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利工程: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進行控制和調配,以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興建的各項工程。2. 水工建筑物:為了滿足防洪要求獲得灌溉,發電,供水等方面的效益,需要在河流的適宜地段修建不同類型的建筑物。3. 水利樞紐:不同類型水工建筑物組成的綜合體稱為水利樞紐。4. 水利樞紐三大件:擋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輸水建筑物。5. 水利工程特點:1,工作條件復雜2受自然條件約束,施工難度大3效益大,對環境影響大4失事后果嚴重。6. 有關規范將水利水電工程按重要性分等,將樞紐中的建筑物分級,將水利水電工程根據其工程規模,效益和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分為五等,將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和臨時性水工建筑物,根據其所屬
2、工程等級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為五級和三級。7. 永久性建筑物按重要性分為: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8. 可靠性: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9. 標準:衡量各種事物的客觀準則是指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活動或其結果規定共同的和重復使用的規則,導則或特性的文件。10. 標準的主要特性為:1具有法規性2標準文件具有統一的格式3標準的利益雙方協商一致的結果。11. 重力壩:重力壩是由混凝土或石料等材料修筑,主要依靠壩體自重保持穩定的壩。重力壩按其結構形式可分為實體重力壩,寬縫重力壩和空腹重力壩,按是否溢流,可分為溢流重力壩和非溢流重力壩;按建筑壩材料可分為混凝土重力壩和漿砌石重力壩。12.
3、重力壩工作原理:重力壩在水壓力及其他荷載作用下,主要依靠壩體自重產生的抗滑力保持穩定的壩,同時依靠壩體自重產生的壓應力來抵消由于水壓力所引起的拉應力,以滿足強度要求。13. 重力壩的優點和缺點:優點:1結構作用明確,設計方法簡便,安全可靠。2對地形,地質條件適應性強。任何形狀的河谷都可以修建重力壩。3樞紐泄洪問題容易解決4施工方便,便于施工導流。缺點:1壩體剖面尺寸大,材料用量多。2壩體應力較低,材料強度不能充分發揮。3壩體與地基按接觸面積大,相應壩底揚壓力大,對穩定不利。4壩體體積大,由于施工期混凝土的水化熱和硬化收縮,將產生不利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因此在澆筑混凝土時,需要較嚴格的溫度控制
4、措施。14. 揚壓力:包括上浮力及滲流壓力。上浮力是由壩體下游水深產生的浮托力;滲流壓力是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水流通過基巖節理,裂隙而產生的向上的靜水壓力。15. 波浪三要素:波高,波長和壅高。16. 提高壩體抗滑穩定性的工程措施:1利用水重。2采用有利的開挖輪廓線。3設置齒墻。4抽水措施。5加固地基。6橫幅灌漿。7預加應力措施。17. 應力分析的目的:為了檢驗大壩在施工期和運用期是否滿足強度要求,同時也是為了研究解決設計和施工中某些問題。18. 應力分析的過程:首先進行荷載計算和荷載組合,然后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應力計算最后檢驗壩體各部分的應力是否滿足強度要求。19. 應力分析的方法:1模
