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錄1. 工程概況11.1. 工程簡介11.2. 混凝土設計要求11.3. 大體積混凝土概況22. 編制依據22.1.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1222.2.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22.3.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22.4.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32.5.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T50080-201632.6.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32.7. 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XG2-201532.8. 建筑用砂GB/T14684-201132.9. 建筑用卵石、碎石GB/
2、T14685-201132.10.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32.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T104-201132.1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技術規程JGJ55-201132.13. 混凝土泵送技術規程JGJ/T10-201132.14.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32.15.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住建部令第37號)32.16.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32.17. 本工程設計圖紙32.18. 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3. 施工準備33.1. 技術準備33.2. 材料準備33.3. 現場準備工作33.4. 設備的
3、選擇及布置44. 施工部署44.1. 施工區段劃分44.2. 正常施工縫留設位置:54.3. 人員安排54.4. 商品混凝土65.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式及順序85.1. 澆筑方式85.2. 澆筑順序和控制原則:86.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97. 混凝土試驗108. 混凝土澆筑118.1. 砼澆筑施工工藝流程118.2. 進場砼質量控制118.3. 澆筑方法128.4. 混凝土振搗128.5. 砼表面處理138.6. 泌水處理148.7. 二次澆筑148.8. 砼的養護148.9. 混凝土檢測148.10. 成品保護159. 質量保證措施及主要質量要求169.1. 質量保證措施169.2. 混凝土的
4、質量目標189.3. 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189.4. 混凝土的抗裂措施199.5. 降溫措施199.6. 主要質量要求和驗收標準2110. 安全與環保措施2110.1. 砼泵送設備的主要安全措施2110.2. 用電安全2110.3. 環保措施2211. 雨季施工措施2212. 應急處置2212.1. 現場臨時停電的處置2212.2. 現場輸送系統發生故障的處置2313. 混凝土自約束應力計算書2313.1. 計算依據及說明:2313.2. 混凝土的彈性模量2313.3. 混凝土最大自約束應力2313.4. 控制溫度裂縫2414.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保溫層計算書24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
5、范GB50496-2009242、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著2415. 伸縮縫間距和結構位移值計算書2515.1. 計算依據2515.2. 結構相對地基的綜合溫差2615.3. 混凝土的極限變形值2715.4. 地下鋼筋混凝土底板或長墻的伸縮縫間距2715.5. 混凝土結構位移值計算2716. 附表及附圖11. 工程概況1.1. 工程簡介吉祥鳳景灣二期【(8#樓、9#樓、13B#樓一單元、13B#樓二單元、13B#樓三單元(8#樓)、13B#樓四單元(9#樓)、13B#樓A入戶大堂、8、9#樓地下室)】,位于廣西南寧市吉祥路9號。8#樓地上33層,9#樓地上32層,13B#樓一單元13B#樓四
6、單元地上3層,13B#樓A入戶大堂地上1層,地下室為2層,地上建筑面積86172.01m2,地下建筑面積26782.85m2,總建筑面積112954.86m2。設計標高0.000相當于絕對高程93.500m(除9#樓為93.510m外),場地現狀地面標高約為91.0m。建設單位:廣西北投地產有限責任公司設計單位:華藍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勘察單位:南寧地礦地質工程勘察院施工單位:廣西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監理單位:廣西益建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1.2. 混凝土設計要求結 構 部 位混凝土標號基礎墊層C15筏板C40,抗滲等級P10承臺、底板、頂板混凝土C30,抗滲等級P10地下室負二
7、、一層墻柱(除主樓部分)C40、C30地下室負二、一層外墻柱C40、C30,抗滲等級P108#樓:-22層墻柱C558#樓:37層墻柱C508#樓:812層墻柱C458#樓:1317層墻柱C408#樓:1822層墻柱C308#樓:23及以上層墻柱C25二層屋面梁板 (含樓梯板)C25構造柱、圈梁、過梁、壓頂梁C259#樓:-22層墻柱C5537層墻柱C50812層墻柱C451317層墻柱C401822層墻柱C3023及以上層墻柱C25二層屋面梁板 (含樓梯板)C25構造柱、圈梁、過梁、壓頂梁C2513B#樓墻柱C4013B#樓板C30、C351.3. 大體積混凝土概況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
8、GB50496-2009),幾何尺寸均超過1m,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范疇。本工程8#、9#樓為筏板基礎,結構筏板面標高為88.450,筏板厚為1500mm,采用C40,P10防水混凝土。筏板配筋HRB400E級鋼C25200雙向布置,保護層厚度40mm。8#樓筏板面積1572m2、9#樓筏板面積1565m2,體量大,屬大體積混凝土。因此本工程8#、9#樓筏板基礎須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法進行施工。 混凝土結構物體積較大,混凝土一次性澆筑量大,大體積混凝土除了需要滿足強度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混凝土強度等級比較高。單位水泥用量較大,水化熱和收縮容易造成結構的開裂,混凝土由于其水泥水化熱不容易
9、很快散失,蓄熱于內部,使溫度升高較大,容易產生由溫度引起的裂縫。因此對溫度進行控制,是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最突出的問題。必須處理或解決由于水泥產生的水化熱所引起的混凝土體積變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混凝土裂縫。2. 編制依據2.1.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122.2.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2.3. 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2.4.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5.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試驗方法GB/T50080-20162.6.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2.7. 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2007/X
10、G2-20152.8. 建筑用砂GB/T14684-20112.9.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2.10.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2.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JGJ/T104-20112.1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技術規程JGJ55-20112.13. 混凝土泵送技術規程JGJ/T10-20112.14. 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20112.15. 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規定(住建部令第37號)2.16.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93號2.17. 本工程設計圖紙2.18. 本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 施工準備3.1.
