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啪啪夜福利无码亚洲,亚洲欧美suv精品,欧洲尺码日本尺码专线美国,老狼影院成年女人大片

個人中心
個人中心
添加客服微信
客服
添加客服微信
添加客服微信
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
升級會員
升級會員
返回頂部
ImageVerifierCode 換一換

243省道秦淮河大橋施工監控方案(48頁).doc

  • 資源ID:431555       資源大小:933.50KB        全文頁數:48頁
  • 資源格式:  DOC         下載積分: 30金幣
下載報告請您先登錄!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載后,可能會被瀏覽器默認打開,此種情況可以點擊瀏覽器菜單,保存網頁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載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載,請使用電腦自帶的IE瀏覽器,或者360瀏覽器、谷歌瀏覽器下載即可。
4、本站資源下載后的文檔和圖紙-無水印,預覽文檔經過壓縮,下載后原文更清晰。
5、試題試卷類文檔,如果標題沒有明確說明有答案則都視為沒有答案,請知曉。

243省道秦淮河大橋施工監控方案(48頁).doc

1、目 錄第1章工程概況1第2章施工監控的依據、目的、原則與方法32.1 總則32.2 施工監控的依據32.3 施工監控的目的42.4 施工監控的目標42.5 施工監控的原則42.6 施工監控的方法5第3章施工監控實施大綱73.1 施工監控的組織機構和分工7 組織機構組成7 各單位分工職責7 施工監控工作流程93.2 箱梁施工撓度觀測與標高控制10 準備工作10 梁段測點11 監測規定11 立模標高12 合攏段觀測12 截面尺寸測量13 箱梁懸臂澆筑施工的主要精度要求133.3 箱梁控制截面應力控制13 準備工作14 測點埋設14 實測規定14 觀測資料14 精度要求153.4 溫度變化對箱梁影響

2、的觀測15 箱梁施工階段溫度觀測的目的15 觀測153.5 施工過程中箱梁裂縫的監測153.6 施工監控預警系統15第4章施工監控實施細則174.1 結構分析計算17 計算軟件17 分析方法17 內容及成果174.2 箱梁懸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實施細則18 箱梁施工測量網的建立19 基準點和梁段測點的埋設21 箱梁懸澆施工控制測量工作22 溫度變化對箱梁長懸臂標高影響的監測工作23 箱梁合攏的檢測24 箱梁懸澆施工的線形控制24 箱梁截面尺寸的監測25 影響箱梁撓度變形的主要因素25 注意事項264.3 .2應力監測實施細則27 應力監測項目27 混凝土應力監測截面與測點27 測試儀器與測點埋

3、設28 監測方法和工作內容28 記錄及數據整理29 其它事項294.4 主橋箱梁溫度測試實施細則29 溫度測試項目29 箱梁溫度測試截面與測點30 測試方法與工作內容30 記錄及數據整理304.5 施工過程中箱梁裂縫的監測30第5章施工階段劃分與各階段工作內容325.1 第1階段 墩及基礎施工325.2 第2階段 箱梁0號塊施工325.3 第3階段 安裝掛籃335.4 第4階段 箱梁1號塊施工335.5 第5階段 箱梁懸臂施工335.6 第6階段 邊跨現澆梁段施工345.7 第7階段 邊跨合攏段施工345.8 第8階段 中跨合攏段施工355.9 第9階段 全橋箱梁施工結束355.10 第10階

4、段 全橋施工結束35第6章施工各階段應力、變形及控制高程計算366.1 各階段應力366.2 各階段變形366.3 控制標高值37附表一:立模標高通知單38附表二:測量檢測表39附表三:主梁標高測量單40附表四:應力應變測試數據記錄表41附表五:應力應變實測值與理論值比較表42圖表目錄圖 1 施工監控過程的參數分析流程5圖 2 施工監控工作流程10圖 3 有限元模型圖17圖 4 平面控制網示意圖19圖 5 0號塊頂面測量基準點布置示意圖(單位:cm)20圖 6 懸澆段測點布置示意圖(單位:cm)21圖 7 截面尺寸監測25圖 8 墩及基礎施工32圖 9 箱梁0號塊施工32圖 10 箱梁1號塊施

5、工33圖 11 箱梁懸臂施工34圖 12 邊跨現澆梁段施工34圖 13 邊跨合攏段施工34圖 14 中跨合攏段施工35圖 15 標高計算點37第1章 工程概況243省道秦淮河大橋位于孫家渡西側約800m,采用上、下行分幅設計,全寬26.0m,單幅橋寬12.75m,兩幅橋之間設0.5m空隙。全橋跨徑組成為2(525)+(425)+(40+70+40)+(425)+2(525)m,總長856.2m,橋梁起點樁號K12+880.4,終點樁號K13+736.6,橋梁與秦淮河的交叉角度為95。243省道三干河大橋位于曹村南側跨越三干河,采用上、下行分幅設計,單幅橋寬12.75m,兩幅橋之間設0.5m空隙

6、。兩座橋梁主橋的上部結構形式、構造和施工方法完全一致。秦淮河大橋和三干河大橋主橋的上部結構為(40+70+40)m的三跨預應力混凝土變截面單箱單室連續箱梁,采用C50混凝土,箱梁高度從跨中2.0m,至距主墩中心1.5m處按照二次拋物線變化為4.2m。主橋箱梁除在墩頂0號塊處設置厚度為3.0m的橫隔板及邊跨端部設置厚度為1.4m的橫隔板外,其余部位不設橫隔板。箱梁在橫橋向底板保持水平,頂板2%的單向橫坡通過內外側腹板高度來設置,主橋箱梁采用縱、豎雙向預應力體系。主橋縱向預應力采用、規格的鋼絞線束,OVM錨固體系,鋼束張拉錨下控制應力采用,相應的錨下控制張拉力分別為2908.6kN和2326.9k

7、N。主橋連續箱梁采用掛籃懸臂澆注法施工,各單“T”箱梁除0號塊采用在支架上現澆外,其余分9對梁段,均采用對稱平衡懸臂逐段澆注法施工。箱梁縱向懸澆分段長度為(63m+33.5m),箱梁墩頂現澆塊件(0號塊)長度11.0m,中跨、邊跨合攏段長度為2m,邊跨先澆段長度為5.92m。懸臂澆注梁段中最大重量為103.74t。在每個主墩上預埋兩排粗鋼筋并設置兩排雙層混凝土墊塊,兩層之間設硫磺砂漿層,形成墩梁臨時固結。主橋下部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矩形實體式橋墩,鉆孔灌注樁基礎。主墩墩身厚度為2.5m,寬度為7.0m,采用C40混凝土。第2章 施工監控的依據、目的、原則與方法243省道秦淮河大橋和三干河大橋主橋

