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班牙建筑的宗教文化體現摘 要:縱觀建筑史,在各種經典的建筑風格中,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一個獨立的“西班牙風格”。但是西班牙的歷史十分獨特,幾千年來不同種族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旖旎的宗教文化遺產,在西班牙,幾種宗教文化相互滲透和融合,致使西班牙形成了多元而又神秘的建筑文化。本文通過對西班牙的幾個典型建筑進行介紹和分析,并結合該建筑的歷史背景和宗教文化,以此向讀者展現西班牙建筑的宗教文化體現。 關鍵詞:西班牙;建筑;宗教文化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12-0206-02法國大作家雨果曾說過:“人類沒有任何一種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藝術寫在石頭上。”西班牙
2、作為一個有著濃厚宗教傳統的旅游大國,其建筑藝術享譽世界。而我們作為西班牙語專業的學生,在兩年的西班牙文化的學習當中,我們認識到了西班牙文化的魅力,其中引起我們極大關注的便是西班牙的建筑文化,西班牙建筑沒有其獨立的風格,但這便是它的特色。西班牙的歷史與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其從古至今的建筑發展與其背后的歷史、宗教必定相連,本文便意在探究西班牙建筑的宗教文化體現。一、伊斯蘭教紅堡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一)伊斯蘭教與其建筑特色。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公元七世紀由麥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首先興起,原意為“順從
3、”、“和平”。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二)歷史沿革。公元8世紀,入侵西班牙的摩爾人在現今為圣尼古拉廣場處,修建了一座要塞,標志著摩爾人統治格拉納達的時代開始。公元1002到1031年間,科爾多瓦哈里發王國的衰落導致了許多獨立穆斯林小國的建立,其中包括齊里德王朝建立的格拉納達王國,這個王朝的統治從1010年一直延續到1090年。在這一政權統治下,格拉納達發展起來并保持了哈里發王國的藝術成就。(三)建筑特色及細節。阿爾罕布拉宮坐落于格拉納達的一座小山,周圍環繞著蜿蜒起伏的紅石圍墻,人們又稱之其為“紅堡”。從奈斯爾王朝統治者穆罕默德一世著手建造阿爾罕布拉宮開始,雖然幾經修繕,但它始終具有
4、極其典型的伊斯蘭建筑風格。在阿爾罕布拉宮中有四個主要的中庭:桃金娘中庭、獅庭、達哈拉中庭和哈雷中庭。阿爾罕布拉宮中的“使節大廳”最負盛名,位于桃金娘宮,它是宮里最大最豪華的廳堂,蘇丹在這里接見外賓。墻上復雜的花紋取材于貝殼、花和星星等大自然中的要素。伊斯蘭教建筑在花紋方面有著獨特的傳統。相傳,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時認為畫人像是魔鬼的行為。也正是這樣,清真寺建筑裝飾紋樣不準用動物紋樣,只能是植物或文字的圖形。在這座宏偉精美的阿拉伯宮殿中,這些用做裝飾的藝術圖案大致可分三類:一是花草植物圖案,以花、葉、柱為主,纏繞出數不勝數的圖案,圖案有規律并講究對稱。二是幾何圖形,有圓形、波紋形、多邊形等,或單一使
5、用或幾種套用。集合圖形內還有花草圖案,這種圖案也很規范。三是用阿拉伯數字做花邊裝飾,它不同于植物圖形和集合圖形的規則與對稱,彎曲的字母筆畫既能整齊排列,又富于變化,給人以動感。所以文字裝飾的圖案既是阿拉伯書法的精品,也是花邊圖案藝術的上乘之作。伊斯蘭教園林的幾大風格特征(園林以伊斯蘭的造園形式出現,利用中心十字形水渠分割園林成四個部分,中間設有噴泉;水和園亭是必不可少的設施;植物著重于栽植綠蔭樹)在阿爾罕布拉宮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在這個集城堡、住所、王城于一身的獨特建筑綜合體中,人們可以看到,伊斯蘭藝術及建筑的精致、財富與微妙達到了極致。二、基督教薈萃塞維利亞大教堂(Catedral de Se
