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析讀建筑形式美的十大法則在許多偉大建筑面前,除了通過視覺的愉悅程度感受建筑的美外,還應該根據一定的法則在深一層次來欣賞建筑的形式美。美國現代建筑學家托伯特?哈姆林在其專著建筑形式美的原則中,提出了建筑美的十大法則,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學的基本內容。統一統一,可以給人一種很強烈的和諧感,使主題得到加強。統一包括自身的統一和與外界的統一,建筑物可以通過造型、色彩、材料的統一來達到自身統一。造型的統一如羅馬的圣?彼得大教堂,運用了許多形式相似的拱,大拱和小拱之間以及拱和中央大穹頂的協調,使統一達到了令人驚嘆的地步;色彩統一,包括色調、色彩情緒和文化意味的統一。均衡均衡給人在視覺和感覺上的穩定感,包括
2、靜態均衡和動態均衡兩種形式。靜態均衡又包含對稱均衡和非對稱均衡兩種。對稱均衡表現為對稱外觀的中軸線兩邊的建筑物在形體和重量上都保持一致,如巴黎圣母院以玫瑰窗為中心兩邊高聳有力的尖塔;非對稱的均衡指的是當構圖中心兩側體形和重量都不一致,通過各種途徑要保持平衡。動態均衡是指建筑物采用曲線為主,起伏有致或盤旋上升,使靜態的建筑獲得一種動態,這種平衡的動態給人以穩定和安全的感覺,如悉尼歌劇院,各個傾斜的殼體構成一種動態,由于中心突出、分布均衡,所以均衡感由動中而生。比例維特魯威在建筑十書中指出,美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在建筑各部分間和諧的比例。比例包含微比和對比兩方面,微比既可以抹去因規整形成的呆板,
3、又使整個建筑在微比中獲得一種更親切和美的統一;對比是指形體、線條、色彩等因素之間顯著差異的比較,如著名的“流水別墅”,在幾大簡單幾何形的大部件構成的一個和諧統一的基調上,幾個大部件在方向上縱橫交錯,構成方向上的對比,同時黃色如金閃亮,褐色靜穆肅然,形成強烈色彩對比,整個建筑活潑生動。尺度把一個作為參照物的尺桿引入建筑中,借人與建筑的關系反映人內心的微妙情感,尺度小則建筑顯大,反之亦然。自然尺度多為一般建筑,超人尺度可表達精神或權威等氣質,親切尺度可以拉近人與建筑的距離。科隆大教堂以其飛扶壁上的尖塔做標尺,兩高聳入云的鐘塔就更顯高瘦,若整個森林狀的科隆大教堂以周圍的建筑作標尺,顯得蔚為壯觀,把哥
4、特式建筑的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節奏與韻律節奏是建筑形式要素的有規律的重復,如圣?彼得廣場兩側的弧形柱廊上的石頭雕像,盡管各個雕像不一樣,但仍給人很強烈的節奏感。韻律則是有規律變化著的重復,如我國西安的大雁塔,大小與高度遞減的圓碹與出檐交替出現,構成由下而上逐層的漸變,變化安詳而健穩。布局中的序列建筑是四維的藝術,采用群體組合的方式,表達更復雜精微的主題。如蘇州園林,走過曲曲折折的長廊,幾度以為是盡頭了,一拐角卻來到了一個擴然開朗的花園,到達了群體的高潮。我們在時間的序列里欣賞三度空間的建筑群體,感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彩演繹。規則的和不規則的序列設計規則的序列適合于大型、莊嚴建筑
5、,如劇院、會堂、教堂、火車站等。不規則序列充滿流動和運動的感覺,適合于住宅、俱樂部等。在羅馬人的設計中,就很懂得規則和不規則序列的差別,在大型公共建筑中,如浴場設計,以強烈明顯的軸線為基礎,尋求有強烈視覺效果的規則式序列,但在設計中小建筑時,往往采用不規則和迂回的序列。性格建筑的性格是指建筑外在形式成為其自身的標簽,如實而恰當地告訴我們其使用目的是什么,這不僅是形式追隨功能的機械的配合,必須在觀者心理上形成特定的反應。風格建筑的風格是指建筑外貌特征,表達不同時期的審美傾向。同一風格的建筑具有相同的外貌特征,如一味高瘦的體型和飛扶壁、內部肋結構等各個細部結構特征是哥特式建筑風格所特有的。色彩古希臘人就很懂得色彩的運用,如帕提農神廟的瓦當、柱頭和整個檐部,包括雕刻在內,都有濃重的色彩,以紅藍為主,夾雜著金箔,整個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神廟的基調是嚴肅而又歡樂的。再如中國故宮,它體型的威嚴、雄偉恰到好處地表達了皇權至高無上的觀念,屋頂上的黃色瓦,進一步強化了皇權神圣的思想,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黃色是最高貴的顏色。(作者單位: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責任編輯: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