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混凝土裂縫施工方案工程名稱:編制單位:四川三一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項目部年 月 日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報審表AQ2.12.1工程名稱: 編號:致: (監理單位我方已完成了 施工組織設計(專項施工方案)的編制,并經公司技術負責人批準,請予以審查.附: 承包單位(章): 項目負責人: 日 期: 專業監理工程師審查意見: 專業監理工程師: 日 期: 總監理工程師審核意見:項目監理機構: 總監理工程師: 日 期: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裂縫淺析一、原因分析在我公司施工的 小區項目 棟高層分別為 層,地下1層,采用預應力管樁基礎采用高強度的C35-C40/8P 商品混凝土,基礎為典型的大體積混凝土
2、施工。在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上中,由于水泥水化熱引起混凝土澆筑內部溫度和溫度應力劇烈變化,從而導致混凝土發生裂縫。因此,控制混凝土澆筑塊體因水化熱引起的溫升、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內外溫差及降溫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現有害的溫度裂縫(包括混凝土收縮)是施工技術的關鍵問題。大體積混凝土的強度等級日趨增高,設計強度過高,水泥用量過大,必然造成混凝土水化熱過高,混凝土塊體內部溫度高,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30以上,溫度應力容易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產生開裂。目前在項目施工中主要是以防為主,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設計、混凝土材料的選擇、配合比沒計、拌制、運輸、澆筑、保溫養護及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澆筑內部溫度和溫度應力的監測
3、等環節,采取了一系列的技術措施,完成了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取得了豐富的施工經驗,下面主要從設計、材料、施工三方面談談一些做法。二、設計防裂措施考慮到地下室建筑平面尺寸超長,面積較大(5000-11738),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控制和預防地下室混凝土的裂紋和鋼筋的銹蝕。1、地下室底(頂)板及閥板基礎設置若干后澆帶。伸縮后澆帶在澆筑60天后,沉降后澆帶在主體封頂后,采用C40微膨脹混凝土封閉。施工時應將后澆帶兩側之構件妥為支撐,封澆前必須將兩側的漿膜清理干凈,不密實的混凝土應打去,同時將帶內的浮渣與雜物清除,用水沖洗后,混凝土表面應用純水泥漿刷漿。2、防水混凝土內膨脹劑摻量通過試驗確定,聚丙烯纖
4、維量為每立方米混凝土0.9Kg。3、嚴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應小于0.55)、且混凝土的最小水泥用量不低于300/立方米。4、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外加劑(包括減水劑、早強劑、緩凝劑等)中均不得含有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成分,且使用前應對所有采用的外加劑成品進行抽樣檢測并將報告存檔備查。5、地下室底板(含基礎)、側墻、水池池壁混凝土施工時應嚴格控制澆筑時間及時間間隔,保證混凝土的澆搗密實度并加強養護。6、地下室側墻外側土方回填填料應采用黏土,回填土壓實度不應小于0.95。二、裂縫控制的材料措施 1、為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澆筑塊體的溫度升高。經設計單位同意,利用混凝土60d后期強度作為混凝土強度評定
5、、工程交工驗收及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依據。 2、采用降低水泥用量的方法來降低混凝土的絕對溫升值,使混凝土澆筑后的內外溫差和降溫速度控制的難度降低,也可降低保溫養護的費用,強度等級在C35C40的范圍內選用,水泥用量不超過400kg立方米。 3、采用水化熱低的礦渣水泥配制混凝土。4、采用級配良好的石子,控制含泥量小于15。 5、采用中、粗砂,控制含泥量小于15。6、摻合料及外加劑的使用。摻合料為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大大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可靠性,同時可代替水泥,降低水化熱。摻加量為水泥用量的15,降低水化熱15左右。外加劑主要指減水劑、緩凝劑和膨脹劑。混凝土中摻入水泥重量025的木鈣減水
6、劑,不僅使混凝土工作性能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又減少10拌和用水,節約10左右的水泥,從而降低了水化熱。泵送混凝土為了延緩凝結時間,加緩凝劑,反之凝結時間過早,將影響混凝土澆筑面的粘結,易出現層間縫隙,使混凝土防水、抗裂和整體強度下降。為了防止混凝土的初始裂縫,加膨脹劑和聚丙烯纖維。三、裂縫控制的施工措施 1、混凝土的澆筑方法采用分層連續澆筑,不得隨意留施工縫,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的攤鋪厚度不大于600mm;(2)分層連續澆筑,其層間的間隔時間應盡量縮短,必須在前層混凝土初凝之前,將其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層間最長的時間間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當層間間隔時間超過混凝土
7、的初凝時間。層面應按施工縫處理。2、混凝土的拌制、運輸必須滿足連續澆筑施工以及盡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溫度等方面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當炎熱季節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時,混凝土攪拌場站應對砂、石骨料采取遮陽、降溫措施;2)當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時,混凝土的運輸宜采用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數量應滿足混凝土連續澆筑的要求。 3、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及時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較大,泌水現象也較嚴重,不及時清除,將會降低結構混凝土的質量。 4、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及時按溫控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保溫養護,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保溫養護措施,應使混凝土澆筑塊體的里外溫差25及
8、降溫速度滿足溫控指標的要求;2)保溫養護的持續時間,應根據溫度應力(包括混凝土收縮產生的應力)加以控制、確定,但不得少于15d,保溫覆蓋層的拆除應分層逐步進行;3)在保溫養護過程中,應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濕潤。施工人員需根據事先確定的溫控指標的要求,來確定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后的養護措施。 5、采用塑料薄膜、草袋作為保溫材料覆蓋混凝土和模板。 6、對標高位于00以下的部位,應及時回填土;00以上的部位應及時加以覆蓋,不宜長期暴露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 7、大體積混凝土基礎除應滿足承載力和構造要求外,還應按設計要求增配承受水泥水化熱引起的溫度應力及控制裂縫開展的鋼筋,以構造鋼筋來控制裂縫,配筋應盡可能采用
9、小直徑、小間距。采用直徑徑814mm的鋼筋和100150mm間距足比較合理的。8、為防止結構突變(或斷而突變)產生應力集中,經設計同意在轉角和孔洞處增設構造加強筋。9、按設計要求設置“后澆縫、沉降縫”,分塊澆筑混凝土來控制施工期間的較大溫差及收縮應力。10、大體積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制訂溫控施工的技術措施,確定施工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的升溫峰值、內外溫差(不超過25)及降溫速度(不超過1.5d)的控制指標。并符合如下規定:(1)、測溫元件的安裝及保護應符合下列規定:1)測溫元件安裝位置應準確,固定牢固,并與結構鋼筋及固定架金屬體絕熱;2)測溫元件的引出線應集中布置,并加以保護;3)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下料時不得直接沖擊測溫元件及其引出線,振搗時,振搗器不得觸及測溫元件及其引出線。轉(2)、在混凝土表面以下50lOOmm深處測試澆筑溫度。混凝土澆筑溫度的測試每工作班(8h)應不少于2次。 (3)、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塊體內外溫差、降溫速度及環境溫度的測試,每晝夜應不少于2次。由于嚴格按設計、規范、施工方案執行,在前述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未出現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現象,較好控制了裂紋的產生。 四川三一工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