6、villa)(一) 基督教與其建筑特色。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耶和華神和圣靈為核心價值觀的一神論宗教。基督教的建筑主要有羅馬式、拜占庭式和哥特式三種。這座宗教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在設計中利用十字拱、飛券、修長的立柱,再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哥特建筑精巧、張揚,富有英雄氣概。避開中世紀基督教哲學來談論哥特建筑是辦不到的,沒有獨立于基督教本質以外的哥特建筑藝術。(二)歷史沿革。塞維利亞城建于公元前43年。先后被羅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占領。公元11世紀,摩爾人的一個部落在此建立獨立王國。1248年,卡斯蒂亞國王費爾南多三世
7、在“光復戰爭”中奪取該城,趕走摩爾人,從此塞城逐漸繁榮。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后,這里曾設有“印度群島(即美洲)交易之家”,壟斷著西班牙海外貿易,這是塞城的鼎盛時期。“交易之家”于1717年遷至加地斯,18世紀以來塞城曾一度衰落。而塞維利亞大教堂就始建于阿拉伯文化興盛時期。公元711年,摩爾人侵入西班牙,由此開始了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對西班牙長達500年的統治。而塞維利亞則成為了安達盧西亞穆斯林的重要活動中心。1184年,阿拉伯人開始在今天塞維利亞大教堂的基址上建造“清真寺”,完工于1198年,是當時穆斯林朝拜的圣地,伊斯蘭文化一度在此興盛。(三)教堂特色及細節。塞維利亞大教堂是中世紀
8、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它曾是基督教世界里譽為最大的宗教建筑,與梵蒂岡圣彼得大教堂、倫敦圣保羅大教堂并稱為世界三大教堂。大教堂的結構基本具備三個特點:以肋架為拱頂承重構件;采用獨立的飛扶壁,使整個建筑充滿了神圣性和莊嚴性;使用尖券調節起券角度,有向上的態勢。從外部就可看出它高而尖的頂,有“基督復活的象征”之說。大教堂經過多次改建和裝飾,除局部細節外,現在從外觀上已經很難看出清真寺原先的模樣,這就是典型的西班牙式擴建,體現的正是基督教收復失地后的信仰和意志。肅穆的哥特風格建筑處處為信仰服務,而一瞥中窺見的伊斯蘭建筑也宣告著曾經占領此地的輝煌的民族。它是被天主教教徒掏空了伊斯蘭教的內心,奉上了天主教的圣
9、人,建筑風格的轉變與交融,體現的正是信仰與文化的沖突。 三、結論建筑是文化的符號,是凝固的藝術。建筑在物質層面體現著文化。西班牙歷史悠久,長期以來,受到了來自不同統治者的統治,統治者們為了顯示自己宗教的優越地位,反復進行著破壞和重建。也因此宗教對西班牙的影響自古以來從未曾斷絕,西班牙的歷史亦是一部宗教史,深入到西班牙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經歷了數個異族的相繼侵略之后,西班牙在多種文化、多種宗教的交融和洗禮下形成了不同于任何一方的獨特的文化特色,而這些奇妙的宗教文化的融合,也在西班牙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建筑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建筑同文化都有表現其文化精神的實質。在西班牙,各種宗教文化交織,形成一道靚
10、麗的風景線。而宗教建筑,是有靈魂的建筑,它除了融合了其背后的歷史故事,亦展現了統治者的崇高信仰。人們利用其偉大的智慧和想象,為世人展現了一個又一個具體可感的建筑實體,除了為了建筑史學及建筑美學的學術界和建筑業拓展了一個具有發展空間的理論及實踐的領域外,更是為宗教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極大的平臺,讓我們深入探索其建筑之內所蘊含的文化與思想,它就是西班牙宗教歷史變遷的舞臺。通過對西班牙不同時期不同建筑風格的研究以及背后燦爛多元宗教文化的解讀,讓我們加深了對于文化的理解,對增進中西兩國文化交流,發展旅游業具有重大的意義。除了對于各個偉大建筑的感嘆之外,更應該正視其背后歷史的發展。同時,作為西班牙語專業的學生,對語言對象國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解讀,對于推動中西兩國的發展和交流具有重大的意義。參考文獻:1 H.A約寧娜 .印證人類文明的100座宮殿M.經濟日報出版社 2005.2趙鑫珊.哥特建筑M.上海辭書出版社.3呼志強.世界建筑文化M.時事出版社.2010.4卡爾.潘誠 譯.西班牙史M.東方出版中心.2009.5百度百科.塞維利亞大教堂http:/6百度百科.伊斯蘭教 http:/此文為“本科生培養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國家級201406B018項目:西班牙建筑的宗教文化體現”成果。指導教師:劉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