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來五年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前景預測2016年2月初,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兩部委聯合卬發了城市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方案, 方案指出,“提高城市建筑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積極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發改委就方案 表示,到2020年,我國將建設30個適應氣候變化試點城市,典型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水平顯著捉高, 綠色建筑推廣比例達到50%。這意味著,綠色建筑等環保產業將進入新一輪政策期。2015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為180757億元,比上年增長2.3%,增速放緩(2013年,總產值為159313 億元,同比增長16.1%),將于2018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其中節能環保與綠色建筑市
2、場產 值預計將增加到900億美元,年復增長率達到38%。自綠色建筑國家政策頒布以來,我國綠色建筑逐步發 展,截至2015年12月,住建部發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公告全國綠色建筑標識項目累計總數已有3636 項,其屮2015年新增1098項,按單個項目平均5Zjm2算,全國綠色建筑累計為5.5億m2 (2013 半年, 認證的綠色建筑總而積首超1億m2),綠色建筑已經成為建筑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尚未處于主導地位。 在國外,綠色建筑逐漸成為新建建筑的主要形式。為了加快促進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要創新綠色建筑的 體制機制,培冇綠色建筑的發展環境。通過主要運用政策科學的基木原理與概念,對我國綠色建筑
3、的地方 資助政策進行梳理、分析,厘清屮央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對綠色建筑扶持的政策變遷及具體方式,并進行 對比,通過對比,闡述目前在政策制定及執行屮存在的問題與原因,總結屮央與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的經驗, 從財政稅收和政策資助等方而提出政策建議。提出省級地方政府可從頂層設計和政策協同激勵、區域聯動 和地方評價能力強化、重點省份督導與幫扶、增量成木量化分級與財稅融資創新和企業資質信貸審批與行 業評優聯動等五方而著手構建地方政府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體系。中投顧問發布的O016-2020年中國綠色建筑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建議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 中央政府及省市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關于綠色建筑的發展政策體系,
4、促進了我國建筑行業綠色發展和城市 住區環境的改良。特別是在我國新區/新城和中心城區的建設,成為重要的建筑形式。“建筑節能綠色建 筑綠色住區綠色生態城區”的空間規模化聚落正在逐步形成。繼20U年我國綠色建筑標識數量實 現井噴式增長以后,2012年、2013年綠色建筑標識數量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近年來,我國綠色建筑評 價標識項目不但數量增長快,而且規模較國外綠色建筑大,建筑面積平均在10萬平方米左右。江蘇、廣東、 上海等三個沿海地區綠色建筑的數量遙遙領先,山東、河北、湖北、浙江、北京、福建等地增速明顯。“十三五”加快推進我國綠色建筑政策激勵的建議有如下幾點:(1)強化頂層設計和關聯政策協同激勵。
5、從頂層設計強化對落實綠色建筑的政策要求,從任務分解的角度,明確各地發展目標,保障綠色建筑全國總體目標,對各項法定規劃的審杳中,強化對綠色建筑發展指標的檢杳,敦促省級地方政府綠色建筑激勵應加快推進落地的比例。鼓勵并支持省級地方政府加快立法進度,建議地方將綠色建筑納入政府目標考核或績效考評中。在協同激勵方面,與綠色生態示范城區政策、國家地方兩級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財政.支持示范項目和國家地方保障性住房等政策相協同,在地方規模化推進綠色建筑工作,提高新城/新區的發展質最;(2)加快區域聯動和地方評價能力建設。不同經濟區域的省份之間,形成相互借鑒落地政策經驗的政策機制,強化重點省市的示范工作,提高對周邊
6、地區的帶動水平,以結對子的方式,整體提高不同地中投顧問讓投資更安全經營更穩健區的綠色建筑發展水平。實施對省、市級綠色建筑評價能力的培訓,增強地方評價一、二星的能力。從2012 年下半年開始,為了加快推進全國的綠色建筑認證工作,住建部將綠色建筑一星級和二星級的認證工作下 放到地方政府。與此同時,北京等城市所冇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盂達到綠色建筑標準。昆明等要求在全市 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項冃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強化地方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的綠色建筑評價能力將冇助 于加快地方綠色建筑的認證工作;(3)建筑大省綠建轉導和重點地區幫抉。加大對近年來建筑絕對量較大 省份的監怦管理,如江蘇、浙江、山東、遼寧、湖北
7、、四川、河南、福建、安徽、廣東、湖南、河北、匕 京、重慶和江西(占我國新建建筑總量的83.4%),提高綠色建筑落實比例,鼓勵和支持綠色建筑地方標準 的編制,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和建筑氣候欠佳地區。哈爾濱法制辦于2013年12月就提出要加快哈爾濱市發 展綠色建筑的分析與研究。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以決策咨詢的方式,提高重點地區的政策規劃能力,扶 助制定綠色建筑產品推廣日錄;(4)增量成本量化分解和財稅觸資創新。優化傳統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在綠色建筑規劃設計層面,考慮從小區級布置綠色建筑,降低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將增量成本分解到財政 補貼、信貸優惠、容積率獎勵和城市配套費減免(返還)等,結合木章對省級激
8、勵政策的量化分析,完全 可以消化不同星級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與此同時,優化投融資機制,借鑒智慧城市的經濟模式,據不完 全統計,智慧城市的融資規模超過4400億元(不包括境外資金),成規模開發資金的進入,將充分激發市 場主體參與的活力,可冇效推進綠色建筑產業化政策的實施;(5)強化企業資質信貸審批和行業評優。通 過資質升級和項冃招標等行業等級和工程實施介入,是冇效引導建筑企業的政策牯施。針對房地產開發企 業,適當下浮開發貸款利率(超過1%)或爭取國家開發銀行低息貸款的政策冇助于捉高企業參與綠色建筑 開發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要深化在行業內對綠色建筑開發企業的肯定力度和廣度,加速讓綠色建筑企業 成為
9、行業的新標桿。中投顧問發布的O016-2020 中國綠色建筑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詢建議報告表示,2016年,是我 國“十三五”的開局Z年,是綠色建筑全而深化發展的關鍵年,是持續推進我國建筑業向低碳、綠色、集 約和宜居發展的重要階段。從政策的頂層設計以傘形結構向卜-推進激勵制度的實施,通過全而把握省級地 方在綠色建筑激勵政策方而的規劃,提出進一步落實綠色建筑的發展要求,從頂層設計和政策協同激勵、 區域聯動和地方評價能力強化、重點省份督導與幫扶、增量成木量化分級與財稅融資創新和企業資質信貸 審批與行業評優聯動等五方而培冇我國綠色建筑的激勵政策體系,有助于協調均衡我國綠色建筑總體發展 總體格局和穩步推進綠色建筑總體發展冃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