3436/16.5410=182.8mmM=fcmbfX(ho-X/2)=16.5410182.8(760182.8/2)=826.8KN.m259.2826.8KN.m 滿足要求。2.2、選取(1/L-K)交(2-3)軸區域計算下部支撐承載力(附圖)2.2.1框支梁K17(1)及KZL22(3)下部支撐樓層梁(L70(12)驗算KZL17(1)10002200 跨度:8100mmKZL22(3)8002200 跨度:9600mm(1)、KZL17(1)10002200 梁線

92、荷載計算(取1m長)梁砼自重標準值:1.02.224=52.8KN/m梁鋼筋自重:1.02.23.5=7.7KN/m梁(計算寬度取1.6m),模板及支架自重要標準值:4.81.6=7.68KN/m恒荷載標準值:52.8+7.7+7.68=68.18KN/m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標準值:2.01.6=3.2KN/m振搗砼荷載標準值:2.01.6=3.2KN/m活荷載標準值:3.2+3.2=6.4KN/m線荷載設計值:1.268.18+1.46.4=90.78KN/m(2)、KZL22(3)8002200 線荷載計算(取1m長計算)梁砼自重標準值:0.82.224=42.24鋼筋自重標準值:0.82.

93、23.5=6.16模板及支架自重標準值:4.81.4=6.72恒荷載標準值:42.24+6.16+6.72=55.12KN/m梁(計算寬度取1.4m)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2.01.4=2.8活荷載標準值:2.8+2.8=5.6KN/m梁線荷載設計值:1.255.12+1.45.63=74.0KN/m2、KZL22(3)8002200梁下部型鋼梁計算型鋼16、x=1130、Wx=141cm3、g=20.5kg/m、跨度L=3130mm、間距順梁方向按450布置16型鋼梁承受荷載(轉化為集中荷)P=74.00.45=33.3KNM=P.ab/L=(33.31.02.13梁自重產生彎矩:M=1/8q

94、l2=1/81.20.2053.132=0.3 KN.m=M/Wx=(22.66+0.3)106/141103=162.84N/mm2205N/mm2滿足要求撓度f=p.b(3L24b2)/48EI=7.6mm3、KZL17(1)10002200梁下部型鋼梁計算:M=1/8ql2=1/8(90.783.132W=M/=111.17106/205=542103mm3=542cm3542/141=3.84根,取5根16,滿足承載力要求。撓度計算;f=5ql4/384EI=5(90.78/5)3.1341012/3842061031130104=9.7mm4、 框支架KZL17(1)及KZL22(3

95、)下部支撐樓層梁(第一根)驗算梁L70(12)250650、222;722,L1(12)250650 222 ;422L70(12)及對應下部樓層梁承載力計算1)、梁L70(12)承擔KZL22傳遞的線荷載分配:2.13/3.1374.0KN/m=50.36KN/m工字鋼自重傳遞的線荷載分配:1.2(2.4+3.4)/2 2411.0/0.45=1.86 KN/m200厚現澆板傳遞的線荷載分配:13.080.75=9.81 KN/m均布線荷載合計:50.36+1.86+9.81=62.03 KN/m均布線荷載跨中彎矩值為:M均=1/8ql2=1/862.039.62=714.59 KN.m2)

96、、KZL17(1)傳遞集中荷載P:P=(2.4+3.4-0.8)/290.78+1.2(2.4+3.4)/2 50.205=231.14KN集中荷載下產生彎矩L=231.46.13.5/9.6=514.04KN/mM1=P1.a.b/L=231.44.55.1/9.6=552.58KN/mM2=P2.a.b/L=231.46.13.5/9.6=514.04KN/m3)、彎矩疊加計算簡圖:4)、跨中最大彎矩疊加值計算:M1在跨中彎矩為: 4.8/(4.8+0.3)M2在跨中彎矩為: 4.8/(4.8+1.3)最大彎矩值Mmax=714.58+520.08+404.5=1639.16 KN.m5、

97、五層梁承載力計算(按“T”型截面梁計算)梁L70(12)250650,222;722, bf =1/3=(2.250/3)=750mm , ho=(65040)=610mm , fy =360,fcm=16.5 As=7380=2661mm2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2661/16.5750=77.4mm140mm(板厚)梁承載力計算:M=fcmbfX(ho-X/2)=16.575077.4(61077.4/2)=547.2KN.m梁自重線荷載:1.2(0.250.65+0.50.124)梁自重荷載產生彎矩值:M=1/8ql2547.21639.16+80

98、.4=1719.56 ,五層梁承載力不滿足要求,荷載向下層傳遞:1719.56-547.2=1172.36 KN.m6、四層梁驗算(按“T”型梁計算)L1(12)250650, 222;625 bf =750mm ho=610fy =360 As=6490.9=2945 fcm=16.5梁承載力計算: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2945/16.5750=85.7mmM=fcmbfX(ho-X/2)=16.575085.7(61085.7/2)=601.5 KN.m梁自重、模板及支架彎矩值計算:梁自重線荷載:1.2(0.250.65+0.50.14)25=6.