11、技術準備3.1.1. 施工圖紙會審已完成,組織項目相關人員熟悉圖紙。3.1.2. 對施工班組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前技術交底。3.1.3. 作好底板澆筑前的標高控制、混凝土澆筑令等工作。3.1.4. 組織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前鋼筋隱蔽工程的報驗,水電、消防、等預留預埋到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報驗報審。3.1.5. 施工用設備檢修和試運轉完成。3.1.6. 提前注意天氣變化(聯系氣象部門查詢氣象信息),避開雨天澆筑混凝土。3.2. 材料準備提前三天把材料計劃報給商品混凝土公司,讓混凝土公司做好材料準備。養護覆蓋用塑料薄膜、麻袋等提前預備。其它材料及機具:汽車泵、振動棒、手電筒、標尺、混凝土吊斗、
12、溜槽、大小平鍬、混凝土坍落度筒、混凝土標養試模、抗滲混凝土試模、水準儀、白線、尺子、抹子、彩條布等。3.3. 現場準備工作3.3.1. 將筏板結構設計頂標高利用水準儀將其高度(同一標高)測設在柱、墻鋼筋上,并用紅色油漆作好標記,便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標高控制。3.3.2.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期間,事先向建設單位向供電部門了解近期施工現場的供電情況,以保證混凝土振搗及施工照明?,F場準備一臺30KW柴油發電機,以防止意外停電時,啟動發電機供振動棒和照明使用。3.3.3. 實行管理人員輪流值班,保證混凝土連續澆灌順利進行。3.3.4. 施工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對各預留孔洞的位置、標高、形狀予以標識記
13、錄,對照施工情況逐個比對、檢查,以免出現漏埋、錯埋的現象。3.3.5. 認真檢查各預留孔洞、電梯井、集水坑、后澆式膨脹加強帶及地下室底板外側壁模板的支撐和加固系統是否牢靠,對不符合要求的應予以整改加固,保證混凝土澆筑時不發生移位、傾斜等不良現象。3.3.6. 將基礎底板內的渣物清理并沖洗干凈。3.3.7. 基礎底板鋼筋及柱、墻插筋及電梯井、集水坑模板安裝應分段盡快施工完畢,并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相關人員進行隱蔽工程驗收。3.3.8. 擬設混凝土泵車停靠點及商品混凝土運輸車輛行走路線,有序合理的組織混凝土罐車的進出。3.3.9. 外部協調準備工作3.3.10. 按防塵方案、做好進出場車輛防塵準備
14、措施。3.3.11. 提前與混凝土公司進行溝通,盡量與其它工地大量混凝土澆筑時間錯開,確?;炷翝仓陂g混凝土及時連續供應。3.4. 設備的選擇及布置泵車的選擇:現場配置一臺50米長和一臺60米長臂架式混凝土輸送泵,總輸送量為100.0 m3/h);混凝土輸送車選擇:商砼公司運輸車往返工地需50分鐘,因此需配備10-13臺混凝土輸送車(12立方/車)。4. 施工部署4.1. 施工區段劃分8#樓根據8-17軸后澆帶位置分兩個流水施工段,9#樓根據9-19軸后澆帶位置分兩個流水施工段。見附圖。4.2. 正常施工縫留設位置:人防墻部位上反0.3m在外墻周圈留設止水鋼板。墻柱:留設于筏板面處4.3.
15、人員安排4.3.1. 管理人員安排項目經理部對底板大體積砼的澆筑、養護等各項工作做出總部署,配備兩套人員,管理、監督控制砼的施工過程、施工順序、底板砼的施工質量。 大體積砼施工管理人員安排 序號負責內容責任人備注 1現場協調李海華2技術負責朱紅年3施工負責周階4安全負責莫澤5砼收料邱宇柱6砼試驗檢驗羅恒7測量員陳歡禮4.3.2. 管理人員職責施工總協調:負責砼的預定、生產、運輸、澆筑全過程施工作業、質量控制及協調溝通。施工員、質檢員:混凝土施工相關操作工具配備數量檢查;負責混凝土現場內運輸車輛組織和交通;混凝土進場數量和進場時間控制;質量檢查驗收,每車必檢;泵車或地泵的站位和泵管的架設;混凝土
16、施工質量、澆筑順序、施工操作人員現場組織和各工種配合作業安排。資料、取樣員:混凝土預拌報告和相關質量資料的收集;對進場混凝土進行檢驗,包括坍落度、外觀質量及混凝土試塊制作。安全員:負責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安全檢查,包括電動工具、臨時電纜架設、運輸危險路段夜間照明等;采取有效安全防護措施、安全用具的佩戴監督管理。測量員:梁板柱墻等混凝土澆筑高度控制及抄平;梁柱墻等構件插筋的軸線位移控制;混凝土構件外形尺寸及軸線位置的監督控制;配合和指導木工進行模板外形尺寸及軸線位置的調整校正。電 工:對施工現場臨時照明電纜、配電箱部署;電動工具單箱配備數量監督;臨時電拉設應符合臨時用電安全要求;整個施工用電線路及
17、配電箱的維護,保證施工過程電路暢通安全,用電設備及塔 吊正常工作;與安全員配合,進行安全用電的監督和檢查。機械修理:部署施工電動工具和手工工具數量,包括使用數量和備用數量,保證全部工具混凝土施工前運行良好,主要是振搗棒、平板振搗器、潛水泵及鐵鍬;垂直運輸設備正常運行。4.3.3. 施工人員的安排施工人員輪流制作業。每班交接班工作提前半小時完成,人不到崗不準換班,并明確接班注意事項,以免交接班過程帶來質量隱患。每班每臺泵車施工人員組成見下表:序號工作內容人員數量備 注1裝卸、平料2人2砼振搗6人4平倉抹平壓實5人統一調配5現場電工1人統一調配6機械修理工1人統一調配7鋼筋工2人8木工2人9雜工4
18、人10合計每班人數16-21人施工時要求各個工種顧全大局,服從調度,保證項目經理部靈活有效地調度全體施工力量,確保砼澆筑保質保量連續施工。4.4. 商品混凝土4.4.1. 供應商的確定在施工前期,由我司考察和選定信譽較好,具備較強供應能力的砼供應商,在簽定商品砼供應協議時,應申明使用部位砼的性能與數量。原則上框定砼強度等級、抗滲標號、坍落度、澆筑時間和工程部位等數據,工程質量在材料質量保證和足量按時供應上首先得以落實。4.4.2. 原材料選擇確定:4.4.2.1. 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混凝土;4.4.2.2. 采用非堿性活性骨料。4.4.2.3. 粗骨料采用表面粗糙、質地堅硬、
