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筑十書古羅馬建筑師維特魯威所作,在建筑學術史上的地位獨一無二;它奠定了歐洲建筑科學的基本體系;它十分系統地總結了希臘和早期羅馬建筑的實踐經驗;建立了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論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藝術原理。2、帆拱:拜占庭建筑中的代表結構體系;它是指在穹頂水平切口和四個發券之間所余下的四個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代表建筑為圣索菲亞教堂3、“少就是多”:1928年,由密斯提出;以結構的少換來功能的多和空間變化的多;以形式被凈化后的少換來百看不厭的多;代表作品有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4、粗野主義: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歐洲的一種設計傾向;其特點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構件和他
2、們的粗魯組合;代表人物有柯布西耶代表建筑有馬賽公寓、印度昌迪加爾行政中心建筑群。5、雅典衛城:古希臘紀念希波戰爭勝利在雅典一座孤立的小山崗上修建;由衛城山門、勝利女神廟、帕提農神廟和伊瑞克提翁等建筑組成;各個建筑居于不同的位置上,考慮到游行慶典時的視線;衛城整體構圖和布局自由,各建筑間形成呼應對比,突出帕提農神廟的主體地位;其中帕提農神廟是古希臘多立克柱式最高成就的代表,伊瑞克提翁則其代表著愛奧尼柱式。6、哥特建筑:中世紀西歐代表建筑形制;它的結構特點為:使用過骨架券作為拱頂承重構件;使用飛券抵擋中廳十字拱起腳處側推力;全部使用兩圓心的尖拱和尖券;代表建筑為巴黎圣母院。7、工藝美術運動:19世
3、紀50年代在英國出現;反對粗制濫造的機器制品,追求自然及手工藝制品的藝術效果;代表人物拉斯金、莫里斯;在建筑上主張建造“田園式”住宅,代表作有韋布設計的“紅屋”;其將功能、材料與藝術造型結合的嘗試對后來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啟發。8、典雅主義: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流行于美國的一種設計傾向;其致力于運用傳統的美學法則來使現代的材料與結構產生規整、端莊與典雅的莊嚴感;代表人物有斯通、雅瑪薩奇等;代表建筑有美國在新德里的大使館、麥格拉格紀念會議中心等。1、簡述古羅馬的建筑技術、建筑材料及代表建筑物。(1)券拱技術是古羅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 (2)天然混凝土是古羅馬輝煌建筑成就獨具特
4、色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 (3)代表建筑有輸水道、凱旋門、斗獸場、萬神廟和公共浴場等。2、簡述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點。(1)炫耀財富。大量使用貴重材料,充滿了裝飾,色彩鮮麗,一身珠光寶氣。 (2)追求新奇。首先賦予建筑實體和空間以動態,其次打破建筑、繪畫和雕塑間的界限,再次不顧結構邏輯,采用非理性組合,取得反常的幻覺效果。 (3)趨向自然。園林藝術有所發展,廣場和建筑漸為開敞,裝飾中增加自然體裁。(4)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種莊嚴隆重、剛勁有力,然而又充滿歡樂的性質勃勃的氣氛。3、簡述芝加哥學派的進步作用。(1)芝加哥學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設計中的主要地位,明確了結構應利于功能的發展,和功能與形式的主
5、從關系,擺脫了折衷主義的形式羈絆,為現代建筑摸索了道路。 (2)它探討了新技術(高層金屬框架、箱型基礎等)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芝加哥成了高層建筑的故鄉。 (3)使建筑藝術反映了新技術的特點,簡潔的立面符合新時代工業化的精神。4、簡述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的設計特點。(1)水平伸展的構圖。 (2)清晰的結構體系。 (3)精湛的結點處理。(4)高貴而光滑的材料的使用。(5)流動空間。5、簡述多立克柱式與愛奧尼柱式的區別。(1)分別代表男性和女性的體態與性格。 (2)多立克比例粗壯,開間比較??;愛奧尼比例修長,開間比較寬。 (3)多立克的檐部比較重,愛奧尼的比較輕。 (4)多立克
6、柱頭是簡單而剛挺的倒立圓錐臺,愛奧尼的是精巧柔和的渦卷。 (5)多立克柱身凹槽相交成鋒利的棱角,愛奧尼的棱上還有一小段圓面。6、簡述哥特式教堂的結構特點。(1)使用骨架券作為拱頂的承重構件。(2)使用飛券抵擋側推力。(3)全部使用兩圓心的尖券和尖拱。7、簡述賴特的草原住宅的設計特點。(1)水平伸展的構圖,與環境相結合。(2)以壁爐為中心十字形平面構圖,空間連成一片。(3)低矮的層高。8、簡述現代主義建筑的特點。(1)重視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為建筑設計的出發點。(2)注意發揮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結構的性能特點。(3)把建筑的經濟性提到重要高度。 (4)主張創造現代建筑新風格,堅決反對套用歷史上的
7、建筑樣式。(5)認為建筑空間是建筑的主角。(6)廢除表面外加的建筑裝飾。9、論述分析現代主義建筑的特點。(1)重視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為建筑設計的出發點。 (2)注意發揮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結構的性能特點。(3)把建筑的經濟性提到重要高度。(4)主張創造現代建筑新風格,堅決反對套用歷史上的建筑樣式。(5)認為建筑空間是建筑的主角。(6)廢除表面外加的建筑裝飾。10、法國古典主義建筑的特點。(1)追求莊嚴宏大的氣派。 (2)以柱式為重要手段,排斥民族傳統與地方特色。(3)簡潔明確的幾何形及其組合。 (4)構圖嚴謹,軸線對稱,主次分明,邏輯清晰。(5)重形不重色。(6)繪畫雕刻與建筑互相獨立而協調(1分)11、分析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的設計手法(1)水平伸展的構圖。 (2)清晰的結構體系。 (3)精湛的結點處理。 (4)高貴而光滑的材料的使用。 (5)流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