99、98KN/m模板及支架:0.91.32=1.19KN/mM=1/8ql2=1/8(6.98+1.19)9.62=94.19KN.m601.51172.36+94.19=1266.55 ,四層梁承載力不滿足要求,荷載向下層傳遞:1266.55-601.5=665.05 KN.m 7、三層梁承載力驗算:L3a(12)250650, 222;725 bf =750mmfy =360N/mm2 As=7490.9=3436mm2 fcm=16.5 N/mm2 ho=610mm梁自重及模板支架產生彎矩:M=94.19KN.m(同上)梁承載能力: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

100、603436/16.5750=99.96mmM=fcmbfX(ho-X/2)=16.575099.96(61099.96/2)692.75665.05+94.19=759.24(三層梁不滿足要求)荷載向下層傳遞:759.24-692.75=66.5KN.m8、二層梁承載力驗算:L3(4)250650, 222;625 bf =750mmfy =360N/mm2 As=6490.9=2945mm2 fcm=16.5 N/mm2 ho=610mm梁自重及模板支架產生彎矩:M=94.19KN.m(同上)梁承載能力: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2945/16.575

101、0=85.6mmM=fcmbfX(ho-X/2)=16.575085.6(61085.6/2)=600.8KN.m66.5+94.19600.8 二層梁滿足要求。框支梁K17(1)及KZL22(3)下部支撐樓層梁(L1(12)驗算1、L1(12)250650, 222 ;422梁L1(12)承擔KZL22傳遞的荷載配:1/3.1374.0=23.64KN/m工字鋼自重傳遞均布荷載1.2(3.4+3.5)/2 0.241(1.0/0.45)=1.9KN/m200厚樓面傳遞均布荷載:13.08均布荷載下產生最大彎矩:M=1/8ql2=1/8(23.64+1.9+11.77)9.62=429.81K

102、N.m框支梁K17(1)傳遞集中荷載:(3.4+2.4-0.8)/2 90.78=226.95KN工字鋼自重傳遞集中荷載:1.2(2.4+3.4)/2 50.241KN=4.19 KN集中荷載P=226.95+4.19=231.14KN集中荷載產生彎矩:L=(231.14.4.5L=(231.146.1(4)跨中最大彎矩值:M1在跨中最大彎矩值:4.8/(4.8+0.3)M1=520.08 KN.mM2在跨中最大彎矩值:4.8/(4.8+1.3)M2=404.5 KN.m最大彎矩值MmaX2、五層梁承載力驗算:(按“T”型載面梁):L1(12)250650, 222 ;422,bf =L/3=

103、2225/3=740 mm ,ho=650-40=610mmfy=360 N/mm2 As=4380=1520 mm2 fcm=16.5N/mm2梁自重線荷載:6.98KN/mM=1/8ql2=1/86.989.62梁承受最大彎矩計算:fyAs=fcmbfX , X =fyAs/fcmbf =3601520/16.5740=44.8mmM=fcmbfX(ho-X/2)=16.574044.8(61044.8/2)=321.4KN.m(320.3580.4)1354.41 ,不滿足承載力要求荷載繼續向下傳遞:(1354.40+80.4321.4)=1113.4KN.m3、四層梁驗算:L2(12)250650,222 ;425bf =740mm ho=610mm fy=360 N/mm2 As=4490=1960mm2 f cm=16.5梁自重線荷載:6.98KN/m模板及支架自重:0.741.32=1.0KN/mM=1/8


注意事項

本文(大廈項目工程轉換層施工方案(152頁).doc)為本站會員(故事)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沿河| 浮梁县| 长沙县| 平昌县| 大渡口区| 龙门县| 达孜县| 桂林市| 黑水县| 石棉县| 攀枝花市| 平乡县| 闽侯县| 漳州市| 鹤壁市| 阳新县| 潮州市| 荆门市| 多伦县| 丰台区| 达尔| 革吉县| 金川县| 都昌县| 芜湖市| 朝阳市| 南京市| 阳泉市| 班玛县| 合山市| 蕲春县| 肃宁县| 洛扎县| 忻城县| 仙游县| 治多县| 广饶县| 长治县| 龙州县|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