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都江堰翠峰苑后山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編制:龔箭審批:劉倫軍四川博華工程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二零一一年十月邊坡柔性防護工程施工方案一、SNS 系統簡介SNS(Safety Netting System )系統是以環形網作為主要構成部分并以覆蓋(主動防護 )和攔截 (被動防護 )兩大基本類型來防治崩塌落石、風化剝落、爆破飛石、泥石流和岸坡沖刷等斜坡坡面地質災害的柔性安全防護系統技術和產品。其被動防護系統于1956 年首先在瑞士研制開發并應用于雪崩防護,之后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進入八十年代后,該系統在技術上已非常完善,形成了一種巖土工程領域內不可替代的成熟的柔性防護新技術,產品
2、類型的多樣化且實現了標準化,在斜坡安全防護特別是崩塌落石防護領域得到了大量推廣應用。與傳統的典型圬工結構相比, 它不僅能起到以圬工結構為代表的傳統防治之作用, SNS 系統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綜合技術經濟優勢:(1)充分利用柔性材料的易鋪展性和高防沖擊能力,通過系統的開發和大量的現場試驗形成了適應各類坡面地質災害防護的系統化技術,通過定型化的均衡設計和部件的工廠化生產來實現系統的標準化和最優化,并便于工程質量控制和工程量的準確計量; (2)充分利用高強金屬材料的質輕特點來實現系統的輕型化和積木式部件安裝,以最短的工期和最少的勞動力來實現施工安裝和維護的簡單快速化,并最大限度地適應各種復雜的地形
3、地貌環境,避免或盡可能降低因開挖所造成的環境破壞及其對其他作業和周邊建筑物正常運營的干擾,可以同步或超前于土石方主體開挖工程的施工,即能實現逆作法施工或平行作業;(3)充分利用系統的開放性來減小系統的視覺干擾和保護原有植被及其生長條件,并給實施人工綠化提供了可能,充分利用植物根系的護坡加固作用和綠色植物的環境綠化美化功能,將工程治理與環境保護和改造融為一體;(4)采用熱鍍鋅的鋼絲繩材料來確保系統較長的防腐壽命,必要時只需更換少量部件即能延長使用壽命。附圖 1:SNS 系統施工工藝流程圖檢驗合格不合格不合格檢驗合格不合格檢驗合格支撐繩、鋼柱等施工現場坡面清理測量、定位材料生產錨桿成孔錨桿試塊強度
4、檢驗材料運輸配砂漿配合比三、施工過程RXI-025 被動系統標準配置為: R5/03/300環形網+鋼柱+ 18 支撐繩 +拉錨繩+SO/2.2/50鐵絲格柵。1、按設計并結合現場實際地形對鋼柱和錨桿基礎進行測量定位。2、基座錨固(1)基座位置的地面(或基礎面)應平整,基座平面與地面(或基礎面)應保持水平。如果地面(或基礎面)凹凸不平,可用M20 水泥砂漿抹平。(2)在擋墻頂部預埋地腳螺栓錨桿(在擋墻頂部或鉆鑿錨桿孔和錨桿安裝、灌注) 。3、錨桿孔的灌注(1)灌注應采用水泥砂漿,水泥標號不應低于325 ,宜采用中細砂,粒徑一般不大于 2.5mm ,使用前應過篩。(2)砂漿配合比:砂漿標號不應低
5、于M20 ,水泥:砂宜為 1:11.2(重量比) ,水灰比宜為 0.45 0.5。(3)灌注采用人工注漿。4、基座安裝:將基座套入地腳螺栓并用螺帽擰緊。5、鋼柱及上側拉錨繩安裝:(1)將鋼柱順坡向向上放置并使鋼柱底部位于基座處;(2)將上拉錨繩的掛環掛于鋼柱頂端的掛座上,然后將拉錨繩的另一端與對應的上拉錨桿環套連接并用繩卡暫時固定(設置中間加固和下拉錨繩時,同上拉錨繩一起安裝或待上拉錨繩安裝好后再安裝均可);(3)將鋼柱緩慢抬起并對準基座,然后將鋼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連接螺桿并擰緊;(4)通過上拉錨繩來按設計方位調整好鋼柱的方位,拉緊上拉錨繩并用繩卡固定。6、側拉錨繩的安裝:安裝方法同上
6、拉錨繩,只是在上拉錨繩安裝好后進行。7、上支撐繩安裝:將支撐繩的掛環端 ,暫時固定于端柱 (分段安裝時為每一段的起始鋼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統走向的方向上調直支撐繩并放置于基座的下側,將該支撐繩的掛環掛于端柱的頂部掛座上;在第二根鋼柱處,用繩卡將支撐繩固定于掛座的外側(僅用30%標準緊固力) ;在第三根鋼柱處,將支撐繩放在掛座內側;如此相間安裝支撐繩在基座掛座處外側和內側,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鋼柱并向下繞至該鋼柱基座的座上,再用繩卡暫時固定 ,當確信全部正確就位后拉緊支撐繩并用繩卡固定;8、底部支撐繩安裝:將支撐繩的掛環掛于端柱基座的掛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統走向的方向上調直支撐繩并放置于基座的
7、下側,在第二個基座處,用繩卡將支撐繩固定于掛座的外側(僅用 30%標準緊固力);在第三個基座處,將支撐繩放在掛座內下側;如此相間安裝支撐繩在基座掛座的外側和內下側,直到本段最后一個基座并將支撐繩纏繞在該基座的掛座上,再用繩卡暫時固定 ,檢查確定全部正確就位后拉緊支撐繩并用繩卡固定; 9、環形網的安裝:將環形網按組編號,并在鋼柱之間按照對應的位置展開;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鋼繩穿過環形網上緣網孔(同一跨內兩張網同時起吊),一端固定在一根臨近鋼柱的頂端,另一端通過另一根鋼柱掛座繞到其基座并暫時固定;用緊繩器將起吊繩拉緊,直到環形網上升到支撐繩的水平位置為止,再用多余的繩卡將網與上支撐繩暫時進行松動聯結,
