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建筑物命名釋義1、 主教學樓心橋樓人和人之間,有一座橋,一座通往彼此心靈的心橋。這是一座無形而又神奇的橋,心橋是無形的,也是千變萬化的,因為每兩個心靈之間的橋,都不是一樣的。心橋是鋼的,因為心靈之間的信任、尊敬、謙讓、坦誠讓彼此兩顆心連在了一起,橋上的感情流、知識流、信息流日夜不停,源源不斷地進行著同步互換! 誠然,心路難走,心橋難架,然而,當我們終于架起心橋的時候,卻發現橋的那一端果然別有洞天,風光無限! 天再高,人有凌云壯志,路難行,成功就在腳下。心靈之間的距離,絕不是時空的概念!希望,每個人都能坦誠的去搭建每一座有一端是自己的橋,希望,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心橋暢通的無限美好!2、 副教學
2、樓博愛樓博愛”二字出自佛教無量壽經上的“尊圣敬善,仁慈博愛”;唐朝韓愈在原道曰“博愛之謂仁”;孫中山常書“博愛”與人共勉。 博愛,是對全人類的廣泛的愛! 博愛,是“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愛。博愛是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人人平等的愛。愛是讓人心胸寬廣的開拓者,心中有了愛,再暴躁的人也會在愛的感召下變得柔情似水。然而,這種愛并不是濫施濫愛。博愛乃為仁者之愛!博愛是以愛人為基礎,包括愛集體、愛祖國、愛人民、愛生命、愛人類的生存環境、愛大自然、愛人類的勞動創造、愛文明進步、愛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愛是人類成熟的表現,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因
3、此,理所應當的要成為教育的,特別是基礎教育的指導思想。博愛是一種寬容,因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要容納和善待所有的學生,接受每一位成長和發展中的少年兒童的過錯與糾錯。 博愛是奉獻,要戰勝自私,倡導貢獻,也要超越人類中心主義,把道德范圍向自然界擴展,不向環境透支,不向后代舉債,立足現在,面向未來,這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目標。 3、 藝術樓性天樓 此名出自張載柌匾額“學達性天”一詞。 “學達性天”體現了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理想和途徑。指出,拋開“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復雜表象,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探尋“為什么要教”的本質問題,梳理如何教育、如何成人的歷代智慧,提出人道教育的要旨,認為真正的教育,其責任
4、必須以引導學習者成人為務,以發展人性、培養人格、改善人生為目的。這樣的教育思想,從今天的角度看。同樣具有合理性,也同樣可供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并且進一步思索。中庸篇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比纸浿姓f:“三才者,天地人”,人當與天地并立為三才。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從“至誠”和“盡性”為起點,以“盡人之性”和“盡物之性”為條件才能達到化育天地,共享和諧之目的。這正是建設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的目標和理論基礎:人以“誠”和“明”
5、達到自身身心和諧、人與他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一個人只有準確認識自己,深刻了解自己的“本性”,才能真正做到“盡性”。一個人立于天地之間,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存在,因此,必須承認個體差異,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發現和培養自己的潛質,達到“天人合一”,自然發展,為祖國,為人民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此為藝術樓取名“性天樓”之真義所在。4、 辦公樓立心樓眉縣實驗小學的前身是北宋大儒、哲學家、理學家、關學創始人、教育家張載創辦的“西橫渠書院”。立心樓就是取他 “四為” 名句中第一句“為天地立心”中“立心”二字為名的。張載,字子厚,陜西眉縣人,因為他長期在眉縣的橫渠書院教學,所以人們又稱他為橫渠先生.。他不僅是北
6、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理學家(哲學家)、關學創始人,而且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他生前寫過很多有名的著作,象正蒙、易說、經學理窟等對后世都是很有影響的!在當時他的著作一直被明清兩代政府視為哲學的代表之一,作為科舉考試的必讀之書。 他著名的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對后世的影響非常大。為天地立心解決的是對自然界,社會整體的使命;“為生民立命”解決的是對個體人的使命;“為往圣繼絕學”解決的是對文化傳承的使命;“為萬世開太平”解決的是對國家的使命。橫渠四句是關學的宗旨,后來一直是橫渠書院的校訓,它體現了一個古代學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正是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了我們每個
7、人追求科學,追求學術,追求真理的不竭源泉和動力。 教師立心就是要愛崗敬業,立志獻身教育,做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著書立說,成名成家。學生立心,就是要志存高遠,勤學好問,刻苦鉆研,大膽實踐,知書達理,報效祖國,造福桑梓,光宗耀祖。5、 實驗樓求真樓求真,即追求事物發展的真理所在和尋找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是在科學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下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 堅持求真務實,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本質要求。 求真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對其認識論的精神實質的精辟概括。它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所要求的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所謂“求真”,就是“求是”,也就是依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去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把握事物的規律,并在這種規律性認識的指導下,去行、去實踐。求真與務實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必然要求和本質體現。實驗樓的基本功能就是給學生提供掌握事物的規律,追求事物本質的實踐所必需的物質條件并不斷地通過實踐,發現、探索、總結、印證。它突出體現了理論指導實踐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則。故將實驗樓命名為“求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