19、級配良好、孔隙率和含砂率小的碎石,粒徑5-31.5mm,含泥量不大于1%;4.4.2.4. 細骨料選用顆粒較粗、空隙較小、含泥量較低的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細度模數宜大于2.3;4.4.2.5. 除上述以外,混凝土原材料還應滿足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驗方法標準JGJ52的規定。4.4.2.6. 摻合料。基礎筏板屬大體積混凝土,需添加粉煤灰的摻量約為15%-20%。粉煤灰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郀t礦渣粉GB/T18046的質量檢驗要求。4.4.2.7. 添加劑:減水劑、緩凝劑、膨脹
20、劑、抗裂防水劑的添加必須符合混凝土外加劑GB8076、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的規定。4.4.2.8. 外加劑的摻入品種和摻量應根據工程所用膠凝材料經試驗確定。外加劑的準確摻量應按照混凝土強度等級,提前由試驗室試配確定。 4.4.2.9. 拌合用水選用自來水。4.4.3. 配合比設計:大體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除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范JGJ55外,還應符合下列規定(GB50496-2009):4.4.3.1. 采用混凝土60天或90天強度作為指標時,應將其作為混凝土配合比的設計依據。4.4.3.2. 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澆筑工作面的塌落度不宜大于160mm。
21、4.4.3.3. 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不大于380KG/m,摻入摻合料時,水泥用量不小于280KG/m.用水量不宜大于175KG/m,4.4.3.4. 粉煤灰摻量不宜超過膠凝材料用量的40%;礦渣粉的摻量不宜超過膠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礦渣粉摻合料的總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用量的50%。4.4.3.5. 水膠比不得大于0.5。4.4.3.6. 砂率宜為38%-42%。4.4.3.7. 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4.4.3.8. 在混凝土制備前,應進行常規配合比試驗,并應進行水化熱、泌水率、可泵性等對大體積混凝土控制裂縫所需的技術參數的試驗。4.4.4. 商品砼供貨為了保
22、證混凝土能夠及時運送到工地,我司將會同砼供應商對運輸線路進行考察。確定攪拌站到工地的線路,同時對運輸線路上的車流量高峰時間進行了分析,準備應急方案,來確保砼及時送到現場。為預防砼在澆筑過程中,出現停、斷砼的情況,由商混站和施工單位及時溝通,保證現場??康却凉仓捻艛嚢柢嚥簧儆?臺,并充分考慮南寧早晚高峰期的禁行時間段。砼攪拌運輸車裝料前需將拌筒中積水排凈。運輸途中,拌筒以13r/min運行,以防止砼離析。砼罐車到工地現場卸料前,應使拌筒以812r/min速度轉運12min,然后再反向轉動卸料。本工程因工期緊張,方量較大,砼供應商要隨供貨派出現場調度、技術人員各一名駐場,隨時反饋工地砼的質量并及
23、時調整,必須保證大體積混凝土的優先供應,確保施工的連續性。5.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式及順序5.1. 澆筑方式 汽車泵停置在基坑邊進行混凝土澆筑。5.2. 澆筑順序和控制原則:5.2.1. 澆筑主筏板時先澆筑最低位置(電梯井、集水坑),再澆筑筏板基礎,從西往東、從南向北擴展。5.2.2. 因筏板結構厚度大,砼工程量較大,為保證澆筑過程中不出現施工冷縫,澆筑筏板砼采取斜面分層方式。配備2臺砼泵平行澆注,施工中同時從筏板短邊一側開始向另一側連續推進澆筑。澆筑平面示意圖見附件: 砼斜面分層澆筑示意圖每個出料泵管必須劃分澆筑區域,澆筑過程中要沿直線前進,同時保證各澆筑帶要齊頭并進,互相搭接,利用混凝土自
24、然流淌的斜面,分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頂確保各澆筑帶之間上下混凝土的結合。筏板厚1500mm分三層澆筑每層500mm。5.2.3. 在初凝前繼續澆筑,過程中嚴格控制好暫留時間,嚴禁出現施工冷縫。5.2.4. 底板砼施工不設施工縫,必須確保一次性連續澆筑混凝土,從技術方案上防止裂縫。6.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6.1. 測溫儀器電子測溫儀、溫度傳感器、標準溫度計6.2. 測溫點布置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中,8.7.4第4點:“對基礎厚度不大于1.6m,裂縫控制技術措施完善的工程,可不進行測溫”。根據本工程實際情況,由于本工程筏板基礎厚1500mm,面積較大,且澆筑時間正好
25、為南寧市氣候條件較熱時段,為更好地對本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行控制,對筏板基礎中部混凝土進行測溫。根據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GB50666-2011中,8.7.4第1點:“宜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兩個交叉豎向剖面進行測溫,豎向剖面交叉位置宜通過基礎中部區域”,本工程8#、9#樓筏板基礎分別布置16個測溫點,每個測溫點分上中下布置3個測溫元件,其中最上的測溫點設置在距離混凝土表面50mm處,中間點設置在混凝土結構構件正中間部位,最下的點設置在距離混凝土下表面50mm處。測溫點布置見:測溫點布置圖。布置原則(附圖 筏板測溫孔布置圖)6.2.1. 筏板測試區選為澆筑平面軸線對稱的一半區域。6.2.2.