8、同時也可將網與下支撐繩暫時聯結以確保縫合時更為安全,此后起吊繩可以松開抽出;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全部環形網暫時掛到上支撐繩上為止,并側向移動環形網使其位于正確位置;將縫合繩按單張網周邊長的1.3 倍截斷,并在其中點作上標記;環形網的縫合:從系統的一端開始,先將縫合繩中點固定在每一張網的上緣中點。從中點開始用一半縫合繩向左逐步將網與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直到用繩卡將支撐繩聯結在一起的地方之后,用縫合繩將網與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當到達柱頂掛座時,將縫合繩從掛座的前側穿過(不能纏繞到掛座上),轉向下繼續重復上述步驟直到基座掛座,從這里開始又用縫合繩將網與支撐繩纏繞在一起,直到跨越環形網下緣中點1m 為止,最后
9、用繩卡將縫合繩與環形網固定在一起,繩卡應放在離縫合繩末端約0.5m 的地方。縫合繩的另一半從網上緣中點開始向右縫合,直到與另一張網交界的地方轉向下將兩張網縫合在一起,當到達下支撐繩時轉向該張網并與支撐繩纏繞在一起,最后使左右側的縫合繩端頭重疊1.0m 。10、格柵安裝:(1)格柵鋪掛在環形網的內側,并應疊蓋環形網上緣,用扎絲固定到網上;(2)格柵底部應沿斜坡向上鋪設0.20.5m 左右,并為使下支撐繩與地面間不留縫隙,用一些石塊將格柵底部壓住;(3)每張格柵網間疊蓋約10cm ;(4)用扎絲將格柵固定到網上,每平方米固定約4 處。四、人員組織1、施工組織框圖2、 人員組織本工程一般施工時人員約
10、需1012 人,安裝施工高峰時人員約需1215人。六、機具施工主要機具(1)空壓機(2)手持式鑿巖機(3)手動葫蘆(4)切割機(5) 緊線鉗七、質檢及安全7.1 質檢1. 原材料與混合料的檢查應遵守下列規定:所用材料運抵現場后,應進行質量檢查,合格后方能使用。錨桿用的水泥砂漿的配合比以及拌合的均勻性,每工作班檢查次數不得少于一次,條件變化時應及時檢查。工程負責現場技術員質檢員安裝一組安裝二組2. 支撐繩的質量檢查除應滿足設計施工要求外,其外觀和手動感覺上應無明顯擺動,兩端固定繩卡應牢靠。3. 格柵網的質量檢查格柵的固定方式、尺寸和疊置寬度應滿足設計施工要求,固定應牢靠。不應有大于 1m2 的連
11、續懸空存在。4. 環形網的鋪掛質量應滿足下列要求:環形網的固定、縫合應滿足設計施工要求。縫合繩外觀和手動感受上應無明顯松動,否則應重新張拉。7.2 安全安全規定本工程安全管理目標是重大傷亡事故率為零,為實現目標須按如下保證實施. 施工前,認真學習有關安全管理規定。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 、 建筑施工安全法規標準手冊 ,中國建材建設總公司編制的邊坡施工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和機械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等。認真檢查和處理作業區的危石,防止落石對施工作業人員、機具和下方道路行人行車造成傷害;施工機具應布置在安全地帶。施工前在作好技術交底的同時,必須進行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前,應對所用安全設施、安全用
12、具進行仔仔細細的檢查,杜絕事故隱患。所有施工機具使用前必須檢查試運轉,方能專人使用。處理機械事故時,必須在設備停機時檢查,維修。非操作人員不得進入正在進行施工的作業區。檢查各作業面安全技術措施落實情況,調查分析事故原因,堅持三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過,沒有防范措施不放過,群眾和個人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施工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標志。進入現場設立“必須戴安全帽”標志等等。安全標語要規范。夜間施工照明要充分。嚴禁非駕駛人員駕駛機動車輛,嚴禁酒后開車。堅持“三不”原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進入施工現場的一切人員必須戴安全帽,不得穿拖鞋、高跟鞋、裙子和短褲。架空線路用混凝土桿或
13、木桿。施工現場文明整潔,材料、設備、機具堆放有序,道路暢通,各工序各分項完成后即使清理場地。材料應按不同種類,規格掛牌堆放。風鉆作業時,共作業平臺要大于其最小安全平臺。防火保證措施防火工作以預防為主。全體員工作為義務消防員,隨時、隨地檢查消防工作。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時,各種臨時建筑物要按防火要求布置。各種道路隨時暢通。施工現場植被茂密,注意森林防火。廢棄的棉紗、油料等易燃品處理時,挖坑掩埋在規定安全區域。環保保證措施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的法律、 法規和規章, 并按有關規定, 做好施工區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工作,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區附近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破壞。施工中盡量減少破壞工程范圍內外的植被。盡可能做到減少取棄土占地及污染周邊環境。在工程完工后的規定期限內,拆除施工臨時設施, 清除施工區和生活區及其附近的施工廢棄物。(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