8、為(40+70+40)m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橋。箱梁施工過程共有9個施工階段,經過兩次合攏后成橋。為了保證成橋后的平、縱線形與設計相吻合,對各施工階段實施施工監控,南京公路管理處特委托我單位對橋梁的施工過程進行監測控制。2.1 總則施工監控是根據兩橋的箱梁設計的平、縱線形要求對各梁段施工變位或標高實施控制、監測箱梁中軸線平面位置和對梁體主要斷面進行應力跟蹤測量的工作。秦淮河大橋和三干河大橋主橋的施工監控遵循以線形監控為主,應變或應力監測為輔的原則。2.2 施工監控的依據施工監控實施方案依據下列規范及文件編制:1)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03;2)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范JTG D60

9、-2004;3)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D62-2004;4)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024-85;5)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J041-2000;6)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第一冊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7)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所1980/10;8)混凝土結構試驗方法標準GB50152-92;9)省道243(含延伸段)鎮江至祿口機場(南京段)擴建工程S1合同段 全長23.957公里 施工圖設計 第四冊(一分冊);10)秦淮河大橋主橋上部結構施工技術方案和三干河大橋主橋上部結構施工技術方案;11)2008年7月16日召開的

10、兩座橋梁上部結構施工技術方案審查會會議紀要。2.3 施工監控的目的施工監控就是對橋梁施工過程中的結構受力、變形及穩定進行監測控制,使施工中的結構處于最優狀態。施工監控是施工質量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橋梁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對橋梁建設質量的宏觀調控,是橋梁施工質量控制的補充與前提。監控單位配合監理,輔助業主,指導施工,解決橋梁施工質量控制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2.4 施工監控的目標施工監控的目標就是通過施工過程中的有關參數的監測與數據分析處理,確保結構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安全和穩定,使成橋后的軸線達到設計要求,在規范規定的徐變計算終點(1000天),橋梁在準永久值(恒載+0.5*活載)作用

11、下,橋面線形達到設計要求,并且使結構的內力分布與設計理想的內力狀態基本吻合,確保橋梁施工安全和正常運營。2.5 施工監控的原則施工監控的原則是穩定性、結構變形、內力控制綜合考慮,以線形監控為主,應變或應力監測為輔。在施工過程中采取如下的監控策略:各節段的空間位置在施工過程中實時監測并反饋;以各節段應力狀態及各節段空間位置兩項指標為控制標準。各節段的空間位置通過施工前的準確放樣來調整實現。在施工過程中,如發現各節段變形誤差偏大,或結構應力超出控制指標,應立即暫停施工,查明原因,及時糾正,以盡可能使兩者均滿足要求。2.6 施工監控的方法橋梁施工監控是一個預告監測識別修正預告的循環過程,必須在施工過

12、程中全過程跟蹤計算,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變化,不斷調整、完善計算參數以滿足設計對線形及內力的要求。施工監控最重要的目的是確保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安全,具體表現為:結構內力合理,結構變形控制在允許范圍內,并保證有足夠的穩定性。針對該兩座橋梁,圖 1給出了施工監控過程的參數分析流程。圖 1 施工監控過程的參數分析流程施工監控采用事前預測監測控制的方法,根據該橋的實際情況,對結構空間位置與內力狀態進行雙控制,其基本步驟如下:1)首先以設計的成橋狀態為目標,按照規范規定的各項設計參數計算每一施工步驟的結構理論狀態,并建立施工過程跟蹤分析程序;2)根據擬定的施工組織方案,按步驟開始施工,并測量實際結構在各工況下

13、的結構空間變位與應力等數據;3)根據實測的數據分析和調整各設計參數,預測并調整下一階段結構的施工;4)通過全過程對結構的跟蹤監測與數據分析,逐步實現施工監控的目標。在施工過程中,誤差的產生是不可避免的。當結構的空間變位、應力等誤差在每一工況均能控制在精度范圍之內時,則不必對下一階段的施工作出調整。當這種誤差超出控制精度范圍或各工況的累計誤差已超出控制范圍時,則必須對下一階段的施工作出調整。調整時,應兼顧結構的應力狀態及結構空間位置在控制范圍內,通過對立模標高的調整,將參數誤差引起的結構變形及內力誤差予以修正。第3章 施工監控實施大綱3.1 施工監控的組織機構和分工3.1.1 組織機構組成施工監

14、控是一項技術含量高而又不是孤立的施工技術問題,涉及到業主、監控、監理、施工、設計等五方的工作。為了確保箱梁施工與箱梁控制的可靠性,施工單位事先要擬制周密的施工組織設計,并與設計、監理和施工監控組共同討論、確定和實施。為做好施工監控工作,建議成立施工監控協調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和監控工作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重大技術問題由領導小組討論決定,具體工作由辦公室實施,施工監控指令通過監理最終簽發。其組織機構人員安排如下:1、施工監控協調領導小組:組長:業主負責人成員:監控、設計、監理和施工等各方項目負責人2、監控工作辦公室:主任:業主技術總工成員:監控技術負責、計算、測量、分析設計代表測量

15、監理、結構監理、試驗監理施工技術總工、測量、試驗3.1.2 各單位分工職責1、業主單位1)定期組織召開施工監控會議,協調各方工作及存在的問題。2)對施工監控設計文件、施工方案等組織審查審定。2、監控單位1)熟悉施工圖設計、施工技術方案及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施工監控設計文件。2)指導施工單位進行標高測點埋設工作。3)對施工過程中結構變形進行比較、分析、計算。4)進行應力傳感器的安裝與調試,并進行應力測試、比較、分析。5)對施工單位提交并經監理組簽字確認的測量結果進行復核、分析、鑒別,如有懷疑,另行提出標高測量要求,并督促監理組及施工單位共同實施復測。6)進行參數識別與誤差分析,預告施工立模標高。7