26、 為避開墻柱位置,在平行軸線外側5001000mm布置測試孔,每條測試軸線上布置測孔數量大于4點。測試孔間距為3米5米。6.2.3. 每個測溫孔內沿筏板厚度方向設置3個測點。外表以內50mm、正中、地面上50mm處必須設置。6.2.4. 大體積混凝土里表溫差、降溫速率及環境溫度及溫度應力的測試,在混凝土澆筑后,派專職技術人員于初凝后72小時內每2小時測溫一次,72小時后每4小時測溫一次,7天14天每6小時測溫一次(力求在接近混凝土出現最高和最低溫度時測量)測至溫度穩定為止;入模溫度的測量,每臺班不少于2次。測溫結果以書面形式每日及時反饋到項目部技術部,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控制溫差。 6.3. 溫控
27、指標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在25以內。6.4. 測溫元件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列規定: 6.4.1. 測溫元件的測溫誤差應不大于0.3(25環境下); 6.4.2. 測試范圍:-30150; 6.4.3. 絕緣電阻大于500M 6.5. 應變測試元件的選擇應符合以下列規定: 6.5.1. 測試誤差應不大于1.0; 6.5.2. 測試范圍:-10001000; 6.5.3. 絕緣電阻大于500M; 6.6. 溫度和應變測試元件的安裝及保護符合下列規定: 6.6.1. 測試元件安裝前,必須在水下1m處經過浸泡24h不損壞; 6.6.2. 測試元件接頭安裝位置應準確,固定牢固,并與結構鋼筋及固定架金屬體
28、絕熱; 6.6.3. 測試元件的引出線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護; 6.6.4. 測試元件周圍應進行保護,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下料時不得直接沖擊測試測溫元件及其引出線;振搗時,振搗器不得觸及測溫元件及引出線。 6.7. 在混凝土澆搗后,立即覆蓋,進行保溫,做法是鋪一層塑料薄膜及二層濕麻袋,再澆水養護。該措施其結果將使混凝土表面升溫,減少了內外溫差。6.8. 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在混凝土澆搗后,立即覆蓋底板面進行保溫。該措施可保持混凝土表面溫度,減少了內外溫差。倘若情況有變,還可再增加一層麻袋,以此來增加混凝土表面溫度,減少內外溫差,避免因溫差過大產生裂縫。養護時間不少于14天。7. 混凝土試驗7.1
29、. 準備坍落度桶,以便現場取樣測定商品砼坍落度,交貨地點的坍落度與出站前坍落度允許偏差20mm。澆筑現場每1車檢查一次坍落度。7.2. 準備砼試模,含標準抗壓強度模具(正方體)和抗滲強度模具(圓柱體),以便現場取樣,制備砼試塊,經標準養護、同條件養護后用以測定砼實際強度等級、抗滲標號。砼試塊的取樣方式:現場取樣時,以攪拌車卸料1/4后至3/4前砼為代表。7.3. 商品砼應提供商品砼書面資料,主要包括:原材料出廠合格證、試驗報告、含堿量報告;商品砼配合比申請通知單;商品砼開盤鑒定書;商品砼出廠合格證;商品砼抗壓試驗報告、抗滲試驗報告等。7.4. 混凝土試塊的留置按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
30、B50204-2015和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規定,具體如下:7.4.1. 當一次連續澆筑超過1000m3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樣不得少于一次。7.4.2. 同一樓層、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樣不得少于一次。7.4.3. 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準養護試件,同條件養護試塊的留置組數應根據工程實際需要確定。 7.4.4. 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結構,其混凝土試件應在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同一配合比、同一工程的混凝土,取樣不應少于一次,留置組數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7.4.5. 連續澆筑混凝土每500m3應留置一組抗滲試件(一組為6個抗滲試件),同時需留置抗壓強度試塊,
31、兩種試塊應取自同一車混凝土拌和物,每項工程不得少于2組。采用預拌混凝土的抗滲試件,留置組數應視結構的規模和要求而定。7.4.6. 對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強度等級,均應留置同條件養護試件。7.4.7. 同一強度等級的同條件養護試件,其留置的數量應根據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確定,不宜少于10組,且不應少于3組。7.4.8. 同條件試件拆模后,應放置在靠近相應結構構件或結構部位的適當位置,并應采取相同的養護方法。7.4.9. 同條件養護試件應在達到等效養護齡期時進行強度試驗。8. 混凝土澆筑8.1. 砼澆筑施工工藝流程鋼筋、模板、預埋件驗收 場內運輸與布料 測溫元件或測溫孔布置 混凝土運輸 混凝
32、土分層澆筑 表面處理測溫、養護 拆模8.2. 進場砼質量控制8.2.1. 砼質量控制:攪拌站派人進駐施工現場,對澆筑過程中的質量進行監控。砼到現場后由項目取樣人員與攪拌站共同對砼的出罐溫度、塌落度進行測試。塌落度超差時現場可以拒收并退回。8.2.2. 施工現場嚴禁往砼內加水和減水劑?,F場人員應收好混凝土小票,并做好記錄。8.2.3. 混凝土運送至現場,如砼出現較輕離析或分層現象,應對砼進行二次攪拌。8.2.4. 嚴格控制混凝土出料溫度,砼運至現場的溫度,最高不宜超過15,最低不宜低于5。8.3. 澆筑方法本工程主樓筏板尺寸較大,為防止冷縫出現,我們采用商品混凝土,兩臺汽車泵輸送澆筑,施工時采取
33、斜面分層、依次推進、整體澆筑的方法,使每次疊合層面的澆注間隔時間不大于2h,小于混凝土的終凝時間,施工過程中,不得因人員、機械等原因停止施工或在砼終凝前再次留施工縫。要求施工班組準備兩組人員,結合現場具體澆筑實際情況調動,要求一定確保下料口混凝土能很好地覆蓋下層已澆筑的混凝土,避免形成冷縫。地下室承臺、底板、筏板、外墻具有不同砼等級,澆筑時要仔細核對車輛的砼強度等級及砼澆筑部位,要求正確無誤方可進行澆筑采用分段分層澆筑,每層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膨脹加強帶砼采取連續澆筑的方式,先澆筑帶外砼,待帶外砼接近膨脹加強帶時,澆筑完成膨脹加強帶砼,并于帶外砼初凝前繼續完成剩余之砼澆筑,澆筑時應避免帶外
34、砼流入帶內,影響膨脹效果。當施工到吊模處,需小心操作,嚴禁混凝土直接從泵管里放出,沖擊模板,應該采用旁邊堆灰,鐵鍬布料的方式,防止對模板造成大的沖擊;振搗也應嚴格謹慎,掌握好振搗時間,防止出現過振,致使模板偏位,也要防止出現漏振,使該處結合不到位,成為薄弱部位;施工中,還需安排專人看模,出現偏位,立即進行補救(并進行測量復核)。8.4. 混凝土振搗8.4.1. 在下料口,三個振搗手均勻分布在整個斜面,沿圖示中小箭頭方向推進,確保不漏振,使新泵出的混凝土與上一斜面混凝土充分密實地結合。振搗應及時、到位,避免混凝土中石子流入坡底,發生離析現象。澆筑方法如圖 坡度:1:71:6但不陡于1:3. 8.
