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常態下建筑企業轉型發展的思考摘要正確認識新常態是建筑企業轉型發展的根本前提,適應新常態是建筑企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建筑企業要客觀看待新常態下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產生的新問題,認清新常態下建筑企業的發展趨勢,從思想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三個方面實現企業轉型發展,適應新常態。 關鍵詞新常態;建筑企業;轉型發展1新常態下建筑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與之前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不同,已進入一個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一些舊的平衡、舊的模式和舊的理念正在被打破,在多個方面都呈現出許多“新常態”。當前,新型建筑工業化逐步興起,建筑業產業結構加快優化升級;動力受勞動力、資源、環
2、境等成本上升影響,市場飽和、經濟的低迷、需求減弱、消費觀念改變等,依賴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在這種趨勢下,對建筑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企業發展面臨的壓力更加嚴峻。1.1發展增速整體放緩,轉型升級壓力加大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下,處于產業鏈下游的建筑業生產發展速度放緩。“十一五”時期,建筑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十二五”時期,這一數值下降到10%左右;而據統計局統計數據,2015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180757億元,比2014年增長2.3%,增速大幅跳水。與此同時,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明顯回落,對建筑業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這也意味著,以往依賴固定資產投資拉動而高速增
3、長的建筑業已經成為歷史,建筑企業追求規模效益的時代已經終結,轉型升級的壓力逐漸增大。1.2產能過剩日趨嚴重,結構調整迫在眉睫產能過剩是我國傳統產業甚至部分新興產業出現的普遍問題,煤炭、鋼鐵、水泥、玻璃、小商品等行業已經長期產能過剩。對建筑產業來說,以房屋建筑為例,2014年我國城鎮房屋建筑竣工面積42億平方米,開工面積53億平方米,但與城鎮化對房屋建筑需求的均衡水平相比,目前的竣工、開工面積要減少一半。產業結構不合理是我國建筑業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是制約建筑企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在發展速度放緩和資源環境矛盾等因素的影響下,建筑業的供求矛盾越來越尖銳,正在倒逼建筑業加快轉型升級。建筑企業普遍
4、面臨著發展轉型的壓力。1.3要素成本不斷上升,技術創新依賴度加大國際上發達國家新建建筑中工業化建筑的比例可以達到60%甚至更高,而目前我國的建筑業仍以現澆施工為主,建筑的建造方式多數比較粗放,對勞動力、資源、環境的依賴度較高,并且生產效率低下,建筑質量也存在著防水、保溫等內涵質量通病問題,以往依賴低要素成本驅動和投資驅動的方式正向創新驅動轉變。在這種形勢下,加強技術創新就變得尤為重要。例如,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不僅可以直接降低施工揚塵一半左右,而且工期可以縮短近一半,節材、節水、節能的效果也非常顯著,技術創新對建筑業轉型升級的積極作用可見一斑。2新常態下建筑企業轉型發展的方向建筑企業已經進入深
5、化改革、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適應新常態,必須認清轉型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從建筑企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和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看,新常態下建筑企業將向著以下方向轉變。2.1經營范圍向全球化方向發展經濟全球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要特征之一,對建筑企業來說,也是發展的不二選擇。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建筑行業的競爭也呈現出全球化的趨勢,我國建筑企業參與國際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項目也逐漸增多。與此同時,國家層面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也為建筑企業邁出國門提供了跳板,因此建筑企業在發展中,必須以全球化的思維籌謀布局,才能搶占發展的先機和高峰。2.2生產方式向現代化方向發展以往建筑業處于粗放增長的發展方式中,不僅效率低,而
6、且能耗大,對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提升工程品質和安全水平、減少資源和能源消耗的呼聲日益高漲。建筑產業的現代化趨勢,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建筑產業現代化,就是遵循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理念,采用工業化的建筑生產方式,借助信息化的先進手段,依賴現代化的建筑隊伍,打造綠色、節能環保和智能化建筑。這是國際國內對建筑業發展的要求,也是實現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未來的發展中,必然更加注重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更加注重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推廣和應用,從而實現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2.3經營理念向市場化方向發展隨著市場化的日益完善,市場導向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因此建筑企業在制定發展規劃和目標時
7、,要以市場為導向,用超前的市場意識謀劃發展、經營企業。其次,充分認識到建筑產品所具有的商品屬性,在提供有形的產品之外,更要提供無形的服務。企業要把“服務”貫穿于工程建設全過程,通過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來增加建筑產品的附加值,獲得廣大業主和用戶的認可度和滿意度。3新常態下建筑企業轉型升級的對策3.1思想創新,挖掘新的發展機遇新常態下,要及時轉變觀念,變壓力為動力,在轉型中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重點是圍繞國家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布局,樹立大建筑業的概念,發展重點逐漸從大型公共建設項目向基礎設施項目轉變,地域拓展從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推進,合作重點要既包括水利、電力等大型企業,也要兼顧地方的中小
8、企業。任何時候,挑戰都是與機遇并存的。利用好經濟減速的平臺期,打好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基礎,就可以把各種不利影響降到最低。3.2管理創新,提高核心競爭能力適應新常態,建筑企業要從自身抓起,提升核心競爭力。無論是在生產方式還是人力資源管理上,都要以適應新常態為目的加以變革。比如在生產方式上,首先要能夠堅持適度規模經營,控制產能過剩,規避市場風險,走出盲目承攬工程陷入的惡性循環。其次在現有工程總承包的前提下,從勘察、設計、采購、施工管理、項目調試等方面,做好主要業務的發展。與此同時,有條件的企業也可以滲透到非建筑領域,涉足新興產業,實現縱向和橫向的深入發展。另外,新常態下,不同類型的企業應當實施有差
9、別化的發展模式。對大型建筑企業來說,應當朝著做大做強的方向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團,對中小型企業來說,應當集聚發展,形成結構合理、品牌突出、特色鮮明的發展格局,既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有利于不同企業的優勢互補。3.3技術創新,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通過技術創新,企業研發出技術含量高的工藝和新產品,能夠進一步提升工程質量和工作效率,進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有利于建筑企業開拓新市場。大型建筑企業尤其應集中于生產技術密集程度高的領域,加大建筑科技創新力度,力爭做大做強;對中小型企業來說,通過技術創新發展專業化的生產能力,形成自身發展特色,同樣能在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需要注意的是,新常態下建筑企業應當要培植創新土壤,樹立創新之木,營造創新環境,將先進技術作為企業轉型升級的支撐,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加快轉型升級的速度。4結論新常態下,建筑企業的轉型發展之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建筑企業要做好轉型升級,還要立足實際,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盲目跟風,為轉型而轉型。尤其要圍繞國際國內市場需求,開拓新視野、研究新方法,及時主動轉型升級,才能通過轉型使建筑企業的發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