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當代中國沒有經典建筑引起的幾點思考摘要:一部名為中華百年建筑經典的專題片要播出了,入選的經典作品中,當代作品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專家驚呼:中國當代建筑的短命注定了它是“一個沒有經典建筑的時代”。那么,造成當代沒有經典建筑的短命建筑的深層次原因,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又是什么呢?這是本文主要闡述的內容。 關鍵詞:建筑“短命” “豆腐渣”工程 規劃變更頻繁 過低的設計標準 政績原因 國際級大師 保護建筑一部名為中華百年建筑經典的專題片要播出了,入選的經典作品中,當代作品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專家驚呼:中國當代建筑的短命注定了它是“一個沒有經典建筑的時代”。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現代建筑的平均壽命僅僅為35
2、年,像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建筑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132年,而美國的建筑壽命也已經達到了74年。而中國有現存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橋趙州橋,也有上世紀50年代的武漢長江大橋,更有歷經兩朝近600年的北京故宮等建筑。我們這個曾誕生過李春、茅以升、梁思成等著名建筑家的國度,今天卻時常籠罩豆腐渣工程的陰影,這是怎么了?首先,探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五點:建筑“短命”,緣于“先天缺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全國的90多個城市中的180多個建筑工程進行質量調查顯示96.1%的建筑工程是合格的。造成建筑工程短命的主要原因就是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這些正是令人痛心疾首的“豆腐渣”工程。建筑短命的另
3、外一個原因就是住房和城市建設以及規劃變更特別頻繁,并且制定的相應標準相對落后,這樣以來從本質上就遏止了中國建筑的“英年早逝”,要想徹底的改變這個問題,就要切實改變一些地方“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橡皮擦擦,最后能不能實施,全靠領導一句話”的做法,強化城市規劃的嚴肅性,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的執法力度。我國建筑物壽命周期短的致命因素是設計的標準過低。住宅社區規劃不合理、缺少綠色居住概念、設計的先天性缺陷以及建筑粗糙,導致大多數的住宅8-10年就過時;住宅過時不但刺激了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居民不斷的購買所謂的“更好的房子”,同時也刺激了地方政府不斷的進行城市拆遷。很多地方的官員把在任期間建設的高樓
4、大廈作為政治業績來抓,由于政績的原因,必然導致很多可以繼續使用或者可以進行改造使用的建筑被推倒重建。同時,很多的地方官員把房地產開發經濟當作財政的主要收入,這樣必然造成了建筑建的快,拆的猛的現象,這也是我國目前存在的一個突出的問題。當代中國建筑業缺少國際級大師。建筑短命發生在現代化的背景下,可以說成于斯,也毀于斯。現代化夢想的急切,使人們自然尋求首先在衣食住行上實現標志性突破,建筑便是最好的工具,所以,社會的發展及城市的進步都將會押寶于建筑之上,這樣切實可感,立竿見影。適應當今物欲社會的需求,使建筑設計有關人員產生急功近利的浮躁,難以積累沉淀產生國際級建筑大師。完善物業管理。我們看到,在解決好
5、建筑的先天不足的基礎上,還要重視對建筑的物業管理,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我們要學習國外那些保護建筑的經驗。英法的百年建筑,每年都需要國家出資維修維繕,更有外觀的改進使舊貌換新顏,從使用功能上和美觀上雙管齊下。其次,正是以上原因造成了當代中國沒有經典建筑。“短命建筑”的后果相當嚴重。如下所述:我們會陷入永無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與重建的怪圈之中。導致自然資源浪費。每年中國消耗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用于建筑業,造成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由于建筑的不斷推倒重建,我國每年產生數以億計的建筑垃圾,據統計,我國的城市垃圾中大約有30%40%是建筑垃圾,這些建筑垃圾不僅僅影響人們的生活,更給國家甚至世界的環境帶來
6、了巨大的威脅。住宅使用年限的長短直接關系著一個人買房所需要承擔的經濟成本,如果住宅使用的年限過短的話就會大大加劇民眾購房所承擔的經濟壓力。住宅的使用年限越長民眾買房所承擔的經濟成本也就越小,反之,如果住宅使用年限越短,則民眾買房所承擔的經濟成本也就越大。嚴重危害人民幸福的信心。我國目前建筑業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盲目拆遷以及國內房屋自身的質量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嚴重的威脅著我國的社會幸福指數。如:我國的商品房建筑有70年的使用權,如果房屋壽命如此短暫,如何使用?如在拆遷中遇見的賠償問題等等。我們經常看見一些建筑的宣傳寫著“百年大計”的條幅,應當改成百年責任或者百年壽命,這樣才能更好的提高中國建筑的壽命,才能促進各方共同努力,在我國沒有經典建筑的當代創造輝煌。這樣,我們才能產生經典建筑,營造一個泱泱五千年大國應有的風范!參考文獻:1陳冠宏.中國“短命建筑”思考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1期.2王煒,黃曉文,呂晗子.中國為何缺少“百年建筑”?J.決策探索,2010年21期.3顧孟潮.關于現代建筑“三個百年”的思考J.建筑學報,2002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