35、4.2. 混凝土采用機械振搗棒振搗。振搗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撥”,上下抽動,均勻振搗,插點要均勻排列,插點采用并列式和交錯式均可:插點間距為300400mm ,插入到下層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約50100mm,振搗時應依次進行,不要跳躍式振搗,以防發生漏振。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30s,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顯著下沉、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止。為使混凝土振搗密實,每臺混凝土泵出料口配備4臺振搗棒(3臺工作,1臺備用),分三道布置。第一道布置在出料點,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淌坡度,第二道布置在坡腳處,確?;炷料虏棵軐?,第三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點要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移動距離和插入深度。振搗時
36、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方向須與推進方向相反,沿斜面自下而上進行,逐漸上移。8.4.3. 澆筑后的混凝土,必須在界限以前給予二次振搗,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處形成的水分與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形成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從而提高抗裂性。8.4.4. 在振搗時振搗器不得碰撞鋼筋、模板和預埋件。8.4.5. 在澆筑過程中正確控制間歇時間,上層砼應在下層砼初凝之前澆筑完畢, 并在振搗上層砼時,振搗棒下插5cm,使上下層砼之間更好的結合。8.5. 砼表面處理混凝土澆注至略高于設計標高時用鋁合金刮桿將表面刮平,并用木、鐵抹子進行抹壓,在混凝土收漿接近初
37、凝時,對混凝土面進行二次抹壓,用地面打磨機全面仔細打抹兩遍,既能增加混凝土的平整度,使砼面層再次充分達到密實、與底部結合一致,以消除混凝土由初凝到終凝過程中由于收水硬化而產生表面裂縫的最大可能性,又能把其初期表面的收縮脫水細縫閉合,還可以解決由于表層鋼筋下部水分的散失,造成的在表層鋼筋上部的細小裂縫。抹壓收漿時要同步進行覆蓋養護,整個抹壓應控制在混凝土終凝前完成。8.6. 泌水處理混凝土拌合料澆筑之后到開始凝結期間,由于骨料和水泥漿下沉,水分上升,在已澆筑混凝土表面析出水分,形成泌水,使混凝土表面拌合料的含水量增加,產生大量浮漿,硬化后使面層混凝土強度底于內部的混凝土強度,并產生大量容易剝落的
38、“粉塵”,混凝土在采用分層施工澆筑工藝時,必須清除泌水和浮漿,否則會嚴重影響上下層混凝土之間粘結能力。影響鋼筋和混凝土握裹強度,產生裂縫。大體積混凝土基礎底板在澆灌振動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大量的泌水,由于混凝土為一個大坡面,泌水延坡面流至坑底,隨著混凝土澆筑向前滲移,最終集中在基坑頂端排除,當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頂端模板時,改變澆灌方向,從頂端往回澆灌,與原斜坡相交成一個集水坑,并有意識的加強兩側模板處的混凝土澆筑強度,使集水坑逐步在中間縮小成水潭,使最后一部分泌水匯集在上表面,派專人隨時將積水清除,并用掃帚將混凝土表面浮漿清除。不斷排除大量泌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質量和抗裂性能。8.7. 二次
39、澆筑在下部砼初凝后立即對上部預埋螺栓進行檢查、校正,支設已加工成型的上部基礎模板。對已硬化的砼表面清理水泥薄膜、松動石子,鑿毛后用水沖洗并清除積水,使新舊砼緊密結合。上部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在初凝前再次對預埋螺栓進行檢查,校正,確保預埋螺栓的標高、軸線位置的正確。為增加二次澆筑下部與上部混凝土的凝結力,在二次澆筑部位用12300鋼筋上下各露250cm作插筋處理 。8.8. 砼的養護8.8.1. 采用塑料薄膜及二層濕麻袋和澆水養護和的方法,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做法是先鋪一層塑料薄膜再鋪二層麻袋,再次澆水養護。8.8.2. 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在12h內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炷琉B護時
40、間不得少于14d。8.9. 混凝土檢測8.10.1. 混凝土試塊的留置砼試塊在澆筑地點隨機取樣制作。同一車運送的混凝土在澆筑地點入模前隨機取樣制作(而不應在泵車旁邊),在卸料量的1/4至3/4之間采取,每次取樣量應滿足混凝土質量檢驗項目所需量的1.5倍且不少于0.02M3。每次取樣應至少留置一組標養試件,并留置適量的同條件養護試件用于結構實體檢驗及確定拆模時間。抗壓試塊制作150mm150mm150mm的標準試塊,并標準養護28天。養護條件202,相對濕度95%以上,留置數量:一次性連續澆筑不超過1000m3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100 m3作一組,一次性連續澆筑超過1000m3的同一配合比的
41、混凝土每200 m3作一組。抗滲試塊:每500 m3作一組。8.10.2. 混凝土坍落度測試8.10.2.1. 檢測頻率:前三車必測(以到場混凝土檢測為準,如有不合格,則測到連續3車合格為止),以后每小時測一次(中途檢驗如發現不合格,后繼也要測到連續3車合格為止)。8.10.2.2. 檢測方法及處理:如果檢測結果符合182cm,則可澆筑;如不符合,則在同車進行第二次檢測,如果合格則放行,如果不合格不得使用并做退貨處理。8.10.2.3. 檢測坍落度部位:在混凝土車運到現場,開始卸料前測得為準。8.10.2.4. 混凝土坍落度采用坍落筒測試:測試時將攪拌好的混凝土分三層裝入坍落度筒中,每層插搗2
42、5次,抹平后垂直提起坍落度筒,測得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坍落高度為混凝土的流動性。8.10.3. 混凝土卸料口溫度測試8.10.3.1. 施工時將混凝土從運輸罐車卸料口倒入手推車內,試驗人員將便攜式建筑電子測溫儀的測溫探頭金屬桿插入到手推車被測物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少于其長度的1/2,兩分鐘左右在主機上讀取溫度數據。在測量拌合物溫度時,為避免測溫探頭與拌合物中的硬物過度撞擊而影響使用壽命,可先用金屬棍在拌合物中預留孔,再將測溫探頭插入孔中測溫。每次用后應將測溫探頭擦試干凈。8.10.3.2. 入泵溫度測試頻率同坍落度檢查頻率。8.10.3.3. 施工處理方式:混凝土入泵溫度高于28 OC(冬期不
