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主要建筑流派風格簡介1、巴洛克風格這是1718世紀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態、喜好富麗的裝飾和雕刻、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2、法國古典主義建筑法國在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專制王權極盛時期開始竭力崇尚古典主義建筑風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古典主義建筑造型嚴謹,普遍應用古典柱式內部裝飾豐富多彩。法國古典主義建筑的代表作是規模巨大、造型雄偉的宮廷建筑和紀
2、念性的廣場建筑群。這一時期法國王室和權臣建造的離宮別館和園林,為歐洲其他國家所仿效。法國古典主義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盧浮宮的東立面、凡爾賽宮和巴黎傷兵院新教堂等。凡爾賽宮不僅創立了宮殿的新形制而且在規劃設計和造園藝術上都為當時歐洲各國所效法。3、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于法國1315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一種建筑風格。主要見于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哥特式教堂的結構體系由石頭的骨架券和飛扶壁組成。其基本單元是在一個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雙圓心骨架尖券四邊和對角線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頂。
3、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頂重量輕,交線分明,減少了券腳的推力簡化了施工。飛扶壁由側廳外面的柱墩發券,平衡中廳拱腳的側推力。為了增加穩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飛扶壁哥特式教堂的內部空間高曠、單純、統一。裝飾細部如華蓋、壁龕等也都用尖券作主題建筑風格與結構手法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法國盛期的著名教堂還有蘭斯主教堂和沙特爾主教堂它們與亞眠主教堂和博韋主教堂一起被稱為法國四大哥特式教堂。4、古典復興建筑古典復興建筑古典復興建筑古典復興建筑是十八世紀60年代到十九世紀流行于歐美一些國家的采用嚴謹的古希臘,古羅馬形式的建筑又稱新古典主義建筑 。采用古典復興建筑風
4、格的主要是國會、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紀念性建筑。這種建筑風格對一般的住宅、教堂、學校等影響不大。這種風格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5、古羅馬建筑古羅馬建筑古羅馬建筑古羅馬建筑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筑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筑藝術手法。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有莊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有層次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組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有些建筑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 同時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
5、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于羅馬郊外的哈德良離宮就是成熟的實例6、浪漫主義建筑浪漫主義建筑浪漫主義建筑浪漫主義建筑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下半葉歐美一些國家在文學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流行的一種建筑風格。 浪漫主義在藝術上強調個性提倡自然主義主張用中世紀的藝術風格與學院派的古典主義藝術相抗衡。這種思潮在建筑上表現為追求超塵脫俗的趣味和異國情調。浪漫主義建筑主要限于教堂、大學、市政廳等中世紀就有的建筑類型。它在各個國家的發展不盡相同。大體說來在英國、德國流行較早較廣而在法國、意大利則
6、不太流行。7、文藝復興建筑文藝復興建筑是歐洲建筑史上繼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現的一種建筑風格。十五世紀產生于意大利后傳播到歐洲其它地區形成了有各自特點的各國文藝復興建筑。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在文藝復興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藝復興建筑最明顯的特征是揚棄了中世紀時期的哥特式建筑風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柱式構圖要素。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師和藝術家們認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權統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臘和羅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們認為這種古典建筑,特別是古典柱式構圖體觀著和諧與理性,并同人體美有相通之處。這些正符合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觀念。他們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靈活變通,大
7、膽創新,甚至將各個地區的建筑風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他們還將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科學技術上的成果,如力學上的成就、繪畫中的透視規律、新的施工機具等等運用到建筑創作實踐中去。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類型、建筑形制、建筑形式都比以前增多了。建筑師在創作中既體現統一的時代風格,又十分重視表現自己的藝術個性。總之文藝復興建筑,特別是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呈現空前繁榮的景象,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個大發展和大提高的時期。8、現代主義建筑現代主義建筑現代主義建筑現代主義建筑是指二十世紀中葉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導地位的一種建筑思想。這種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張建筑師要擺脫傳統建筑形式的束縛,大膽創造適應于工業化社會的條件、要求的嶄新
