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邵公碑樓建筑藝術淺析摘要:邵公碑樓氣勢宏偉,設計巧妙,建筑技術高超,是豫西磚雕藝術的杰作,對于研究我國古代磚雕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邵公碑樓;清代道光;邵全仁;三脊硬頂碑樓;豫西磚雕藝術邵公碑樓位于河南省靈寶市蘇村鄉東里村。此碑是清道光年間邵家二位公子自省、自強為其父邵全仁所立,拜托進士候選知縣許虎撰文,由邑學增廣生員許魚書書寫。碑文開宗明義述發宏論:“且家之興不興,于興之日必有所由興;業之成不成,于成之時必有所由成。”指出家庭、事業的興衰成敗,都有它自身的原因。文中頌揚其父行俠仗義,疏財濟世,不燕翼,不交游,不離俗,不逐俗,不矯情,不溺情,專事“哀鰥寡,恤孤獨,賑困窮,補不足,使
2、有糧者亦食,無糧者亦食,有衣者亦衣,無衣者亦衣”的功德之舉。文采飛揚,言簡意賅,情真意切,溢美之心躍然碑上。東里村邵氏家族,傳說明末從川口鄉馬泉村?w入東里村。初來時家境貧寒,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后經幾代人努力,買房置地,家業漸大。該家族到道光年間,達到鼎盛時期。邵全仁曾為地方官吏,按清代官員管理制度,邵全仁死后被贈封為八品修職郎,即當時文職官員。他的兩個兒子邵自省、邵自強在他謝世后,在原村南部為他修建了這座氣勢宏偉的碑樓。碑樓坐西南面向東北,為三脊硬山頂牌樓式建筑。碑樓合體長4.2米,寬1.6米,高15米。碑樓依地勢而建,四角翹檐式。主樓上有磚雕花草紋脊,脊上有獸,脊左側處為鳳凰展翅,右
3、側外為天狗望月,為兩只站立狀獸,兩脊獸之間有磚雕鏤空紋花草圖案作脊,脊下以板瓦和筒瓦鋪面,筒瓦前有瓦當。檐下有飛椽兩周,椽下有斗拱三組,斗之間以花草紋填白,斗下有兩組橫額枋,上窄下寬,上部為透雕龍紋,兩側有垂柱兩根,柱頭為牡丹花,兩柱間透雕花草紋。柱頭內側下方有一組磚雕富貴不斷頭,下有方形磚雕圖案,圖案為梅花樹,樹上有兩只孔雀頭朝下,下有兩只孔雀頭朝上,再下有兩組磚雕圖案相并列,一組為兩只仙鶴站在荷花之中,一組為喜鵲站在牡丹花叢中,下部為磚雕匾額,額中部磚雕字已損毀。匾框上下各有四組花草紋圖案,兩邊是喜鵲登枝,以下為碑龕。右樓,低于主樓,上有脊,脊上有獸。脊獸外為龍首,龍后為變形蝙蝠,內有脊獸
4、兩尊。屋面以板瓦和筒瓦鋪設,筒瓦前有瓦當。檐下有飛椽兩周,椽下有斗拱三組,斗下有橫額枋,枋下有垂柱兩根,垂柱間有磚雕龍鳳,柱頭有雕花,垂柱間有纏枝花卉。下部有一組磚雕圖案,為一松樹下,有一鹿站立姿,作回頭吃草狀。左樓,低于主樓,與右樓并列。上有脊,脊上部外側為鳳凰展翅狀,內為動物磚雕圖案,動物內側有兩尊脊獸,下為板瓦和筒瓦鋪面,筒瓦上有瓦擋。檐下有飛椽兩周,椽下有斗拱三組,下有磚雕橫額枋,枋兩邊有垂柱兩根,垂柱間有纏枝花卉,垂柱頭上有雕花,柱頭間有富貴不斷頭,下有一組磚雕圖案,圖為松樹下站立一仙鶴。碑樓的下部主要為碑龕。碑龕居中部,碑龕為半圓額長方形,通高2.8米,寬0.9米。龕半圓額上部外有
5、圓形透雕纏枝花卉,額上部兩側有倒三角磚雕圖案,內為磚雕牡丹花,花朵朝下。碑龕兩側有磚雕對聯,對聯中的字損毀,無法辨認。對聯兩側外各有兩幅磚雕圖案,上部為磚雕鳳凰,鳳凰頭朝內,面向對聯,下部兩邊各有瓶插牡丹花。碑樓背面造型與正面相同,主樓檐下有飛椽兩周,椽下有云紋,下有斗拱三組,中大邊小,斗下有富貴不斷頭花紋,下部兩邊有垂柱,垂柱間有枋,以下為素面。左、右側造型相同,檐下有飛椽兩周,椽下有云紋,下有斗拱三組,斗間以牡丹花連接,斗下有垂柱兩根,中間為葵花,葵花兩邊有如意紋。下部,碑龕上部有仿地面建筑的屋檐,檐下有橫額枋,枋下有兩根垂柱,垂柱間以牡丹花卉相連接,下為弦紋半圓形額。兩側造型相同,檐下有飛椽兩周,椽下有云紋,下有斗拱三組,斗間以牡丹花連接,下有垂柱兩根,中間施牡丹花草紋,垂柱頭有雕花。下部有磚雕“十”字形方框,框內分別有五朵梅花。邵公碑樓氣勢宏偉,設計巧妙,建筑技術高超。特別是磚雕技術,空前絕后,充分體現了建筑師精湛技術,是豫西磚雕藝術的杰作,對于研究我國古代磚雕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參考文獻:1胡小平.寧建民.靈寶市文物志:卷4Z.內部刊物.20052靈寶縣地方史志編委會靈寶縣志:卷3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作者簡介:郭磊森(1986),男,民族:漢,河南靈寶人,當前職務:靈寶市文物鉆探隊隊長,當前職稱:助理館員,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