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回顧及地區差異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環保、綠色生態的意識越來越強烈。特別是我國內地經濟更加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人們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看到資源正在不斷枯竭,生態環境正在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這喚醒了人們對于綠色生活的意識。而綠色建筑是與人們生活居住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本文將通過闡述綠色建筑的發展過程、現狀、政策以及地區差異的意義,并提出一些相關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關注綠色建筑發展前景的建議。 關鍵字:地區差異;綠色建筑中圖分類號: G2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一、綠色建筑的概念綠色建筑,關鍵在于“綠色”二字,這并不是普通人想法中,關于綠化方面的花草樹木、環
2、境做得宜人這么簡單,綠色是一種概念,正如通用公司所發起的一場關于綠色、科技的創想活動一樣,是一種對于建筑過程當中,考慮到建筑在其使用周期之內,對周圍的環境沒有傷害,并且能夠創新的利用好周圍的環境,利用固有的生態的自然資源,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建造建筑,盡量的節約各種自然資源,使得污染更少,使得有效提高建筑的節能率以,建筑的綠化率及對可再生資源以及不可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的減少建筑對環境的污染,提供安全、舒適的人類生活、工作空間。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及可持續的發展道路做最大的貢獻。綠色建筑有著其標準的認證體系,并且日趨完善,近年來也頒布了不少關于綠色建筑評價的規定。并且綠色建筑仍然
3、是學術界的一個重要話題,專家在研究綠色建筑時,會學習探討國外的先進以及成功模式,并且不斷在我國的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以及生產力現狀下,不斷完善我國本土化的評價標準體系,提高我國綠色建筑的水平質量。二、綠色建筑的現狀雖然,我國綠色建筑的起步相對于發達國家起步較晚,增長率較低。但是在國際整體發展水平的帶動下,以及我國政策對于綠色建筑的大力支持過程中,并且在人們環保意識不斷提高的今天,還有就是在綠色建筑市場潛力的推動下,以及評價體系不斷完善的當下,不難清楚的發現,我國的綠色建筑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建筑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形式也更加多樣,其中公共建筑與住宅建筑占比最大。從綠色建筑的認證的項目組成來看,星級
4、建筑的體系已經形成了倒三角的結構,即認證的最高標準三星級的項目所占比例最大,二星級的所占比例在30%左右,一星級所占比例最少。而公共建筑對于項目的認證相對于住宅建筑來說要求更高,因為,對于建造與一般建筑不同的綠色建筑來講,綠色建筑的成本更加高昂,所以公共建筑就需要花費更多的資金達到更高的認證標準。三、綠色建筑的分類從綠色建筑認證項目的資金進行劃分,可以將之劃分為企業投資的盈利性的商業項目,例如,商品房、寫字樓、大型購物商場等。也可以劃分為政府財政投資的非營利性項目,例如,保障房,政府辦公樓等項目。整體看來,目前,我國的綠色建筑項目還是以盈利性質為主,找到總體的80%左右。但是,在早期,政府投資
5、進行建造的非盈利性質的建筑占到50%左右,但是,隨著市場需求的刺激,以及企業家看到的前景,盈利性質的綠色建筑已經占據了“大半壁江山”。二者的發展為何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那么大的比例上的變化呢?這是由于非營利性質的綠色建筑主要是由政府出資建設,并且像政府大樓、博物館、保障房的建設是需要有一定規劃的,不是盲目建設來提高比例完成任務的,如果過多的建設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但是盈利性質的商品建筑,是在市場需求的趨勢下,在把握了發展脈搏之后針對市場而做的建造決定,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率。四、綠色建筑發展過程中的地區差異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較大,綠色建筑的發展,由上文所說,大多以
6、成為盈利性質的商業建筑,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受到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所以,綠色建筑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更加密集。認證標識最多的前十位城市分別是蘇州、上海、天津、背景、廣州、武漢、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和長沙,集中占據了近70%的認證數量。在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及環渤海城市群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更加集中。這就更加突出的表現了我國綠色建筑地區上的巨大差異,東部沿海發展進程很快,但是在中部和西部的落地地區發展緩慢,中部主要集中在武漢、長沙等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的省會城市,西部主要就是重慶與成都。我國綠色建筑認證項目如此不均除了與經濟相關之外,很多相關方面做研究的學者思考這是否是與各地區建筑開發總量的
7、差異造成。通過統計檢驗綠色建筑分布的實際情況與期望情況,得出在東部沿海地區,人們的期望指數是遠遠低于實際數量的,而在中部與西部地區,期望指數又是遠遠低于東部地區指數的,但是,人們的期望值也是受到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東部地區的期望值明顯高于中西部,而中部也高于西部。筆者思考,國家應該采取一些合理的措施激勵中西部的企業,或者政府通過投資進行保障房的合理建造,來刺激達成各地區之間綠色建筑的均衡發展,至少達到合理的期望值。根據2012年所做的關于各地區間綠色建筑項目認證分布的統計,西部比例仍徘徊在5%左右,但是中西部呈現出了此消彼長的趨勢,這說明。東部的綠色建筑正在向中部進行滲透,筆者認為,這一現象也
8、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向西部發展,所以,政府在制定相應的措施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進行針對性的激勵措施。五、針對綠色建筑發展的討論從08年到現在,不到6年的時間里,我國綠色建筑在認證體系得到完善的發展是相當快速的,并且,每年的認證項目都在上升,雖相比較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綠色建筑發展仍存在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以及提速空間。在綠色建筑不斷發展過程當中,挑戰很大,前期投資也很大,但是要看到后期的回報,不僅可以獲得經濟上的效益,而且可以得到社會的信任,為我國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與平衡而做出不斷的努力。當然,這是一項浩大的會影響到國家經濟水平穩步提高的一個工程,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相對緩慢的發
9、展,還需要有一個更完備合理創新的推廣體系。從各地方政府方面來看,可以進行強制推廣以及在稅收政策方面的有一定的優惠以作激勵。比如,在某些建筑上強制要求必須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例如新城的建設以及財政投資進行建設的建筑,博物館、醫院等。在各地方紛紛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要求之后,國家可以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情況,人口情況以及根據數據統計出未來的發展狀況,制定出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例如,對企業進行綠色建筑建造工程進行經濟上的激勵優惠政策,例如,做專項補貼,減少對于物業稅的征收等,讓社會各界都著手推進綠色建筑的快速發展。但是,要考慮各地區綠色建筑發展不均衡的現狀,從技術、經濟政策等方面都要做針對性的措施,向中西部地區傾斜。結語:在未來的綠色建筑發展過程當中,企業應該看到中西部發展的潛力以及前景,國家的政策也應該對中西部的綠色建筑工程做重點推廣,將這一項對我國經濟、環境、生態有著長遠效益的項目做出成績。參考文獻:1 侯全.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回顧及地區差異C./2012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論文集.2012:1-9.2 田慧峰,張歡,孫大明等.中國大陸綠色建筑發展現狀及前景J.建筑科學,2012,28(4).3梁浩,張峰,梁俊強等.中國經濟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引擎綠色建筑產業規劃與發展J.城市發展研究,2012,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