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鎮建筑的發展方向摘要:現代建筑一味追求所謂的“現代感”而使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筑物逐漸消失,日漸惡劣的環境問題也被提上議程,高樓林宇阻隔了人們之間的聯系,使民俗傳統節日漸行漸遠。因此,小鎮的建筑發展方向無疑還是回歸自然,還原民俗風情,真正構建一個綠色環保的、健康型的、智能化的小鎮環境。關鍵詞:小鎮建筑;發展方向;健康;環保;民俗風情Abstract:Modern architecture are pursuit of the modern gradually the representative traditional buildings disappeared, deteriorating
2、environmental issues on the agenda, high-rise barrier between people, the traditional folk festival growing further away. Therefore, the direction of the towns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 was to return to nature, to restore the folk customs, and truly build a green, healthy, intelligent small town env
3、ironment.Key words: town building;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lk customs 中圖分類號:TU-09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現今小鎮中的具有特色性的建筑不斷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滿目的樓宇,這看似“氣派”的裝飾,卻總讓小鎮失去了些特有味道,因為它既沒有城市的豪華,也失了一份鄉土韻味。這樣的“不倫不類”影響了小鎮整體的美觀,也改變著當地人們的生活。21世紀,究竟小鎮建筑應當何去何從呢? 現代建筑已經不再只是解決人們居住的問題,
4、隨著社會整體水平的發展,人們更多的開始關注自身所處生活環境的舒適性。生活中各種壓力使得人們更傾向于自然、和諧的建筑空間。在綠色環保大行其道的今天,無疑建筑也應回歸自然,重新尋找定位。偉大的設計師賴特曾說他的設計理念之一就是“感悟蘊藏在四季之中的神秘力量和潛在的生命流,表現自然固有的旋律和節奏”,這種崇尚自然的建筑風格在現今狀況下尤其值得細細推敲。 縱觀人類建筑史上的偉大建筑,無一不是承載了優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風情。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的造型在古埃及被看做是刺向天穹的光芒,而法老所在金字塔內部的位置,被看作是得到永生最好的位置,這正是古埃及神秘文化的體現。中國的長城,依山而建,站立觀望,山巒起伏,雄
5、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這個依據地形特色而構筑的城墻,在抵御外來侵略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征。我們從這些建筑中看到的不只是雄偉壯觀,更是一種歷史的縱深和民族先輩的智慧結晶。 小鎮不同于城市,它更多保留了中國的各種風俗與地域的自然特性,因此,我們在開發利用時,更應當構建一個和諧、自然、健康、環保的整體風貌。 首先,在建筑的整體布局上,應當以自然環境為先,在風格上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狀態,在保留其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建筑科技對其進行改造。如美麗的華州鳳凰小鎮,座落于鳳凰山之上,其地域特色是依山傍水,寧靜秀美,這樣獨特的美麗景觀,恰恰是鳳凰小
6、鎮的優勢之所在。鳳凰小鎮的建筑力求融建筑于自然,以簡單的色彩勾勒出雅致的格調,體現出悠然含蓄的生活情致。當然,小鎮建筑還要在整體上凸顯當地的民俗風情。現代化不是用來改變傳統習俗的,越來越多的古建筑被破壞,而取而代之的高層樓宇漸漸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來往,使許多民俗風情淡漠在無聲之中。有許多小鎮是旅游的勝地,當地人們賴此而生存。若將城市的建筑方案千篇一律的搬至于此,那么也使它失去了特有的價值,必然會影響其發展。因此,小鎮建筑應尤其重視民俗風情的開發,要體現出當地具有代表性的習俗。如山東濰坊是風箏的故鄉,其火車站以風箏狀為整體構造,令人印象深刻。 其次,在建筑的具體施工時,應當以“綠色環保”為先
7、。綠色環保是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觀相一致的。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建筑物不斷搶占自然植物的地盤,大量的綠色覆蓋區被夷為平地。小鎮也在城鎮化進程中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但畢竟仍保留了不少的綠色資源,這些資源是今后小鎮建筑的優勢之所在。要做到綠色環保,在小鎮建筑中就一定要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提倡利用綠色建筑材料,要以無毒、無害、無污染的建材和飾材為基本物料,在室內裝飾上,要有綠色觀念,綠色墻材、環保地毯、環保型石膏板都是裝飾的首選。二是在建筑中要保護綠地,充分注重節能。小鎮的建筑占地不能以犧牲綠地為代價,要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土地,將建筑縱深到綠地之中,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換。此外,在能源的
8、利用上,要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再生資源,全方位采取節能降耗技術。 最后,現代建筑科技要與環境相協調。現代建筑技術的進步可以推動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及建筑中的環境保護,但高科技有時也與小鎮的環境相悖。比如在小鎮中建許多高層,反而會破換小鎮獨特的韻味,和整體環境不協調。建筑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它要體現的不僅是現代感,而且是要體現出具有傳統意義的現代感。任何一種沒有傳統的現代文化,都只是斷層文化,顯得突兀,任何一種與傳統不相協調的建筑,即使再華麗,也是對整體環境的一種破換。因此,現代的建筑科技要考量的不只是在建筑技術上的攻堅,而且要解決在施工過程中建筑與整體環境的協調問題。 現今,許多建筑師已經已經意
9、識到在小鎮現代化進程中,一味追求所謂的“現代感”而使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建筑物逐漸消失,日益惡劣的環境問題也被提上議程,高樓林宇阻隔了人們之間的聯系,使民俗傳統節日漸行漸遠。一些小鎮建筑為了構建所謂的“風情”,將西方小鎮的成功案例原封不動的移植過來,雖然“國際范兒”夠足,但卻少了人們最想看的當地特色。因此,小鎮的建筑發展方向無疑還是回歸自然,還原民俗風情,真正構建一個綠色環保的、健康型的、智能化的小鎮環境。當然,回歸自然并不是說將原有一切古跡塵封不動的保護起來,傳統建筑文脈是自然地理特征、人文氣息及價值觀念的體現,隨著經濟環境及價值觀念的改變,一些舊有建筑依然是應當拆除重建的,只是帶有傳統特色的建
10、筑應適當保留。另外,“在保護地域傳統文化的同時,不可能完全排斥外來文化的融合”,要不斷吸收國外建筑理念與先進技術,但不能照搬,而應依照具體情況而改變。最終“通過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實現傳統文化的藝術升華”。 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當代建筑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潮流,綠色環保與先進的智能化技術相結合的小鎮才是真正健康型的小鎮。21世紀,越來越多的人厭倦了城市的喧囂,而選擇到小鎮中去尋找那種久違的寧靜時,他們希望看到的是陶淵明筆下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式生活氣息,一種生態化結合了現代化的管理技術,達到自然景觀與人文建筑完美統一,相映成趣的小鎮。這樣的小鎮在整體上的線條要具有原鄉味,戶
11、內強調自然通風與采光,以及現代化的操作技術,戶外則強調古樸、傳統韻味,居住周圍綠蔭環繞,正如余秋雨筆下的江南小鎮“古色古香,后來干脆避開一切現代建筑方式”,卻令人得到心靈的凈化與洗滌。參考文獻:沖突與共榮歷史文化村鎮旅游與建筑文脈延續的和諧訴求.黃嘉穎、肖大威、吳左賓.古建園林技術2010年02期地域文化對當代中國建筑創作的影響.趙鴻灝.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論建筑文脈及其美學價值.胡瀟.華南建設學院西院學報.1999年02期中國傳統建筑意蘊的質素分析.鄭先有、陸剛.合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S1期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中的建筑文脈.王軍、朱瑾.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