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居住建筑的更新和可持續利用 摘要:針對人口老齡化趨勢下居住建筑的更新和可持續利用這一問題,主要研究了未來老年人對于居住意愿的選擇,老年住宅發展的趨勢及其當前老年建筑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對于未來老年建筑將走向合居模式、獨居模式、毗鄰模式、借助各種老年服務設施居住模式并存進行了預測。關鍵詞:老齡化加速,適老改造,居住模式多樣化1 引言(Introduction)根據我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報告,我國現階段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增加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
2、。專家預測,到2050年,中國8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將達到一億人,占世界的五分之一。這種人口快速老齡化的趨勢對于城市住房領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合適的住房,這將成為一個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我國政府今年來推行的住房政策,在量的方面有力的保證了“居者有其屋”,而如何在質量上,達到“居者優其屋”,這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2 相關研究綜述(Literature Review)老年居住問題已經成為時下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老年社會中,老年人居住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和諧。金詩幸在【基于城鎮老年人居住現狀及需求的老年居住模式研究以杭州市為例】分析并歸納了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
3、影響因素,并以杭州市留個主城區的問卷調查數據位基礎,對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并構建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選擇的Logistic回歸模型,對各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并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大多數老人的受教育程度、以前從事職業的職位不高,但住房擁有率較高、經濟較獨立,與家庭成員及配偶關系均較好。目前與子女同住的調查對象比例不高(僅38.3%),“空巢家庭”比較普遍。在這種悲劇下,老年人希望與子女同住的意愿并不強烈(僅21.7%),更多的老年人(43.3%)更希望子女住在附近,這說明雖然老年人希望能在生活上得到子女的照顧,但是鑒于老年人與子女各方面生活習慣的不同,他們更傾向于擁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
4、。另一方面,明確便是未來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比例為28.0%,趕超了未來不愿意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的比例(21.2%)。說明隨著養老機構的逐步發展、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人對其接受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但現階段的需求比例不高,更多的是考慮以后的情況。這使得家庭養老功能逐漸減弱,而對社會養老,尤其是居家養老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實現居家養老需要以良好的養老服務以及適老化的居住環境為基礎。然而現存大多數的住宅都是為身體機能健全的人設計的,并沒有考慮人們年老、身體機能下降后的居住需求。住宅適老化改造是在深入研究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參照老年人提工學數據進行設計、改造,提高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便利度。住
5、宅適老化改造,實現了對原有住宅的可持續利用,使老年人的生活更便捷。適老化通用住宅更實在設計階段采用潛伏性設計的方式考慮人醫生各個階段的需求,方便將來對住宅進行適老化改造。這是一種預防式的設計,包含全壽命周期的概念,針對使用者的不同年齡階段具有包容性、關懷性和適應性,能滿足住戶從幼年、青壯年到老年各階段的要求。3 論題的分析3.1 人口老齡化發展概況:3.1.1人口老齡化的定義及研究意義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的普遍現象,是指社會總人口中,老年人口在總人口的比例不斷增長的動態過程。按國際標準一般公認: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達7%,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達10%,即為老年型國家。人口老齡化
6、主要成因: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設施、食品營養等),年壽延長?,F代醫學的發展:醫療、保健水平提高。抵御疾病能力增加,年壽延長。生育觀念的變化:反傳統、自我價值至上,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拋棄傳統的“多子多付”的觀念,少要或不要小孩計劃生育:“一孩化”政策,使人口結構發生變化,老年人比例增加研究的意義:作為現代城市社會的一個問題,老年人口在城市中占比較大的比重,必將對社會、政治、經濟發展中的消費結構、勞動就業、社會保險、財政開支、城市建設和規劃設計帶來重大影響。合理有效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問題對社會和諧與穩定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此外,老年人也擔負著生命延續與文化延續的社會責任。3.1.2 我國人
7、口老齡化概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已于1999年成為老年型國家。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現在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21%,2030年將達到26%。2000-2030年為人口老齡化高速階段,老年人口比重年均上升0.39個百分點,21世紀20年代開始進入高峰期,以發展中國家水平的經濟應對發達國家水平的老齡化問題,將會是我們面臨的一項嚴峻挑戰,對于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們必須未雨綢繆,認真對待。我國人口老齡化狀況的特點:發展速度快人口老齡化與國家經濟發展程度相關。我國雖然在1999年才進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但是由于人口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我國老齡化
