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品整理頁腳內容沉井頂管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通病防治專項施工方案XXXXX 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2018年 3 月沉井頂管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通病防治1 沉井制作質量控制沉井采用三次制作,兩次下沉的方法進行施工。沉井直壁模板在砼達到設計強度的70% 以上方可拆除,沉井下沉時在砼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后方可下沉。沉井制作質量標準:(1)基礎處理要求基坑開挖深度及平面尺寸等符合設計要求;基坑開挖完畢要進行驗坑;基坑開挖完成后及時回填黃砂,避免人為擾動基底土體,破壞基底上層承載力;砂墊層鋪設分層進行,每層厚度30cm,并處理密實;素砼墊層面用水準儀抄平,誤差不得大于5mm ,便于支模。(2) 鋼筋、混凝土質量要
2、求精品整理頁腳內容鋼筋等原材料要有出廠合格證,并按規范要求的噸位和結構部位取樣做力學試驗;鋼筋的焊接接頭按規范要求作力學試驗,合格者方可;試驗取樣必須請監理到場并簽證;所有技術工人必須持證上崗;每節或特殊部位鋼筋綁扎完畢后進行自檢,并會同監理工程師進行檢查,辦好各項簽證;模板接縫要嚴密,表面的平整度、光潔度、垂直度要符合規范要求,安裝前模板表面涂脫模劑,便于脫模并使砼表面光潔;腳手架搭設按操作規程施工,多設斜撐和剪刀撐,扣件緊固,以保證腳手架的穩定性和牢固性;腳手架搭設采用 48mm 鋼管,設置剪刀撐,腳手架主桿下用木質墊塊,以免腳手架下沉;按規范做好砼抗壓試塊和抗滲試塊,并在同等條件下養護;
3、砼澆筑采用分層平鋪法施工,每層砼澆筑高度不超過30cm,并連續澆筑;砼澆筑時采用插入式振搗器進行振搗,遇穿墻管等局部變化處及鋼筋密集處采用慢進料、精心振搗;沉井分節制作,沉井接高部分施工縫處設置止水鋼板。砼澆筑前用壓力水將施工縫沖洗干凈并充分濕潤,濕潤時間在24 小時以上; 砼澆筑時有木工值班,防止暴模事件發生;在每節砼澆筑時與澆筑后進行沉降觀測,并做好記錄。 砼澆筑過程中要防止不均勻沉降的發生,若發生不均勻沉降及時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2.2 沉井下沉質量控制(1) 沉井下沉前按規定順序鑿除素砼墊層,墊層鑿除原則為先內后外,對稱進行,以保持沉井均勻下沉;(2) 為防止沉井突沉, 引起沉井較大
4、的偏差,以及減小井外土體擾動坍塌等情況,可在四周刃腳旁保留0.8 1.5m 的土堤不被沖刷,待鍋底沖刷完成后再均勻的沖刷土堤;(3) 盡量減小沉井下沉過程中的偏差,測量控制點、高程控制點等網點要經常復核;沉井下沉過程中加強沉井沉降情況的觀測防止發生不均勻沉降;(4) 沉井下沉做好班前交底與接班交底,及時做好下沉記錄,以保證下一班了解沉井下沉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5) 當沉井下沉至距設計標高近2m時,放緩沉井下沉速度,以糾偏為主,并密切注意沉井的下沉速度,防止超沉,使沉井順利下沉至設計標高。沉井到標高后,且8 小時內下沉量不超過10mm 時,方可進行砼封底。2.3 頂管施工質量控制精品整理頁