5、型實驗法2材料力學法3彈性理論的解析法4彈性理論的差析法5彈性理論的有限元法。20. 材料力學發基本假定:1壩體混凝土為均質,連續各向同性的彈性材料。2視壩段為固接于地基上的懸臂梁,不考慮地基變形對壩體力影響,并認為各壩段獨立工作,橫縫不傳力。3假定壩體水平截面上的正應力按直線分布,不考慮廊道等對壩體應力的影響。21. 重力壩的溫度裂縫和溫控措施裂縫可分為:貫穿性裂縫和表面裂縫兩類。22. 重力壩剖面設計原則:重力壩的設計斷面應由基本荷載組合控制,以材料力學法和剛體極限平衡法計算成果作為確定壩體斷面的依據,并以特殊荷載組合復核。23. 基本剖面:重力壩的基本剖面是指壩體在自重,靜水壓力和揚壓力
6、三項主要荷載作用下,滿足穩定和強度要求,并使工程量最小的三角形剖面。24. 泄水重力壩:既是擋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其泄水方式有壩頂溢流和壩身泄水孔泄水。25. 閘門分為工作閘門,檢修閘門和事故閘門。工作閘門用來調節下泄流量,需要在動水中啟閉,要求有較大的啟門力;檢修閘門用于短期擋水,以便對工作閘門,建筑物及機械設備進行檢修,可在靜水中啟閉,啟門力較小;事故閘門是在建筑物或設備出現事故時緊急應用,要求能在動水中關閉。26. 溢流壩的橫縫的布置方式:1縫設在閘墩中間,當各壩段間產生不均勻沉降時,不致影響閘門啟閉,工作可靠,缺點是閘墩厚度較大。2縫設在溢流孔跨中,閘墩成為整體墩可使大跨度弧形閘門
7、支鉸結構得到加強但易受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影響、27. 溢流面體形設計:溢流面由頂部曲線段,中間直線段和反弧段三部分組成。設計要求:1有較高的流量系數,泄洪能力大;2水流乎順,不產生不利的負壓和空蝕破壞;3體形簡單,造價低,便于施工等。28. 消能工的設計原則:1盡量使下泄水流的大部分動能消耗在水流內部的紊動中,以及水流和空氣的摩擦上2不產生危及壩體安全的河床或岸坡的局面沖刷3下泄水流平穩,不影響樞紐中其他建筑物的正常運行4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工程量小。29. 常用的消能形式:底流消能,挑流消能和面流消能與消力戽消能。30. 泄洪消能技術有不少新的進展,主要表現在:1常見的底流和挑流消能方式有了很
8、大的改進與發展,增強了適應性和消能效果。2出現了一些新型高效的消能工。因地制宜采用多種消能工的聯合消能型式。31. 壩身泄水孔的作用及工作條件:1渲泄部分洪水。2預泄庫水,增大水庫調蓄能力。3放空水庫,以便檢修。4排放泥沙,減少水庫淤泥。5隨時間向下游放水,滿足航運或灌溉等要求。6施工導流。32. 按水流條件壩身泄水孔可分為有壓和無壓,有壓-工作閘門布置在出口,無壓-工作閘門布置在進口。33. 為了減少檢修閘門的啟門力,應當在檢修閘門與工作閘門間設置與水庫連通的平壓管。34. 地基處理的主要任務是:1防滲2提高基巖的整體性和強度。35. 壩基的固結灌漿目的是:提高基巖的整體性和強度,降低地基的
9、透水性。36. 帷幕灌漿的目的是:降低壩底滲流壓力,防止壩基內產生機械或化學管涌,減少壩基滲流量。37. 壩體混凝土的分區:壩體各部位的工作條件不同,對混凝土強度,抗滲,抗凍,抗沖刷,抗裂等性能的要求也不同,為了節約與合理使用水泥,通常將壩體按不同部位和不同工作條件分區,采用不同強度等級的混凝土。38. 橫縫的特點及作用:橫縫垂直壩軸線,用于將壩體分成若干個獨立的壩段,橫縫的劃分主要取決于地基特性,河谷形狀,溫度變化,結構布置和澆筑能力等,其作用是減小溫度應力適應地基不均勻變形和滿足施工要求。39. 臨時性橫縫的作用:主要用于以下幾種情況1河谷狹窄,做成整體式重力壩,可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兩岸山體