16、)定期和不定期向領導小組匯報監控情況。8)建立預警機制,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和監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至領導小組,并提出解決辦法和改進措施。3、監理單位1)理解并掌握施工監控設計文件,檢查并督促施工單位按施工監控設計文件要求進行與施工監控有關的變形測量、材料指標測試等工作,并按監理程序及有關要求進行復核。2)對施工單位的測量數據進行復核簽字確認后及時轉交監控單位。3)審核監控單位提交的施工監控報告及監控指令,及時簽字確認后下發施工單位實施。4)對施工單位的立模標高進行復測,確認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后與監控單位共同簽字認可,并通知施工單位進行施工。4、設計單位1)提供各施工階段及最終結

17、構理論內力狀態和理論變形。2)參與施工及監控重大技術方案討論。3)討論決定重大設計變更,負責變更設計后的各種驗算。5、施工單位1)理解并掌握施工監控設計文件,按施工監控設計文件要求進行與施工監控有關的變形測量、材料指標測試等工作。2)不應由于監理單位的施工監理和監控單位的施工監控而解除施工單位對橋梁施工質量應當承擔的責任。3)提交合理的施工技術方案,并嚴格按照確定的施工技術方案組織施工,不得隨意改變施工程序和支架結構聯接方式。4)根據施工監控的需要與有關測量規范要求,建立可靠和精確度較高的平面與高程測量控制網。5)按照監控單位的要求,配合進行結構變形測點及監控儀器設備的埋設、安裝和保護工作。6

18、)認真復核監理單位簽發的監控指令,確認無誤后進行施工。7)按照施工監控設計文件的要求,組織專門人員完成施工過程中結構變形變位的測量工作,測試結果提交駐地監理組簽字確認。8)按照監控單位的有關要求定期進行墩臺沉降觀測工作。3.1.3 施工監控工作流程施工監控工作流程如圖 2所示。圖 2 施工監控工作流程3.2 箱梁施工撓度觀測與標高控制3.2.1 準備工作1、施工單位完成掛籃及托架試驗。除安裝檢查及應力測試外,重點進行掛籃變形測試,測試結果為掛籃和托架的結構荷載撓度曲線圖,實測彈性及非彈性變形值。邊跨現澆段支架試驗結果亦要告之施工監控組。2、主橋軸線及橋墩位里程、高程均根據全橋三角網點和水準網點

19、由施工單位進行兩次復測。3、施工監控組要按施工進度劃分的階段,應用施工監控程序求得每一時段的梁體撓度,并轉化為各梁段計算的立模標高。4、施工單位配合施工監控組設置橋墩沉降觀測點。3.2.2 梁段測點1)0號箱梁頂面水準點為箱梁懸臂澆筑施工的標高控制點。2)從箱梁第1號節段開始,在梁段前端距端面15cm斷面(橋縱向),沿橫向布置3個箱梁頂面標高測點,其中中間測點主要用于連續梁水平軸線的測量控制。測點采用預埋鋼質測點樁,橫向布置在箱梁腹板位置和頂板對稱軸位置。在底模沿橫向布置3個臨時測點。上述標高測點中包括了橋中線位置控制測點。3)標高的控制以箱梁底板下緣的高程為主。在張拉豎向預應力之后,同時測量

20、臨時測點和頂面標高測點的高程,將底板下緣的高程轉至頂板。4)測點的使用期為整個箱梁的施工過程,故應保證預埋測點質量并加以保護,不得損壞和覆蓋。3.2.3 監測規定1)對于每一個懸澆梁段應進行至少3種工況的標高觀測,即掛籃就位及立模后、澆筑混凝土后、張拉完預應力鋼束后。2)除立模調整外,測量時間盡量在早晨太陽出來前(清晨七點左右)。3)在每一工況測量前領取測量單,觀測時應認真及時填寫測量單中各項內容,各項內容均為原始記錄。4)在進行標高觀測的同時,應進行中軸線位置觀測,墩沉降觀測,根據施工的進度情況,進行周期性觀測。5)在對梁段標高和中軸線進行測量時,若現場實測值與測量單上預測值對應誤差為10m

21、m(高程)、5mm(中軸線偏位)時,應向監理和施工監控組匯報,在施工監控組人員認可和監理同意觀測結果后方可結束測量。7)在懸臂6號段、9號段時進行全橋標高和中線偏位測量。3.2.4 立模標高1)立模標高由施工監控組提出,由施工監控組將箱梁立模標高通知單發至監理組,由監理組轉發至施工單位。立模工作結束后,通知單返回施工監控組。2)施工單位要根據施工監控組提供的立模標高通知單準確放樣。立模標高放樣結束經施工單位復測后,由監理檢查合格并簽字后才可進行下一步的工作。3)線形控制小組應根據箱梁已澆梁段的重量、預應力、混凝土強度、彈性模量等實測值(均由施工單位提供)以及上一梁段的標高,考慮掛籃變形、支座變

22、形、墩沉降和溫度影響,由施工監控程序進行分析計算后,提出下一梁段的立模標高值。3.2.5 合攏段觀測1)合攏段是箱梁施工的重點之一,更是線形控制的難點,故應高度重視。2)邊跨合攏段和中跨合攏段均設置6個標高測點。2)合攏段觀測應注意:合攏段相鄰懸臂施工的最后梁段施工前,應對相應梁跨進行聯測,以確定最后梁段懸臂施工的立模高程,保證合攏精度。合攏段的高程觀測應按6種工況進行實測,即安裝掛籃前,澆筑混凝土前、后,張拉部分的預應力鋼束后,拆除臨時支承后,張拉完所有預應力鋼束后。3)在現澆合攏段之前,線形控制小組對最大懸臂長度時溫度變化及相應撓度變化進行24小時測量。4)控制標準應按設計文件要求。若設計

23、文件中無此要求,則應按公路橋涵技術規范的規定要求執行。3.2.6 截面尺寸測量各節段截面的尺寸測量應在混凝土澆注完畢后和縱向預應力張拉前的時間區段進行,尺寸的進度應滿足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的規定。3.2.7 箱梁懸臂澆筑施工的主要精度要求1)箱梁模板制作安裝精度要求按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有關條文執行。2)箱梁梁段的精度要求(參見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第條) 箱梁底、頂板中線誤差 L/10000mm 箱梁頂面高程 L/5000mm 箱梁底、頂板和腹板厚度誤差 +10mm, 0mm 箱梁底、頂板寬度誤差 30mm 箱梁高度誤差 +5mm, -10mm 同跨對稱點高程誤差 20mm3)箱梁懸臂現澆施工

