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下一站: 綠色建筑之都、低碳生態城市互聯網上搜尋“綠色建筑”、“低碳城市”、“生態城市”的內容,立刻會出現無數條相關文章。其實,無論是“綠色”、還是“低碳”、“生態”,其理論核心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以低碳生態城市理念為指導,以綠色建筑發展為契機,推動城市生態文明水平不斷進步。而深圳建設領域正是秉承這樣的核心理念一直在推進綠色低碳建筑體系的形成,使深圳成為中國最干凈、最美麗、最生態化的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先鋒城市。昨日,一場承載著深圳經濟社會轉型夢想與方向的綠色建筑與低碳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深圳召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對深圳如何建設低碳生態城市出謀劃策。住房和城
2、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會上寄語深圳,“深圳建設低碳城市有很多其它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深圳也最有條件在低碳城市、綠色建筑方面再次成為國家的示范。”深圳下一站:“打造綠色建筑之都、建設低碳生態城市”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作為優化環境提升城市發展水平、加快轉變發展模式、緩解資源環境壓力重要一環,發展綠色建筑、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是努力建設民生幸福城市重要舉措。發展綠色建筑、建設低碳生態城市是通過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再生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以共同應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資源和土地的過度消耗、全球氣候變暖,最終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社會和
3、諧的現代城市,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2008年3月,深圳市政府出臺了深圳生態文明建設行動綱領(20082010)及關于打造綠色建筑之都的行動方案等九個配套文件,第一次以市政府文件形式,提出了“打造綠色建筑之都”的目標,把綠色建筑上升到城市建設發展戰略的高度。今年召開的市委四屆十三次全體會議又提出要抓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蘊藏的重大機遇,加快構建低碳產業體系,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倡導低碳消費,構建低碳社會,努力成為國家低碳經濟試點城市,把低碳生態城市確定為城市建設新方向。“一法四條例”為基礎的綠色建筑法規標準體系2006年,在節約能源法框架下,深圳率先全國出臺了專門的建筑節能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
4、建筑節能條例,2009年深圳又率先全國出臺了專門的建筑節材地方性法規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條例,特別是在2008年,國家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實施后,深圳市又頒布了深圳市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管理方法(政府令第212號)和深圳市綠色建筑認證標準規范、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實施細則等一項規章和兩項技術標準。在上述“一法四條例”基礎上,初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建筑節能減排政策法規體系,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管理模式和技術標準體系,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建筑節能“一票否決”2009年,市住房和建設局從立項、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確立了建筑節能全過程全方位監管的閉合機制,凡是節能
5、標準不落實的,一律不予辦理施工許可、不予通過竣工驗收、不予投入使用。據悉,從2007年1月深圳開始建筑節能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以來,截至2009年共抽查381項工程,建筑面積1081萬平方米,三年來的一次通過率分別為53、62和73,建筑節能工程質量逐步提升。此外,從2007年開始至2009年,全市共有765個項目進行建筑節能專項驗收,704個項目通過建筑節能專項驗收,建筑面積3250萬平方米,其中180個被責令整改后(加大外門窗可開啟面積、貼膜等)才能通過驗收,并對違反強制性條文的24家施工、監理、設計單位及其責任人進行行政處罰。全面啟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深圳市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家機關
6、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三個示范城市之一。2009年,市住房和建設局完成了大型公建能耗動態監測平臺首期試點工程,首期試點工程內容包括大型公建基本信息的統計、360棟大型公建能源審計、50棟大型公建能耗動態實時監測設備安裝和深圳市建筑能耗監測數據中心建設。2009年5月,首期試點工程通過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驗收。專家組的評價是:“深圳市是全國第一個完成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平臺建設試點的城市,技術路線準確,工作方法科學,工作思路清晰,平臺建設屬于國際首創”。從2008年到2009年,市住房和建設局對全市18476棟居住建筑和中小型公共建筑以及450棟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
7、建筑進行了能耗統計。目前,250棟大型公建能耗監測系統建設項目正在進行施工招標。另外,2009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執行情況大檢查,并及時將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在被隨機檢查的414棟公共建筑中,395棟公共建筑的空調溫度符合標準,達標率954。檢查情況顯示,公共建筑空調溫度達標率顯著提高。規模化應用可再生能源在政府大力扶持太陽能產業發展的背景之下,深圳太陽能產業初具規模,涌現出拓日、創益、伽偉、嘉普通等一批產值超億元的知名太陽能企業,全球500強企業美國杜邦公司在光明新區建立太陽能光伏電薄膜生產基地。通過財政補貼,扶持四個太陽能生產基地建設,四個園區均已完成或部分完成土建,
8、其中三個已投入生產。2008年新能源產業總產值約300億元,太陽能薄膜電池生產規模全國領先。據了解,目前全市共確立了44個太陽能示范項目,其中15個為國家級太陽能示范項目。截至2009年,太陽能熱水應用總集熱面積近4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800萬平方米,建成和在建太陽能發電系統總裝機容量約45兆瓦。市住房和建設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該局在總結國內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編制了深圳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規劃(20092015),并經市政府批復頒布實施。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推進建筑減排2009年出臺的兩個條例使深圳以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理念在推進建筑減排
9、。一個是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綜合利用條例,對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以及裝修房屋等施工活動中產生的建筑廢棄物,要求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進行分類管理、集中處置,并建立了實行建筑廢棄物再生產品標識等制度。目前,塘朗山建筑垃圾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一年可以消化建筑垃圾320萬噸,生產出150萬立方米標磚,25萬立方米砂漿。另一個是深圳市預拌混凝土和預拌砂漿管理規定,對加強預拌混凝土行業管理,推廣預拌砂漿起著法律保障作用。全市新型墻材的使用比例已經上升到96。高強度鋼筋以及其他新型建材也已經大規模應用。以示范性項目引領全市綠色建筑趨勢新落成的深圳萬科中心采用大型公共建筑低能耗設計、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等先進技術建造,年節省標煤500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330噸,太陽能光電系統每年可產生25萬的電量,減少城市電力建設資金投入量240萬元。這樣的示范性項目正在引領全市綠色建筑趨勢。目前,全市共有53個項目列入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工程,涉及建筑面積560萬平方米,投資額178億元。此外,還有37個項目被授予市級循環經濟示范項目和園區。此外,深圳正在加快光明新區綠色建筑示范區建設。光明新區綠色建筑示范區工作形成了3個合作框架協議,1個行動方案,2個管理辦法,1個綠色建筑設計導則,啟動了8個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和3個綠色建筑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