8、建筑。因此具有鮮明的理性主義和激進主義的色彩,又稱為現代派建筑。代表人物有格羅皮烏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羅等。現代主義建筑是要強調建筑要隨時代而發展,現代建筑應同工業化社會相適應,強調建筑師要研究和解決建筑的實用功能和經濟問題,主張積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在建筑設計中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主張堅決擺脫過時的建筑樣式的束縛放手創造新的建筑風格,主張發展新的建筑美學,創造建筑新風格。 現代主義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學原則。其中包括表現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統一,建筑形體和內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邏輯性,靈活均衡的非對稱構圖,簡潔的處理手法和純凈的體型,在建筑藝術中吸取視覺藝術的新成果。
9、現代主義建筑思想先是在實用為主的建筑類型如工廠廠房、中小學校校舍、醫院建筑、圖書館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到了50年代在紀念性和國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實現。如聯合國總部大廈和巴西議會大廈。現代主義思潮到 了二十世紀中葉,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據主導地位。9、后現代主義建筑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美國和西歐出現的反對或修正現代主義建筑的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現代主義建筑成為世界許多地區占主導地位的建筑潮流。但是在現代主義建筑陣營內部很快就出現了分歧 ,一些人對現代主義的建筑觀點和風格提出懷疑和批評。1966年美國建筑師文丘里在建筑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一書中,提出了一套與現代主義建筑針鋒相
10、對的建筑理論和主張在建筑界特別是年輕的建筑師和建筑系學生中,引起了震動和響應。到二十世紀70年代建筑界中反對和背離現代主義的傾向更加 強烈。對于這種傾向,曾經有過不同的稱呼,如“反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后”和“后現代主義”,以后者用得較廣。對于什么是后現代主義,什么是后現代主義建筑的主要特征,人們并無一致的理解。美國建筑師斯特恩提出后現代主義建筑有三個特征:采用裝飾、具有象、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現在一般認為真正給后現代主義提出比較完整指導思想的還是文丘里。雖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現代主義者,但他的言論在啟發和推動后現代主義運動方面有極重要的作用。1982年落成的美國波特蘭市政大樓是美國第
11、一座后現代主義的大型官方建筑。樓高15層,呈方塊體形。外部有大面積的抹灰墻面開著許多小方窗。每個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裝飾物排列整齊的小方窗之間又夾著異形的大玻璃墻面。屋頂上還有一些比例很不協調的小房子有人贊美它是“以古典建筑的隱喻去替代那種沒頭沒腦的玻璃盒子”。10、折衷主義建筑折衷主義建筑折衷主義建筑折衷主義建筑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至二十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流行的一種建筑風格。折衷主義建筑師任意模仿歷史上各種建筑風格,或自由組合各種建筑形式,他們不講求固定的法式,只講求比例均衡,注重純形式美。 折衷主義建筑在十九世紀中葉以法國最為典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是當時傳播折衷主義藝術和建筑的中心 。而在十
12、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期,則以美國最為突出。總的來說折衷主義建筑思潮依然是保守的,沒有按照當時不斷出現的新建筑材料和新建筑技術去創造與之相適應的新建筑形式。 折衷主義建筑的代表作有,巴黎歌劇院,這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重要紀念物,劇院立面仿意大利晚期巴洛克建筑風格,并摻進了繁瑣的雕飾,它對歐洲各國建筑有很大影響。11、高技派高技派亦稱“重技派”。20世紀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風格上注意表現“高度工業技術”的設計傾向。高技派理論上極力宣揚機器美學和新技術的美感,它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強鋼、硬鋁、塑料和各種化學制品來制造體量輕、用料少,能夠快速與靈活裝配的建筑;強調系統設計
13、(Systematic Planning)和參數設計(Parametric Planning);2、主張采用與表現預制裝配化標準構件。高技派認為功能可變,結構不變。表現技術的合理性和空間的靈活性既能適應多功能需要又能達到機器美學效果。這類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3、另外高技派還強調新時代的審美觀應該考慮技術的決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業技術接近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的美學觀,使人們容易接受并產生愉悅。 代表作品有由福斯特設計的香港匯豐銀行大樓,法茲勒汗的漢考克中心(HancackCenter),美國空軍高級學校教堂。高技派的設計特征可以歸納為:a、內部構造外翻,顯示內部構造和管
14、道線路,無論是內立面還是外立面,都把本應隱匿起來的服務上午合計、結構構造顯露出來,強調工業技術特征。b、表現過程和程序。高技派不僅顯示構造組合和節點,而且表現機械運行,如將電梯、自動扶梯的傳送裝置處都做透明的處理,讓人們看到建筑設備的機械運行狀況和傳送裝置的程序。c、強調透明和半透明的空間效果。高技派的室內設計喜歡采用透明的玻璃、半透明的金屬網、格子等來分隔空間,形成室內層層像疊的空間效果。d、高技派不斷探索各種新型高質材料和空間結構,著意表現建筑框架,構件的輕巧。常常使用高強度鋼材和硬質鋁材、塑料以及各種化學制品作為建筑的結構材料,建成體量輕、用材量少、能夠快速與靈活地裝配、拆卸與改建的建筑
15、結構與室內。 e、室內的局部或管道常常涂上紅、綠、藍等鮮艷的原色,以豐富空間效果,增強室內的現代感。f、高技派的設計方法強調系統設計和參數設計。12、風格派風格派起始于20 世紀20 年代的荷蘭。以畫家P 蒙德里安等為代表的藝術流派對室內裝飾和家具經常采用幾何形體,以及虹、黃、青三原色間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建筑與室內常以幾何方塊為基礎。建筑室內外空間采用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穿插統一構成為一體的手法。風格派的特點:1.把傳統的建筑、家具和產品設計、繪畫、雕塑的特征完全剝除,變成最基本的集合結構單體或者稱為元素。2.把這些幾何結構單體進行結構組合,形成簡單的結構組合。但在新的結構組合當中,單體依然保持相對獨立性和鮮明的可視性。3.對于非對稱行的深入研究于運用。4.非常特別地反復應用橫縱幾何結構和基本原色和中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