24、中,梁段高程和中軸線位置容許誤差為高程10mm,中軸線位置5mm。4)懸臂現澆合攏的主要精度懸臂合攏的中線位置誤差不大于10mm;懸臂合攏的高程差在20mm之內。3.3 箱梁控制截面應力控制3.3.1 準備工作1)施工控制組應根據要求確定箱梁(包括橋墩)的觀測截面,提供應變測點在截面上預設位置圖給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指揮部。2)施工控制組應對測試設備 、應變傳感器等進行室內試驗,以保證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測試的要求。3.3.2 測點埋設1)施工單位應根據應變測點布置圖,配合施工控制組完成傳感器的埋設工作。2)埋設傳感器是關系到今后測點是否能正常工作的關鍵。埋設的混凝土施工時,應避免在傳

25、感器上直接震搗,并特別注意不得損壞測試線與傳感器的接頭。3)預埋工作結束后,施工控制組應及時進行現場測試,以檢查傳感器是否能工作。3.3.3 實測規定1)應變測試一般在清晨進行定時觀測,以盡量消除溫度變化的影響。2)在下述工況時要及時進行應力觀測。每一懸澆梁段結束后和預應力鋼束張拉結束后;箱梁結構受力體系發生變化前、后;邊跨和中跨合攏前、后。3)為了得到混凝土收縮徐變對截面應力的影響,可在0號塊頂板沿橫向布置兩個傳感器,用以考慮收縮徐變和溫度變化的影響。4)應認真填寫截面應變觀測記錄。3.3.4 觀測資料1)施工控制組應及時整理、分析觀測資料,并且與計算值進行比較。2)實測值與計算值比較,主要

26、觀察箱梁截面應力(由應變值換算)變化是否正常,與施工進度情況是否一致。若有異常,應及時通告指揮部。3.3.5 精度要求按照大跨徑混凝土橋梁的試驗方法的規定,實測應變與理論應變的比值應在0.71.05之間。3.4 溫度變化對箱梁影響的觀測3.4.1 箱梁施工階段溫度觀測的目的1)觀測大氣溫度變化對箱梁懸臂施工時的撓度影響,以便更準確地控制線形。2)觀測箱梁在施工期間,日照溫差、驟然降溫等對箱梁的影響。對于第1)項采用梁節段上無荷載變化時梁的撓度跟蹤觀測方法;對于第2)項,采用在選擇的箱梁截面上預埋溫度補償塊來連續觀測。溫度影響觀測點共分兩類。第一類測點為梁變形測點。第二類測點為溫度補償塊。3.4

27、.2 觀測溫度觀測方法按制定的箱梁溫度測試實施細則進行。3.5 施工過程中箱梁裂縫的監測裂縫是掛籃懸臂現澆變截面箱梁在施工過程中的主要病害形式之一,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巡查,詳細記錄發現的裂縫的位置、長度、走向和寬度,及時通知指揮部和監理單位。一旦發現危害結構安全的裂縫,應分析成因,建議指揮部召開專家會,解決問題。3.6 施工監控預警系統施工監控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橋梁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穩定,使橋梁建成后滿足設計的要求。通過施工監控,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存在的結構安全隱患。當監測發現結構應力、變形超出規范允許的誤差范圍或與理論計算值相差過大等情況時,將及時預警,暫停施工,并由施工控制領導小組組織設計

28、、監理和施工各方,必要時聘請專家,召開專題會議,共同商議解決問題。第4章 施工監控實施細則4.1 結構分析計算4.1.1 計算軟件分析計算采用橋梁有限元計算程序Midas ,將本橋簡化為平面桿系結構進行計算。同時建立橋梁博士3.03的計算模型進行復核。圖 3是為該橋施工監控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圖。圖 3 有限元模型圖4.1.2 分析方法結合使用正裝迭代分析的方法。采用正裝迭代分析。按實際的施工過程對橋梁結構進行正裝計算,若計算的成橋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差別在允許范圍之內則停止,否則,再修正初始狀態進行迭代計算。4.1.3 內容及成果計算成果包括設計參數識別、各施工階段的應力及撓度及后續施工的控制預報

29、。1、設計參數的識別在施工控制中,對于設計參數誤差的識別就是通過量測施工過程中實際結構的行為,分析結構的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偏差,用誤差分析理論來確定或識別引起這種偏差的主要設計參數,經過修正設計參數,來達到控制橋梁結構的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偏差的目的。首先,要確定引起橋梁結構偏差的主要設計參數,對于本橋來說主要是截面特性參數、收縮及徐變參數、荷載參數及砼的彈性模量等;其次,運用最小二乘法來識別這些設計參數誤差;最后,要得到設計參數的正確估計值,通過修正設計參數,使橋梁結構的實際狀態與理想狀態相一致。2、各施工階段的應力及撓度不可能通過監測得到全橋各斷面的應力,只能得到一些代表性斷面的數據,故

30、需要通過計算得出各施工階段其它部位的應力。通過比較應力、撓度的實測值與計算值,調整設計參數,使得計算結果與監測結果一致,則可認為計算能反映實際結構。3、后續施工的控制預報通過正裝迭代分析,可以得到各施工階段的預拱度值,及混凝土澆筑前、預應力鋼筋張拉后的預計標高。但是,實際的施工狀態與理想的施工狀態是有差別的,已施工的節段可能會與所要求的狀態有一定差別。這時,需要建立具有反饋控制的實時跟蹤分析系統,采用最優控制理論對后續的施工階段的預計值作出調整方案,即使誤差不致于積累,使橋梁最終的成橋狀態與理想狀態的差別最小。4、復核計算結果在正式進行監控前,應將監控計算的結果與設計方比較,要求兩部分計算結果

31、(應力與位移)最大相差小于5%(一般作法)。否則應檢查程序及數據,找出原因,并協商解決。4.2 箱梁懸臂施工平面及高程控制實施細則為了保證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采用懸臂施工方法的質量和安全,控制每一梁段施工的中線位置和標高,監測施工過程中各塊箱梁的撓度變化情況,為箱梁標高調整提供依據,保證懸臂澆筑施工的懸臂合攏平面中軸線和高程差控制在設計要求之內,全橋合攏后的平、縱線形與設計相符,根據施工監控實施大綱,特制定箱梁施工的平面和高程控制實施細則。4.2.1 箱梁施工測量網的建立為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懸臂澆筑施工服務的測量控制網應一次建立在各墩的承臺上,而后再根據施工的進度安排將承臺上的控制點轉移到各自的