8、發展速度超過了歐美國家。絕對數量大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約占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1/5。地區差異大城市高于農村;沿海發達城區高于內陸落后地區。原因在于平均壽命和生育觀念的不同。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的一些數據和未來人口發展預測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屆時人口老齡化所衍生出的各種相關問題,諸如來年人社會保障、老年人健康、老年養老、老年人居住等問題都將凸顯出來,如不及早分析應對,在未來社會將產生很多不良影響。從建筑專業的視角來看人口老齡化,很自然的將研究具體到了老年居住問題。我們應該未雨綢繆的思考未來老年居住問題,這樣才能實現“老有所住、老有所養、老有所長
9、、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目標。3.2 老年居住建筑發展概況:3.2.2 我國建筑總體現狀:目前,我國舊有住房體制已經被打破,具名住房觀念發生根本轉變,“自住其力”的商品化觀念基本形成。通過穩步推進公有住房改革,當前80%以上的城鎮可售公房出售給了職工,回收了長期沉淀的住房資金,明晰了住房產權關系,私有住房占城鎮住房的比例超過了82%,從根本上改變了住房低租金、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逐步推進住房分配貨幣化。1998年下半年以來的住房分配制度改革,調動了居民住房消費的積極性。2002年1月至11月,個人購買商品住宅的比例達94.3%,居民已經成為住宅投資和消費的主題,市場需求主題發生了根本轉變,基本
10、建立了經濟適用住房為重點的公房供應體系。2004年11月22日,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頒布了我國居民康居標準,即:到2020年,我國居民住房要從滿足生存需要,實現向舒適型的轉變,基本做到“戶均一套房、人均一間房、功能配套、設施齊全”。3.2.2 老年居住建筑的現狀及問題:老年居住建筑指專供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體能心態特征的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干休所、養老院和托老所等。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能心態會發生變化。老年住宅在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這些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增加適合于老年人生活特點的輔助設施,活動空間,為老年人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如:多層住宅假裝電梯,室內高差改做坡道,地面
11、鋪設防滑材料,增大門框寬度,降低洗滌臺高度,將廚房和浴室的操作臺下的櫥柜除去、方便坐輪椅的老年人使用,在需要的地方安置扶手,假設緊急呼救系統等。專家就我國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現狀及居住環境設計的發展趨勢總結得出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居住主要呈現四種模式,合居模式、獨居模式、毗鄰模式、借助各種老年服務設施居住模式。在老齡化發展過程中,老年人的需求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大城市中的多數父母與成年子女更愿意分開居住。然而普通住宅的各項設施并不符合老年人身體、心理各方面的需求。因此設施完備、服務周全的“老年住宅”成了供應緊缺的熱銷房產。但是,當前我國老年住宅中存在著普遍問題,一是規模不夠,二是活動場所不足,住宅設
12、施考慮老人的因素較少,三是公共設施設計對老年人關愛不夠。要想解決老年住宅,必須要為老年住宅問題奠定較好的物質基礎,其次,要做好老年居家養老的適老改造,發展居家養老的各種社會服務工作,使居家養老的老年人住的舒適、溫馨,生活方便;再次,根據我國國情,適度而穩步地建設和興辦各種類型地、專用于老年人居住的老年公寓、老年社區和養老院,最后,建立和健全保證老年人安度萬年的政策、法律和措施,并形成制度,對經濟有困難的老人,提供政策上的援助。4 結論(Conclusions)我國未來勢必會成為一個老齡化嚴重的國家,老年人對于住房的需求一定會增加,所以解決好老年居住這個問題,對于增進家庭和睦,保證社會和諧,有著
13、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年人的觀念也會發生變化,選擇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年人會明顯增加,老年人對于未來住宅的要求也會相應的提高。所以在老年居住這個問題上,未來的老年居住建筑應該是多樣化的,老年公寓、老年社區、社會養老機構和普通住宅老年改造化等多種居住模式應該相互補充。首先,我們應該樹立家庭和社會共同承擔養老的責任意識,使老年居住模式呈現多樣化發展。老人獨居的模式繼續擴大,加快發展老年住宅。其次,我們要注重老年整體居住環境的營造和配套設施的完善。這包含社區整體到住宅內部的設計,注重老年設施的產業化發展,建立完整的老年服務體系。第三,我們要不斷的健全管理體制。政府管理部門應該盡快建立完善
14、的保障老年居住環境建設標準的法規和監督評價體系,規范市場秩序,保障老年人的權益。參考文獻1蔡天驥,蔣耒文,任強.住房狀況對老年居住方式的影響A.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3:938-9542陳明立,楊風.老齡化背景下的老年居住模式探析J.中國住宅設施,2007(7);16-183杜鵬.北京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的變化J.中國人口科學,1998(2):36-414郭平.老年人居住安排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5郭志剛.中國高齡老人的居住方式及其影響因素J.人口研究,2002(1):37-426侯志陽.困境與出路:管窺居家養老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4):72-757林文群,城市社會養老機構的經營模式探討D.碩士學位論文,廈門大學,20058金詩幸,基于城鎮老年人居住現狀及需求的老年居住模式研究以杭州市為例D.碩士學位論文,浙江工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