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水資源: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且有一定數量和可用質量,并在某一地區能長期滿足某種用途的水源,稱之為水資源2. 水利事業:對水利資源的開發和防止水災3. 資源水利:就是把水資源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進行綜合開發、科學管理。4. 民生水利:就是解決好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發展人居環境,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水利工作。5. 水利工程:為了改變水資源在時間、空間上的分布不均勻的自然狀況,綜合利用水資源以達到防洪、灌溉、發電、引水、航運等目的,修建的工程稱為水利工程。6. 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中常采用單個或若干個不同作用、不同類型的建筑物來調控水流,以滿足不同部門對水資源
2、的要求。這些為興水利,除水害而修建的建筑物稱為水工建筑物。7. 水利樞紐: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組成,集中興建,協同運行的綜合水工建筑群體稱為水利樞紐。8. 山巖壓力:洞周圍的巖體變形,乃至滑落、塌落,這些可能塌落的圍巖施加在隧洞襯砌上的壓力稱圍巖壓力。9. 彈性抗力:襯砌在荷載作用下向圍巖方向變形時,則其受到圍巖的抵抗作用,此時,圍巖對襯砌的作用力稱為彈性抗力。10. 固結灌漿:當基礎在較大范圍內節理裂隙發育或破碎而挖除不經濟時,可對壩基進行低壓淺層灌水泥漿,加固以提高壩基整體性,這種灌漿稱為固結灌漿。11. 帷幕灌漿:是用漿液灌入巖體或土層的裂隙、孔隙形成阻水幕,以減小滲流量或降低揚壓力的灌
3、漿。12. 回填灌漿:用漿液填充混凝土與圍巖或與鋼板之間的空隙和孔洞,以增強圍巖或結構的密實性的灌漿。這種空隙和孔洞是由于混凝土澆筑施工的缺陷或技術能力的限制所造成的。13. 浸潤線:水從土壩(或土堤)迎水面,經過壩體向下游滲透所形成的自由水面和壩體橫剖面的相交線。14. 滲透變形:在滲透力作用下發生的土粒或土體移動或滲透破壞現象。15. 滲透坡降:16. 管涌:在滲流作用下,無粘性土中的細小顆粒從骨架孔隙中連續移動或流失的現象。17. 流土:在滲流作用下,土體從壩身或壩基表面隆起,頂穿或粗細顆粒同時浮起而流失的現象。18. 有壓隧洞:運行時內壁受一定的內水壓力的隧洞稱為有壓隧洞。19. 倒虹
4、吸管:是輸送渠水通過河渠、山谷、道路等障礙物的壓力輸水建筑物。20. 最有含水量:在一定的鋪土厚度、壓實功能下,粘性土只有在某一特定的含水量時才能得到最好的壓實,這時的干容重即為最大干容重,而相應的含水量稱為最有含水量。21. 地下輪廓線:上游鋪蓋、板樁、水閘、地板及部分消力池底板等不透水部分與地基的接觸線,是閘基滲流的第一根流線,稱為地下輪廓線。22. 土工織物:用合成纖維經紡織或無紡工藝制成,用以加固地基及用作土工滲濾層、排水盲溝等的卷材。表面涂敷不透水面層后可作為渠道防滲鋪面。23. 揚壓力:滲透壓力與浮托力之和。24. 拱冠梁:在拱壩的拱頂處與水平拱圈成正交的鉛垂壩體斷面。25. 噴錨
5、襯砌:是噴混凝土襯砌,噴混凝土與錨桿組合襯砌,噴混凝土、錨桿與鋼筋網組合式襯砌等幾種襯砌型式的統稱。26. 非常溢洪道:當遭遇非常洪水,為確保大壩安全方才啟用的泄水建筑物。27. 平壓管:繞過檢修閘門連通水庫與輸水道的充水管,又叫旁通管。28. 土工膜:以塑料薄膜作為防滲基材,與無紡布復合而成的土工防滲材料。29. 彎道環流;水流在彎道段內作曲線運動所產生的離心力,使表流指向凹岸,底流指向凸岸,在斷面內形成封閉的橫向環流,此環流與縱向水流結合在一起,形成順主流方向呈螺旋形向前運動的水流,叫作彎道環流。30. 渡槽:是輸送渠道水流跨越河渠、道路、溝谷等的架空輸水建筑物。31. 重力壩基本剖面:重力壩壩體在自重,齊頂的上游水壓力和揚壓力三項主要荷載作用下滿足穩定要求的最小三角形剖面32. 涵洞:當渠道與道路、溪谷等障礙物相交時,在交通道路或填方渠道下面,為輸送渠水或宣泄溪谷來水而修建的建筑物稱之為涵洞,屬交叉建筑物。33. 水庫吹程:風作用于水庫的直線最大長度。34. 胸墻:位于閘孔上部,處于閘室胸位的當水墻。35. 漸變段:指的是為適應交通運行、交通組織、排水方式等條件的變化,道路的斷面布置相應地逐步完成轉變過程而設置的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