32、0號塊上。平面控制網是由左右側半幅橋面中軸線組成,如圖 4所示,控制網由14號墩至17號墩的12個控制點組成一個矩形控制網。圖 4 平面控制網示意圖高程控制網依托建立的控制網點,采用二等水準測量的方法,先在各橋墩承臺上各設一個高程控制點,待箱梁0號塊竣工后,用水準儀加懸掛鋼尺的方法移至0號塊頂面上,0號塊上的水準點即為箱梁懸臂澆筑施工的高程控制點。各墩上0號塊箱梁頂面布置18個施工控制基準點(其中左側半幅9個,右側半幅9個),見圖 5。圖 5 0號塊頂面測量基準點布置示意圖(單位:cm)圖 5中各點均為箱梁各懸澆節段高程觀測的基準點。其中z(y)1、z(y)2、z(y)3、z(y)4、z(y)

33、5、z(y)6、z(y)7、z(y)8、z(y)9、為主要使用的高程基準點。圖 5中的z(y)1與z(y)3的連線、z(y)4與z(y)6的連線、 z(y)7與z(y)9的連線均為控制箱梁各懸澆節段中線位置觀測的基準線。各墩上0號塊箱梁頂面的施工控制基準點位置按圖 5嚴格定位。各點位及各點間距離相差不得超過10mm。在箱梁懸臂施工中,對于高程控制的基準點,在下述情況下應進行復測:1)結構受力體系轉化后;2)墩基礎發生較大沉降變化時;3)監控組經分析后認為有必要進行復測時。標高的控制以箱梁底板下緣的高程為主。在張拉豎向預應力之后,同時測量臨時測點和頂面標高測點的高程,將底板下緣的高程轉至頂板。4

34、.2.2 基準點和梁段測點的埋設箱梁的0號塊基準點布置見圖 5。基準點標志可用16毫米直徑螺紋鋼筋制作。基準點鋼筋長度約50厘米,鋼筋露出頂面混凝土約1.0厘米,露出端上部加工磨圓并涂上紅漆。箱梁的各懸臂施工梁段的測點布置見圖 6。圖 6 懸澆段測點布置示意圖(單位:cm)每個懸澆箱梁節段各設3個測點,以箱梁中線為準對稱布置,測點離節段前端面15厘米處。測點標志仍采用16毫米直徑螺紋鋼筋制作。鋼筋長度約50厘米,鋼筋露出箱梁截面混凝土約1.0厘米,露出端要加工磨圓并涂上紅漆。懸澆箱梁節段的測點既為控制箱梁中線平面位置的測點,又為箱梁的標高控制點和撓度變形觀測點。標高的控制以箱梁底板下緣的高程為

35、主。在張拉豎向預應力之后,同時測量臨時測點和頂面標高測點的高程,將底板下緣的高程轉至頂板。箱梁的0號塊基準點、懸澆節段的撓度變形觀測點應嚴格按照規定的位置埋設,各點位置及相互之間距離的埋設誤差控制在10mm以內。埋設的鋼筋測點必須與箱梁頂板中上、下層鋼筋焊接牢固。在混凝土施工中嚴禁踩踏、碰撞。本章所指的基準點,其使用期為箱梁整個懸臂澆筑施工期。應對所有基準點和測點加以保護,不得損壞和覆蓋。4.2.3 箱梁懸澆施工控制測量工作當箱梁當前懸澆節段的施工掛籃初步就位后,先根據箱梁截面控制網,采用經緯儀穿線法進行懸澆節段平面中線位置放樣。然后,根據箱梁節段立模標高通知單,安裝底模、側模和頂模,調整掛籃

36、前吊桿高度等方法使底模標高、頂板底模標高滿足通知單要求,誤差不應該大于10mm(高程)和-5mm(中軸線位置)。箱梁每一節段懸臂施工過程中,應進行至少以下3個工況的撓度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1)掛籃就位立模板及澆筑箱梁混凝土前;2)澆筑箱梁混凝土后,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前;3)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后;同時,應進行至少在箱梁懸澆至6#塊和9#塊時,以下3個工況的箱梁平面中線位置控制測量,即:1)掛籃就位及立模板后;2)澆筑箱梁混凝土后;3)張拉預應力鋼筋后。以上測量工況,除對當前施工節段進行高程測量外,同時對已施工的連續3個節段同時進行高程測量,以得到箱梁節段累計實際變形。為了克服溫度變化所引起的變形

37、影響,固定觀測時間比較重要,一般應選擇在清晨8:30(春、冬季)或7:00(夏、秋季)以前完成外業測量。另外,箱梁澆筑混凝土后也應在次日的清晨時間測量變形。高程和撓度變形測量按照國家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要求進行。在現場測量中,若實測梁段的標高值與預測標高計算值差值大于15mm,實測箱梁平面中線位置差值大于5mm時,應進一步核實測量結果并及時向施工控制組匯報,待施工監理和施工控制組認可測量結果后方可結束測量工作。橋墩基礎沉降觀測是箱梁懸臂施工控制觀測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檢驗基礎應力的重要依據。橋墩基礎沉降觀測點設在各墩的承臺上,每個承臺上設置2個埋置式測點(設于2個對角上)。橋墩基礎沉降觀測按二等

38、水準測量的精度等級要求進行實測。根據施工進度情況,應在下述工況時測量:1)0號塊施工完畢(作為基準);2)每孔6號塊施工前;3)結構體系轉換前、后;4)每孔合攏前、后。每個橋墩基礎沉降觀測資料應及時整理,當出現異常沉降時,應分析異常沉降原因并及時上報施工測量組以供分析決策用。4.2.4 溫度變化對箱梁長懸臂標高影響的監測工作當箱梁懸澆施工至長懸臂狀態時,大氣溫度變化、日照溫差等對長懸臂箱梁變形影響顯著,為了保證各跨箱梁順利合攏和線形控制要求,必須進行懸臂端標高的24小時跟蹤測量,同時量測相應的氣溫變化值。根據對兩橋箱梁的施工階段變形分析,在懸臂9號段時進行該項測量,繪制變形曲線。另外根據9號段