10、的支撐作用,有利于壩體的強度和穩定。2岸坡較陡,將各壩段鏈接成整體,可改善岸坡壩段的穩定性。3坐落在軟弱破碎帶上的各壩段連成整體后,可增強壩體剛度。4在強地震區,將各壩段連成整體,可提高壩體的抗震性。40. 縱縫:為了適應混凝土的澆筋能力和減小施工期的溫度應力,常在平行壩軸線方向設縱縫,將一個壩分成幾個壩塊,待其溫度接近穩定溫度后進行接縫,灌漿。41. 壩體排水目的:為了減少滲水對壩體的不利影響,在靠近壩上游面需設置排水管幕。42. 一般荷載的特點:1水平徑向荷載包括:靜水壓力,泥沙壓力,浪壓力,及冰壓力。2自重3水重4揚壓力5動水壓力43. 封拱溫度是作為壩體溫升和溫降的計算基準。44. 當
11、壩體溫度低于封拱溫度時,壩軸線收縮,使壩體向下游變位,由此產生的彎矩和剪力的方向與水壓力作用所產生的相同,但軸力方向相反。當壩體溫度高于封拱溫度時,壩軸線伸長,使壩體向上游變位,由此產生的彎矩和剪力的方向與水壓力產生的相反,但軸力方向則相同。溫降時對壩體應力不利,溫升時對壩體穩定不利。45. 拱壩的工作特點:1穩定特點:壩體穩定主要依靠拱端的反作用力,不像重力壩那樣依靠自重來維持穩定。因此拱壩對壩址的地形,地質條件要求較高,對地基處理的要求也較為嚴格。2結構特點:拱壩屬于高次超靜定結構,超載能力強,安全度高,當外荷載增大或壩的某一部位發生局部開裂時,壩體的拱和梁作用會自行調整使壩體應力重新分配
12、。3荷載特點:拱壩壩身不設永久伸縮縫,溫度變化和基巖變形對壩體應力的影響比較顯著,設計時,必須考慮基巖變形,并將溫度作用列為一項主要荷載。46. 拱壩:是按于基巖的空間殼體結構,在平面上呈凸向上游的拱形,其拱剖面呈豎直的或向上游凸出的曲線形。壩體結構既有拱作用又有梁作用,其承受的荷載一部分通過拱的作用壓向兩岸,;另一部分通過梁的作用傳到壩底基巖。47. 拱壩的理想地形和地質條件:1地形左右兩岸對稱,岸坡平順無突變,在平面上向下游收縮的峽谷段壩端下游則要有足夠的巖體支撐,以保證壩體的穩定。2地質條件基巖比較均勻,堅固完整,有足夠的強度,透水性小,能抵抗水的侵蝕,耐風化,岸坡穩定,沒有大斷裂。48
13、. 拱壩的類型:1按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分類可分為常規混凝土拱壩,碾壓混凝土拱壩和砌石拱壩。2按壩的高度和體形分類可分為大于70m的壩為高壩,3070m的壩為中壩,小于30m的壩為低壩。3按拱圈線地形可分為,單心圓,雙心圓,三心圓,拋物線,對數螺旋線,橢圓拱壩等。4按壩面曲率分類。5按拱壩結構構造分類。49. 拱壩的應力分析:1純拱法。2拱梁分析法。3有限元法。4殼體理論計算方法。5結構模型試驗。50. 拱壩應力分析的結構力學方法:基本假定:1壩體和基巖都均勻,各向同性的彈性體。2忽略庫岸,庫底在水庫壓力作用下的變形影響。3拱的法向截面在變形后仍然保持平面。4用伏格特公式計算地基變形。51. 基
14、巖與壩體之間設置墊座,在墊座與壩體間形成周邊縫:周邊縫的作用:1減弱了梁的剛度,加強了拱的作用。2減小壩體傳至墊座的彎矩,從而減小甚至消除壩體上游的豎向拉應力。3增大與基巖的接觸面積,調整和改善地基的受力狀態。墊座的作用:1減小河谷地形不規則性和地質上局部軟弱帶的影響。2對壩體振動使緩沖作用。52. 土石壩:是指由土,石料等當地材料填筑而成的壩。53. 土石壩得以應用和發展的原因:1可就地,就近取材,節省大量水泥,木材和鋼材,減少工地的外線運輸量。2能適應各種不同的地形,地質和氣候條件。3大容量,多功能,高效率施工機械的發展提高了土石壩的壓實密度。4由于巖土力學理論,試驗手段和技術的發展,提高了分析計算水平,進一步保障了大壩設計的安全可靠性。54. 土石壩設計要求:1具有足夠的斷面以保持壩的穩定。2設置良好的防滲和排水設施用以控制滲流。3根據現場條件選擇筑壩土石料的種類,壩的結構型式以及各種土石料在壩體內的配置。4壩基足夠穩定。5泄洪建筑物具有足夠的泄洪能力,壩頂在洪水位以上要有足夠的安全超高以防洪水漫頂。6采用適當的構造措施,使壩運用可靠和耐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