5、腳內容(1) 頂管后背墻的墻面與管道軸線垂直,其施工允許偏差不大于0.1%H ,H為裝配式后背墻的高度(mm)。(2) 導軌選用鋼質材料,兩導軌順直、平行、等高,其縱坡與管道設計坡度一致;導軌安裝的允許偏差為:軸線位置3mm 、頂面高程0+3mm 、兩軌內距2mm 。(3) 油泵安裝和運轉符合下列規定:油泵與千斤頂相匹配,并有備用油泵;油泵安裝完畢進行試運轉;(4) 頂進開始時,緩慢進行,待各接觸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頂進速度頂進;(5) 安裝后的頂鐵軸線與管道軸線平行、對稱,頂鐵與導軌和頂鐵之間的接觸面不得有泥土、油污;(6) 頂進時,工作人員不得在頂鐵上方及側面停留,并隨時觀察頂鐵有無異常跡
6、象。( 7)鋼筋混凝土管道的接口需填料飽滿、密實,且與管節接口內側表面齊平,接口套環對正管縫、貼緊,不脫落;( 8)頂管結束后,管節接口的內側間隙應按設計規定處理;設計無規定時,可采用石棉水泥、彈性密封膏或水泥砂漿密封。填塞物抹平,不得凸入管內。2.4 沉井、頂管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措施沉井下沉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措施質量通病預防或處理措施下沉過快A、可用木垛在定位墊架處給以支承,并重新調整吸泥,先沖刷中間土體,后沖刷刃腳四周土體;B、采用不排水法下沉,增加浮力;C、在沉井外壁間填粗糙材料,或將井筒外的土夯實,增大摩阻力;如沉井外部的土液化發生虛坑時,可填碎石處理;下沉過慢A、沉井制作采取措施,嚴格保
7、持尺寸準確,表面平整光滑;B、采取在井頂均勻配重的方法,使沉井有足夠的下沉自重,下沉系數應不小于1.05 1.25 。配重物體采用混凝土塊。C、對下沉系數不大的沉井,采取連續吸泥,連續下沉,不使中間停歇時間過長;D、用高壓水均勻沖刷井壁及刃腳或在井壁上預埋射水管,遇下沉緩慢或停沉,進行射水減少井壁與土層之間的摩阻力;E、在井壁周圍空隙中充填觸變泥漿(膨潤土20% ,火堿 5% ,水 75% ) 。精品整理頁腳內容突沉A、控制水力沖擊深度,鍋底不要挖得太深;B、嚴格控制吸泥深度,不使刃腳被掏空,特別是剛開始下沉時,要注意先觀測沉降,少吸泥。C、控制排水高差和深度,減少動水壓力,不使產生隆起現象。
8、D、在沉井外壁空隙填充中粗砂或級配碎石增加摩阻力,隨沉隨灌。E、發現沉井內有大量隆起或產生流塑情況,為防止突然急劇下沉和意外事故發生,可向井內灌水,把沉井下沉改為不排水下沉施工。F、當沉井下沉達到設計標高時,而井內涌土高度達到封底底板標高以上,因挖土會使繼續下沉,故封底工作宜按沉井底部分格進行。傾斜A、嚴格按方案確定的墊層寬度、厚度設置,砂墊層拍平振實,基坑內嚴防積水;B、沉井澆筑時,在土質較軟的一側設置木樁斜撐。或在土質較軟的一側的刃腳兩側堆砌砂袋或土袋;C、加強沉井過程中的觀測和資料分析,發現傾斜及時糾正;D、嚴格控制沉井制作尺寸,使偏差在允許范圍以內;E、在刃腳高的一側加強吸泥,低的一側
9、不吸泥,待正位后再均勻吸泥;F、在刃腳較低的一側適當回填砂石或石塊,延緩下沉速度;G 、在井外深挖傾斜反面的土方,回填到傾斜一面,增加傾斜面的摩阻力;H、不排水下沉,在靠近刃腳低的一側適當回填砂石;在井外射水或開挖,增加偏心壓載以及施加水平外力等措施。懸掛A、用 0.2 0.4mpa 的壓力流動水沿沉井外壁縫隙沖水,以減少井壁和土體間的摩阻力;B、在井筒頂部加荷載;C、繼續第二層碗形挖土,或挖空刃腳之土,必要時向刃腳外掏深100mm ;超沉或欠沉A、沉井接近設計標高應加強測量觀測,校核分析工作;B、在井壁底梁交接處,設磚砌制動臺,在其上面鋪方木,使梁底壓在方木上以防過大下沉;C、沉井下沉至距設