39、的變化情況,為大橋合攏提供合適的時間。當箱梁施工懸臂狀態經歷冬、春季,也由施工控制組決定是否要增加這項測量工作。4.2.5 箱梁合攏的檢測合攏段是全橋施工的重點,也是線形控制的重點。對向施工的合攏精度應為:箱梁平面中線位置誤差不大于10mm;懸臂端高程差不大于15mm。合攏段施工的高程觀測按以下6個工況實測:1)安裝模板前;2)澆筑混凝土前;3)澆筑混凝土后;4)張拉部分縱向預應力鋼束后;5)拆除臨時支承后;6)張拉完所有預應力鋼束后。當合攏須采用壓重等技術時,應在整個合攏段混凝土施工中進行變形監測。4.2.6 箱梁懸澆施工的線形控制監控組要根據箱梁設計圖紙和施工組織設計,應用施工監控的計算軟

40、件進行整個箱梁懸澆施工計算。在施工期間,施工控制組根據各節段施工的實際情況以及有關實測資料采集,對理論計算值進行調整,提供箱梁節段立模標高,提供相關工況時的計算值。采集的實測資料除梁段標高實測值外,還應包括掛籃變形、支架和托架沉降、混凝土彈性模量、自重集度(密度)、混凝土徐變系數和收縮系數、溫度變化、施工堆積物、模板重量等。線形控制工作在現場應及時匯集計算參數的實際值和監控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以掌握有無異常情況;當工期等條件有明顯變化時,應重新計算,修正預拱度等。線形控制工作數據流量大,因而必須注意對各類數據原始資料的分類保管工作。線形控制數據傳遞路線如下:1)施工線形控制指令下達路線施工監

41、控組指令(立模標高通知單) 監理簽認 施工方執行監理方監督執行。2)測量數據反饋路線a)施工方的立模測量 監理方檢查數據保證其正確性 施工控制組。b)測量實測結果 施工控制組3)數據傳遞和指令下達時,各方簽字并注明日期和具體時間。4.2.7 箱梁截面尺寸的監測箱梁截面尺寸的誤差對成橋線形的影響較大,同時也是計算模型修正的重要參數之一,應在每個節段混凝土澆注后和縱向預應力張拉前的時間區段進行一次測量。測量箱梁節段的端部,具體測試位置見圖 7。圖 7 截面尺寸監測4.2.8 影響箱梁撓度變形的主要因素1、掛籃變形掛籃在箱梁自重和其它施工荷載作用下將發生變形。這種變形一般包括彈性變形和非彈性變形。為

42、了掌握掛籃變形的大小,要根據支架的形式,按照不同梁段的重量及施工荷載(模板重量、施工機具人員數目等)分別計算相應變形。掛籃變形要通過預壓試驗才能最終獲得。預壓試驗采用超量加載方法。分級加載次數和加載量盡量與梁段實際接近。加載時每級荷載持續時間不少于60min。在加載預壓試驗中,對掛籃受力主要構件及結點觀測變形。由掛籃預壓試驗應整理出加載變形曲線,并且得到各梁段施工時掛籃的豎向變形值。每個掛籃都需要進行預壓。2、支架和托架變形對于邊跨現澆段是采用支架施工的。在支架投入施工使用之前,須進行支架的靜載試驗。支架靜載試驗采用分級加載,每級荷載持續時間不少于4小時,最后一級為12小時,然后逐級卸載,分別

43、測量各級荷載下支架和梁的變形值。支架靜載試驗的最大加載按設計荷載的1.2倍計。支架靜載試驗結果應獲得各級加載和卸載時相應的支架和梁的變形值。3、混凝土彈性模量按有關規范規定,由箱梁懸臂澆筑混凝土現場取樣,制成試件。先對試件尺寸進行精確測量,分別測定3、7、14、28、60、90天齡期的彈性模量值,以得到完整的彈性模量與齡期t(天)的變化曲線。4.2.9 注意事項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的線形控制及中線位置控制工作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涉及影響梁高程和中線位置的每一道工序,其特點是理論計算與施工實施緊密相連。因而需要設計、控制、施工和監理各方的密切合作,各司其職完成。施工中應嚴格按照平衡施工的要求進行

44、,控制梁段上的施工堆積物并及時清理箱梁中的施工垃圾,以避免由于施工荷載和橋面雜物的不平衡引起測量數據不準確。施工中應按照施工規范要求組裝箱梁模板、盡量避免由于脹模或頂板混凝土超方造成的施工控制困難。測量工作應定人、定儀器進行觀測,避免由于在高墩上測量而人為引起的誤差。施工控制組要在掌握設計文件要求基礎上,結合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現場情況,認真仔細收集、分析實測資料,使施工控制工作順利進行。線形控制小組和施工控制組要與施工單位緊密配合,對掛籃預壓、混凝土取樣與測試(彈性模量和容重)等工作落實、準確。4.3 .2應力監測實施細則4.3.1 應力監測項目對箱梁控制截面進行混凝土正應力監測,觀察施工過程

45、中的箱梁截面混凝土正應力是否在設計要求范圍內。觀察預應力鋼束張拉錨固、恒載、體系轉換等作用下箱梁混凝土正應力變化等。4.3.2 混凝土應力監測截面與測點箱梁混凝土正應力監測截面選自左、右幅橋箱梁。監測截面每幅橋有9個截面,為2個邊跨合攏段中截面、中跨1/4跨截面,中跨合攏段中截面、中跨3/4跨截面和每個箱梁的1號塊,箱梁頂板、底板各布置3個應力測點。在0號塊的15#墩墩頂截面設置補償應變計兩個。箱梁混凝土正應力測試截面及測點布置示意圖詳見附圖。傳感器的布置方向除0號塊的15#墩墩頂截面補償應變計為橫橋向外,其余均為縱橋向,全橋箱梁混凝土正應力監測截面共18個截面,布置測點112個。4.3.3

46、測試儀器與測點埋設應力監測采用振弦式混凝土頻率傳感器及配套的頻率接收器。振弦式混凝土頻率傳感器必須按預定的測試方向固定在確定位置處的普通鋼筋上,保證在混凝土施工中不松動。測試導線應引出箱梁(墩頂)表面。在箱梁各壁板內,測試導線應沿相應普通鋼筋引出,每隔一段距離(或方向改變處)應用鉛絲綁扎牢固。測試導線引出箱梁頂面至少100mm。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保證測試導線編號標志防水及損壞。在預埋混凝土傳感器之前,要對其逐一檢測并做好檢測記錄。施工單位在施工到監測點設置階段時,應事先通知施工控制小組人員現場埋設、設置應變計或傳感器。埋設的傳感器導線應順普通鋼筋的走向匯集至頂板位置,掛籃移走后,再將傳感器導線