43、應低于13 OC)為限,當測得混凝土的入泵溫度在26OC28OC之間時,向攪拌站發出預警。8.10.3.4. 當測得的入泵溫度高于28OC(冬期低于13 OC)時,現場退貨。混凝土測溫時作好記錄。8.10. 成品保護8.10.1.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必須密切注意保護好溫度監控點,做好醒目標志,同時進行監測,專人檢測表面溫度及結構中心溫度。8.10.2.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易使鋼筋產生位移,因此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隨時復核鋼筋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以保證位置正確。8.10.3. 混凝土養護強度達到1.2Mpa后,才允許下一工序施工。8.10.4. 為了減少收縮裂縫,待混凝土表面無水漬時,宜用電動
44、收光機進行第二次研壓抹光。8.10.5. 側面模板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其棱角不因拆模而損壞時,方可拆模。8.10.6. 使用振動棒時,注意不要觸碰鋼筋與埋件、預埋螺栓、暗管等,如發現變形應及時校正。8.10.7. 雨期施工應備有足夠的防御措施,及時對已澆筑的部位進行遮蓋。下雨期間,應避免露天作業。9. 質量保證措施及主要質量要求9.1. 質量保證措施9.1.1. 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項目副經理為副組長的底板混凝土施工防裂縫小組。9.1.2. 成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領導小組,對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進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分別負責,下設六個職能小組(見下表)。職能小組名單職能小組成 員職 責現場管理小
45、組周階負責砼現場施工管理與組織工作,負責指揮現場砼的澆筑工作,負責協調各部門保證商品砼的及時供應及混凝土施工的順利進行,負責砼入模時的測溫工作。質量監控小組韋斯營控制砼施工質量及操作方法,檢查監控模板及操作方法,檢查監控模澆灌振搗順序,檢查和監控預埋螺栓的位置和標高。技術管理小組朱紅年負責砼施工的技術問題,控制配合比,原材質量及試塊制作,負責底板砼施工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負責安排混凝土測溫工作,負責對測溫數據進行整理驗算。材料設備供應小組邱宇柱 負責材料供應,及時提供所需其它與施工有關的機具材料,保證質量、數量,并提供材質單及各種材料合格證,搞好材料的保管及發放,負責收集商品砼到場小票。交通協
46、調小組尹杰負責協調混凝土施工時的交通情況、協調混凝土罐車禁行時段現場罐車??繄龅?,協調與周圍居民關系。安全后勤小組盧忠平負責安全施工管理,保證文明安全施工,檢查門口道路的疏通及電路的安全可靠性,保證做好后勤保障、食堂管理。9.1.3. 混凝土工程質量預控圖:9.1.4. 要求嚴格原材料的進場檢驗,檢測合格后方可使用?;炷翝沧⑶埃缴唐坊炷凉具M行原材料質量和數量的檢查。9.1.5. 加強現場對每車商品混凝土塌落度和和易性檢查,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允許卸料9.2. 混凝土的質量目標嚴格執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以及本方案要求,進行混凝土澆筑,確?;炷潦┕べ|量,采取一切措施減少混凝土裂
47、縫,特別是要盡量避免混凝土有害裂縫的出現。9.3. 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措施9.3.1. 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于工人的教育,抓住關鍵的混凝土振搗作業,來保證施工質量,避免漏振和過振,使混凝土內部密實、表面光滑。9.3.2. 對到場不合格的混凝土由項目工程師退回攪拌站,并記下車型、車號。9.3.3. 質量檢查人員檢查施工,嚴格按步序振搗;接班振搗人員提前半小時到崗與上班振搗人員共同操作,交班人員推遲交班半小時撤崗(有一小時共同工作時間)。9.3.4. 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由混凝土小票和試驗報告計算控制。9.3.5.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必須要分層澆筑和振搗。對于小截
48、面部位以及鋼筋密集區必須要加強振搗。9.4. 混凝土的抗裂措施9.4.1. 控制混凝土內外溫差、表面與外界溫差,防止混凝土表面急劇冷卻,采用混凝土表面保溫措施或蓄水養護措施;9.4.2. 加強混凝土養護,嚴格控制混凝土升溫速度,使砼表面覆蓋溫差小于8-10C。9.4.3. 從采取控制混凝土出機溫度、溫升、減少溫差等方面,以及改善施工操作工藝。9.4.4. 采用低熱水泥,如優先選擇礦渣硅酸鹽水泥;摻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高效減水劑或緩凝劑等。9.4.5. 要求砼級配良好,不泌水,不離析,和易性良好,強度等級同設計要求,到澆筑工作面的塌落度不宜大于220mm,初凝時間控制在6小時 (以利于混凝土散熱
49、)9.4.6. 摻入膨脹劑,在最初14d潮濕養護中,使混凝土體積微膨脹,補償混凝土早期失水收縮產生的收縮裂縫; 9.4.7. 改善骨料級配,如大體積基礎混凝土可摻加15%塊石;9.4.8. 分層澆筑混凝土,每層厚度不宜大于500mm,以加快熱量散發,并使溫度分布較均勻,同時也便于振搗密實。上層混凝土覆蓋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進行。9.4.9. 預埋冷卻水管,用循環水降低混凝土溫度,進行人工導熱。因基礎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1)-(5)條由項目部對攪拌站進行交底,其他由現場控制。9.5. 降溫措施9.5.1. 冷凝管降溫措施要求根據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 50496-2009等規范規定,以及按