10、計標高0.1m 時,停止挖土和井內抽水,使其完全靠自重下沉至設計或接近設計標高;精品整理頁腳內容D、采取減小或平衡動水壓力和使動水壓力向下措施,以避免流砂現象發生;E、沉井下沉趨于穩定(8h 的累計下沉量不大于10mm 時) ,始進行封底;F、采取措施保護測量基準點,加強復測,防止出現測量錯誤。頂管施工質量通病防治措施質量通病預防或處理措施出洞時,機頭即下扎預防措施:熟悉圖紙和地質勘查報告,嚴格按設計要求或申請對工作井周圍進行土體加固。 把頂管機頭后面的管節與頂管機頭尾部采用拉桿連接在一起(約23 節) ,機頭進入土體后,后面管節對頂管機頭有一定的約束力,可以控制機頭姿態。延長導軌:將導軌延伸
11、到工作井洞口外土體內,約23 米,對頂管機頭剛出洞起到一定的支托作用,防止機頭下扎。井壁與管節之間的空隙采用止水裝置,在預留洞內側預埋鋼法蘭,在頂管前,在鋼法蘭上安裝橡膠法蘭和扇形鋼壓板。治理措施:若未采取預防措施,機頭出洞后即下扎失控,則須實施井外大開挖取出機頭,然后回填粘土,并采取以上任一預防措施后方可重新施工。頂進中途,機頭上爬預防措施:充分熟悉圖紙和地質勘察報告,掌握土質情況,及早采取換填或堆載措施。針對上下不同土層,有區別地控制上下千斤頂的頂力和上下刀盤的切土速度。嚴格遵循“勤測、勤量、勤糾偏、微糾偏”的原則,及時發現上爬趨勢,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合理控制頂進速度,基本保持先切土后頂進
12、或邊切土變頂進的狀態。治理措施:如果偏位不大還可控制,則應立即采取管頂以上地面堆載措施。有條件時,可嘗試在機頭正上方地面打入鋼樁直至機頭,進行強制施壓頂進。如果已經達到無法糾偏的程度,只能采取鋼套井法或板樁支護法大開挖,取出頂管機頭,增加中間井,然后從接收井實施反頂,在中間井處進行全包管連接。頂進中途,軸線 及 標 高 偏差超標預防措施:頂進過程中,應遵循“勤測、勤量、勤糾偏、微糾偏”的原則,控制頂管機頭前進方向和姿態,并應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和發展趨勢,確定糾偏的措施。糾偏角度應保持在10 20,不得大于1,并設置偏差警戒線。若已經產生較大偏差,應保持管道以適當的曲率半徑回到正確軸
13、線上來,嚴禁猛糾偏??刂祈斶M速度,勿過快和過慢。熟悉施工圖紙和地質勘察報告,針對不同土質狀況調整上下(或左右)不同頂力。治理方法:若已經達到無法糾偏的程度,只能采取鋼套井法或鋼板樁支護法大開挖,取出頂管機頭,增加中間井,然后從接收井實施反向頂近,在中間井處進行全包管連接。頂 進 中 管 節破裂或變形預防措施:下管前和下管時的質量檢查。檢查管材質量、接口襯墊情況和雜質清理情況。對管道頂進中,堅持“先挖后頂”和“隨挖隨頂”的原則,頂進中密切關注油泵壓力表精品整理頁腳內容變化,發現壓力驟增時,立即停泵檢查原因,頂進過程勤頂勤測。治理措施:采用觸變泥漿或增加注漿頻率起潤滑作用來降低頂進阻力。出現裂紋時
14、,采用內襯鋼圈加固后,繼續頂進。明顯碎裂破壞,無法繼續頂進時,實施大開挖取出頂管機頭,增加中間井,然后從接收井實施反頂,在中間井處進行全包管連接。當全程已施工完成,才發現管節明顯碎裂破壞時,采用內襯鋼圈加固。后靠背破壞防治措施:加固或重做后靠背。對井周土體注漿加固頂 進 中 遇 障礙物防治措施:采用沖擊或拔樁的方式清除障礙物。如清除不了,采用大開挖處理,增加中間井,然后從接收井實施反頂,在中間井處進行全包管連接。頂 管 機 頭 在頂 進 過 程 中出現旋轉防治措施:控制刀盤的轉動方向:最好是前一節逆時針轉,后一節順時針轉,每節管道刀盤轉動方向都變化。機頭壓重:用鐵塊壓在頂管機頭內需糾正的一側,可以平衡彎矩。調千斤頂位置:將千斤頂的位置稍稍調整,使頂力向需糾正的一側產生彎矩,慢慢把旋轉調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