47、移入箱內。在混凝土施工中,對混凝土傳感器特別是傳感器與導線連接處附近,不要過分振搗,應變計與測試導線應避開混凝土振搗力方向,以免振搗時傳感器方向改變或將測試導線損壞。施工現場中,施工人員應特別注意不要踩踏測試導線。現場若發現有應變計、傳感器和導線損壞情況,應盡快通知施工控制小組人員,以便采取補救措施。4.3.4 監測方法和工作內容應力監測人員應在每天清晨對已布設的測點進行定時觀測。一般可控制在早晨太陽出來之前。在箱梁節段施工中,對箱梁截面混凝土正應力監測要隨施工程序進行:掛籃移動就位后;澆筑混凝土后;張拉預應力鋼束前、張拉預應力鋼束后、各跨合攏前、后;體系轉換前、后。4.3.5 記錄及數據整理

48、混凝土應力監測應有專門的記錄單。應力監測人員應按照測試記錄表要求,認真填寫。應力測試記錄數據會同施工中其它數據(例如,混凝土彈性模量實測值、混凝土容重、預加力實測值、施工臨時堆積物信息等)及時進行數據分析、計算。若超出設計值較大時或有異常變化時,應及時向施工控制小組匯報。4.3.6 其它事項為了使應力等的監測成為保證施工達到設計要求的手段,監測人員應與施工技術人員保持密切的聯系和合作。對于布設應力監測的梁段,應取足夠的混凝土棱柱體試件,以測定混凝土在3、7、14、28、60天時的彈性模量。施工單位應及時將箱梁預應力實測值,施加預應力的相關情況告知應力監測人員。4.4 主橋箱梁溫度測試實施細則

49、4.4.1 溫度測試項目根據溫度測試目的的不同,分為如下兩類測試項目:第一類,觀測大氣溫度變化對箱梁懸臂施工尤其在合攏前最大懸臂狀態時的撓度影響,以便更準確地控制線形。第二類,觀測箱梁在施工期間,大氣溫度變化對箱梁內部應變的影響,扣除無應力的應變變化值。第一類測試項目針對箱梁在長懸臂狀態和各跨合攏前、后,結合箱梁變形觀測進行地大氣溫度測試。第二類測試項目是對箱梁在大氣溫度變化情況下,觀測箱梁有關截面混凝土內部溫度的變化對實測應變的影響。4.4.2 箱梁溫度測試截面與測點第一類測試項目采用大氣溫度計測試橋面大氣溫度及最大懸臂長度的變形。第二類測點位置和測試截面與箱梁應力測試相同,布置于箱梁內部來

50、測量混凝土內部溫度。4.4.3 測試方法與工作內容對第一類溫度觀測工作,在箱梁未合攏前的長懸臂狀態,結合變形觀測進行。觀測采用24小時的定時溫度觀測,并與相應變形觀測同步進行。對第二類測試項目,在測讀應變的同時應讀取相應應變測點的溫度值。在箱梁溫度測試時,還要進行橋上風向、風速、濕度等觀測。4.4.4 記錄及數據整理對第一類溫度觀測記錄與相應箱梁變形觀測記錄要一一對應。根據溫度記錄數據應整理出隨時間變化,箱梁變形的曲線。對第二類溫度觀測除記錄溫度外,應根據溫度數據記錄整理出截面應變溫度變化曲線。溫度觀測記錄數據應及時整理,并繪出相應的曲線圖。原始記錄一律歸檔保存。4.5 施工過程中箱梁裂縫的監

51、測在箱梁每個節段的混凝土澆注之后和預應力張拉之后,應對箱梁的已澆節段進行外觀檢查一次,仔細觀察混凝土錨塊和倒角處以及其他易出現裂縫的位置,詳細記錄發現的裂縫的位置、長度、走向和寬度,拍攝照片,及時通知指揮部和監理單位。一旦發現危害結構安全的裂縫,應分析成因,建議指揮部召開專家會,解決問題。第5章 施工階段劃分與各階段工作內容兩橋主橋箱梁施工全過程,按設計文件要求,共分為9個施工階段,現將各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詳述如下。5.1 第1階段 墩及基礎施工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采用圍堰完成墩臺施工。施工控制工作的內容:建立施工控制的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施工控制理論值計算;完成有關施工監控的技術文件。

52、圖 8 墩及基礎施工5.2 第2階段 箱梁0號塊施工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首先安裝15、16號墩上的支座。采用托(支)架現澆15、16號墩處箱梁0號塊并墩梁臨時固結。施工控制工作的內容:配合施工單位完成托(支)架的預壓工作;完成箱梁懸臂施工立模標高的理論值計算;墩梁臨時固結后,建立0號塊箱梁頂面上懸臂施工控制的基準平臺。圖 9 箱梁0號塊施工5.3 第3階段 安裝掛籃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安裝掛籃和施工機具,進行掛籃試壓。施工控制工作的內容:箱梁1號梁段施工之前,在施工單位及時提供掛籃有關設計和試驗參數基礎上,配合施工單位進行掛籃試壓。5.4 第4階段 箱梁1號塊施工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澆注

53、1號梁段,并在梁段對稱的張拉F2和T2號預應力鋼束。施工控制工作的內容:在1號塊施工中埋設相應的混凝土應力計和溫度計;進行混凝土箱梁的溫度測試工作;箱梁1號塊懸臂施工的變形及高程控制。圖 10 箱梁1號塊施工5.5 第5階段 箱梁懸臂施工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采用掛籃懸臂澆筑箱梁至最大懸臂狀態,張拉相應節段的預應力鋼束,拆除掛籃。施工控制工作的內容:箱梁各節段懸臂施工的變形及高程控制、混凝土應力控制及溫度測試;施工控制組根據現場實測各項數據及資料,通過計算調整立模標高等工作。圖 11 箱梁懸臂施工5.6 第6階段 邊跨現澆梁段施工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安裝14號墩和17號墩上的支座并臨時鎖定,