50、監理單位要求,我單位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采用降溫處理措施。筏板基礎所用混凝土強度較高,水泥用量較大,會因水泥水化熱過大、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的溫度裂縫,屬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除采取摻加高性能減水劑降低水膠比、摻加粉煤灰降低水泥用量等措施減少水化熱外,還必須在混凝土內部布設冷凝管,確保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質量。9.5.2. 冷凝管冷卻排布法施工 9.5.2.1施工方法:采用內徑50mm,壁厚1.5mm鋼管作冷凝水管,自帶套頭,并以彎管接頭和直管接頭連接。連接時應牢固,將冷凝管與C182000鋼筋馬鐙綁扎固定以防止混凝土灌注、搗固時影響造成失效。在冷凝管的進出水口各設置一道閥門,以控制進水的方向
51、和流量。 9.5.2.2水管冷卻的排列方式:冷凝水管冷卻法的排列方式一般采用矩形型布置,本工程主樓筏板厚度為1.5m時采用單層矩形排列方式,水平間距為1.5m,待混凝土初凝后進行通水。9.6. 主要質量要求和驗收標準混凝土結構構件的檢查按照施工段進行劃分檢驗批,同一檢驗批內抽查10%。混凝土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的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必須符合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中的相關規定,同時還要滿足國優工程標準要求。主要構件的允許偏差項目(見下表):項次檢查項目允許偏差(mm)檢驗方法1軸線位移5mm尺量檢查2標高5mm用水平儀檢查3表面平整度3mm2m靠尺和塞尺4預埋件中
52、心線位置偏移2mm尺量檢查5基礎尺寸5mm尺量檢查8角、線順直度3mm拉線、尺量檢查10. 安全與環保措施10.1. 砼泵送設備的主要安全措施10.1.1. 泵車操作工是由商品混凝土公司委派的專業熟練的操作人員。10.1.2. 泵車料斗內的砼保持一定的高度,防止吸入空氣造成堵管或管中氣錘聲和造成管尾甩傷人的現象。10.1.3. 泵車安全閥必須完好,泵送時先試送,注意觀察泵的液壓表和各部位工作正常后加大行程。在砼坍落度較小和開始起動時使用短行程。檢修時必須卸壓后進行。10.1.4. 當發生堵管現象時,立即將泵機反轉把砼退回料斗,然后正轉小行程泵送,如仍然堵管,則必須經拆管排堵處理后開車,不得強行
53、加壓泵送,以防發生炸管等事故。10.1.5. 砼澆筑結束前用壓力水壓泵時,泵管口前面嚴禁站人。10.2. 用電安全10.2.1. 砼振搗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用電設備必須一機一閘,漏電開關完好。10.2.2. 夜間作業使用碘鎢燈、振動器的外殼應有可靠的接地保護,流動照明燈必須有絕緣支架。10.2.3. 線路故障檢修時必須拉閘停電,并掛好“禁止合閘”標牌。故障的檢修必須由電工進行,其它人員不得進行相關操作。10.2.4. 振動器電纜不得在鋼筋上拖來拖去,防止電纜破損漏電。電纜長度不應超過30米。10.3. 環保措施10.3.1. 本項目南面為居民住宅區,西面和北面緊鄰主要市政道路,來往行
54、人車輛較多,區域位置重要文明施工及環境保護必須提到事關廣西建工集團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形象。10.3.2. 噪音的控制:現場沿基坑四周已做好圍擋,澆筑砼過程中振搗棒不得振動模板、鋼筋等,以降低澆筑基礎底板砼過程中產生的噪音。10.3.3. 砼泵、砼罐車噪聲排放的控制:對混凝土泵、砼罐車操作人員要保證混凝土泵、砼罐車平穩運行、協調一致,禁止高速運行。 10.3.4. 周邊道路的清潔: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技術交底,隨時清理市政道路上車輛攜帶的泥土,并不定時的對地面進行清理和沖洗,將泥土沖洗到下水井中,以保證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潔,減少粉塵的污染。10.3.5. 本工程砼內所摻的外加劑均不含有氯鹽、氨等,
55、避免對鋼筋和大氣的不利影響。11. 雨季施工措施11.1. 在每次澆筑混凝土前3天與當地氣象部門聯系,掌握近期天氣變化情況,以便合理安排混凝土澆筑時間,避免澆灌混凝土時遭遇惡劣天氣,做到事前控制。11.2. 現場常規狀態下配備塑料薄膜。11.3. 小雨時,除人員和設備進行采取防雨措施外,可進行正常施工。11.4. 當突遇中雨時,在所澆筑面用鋼管搭設架子或借助鋼筋上面蓋料薄膜,以免雨水直接沖刷混凝土面層。11.5. 當突遇大雨時,對已經澆灌的混凝土上部進行覆蓋和振搗,如果雨過后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混凝土現場按照施工縫處理進行鑿毛,在第710天時進行上部二次混凝土澆灌。如果雨過后未超過混凝土的初
56、凝時間,繼續進行混凝土的澆灌。12. 應急處置12.1. 現場臨時停電的處置采用兩個回路施工用電,如果一條線路停電時立即切換另一線路上,保證臨時停電期間的混凝土振搗不停,以免混凝土澆筑區域未振搗的混凝土初凝?;炷翝仓┕で?,準備1臺柴油發電機做應急準備,備足油料,斷電時立即啟動,供給振搗棒和施工現場照明使用。應立即停止澆筑施工,采用快易收口網留設施工縫。12.2. 現場輸送系統發生故障的處置 現場成立搶修小組,當泵送設備出現問題時,立即進行搶修。若輸送泵短時修不好,立即要求商混凝土站調配新設備到場工作。當泵管發生堵塞時,及時將泵管拆除,并將泵管內堵塞的混凝土用塔吊吊至場地外沖洗干凈,現場用備
57、用泵管再接管。13. 混凝土自約束應力計算書13.1. 計算依據及說明: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2、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著3、品茗安全V12.1-2017版進行計算4、施工日期預計為7月中旬開始,日平均氣溫在28;根據商品混凝土提供有關數據,C40混凝土運至施工現場的入模澆筑溫度為3013.2. 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混凝土強度等級C40齡期t(d)28混凝土中摻合料對彈性模量修正系數1.02系數0.09 混凝土齡期為28天時,混凝土的彈性模量 E(t)=E0(1-e-t)=1.023.25104(1-2.718-0.0928)=30483N/mm213.3. 混凝土最
58、大自約束應力混凝土澆注體內的表面溫度Tb(C)30混凝土澆注體內的最高溫度Tm(C) 29.7水泥3天的水化熱Q3(kJ/kg)220水泥7天的水化熱Q7(kJ/kg)250粉煤灰摻量對水化熱調整系數k10.96礦渣粉摻量對水化熱調整系數k20.93每m3混凝土膠凝材料用量W(kg/m3)30混凝土比熱CkJ/(kgC)0.95混凝土重力密度(kg/m3)2450系數m(d-1)0.4混凝土入模溫度T0(C)28混凝土結構的實際厚度h(m)1.8在齡期為時,第i計算區段產生的約束應力延續至t時的松弛系數Hi(t, )0.225 水泥水化熱總量: Q0=4/(7/Q7-3/Q3)=4/(7/25
