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安朝元觀建筑裝飾藝術摘要:廈門市同安朝元觀的建筑具有濃郁的閩南地域風格,保留精美的壁畫或石雕。對建筑裝飾的考察,可為了解當地的社會文化及宗教信仰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本文將分析朝元觀的建筑裝飾形成和特征,理解宮觀建筑裝飾如何與宗教信仰文化相關聯。關鍵詞:同安朝元觀;道教;建筑裝飾;閩南風格晉代,道教傳入泉州,不久便傳入同安。同安朝元觀位于縣治朝元門外現今大同鎮小西門,始建于唐中期。同安在南宋紹興年間建城池,建了五座城門,東稱“朝天”,西謂“厚德”,南名“銅魚”,北叫“拱辰”,西北曰“慶豐”。第五個城門,是因當時同安城外有以玉皇信仰著稱的朝元觀,為了方便居民出城朝拜,所以增設一門即西北的“慶豐”現
2、稱小西門。為一宮觀開設城門,可見當時的朝元觀香火之興盛。直至宋嘉熙二年(1238年)瓊州安撫使謝圖南聽信堪輿家之言,認為朝元觀觀址乃是“七星墜地”佳穴,于是擴建朝元觀并將其納為家廟,擴建為三殿兩廡,氣勢宏大。元至正甲午年毀于兵火,明代歷經三次修復八閩通志,泉州府記“朝元觀在縣東北慶豐門外。洪武十五年重建。”和清代再修經過多次重建、擴建和重修。清代同安古地圖清代龍虎壁堵解放后僅存放生池、朝元門(玄壇宮)及兩廡。1990年,再修宮觀兩廡時重塑二十八宿。1993年重建三清殿,內祀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等神像。1997年重建玉皇殿,內祀玉皇上帝。2011年重建三圣殿,內祀觀世音菩薩,該宮觀現成為
3、廈門同安主要道教場所之一。主要建筑裝飾以明清時期及90年代后期重修為主,具有濃郁的閩南地域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水平。一、同安朝元觀建筑裝飾藝術的形成朝元觀建筑的裝飾藝術,外觀上建筑上采用紅磚、紅瓦、石雕、剪瓷貼等閩南傳統建筑特色,內部裝飾上以道教文化思想為核心,兼容了佛教文化及其他姊妹文化。1.道教文化和藝術朝元觀為閩南歷代道教活動場所之一,整體建筑按照中國傳統建筑對稱布局,體現尊卑觀念。內部裝飾上有一大批以宣傳教義與神仙思想為主要內容的造型藝術。用道家學說強調人們的思想、行為上效法“道”,強調道家的無為而為,上善若水的品德,以期修成真人,具有典型的道教文化形象。其欞星門、抱鼓石、壁堵、龍柱、門扇
4、、屋脊中都能見到“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等八大代表道教的神仙或者是暗八仙。2.儒家思想和藝術儒家思想文化內涵在朝元觀裝飾圖案上也處處盡現。用君臣家國、兄弟義氣等來教化民眾,如大門壁堵上施彩繪“姜子牙掛帥”,頌揚“仁”“禮”“忠”“信”等思想,用于培養民眾的一種正統思想。3.地方文化和藝術以表現地方風土的風景詩文。大門壁堵處左右各繪制有同安北山和蓮花山兩處地方風景名勝及楹聯石刻。4.佛教文化和藝術在傳播道教思想的宮觀里,近年也供奉佛教的神像,如三圣殿供奉觀世音菩薩,門上寫以佛光普照。在道教為主的朝元觀中出現佛教內容的藝術、在中國特別是閩南宗
5、教的兼容性,正是這種博大且雜糅的存在使朝元觀形成了這一豐富多彩又具有自己特點的建筑裝飾藝術風格。二、同安朝元觀建筑裝飾藝術的特征1.考究的裝飾技巧朝元觀建筑裝飾技巧將建筑的實用與美觀巧妙融合,利用建筑構件的空間,用圖或像傳遞主題思想,用視覺語言形式,以圖代文表達道教思想和人們的吉祥意愿。從建筑屋脊的龍形飾物到檐下的雀替、檐柱、門窗、柱礎,還有案前的香爐、門口的抱鼓、石獅無不展示著至上的尊嚴和獻瑞呈吉的八仙。八仙人物或暗八仙是道教最為突出的形象特征。朝元觀中隨處可見神通仙靈的八仙,和依他們各執之物所代表的“暗八仙”也是朝元觀中最常見的圖像題材。或是屋脊的閩南剪瓷貼雕的八仙,或是門額上的石雕八仙,
6、或是門板中彩繪的八仙,或是龍柱中的八仙。整座觀中用各種多變的形式,亮麗的色彩,將八仙人物或暗八仙淋漓盡致地運用在各個建筑構件中。蘊含吉祥意義的蝙蝠,祥云,喜鵲、松、鶴、牡丹花瓶等吉祥花草動物圖案也頗費匠心的在朝元觀各處建筑構件中盡處體現。象征著至高無上的尊嚴“龍”的形像在朝元觀中處處可見。清代“龍虎堵”泥塑,龍柱,欄桿,朝元觀整座觀中的屋脊左右四周均飾于大型彩色剪瓷貼飛龍,龍頭昂首身軀流動,置于空中,祥龍猶如要在空中飛躍,動感十足。在陽光下似乎祥龍一躍而起伴隨陣陣呼嘯和震蕩,透露出整座宮觀金碧輝煌、威嚴與氣勢弘大。2.高超的裝飾工藝朝元觀的建筑構件中,或石雕、或剪瓷貼雕、或彩塑、或木雕、或彩繪
7、都是工匠師們的靈慧雙手以刀代筆或以筆表意,在不同的材質上,或大膽用色、用粗細、凹凸、方圓等對比,描繪出既整齊莊嚴又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在石雕的每一建筑構件中用“減地平雕”或“鏤空雕”或“圓雕”或“剔地起突”或“素平線雕”塑造出了藝術形式與主題思想的有機統一和融合,讓這些建筑構件蘊含著歷史內容和人生哲理。如朝元門前的清光緒年間的蟠龍石柱,雖然受到石柱形制的制約,但工匠巧妙地運用透雕,素平線雕等多種手法,使得龍身在祥云中婉轉起伏,婉轉的身軀,昂首的龍頭,騰空而起的龍身在虛實中產生動態的視覺效果,賦予了祥龍強大的生命力,產生動態、干練的視覺效果且于龍身底部刻有“惠隆造”三個字,極有可能是雕刻此對龍柱
8、的匠師名稱,將制造者的名稱留在石雕作品上,這在民間石雕作品中并不多見,實乃珍貴,具體所表達完整意思有待考證。民間宗教信仰具有一種心理慰藉及聯系著社區和信仰共同體之間的關系的功能。朝元觀的建筑裝飾藝術在清凈幽雅的宮觀中,用建筑裝飾藝術將題材和意境表達,實用與欣賞的表現及材料與制作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用生動的形象做裝飾營造出廟宇的象征意境,引起人們的注意后起到教化倫理及加深的印象,用圖形來樹立宗教的權威性,凝聚大眾、感化大眾,達到教化的目的。用現代的眼光觀察,擯棄它陳腐的思想,朝元觀仍作為一種含有禮儀功能的社會公共空間將海內外鄉親聯系在一起。參考文獻:1黃仲昭.八閩通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2同安朝元觀管理委員會.同安天壇朝元觀3何錦山.福建宗教文化4謝宗榮.臺灣的信仰文化與裝飾藝術臺北:博揚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