54、搭支架澆筑邊跨現澆段箱梁,待強度達到90后,焊接邊跨合攏段勁性骨架。施工控制工作的內容:在施工單位及時提供的邊跨現澆段支架有關設計和預壓參數基礎上,配合施工單位完成支架的預壓工作;對懸臂梁段進行變形及相應溫度變化測試,完成合攏前的施工控制工作。圖 12 邊跨現澆梁段施工5.7 第7階段 邊跨合攏段施工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澆筑邊跨合攏段,張拉合攏段底板束、合攏束,拆除勁性骨架和掛籃,形成單跨單懸臂結構。施工控制工作的內容:配合施工單位,對箱梁的變形、應力進行控制工作。圖 13 邊跨合攏段施工5.8 第8階段 中跨合攏段施工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安裝中跨跨中合攏段吊架,焊接勁性骨架,張拉頂板合攏

55、束及底板束,澆筑合攏段混凝土。施工控制內容:對于箱梁發生結構體系轉換、中跨合攏前、后進行變形、應力監測工作。圖 14 中跨合攏段施工5.9 第9階段 全橋箱梁施工結束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張拉中跨頂板預應力鋼束,拆除吊架。至此,完成最終體系轉換,形成三跨連續梁結構。5.10 第10階段 全橋施工結束本施工階段的工作內容:完成橋面鋪設、護欄、伸縮縫等橋面系及交通工程的施工。施工控制工作內容:繼續進行全橋高程和應力測試。對有關應力、溫度測點進行導線調整,以便對全橋的成橋長期控制。第6章 施工各階段應力、變形及控制高程計算根據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懸澆施工的施工控制大綱和實施細則要求,線形控制小組按照

56、2007年4月完成的上部構造施工圖設計文件,采用施工控制計算軟件,對兩橋箱梁施工的控制標高、變形及截面應力進行了理論值計算。6.1 各階段應力按照施工圖設計的“主橋箱梁上部結構施工流程圖”(圖號SV-3-2-6)中劃分的施工階段順序,對箱梁懸臂施工及合攏的每個節段均進行截面上、下邊緣混凝土正應力計算。施工各階段的正應力理論計算值,是取混凝土彈性模量理論值(C50混凝土)、鋼束彈性模量計算理論、混凝土收縮、徐變計算理論值以及掛籃設計值來得到的。在箱梁施工中,施工控制組應根據箱梁節段的實測混凝土彈性模量、鋼束張拉應力、掛籃實際支承點及自重、加載齡期等,進行修正計算。6.2 各階段變形按照施工圖設計

57、的“主橋箱梁上部結構施工流程圖”(圖號SV-3-2-6)中劃分的施工階段順序,對箱梁懸臂施工及合攏的每個節段均進行變形計算。施工階段的變形計算值,考慮在施工過程中15、16號墩的單“T”懸臂施工進度相同;各跨合攏順序為先邊跨合攏,再中跨合攏。施工階段的變形理論計算值,均按箱梁的設計尺寸、混凝土各種力學參數采用理論值、預應力鋼束的坐標和張拉控制力亦采用設計值。同時,掛籃自重按集中力和相應的彎矩作用于懸臂施工端。施工中,施工控制組要根據施工控制要求,細致地采集實測數據,再進行施工階段的調整計算。6.3 控制標高值依據施工圖設計中“橋型布置”(圖號為SV-3-2-4)所提供的箱梁設計標高。為了便于實

58、施操作,在控制標高計算中,沿每節段箱梁截面增算4個計算值,以考慮箱梁頂板實際的2橫坡(圖 15)。圖 15 標高計算點 附表一:立模標高通知單承擔單位: 合同號: 監理單位: 編 號: _大橋箱梁立模標高通知單墩號: 號左幅梁段號: 號端部梁高: m右幅項 目鎮江方向安徽方向測點2(外測)測點3(內側) 測點3 (內側)測點2(外側)底模設計標高(m )活載變形值(m )恒載變形值(m )托架或掛籃變形(m )頂面控制標高(m )底模標高(m )狀態欄施工監控組簽字:計算: 復核: 備注: 鎮江 安徽附表二:測量檢測表_大橋懸澆箱梁測量檢測表 號墩 幅 方向(江,岸)側 梁段 日期: 年 月

59、日測量項目:1、模板高程;2、平面位置;3、截面尺寸;4、底板標高轉移截面尺寸編號112234455667設計值實測值箱梁模板平面坐標備注編號123456設計值橫橋縱橋實測值橫橋縱橋箱梁模板高程設計值實測值頂板標高箱梁模板測點及梁頂標高測點編號示意圖:截面尺寸測試點編號測量: 計算: 復核: 附表三:主梁標高測量單_大橋主梁標高測量單視測位置: 1.左幅 2.右幅 左側右側當前梁段號 號狀態描述工況:1.掛籃移動后 2.立模(混凝土澆注前) 3.混凝土澆注完畢 4.張拉前(混凝土養生期) 5.張拉完畢 6.掛籃移動前觀測時刻: 年 月 日 時天氣: 1.晴 2.陰 3.雨 溫度: 濕度: %后

60、視讀數后視讀數后視標高后視標高測點前視讀數節點標高預測標高測點前視讀數節點標高預測標高測試: 計算:附表四:應力應變測試數據記錄表應力應變測試數據記錄表墩號: 施工梁段號: 工 況: 表格編號:測試日期: 測試時間: 天 氣: 外界溫度: 度截面位置測點編號測點標記測試頻率應力或應變截面位置測點編號測點標記測試頻率應力或應變截面位置測點編號測點標記測試頻率應力或應變說明:測試: 計算:附表五:應力應變實測值與理論值比較表應力應變實測值與理論值比較表墩號: 施工梁段號: 工況: 表格編號:日期: 測試時間: 天氣: 溫度:測點號實測值理論值實理測點號實測值理論值實理說明: 填表: 復核: 審核:


注意事項

本文(243省道秦淮河大橋施工監控方案(48頁).doc)為本站會員(l**)主動上傳,地產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地產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华安县| 贵州省| 阜城县| 佛山市| 兰西县| 丰原市| 鹤峰县| 甘肃省| 乐陵市| 奈曼旗| 武清区| 商洛市| 德昌县| 财经| 凤山县| 灵璧县| 长葛市| 乌鲁木齐县| 山阴县| 织金县| 庆阳市| 罗甸县| 尉犁县| 平乐县| 开江县| 类乌齐县| 梁平县| 桦川县| 韶山市| 连州市| 伊川县| 昌邑市| 偏关县| 镇沅| 勃利县| 开远市| 新津县| 湖口县| 松原市| 灵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