59、0-3/220)=278.481kJ/kg 膠凝材料水化熱總量: Q=kQ0=(k1+k2-1)Q0=(0.96+0.93-1)278.481=247.848kJ/kg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 T(t)=WQ(1-e-mt)/(C)=30247.848(1-2.718-0.428)/(0.952450)=3.2C Tm=T0+ T(t)=28+3.1950.54=29.7C 在施工準備階段,最大自約束應力: zmax=E(t)TlmaxHi(t,)/2=1.010-530483(29.725-30)0.225/2=-0.009MPa13.4. 控制溫度裂縫混凝土抗拉強度系數0.3粉煤灰摻量對混凝土
60、抗拉強度影響系數11.03礦渣粉摻量對混凝土抗拉強度影響系數21.0913.4.1. 混凝土抗拉強度 ftk(t)=ftk(1-e-t)=2.39(1-2.781-0.328)=2.389N/mm213.4.2. 混凝土防裂性能判斷ftk(t)/K=12ftk(t)/K=1.031.092.389/1.15=2.333N/mm214.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保溫層計算書 計算依據: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2、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著14.1. 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保溫層厚度混凝土的導熱系數0W/(mK)2.3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W/(mK)0.1混凝土結構的實際厚度h(m
61、)1Tb-Tq(C)16Tmax-Tb(C)22傳熱系數修正值Kb1.6 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保溫層厚度: =0.5h(Tb-Tq)Kb/(0(Tmax-Tb)=0.510.1161.6/(2.322)=0.0253m=3cm14.2. 保溫層總熱阻、放熱系數及虛擬厚度混凝土維持到預定溫度的延續時間t(d)10混凝土結構長a(m)40.7混凝土結構寬b(m)26.4混凝土結構厚h(m)1.5Tmax-Tb(C)30傳熱系數修正值K1.3混凝土開始養護時的溫度T0(C)25大氣平均溫度Ta(C)25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kg/m3)300在規定齡期內水泥的水化熱Q(t)(kJ/kg)188
62、混凝土維持到預定溫度的延續時間: X=24t=2410=240h 混凝土結構物的表面系數: M=(2ah+2bh+ab)/(abh)=(2(40.71.5)+2(26.41.5)+40.726.4)/(40.726.41.5)=0.792(1/m) 混凝土表面的熱阻系數: R=XM(Tmax-Tb)K/(700T0+0.28mcQ(t)=2400.792301.3/(70025+0.28300188)=0.223kW 混凝土的表面蓄水深度: hw=Rw=0.2230.58=0.129m=12.9cm 調整后的蓄水深度: hw=hwTb/Ta= hw(T0-20)/Ta=13(25-20)/25
63、=2.6cm 調整后的蓄水深度為3cm。15. 伸縮縫間距和結構位移值計算書15.1. 計算依據: 1、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 2、建筑施工計算手冊江正榮編著混凝土強度等級C40齡期t(d)28實際厚度或實際高度H(m)0.4底板或長墻的全長L(m)20外約束介質水平變形剛度Cx(N/mm3)0.03水泥品種修正系數M11.1水泥細度修正系數M21.13水膠比修正系數M31.21膠漿量修正系數M41.45養護時間修正系數M51.11環境相對濕度修正系數M61.1水力半徑的倒數修正系數M70.76ESFS/ECFC修正系數M80.85減水劑修正系數M91.3粉煤灰摻量修正系
64、數M100.86礦粉摻量修正系數M111.01水泥3天的水化熱Q3(kJ/kg)220水泥7天的水化熱Q7(kJ/kg)250粉煤灰摻量對水化熱調整系數k10.96礦渣粉摻量對水化熱調整系數k20.93每m3混凝土膠凝材料用量W(kg/m3)300混凝土比熱CkJ/(kgC)0.95混凝土重力密度(kg/m3)2450系數m(d-1)0.4混凝土表面溫度T0(C)30氣溫差T3(C)5截面配筋率(%)0.35鋼筋直徑d(mm)12混凝土徐變為彈性變形的倍數n215.2. 結構相對地基的綜合溫差 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值: y(t)=y0(1-e-0.01t)M1M2M3M11=3.2410-4(1-
65、2.718-0.0128)1.11.131.211.451.111.10.760.851.30.861.01=15.36910-5 收縮當量溫差: Ty(t)=y(t)/=15.36910-5/1.010-5=15.369C 水泥水化熱總量: Q0=4/(7/Q7-3/Q3)=4/(7/250-3/220)=278.481kJ/kg 膠凝材料水化熱總量: Q=kQ0=(k1+k2-1)Q0=(0.96+0.93-1)278.481=247.848kJ/kg 混凝土的絕熱溫升: T(t)=WQ(1-e-mt)/(C)=300247.848(1-2.718-0.428)/(0.952450)=31
66、.9C 水化熱引起溫差: T2=T0+2(T(t)-T0)/3=30+2(31.946-30)/3=31.297C T=Ty(t)+T2+T3=15.369+31.297+5=51.666C15.3. 混凝土的極限變形值 混凝土的極限拉伸: pa=0.5ft(1+/d)10-4=0.51.71(1+0.35/1.2)10-4=11.04410-5 混凝土的總拉伸: p=npa=211.04410-5=22.08710-515.4. 地下鋼筋混凝土底板或長墻的伸縮縫間距 Lmax=1.5(HEc/Cx)0.5arch(|T|/(|T|-p)=1.5(0.41033.25/0.03)0.5arch
67、(|1.010-551.666|/(|1.010-551.666|-22.08710-5)=361.127mm=0.361m 伸縮縫間距為0.361m。15.5. 混凝土結構位移值計算 =(CX/(HE)0.5=(0.03/(0.41033.25)0.5=4.80410-3(1/mm)U=Ttanh(L/2)/=1.010-531.946tanh(4.80410-320103/2)/(4.80410-3)=0.067mm16. 附表及附圖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測溫記錄表工程名稱部位澆筑時間澆筑時氣溫混凝土入模溫度測溫時間天氣溫度點號位置測點溫度溫差最大溫差備注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項目技術負責人:測溫員: 混凝土測溫布點平面布置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