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防雷接地系統的施工方案一、 概述接地網是接地系統的基礎,由接地環(網)、接地極(體)和引下線組成。過去常將接地環作為接地的主體,很少使用接地體。接地要求不高或地質條件相當優越的情況下,接地環的確有效,在通常情況下,接地環可以起到輔助接地的作用,主要作用是接地體來完成的。二、 傳統地網接地電阻的計算方法決定接地電阻大小的因素很大,我們以接地環作接地主體的情形來分析傳統地網接地電阻的計算公式:(1) (1-1)(2) (1-2)(3) (1-3)公式中: (.m):土壤電阻率;d(m):鋼材等效直徑; s(m2):地網面積; h(m):埋設深度; L(m):接地極長度;A:形狀系數。式(1-1)表
2、明,傳統的接地方式在土壤電阻率已經確定的情況下,要想達到設計要求的必須有足夠的接地面積,每擴大4倍的接地面積,接地電阻會降低一倍。式(1-2)、(1-3)表明,在上述的接地網中,要降低接地電阻的另一個方法是加大接地材料的尺寸,但耗材太大,效果并不理想。但使用接地環要達到某個接地電阻值,與接地環包圍的面積S和土壤電阻率有關。以一個城市常見的土壤電阻率200.m為例,要做接地電阻1的地網須占地10000m2。對大型建筑物而言,本身占地很大,考慮到要求獨立地的設備,一個地網是不夠的。在高樓林立、寸土寸金的城市和地形復雜的山地,很難滿足面積施工的場地和土質,即使地理使條件許可,由于開挖量大,耗材多,費
3、工費料,工程造價相當高。所以,需要運用更好的接地材料和施工設計方法。三、 埋設接地體的要求1避雷器是一種雷擊放電流的泄放通道,也是一種等電位連接體。所有避雷器的保護原理是在雷擊瞬間保證設備,大地,建筑物極其附屬設備之間構成等電位體,從而避免過壓的損害,其中起最關鍵作用的就是接地系統。 2依照IEC整體防雷技術的接地要求,計算機系統和通訊系統必須設立良好的接地系統,以滿足系統的工作穩定性要求與防雷方面的要求。接地地網的建設與建筑物所處的環境以及大地地質狀況相關,接地電阻必須滿足規范的要求,對不能滿足規范要求的應采用專門的降阻措施(如采用降阻劑或鉆探接地井),接地網應選擇在機房周圍地勢較好的區域。
4、 IEC與GB相關防雷的基本要求,根據雷電防護的基本原理,將各設備的接地接入點,外部防雷設施,各種金屬管線應在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等電位處理,以保證在雷電與過電壓發生時,系統內的各設備,各端口之間不會存在危險的電位差。各種防雷設備,尤其是各防雷設備的接地工藝方面,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必須保證各種接地設施之間可靠連接。 防雷接地,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防雷設計規范執行。為使雷電浪涌電流泄入大地,使被保護物免遭直擊雷或感應雷等浪涌過電壓、過電流的危害,所有建筑物、電氣設備、線路、網絡等不帶電金屬部分,金屬護套以及避雷器等均應與防雷接地裝置作金屬性連接。防雷接地裝置包括避雷針、帶、線、網,接地引下線、接地
5、引入線、接地匯集線、接地體等。為防止反擊,以往的防雷規范對防雷接地與其他接地之間提出一整套限制措施,即規定兩類接地體和接地線之間的最短距離。在有些情況下,間距無法拉開到規定值時,則要采用嚴密的絕緣措施。埋設接地體的地點應選擇在潮濕和土壤電阻率較低的地方,這樣比較容易滿足接地電阻的要求。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應盡量放在人們走不到的地方,避免跨步電壓的危害。同時還應注意使接地體與金屬物或電纜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發生擊穿事故。四、 接地電阻的測試接地裝置的電阻由下面四部分組成:(1)接地體與接閃器間的連線電阻;(2)接地體本身的電阻;(3)接地體與土壤的接觸電阻;(4)當電流流入土壤后,土壤的電阻。其
6、中第四項為主要部分。當電流從接地體流向土壤并向各方面擴散時,離接地體越近,則電流密度越大,電流梯度越大。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不一,但大致可分為:(1)電流表電壓表法;(2)接地電阻測量儀測量法;(3)電流表電力表法;(4)電橋法。測量時應當注意:(1)被測接地體、電壓輔助地極、電流輔助地極之間的距離應符合相關要求;(2)所用的連接線的截面積一般不小于1.5mm,在應用各種專用儀器時,與被測接地體相連的導線電阻不應大于接地體接地電阻的3%。各種引線應與地絕緣;(3)儀器的電壓輔助地極引線與電流輔助地極引線之間的距離不應少于1。以免自身發生干擾;(4)應反復在不同的方向測量34次,取其平均值。五、 接地體的設計接地體的設計,主要時是根據現場查勘測量的原始資料,按照各種接地電阻的標準,經過必要的技術經濟計算,然后確定接地體的型式、數量以及接地體的材質、尺寸大小等。 (1)、根據現場查勘測量得到接地電阻為5。 (2)、經過計算現場應該采用16支防雷接地模塊,型號:HD-DJ3,將防雷接地模塊每隔3m垂直埋入土壤,通過有效的連接形成防雷接地網。六、 接地施工材料表序號材料名稱型號數量(支)單價(元)小計(元)備 注1防雷接地模塊HD-DJ316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