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工期提前采取的施工方案針對項目部下發的工期節點安排,要求按照 4 年工期安排, 鑒于工期較緊的原因, 我公司機關速派岳躍群副總經理、伍永輝部長 4 月17 日會同工區一道認真踏看了三工區的拌和站建設、管區內施工便道、便橋、低壓臨電等項目建設情況。4 月 18 日由岳躍群副總經理組織項目相關人員參加的工程例會,就當前項目整體形勢進行了認真分析,強調在目前情況下, 一定要轉變觀念,理清思路,明確責任,狠抓落實,與工區在現階段急于解決的問題達成了共識, 同時還將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4 月 23 日,由岳躍群副總經理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參加人員有三公司伍永輝部長、工區經理袁培
2、國、總工陳月光、計劃部長葉陳麗、工程部長劉宗楷、工程副部長王柱,主要議題為資源配置、施工方案等。通過大家暢所欲言,確定了三工區2008 年主要工作目標,重點研究了施工方案和資源配置以及前期準備工作。現就相關問題形成會議紀要。 工區確認后遵照執行, 其目的是確保項目部整體目標按期實現。一、施工準備:一關于拌和站料場、鋼筋加工棚的搭建及后期完善工作,具體責任人:竇有。工區協調廠家并承擔后期工作內容,確保4 月 25日前搭建完畢,達到六個料倉正常存放地材。二 、關于便道施工的具體安排:1、沱河及拌和站以北至三工區起點施工便道具體責任人:馮成金。在現有的設備基礎上增加一臺裝載機(外租),另調拌和站一臺
3、裝載機,外租一臺旋耕犁, 配合人員由馮成金副經理自行協調,以保證現場施工為前提。本管段(除未拆遷房屋處以外)于4 月 30 日前達到驗收標準。(便涵及八字墻施工不在本工期范圍)2、沱河至管區終點施工便道責任人:孫銀章。于4 月 25 日起從終點向北推進每天完成600m 以上泥結碎石路面拌和、碾壓、平整,5 月 4 日前確保便道達到驗收標準。3、關于沿線排水溝施工:一是派專人負責水系調查,水溝必須設置合理,原則設置線路前進方向左側,深度不得小于1 米,盡可能采取自排,特殊地段采取強排; 二是排水溝確保在汛期來臨之前施工完畢。三 、沱河鋼便橋具體責任人:孫銀章。近期完成臨時2#墩砼灌注。4 月 2
4、5 日前完成 2#墩立模、砼灌注。 4 月 30 日前完成貝雷片梁體的吊裝。 5 月 3 日前完成鋼便橋安裝并達到驗收標準。四 、關于低壓臨電建設具體責任人:馮成金、孫銀章。4 月30 日前各負責管區范圍內完成立桿、架線、沿線8 個變壓器的安裝及接線,部分段落達到通電標準。二、資源配置:一 、鉆機:本工區樁基施工基本原則以旋挖鉆機為主,反循環回旋鉆機配合。鉆機選型以滿足施工需要為準。全線擬定1012 臺旋挖鉆機,反循環回旋鉆機不少于5 臺。其中管區起點配置46 臺旋挖鉆機,并按施工進度逐步向南推進,平均每四個承臺布1 臺鉆機。拌和站兩側各配置 2 臺旋挖鉆機,沱河兩岸及管區終點各配置2 臺旋挖
5、鉆機,根據工程進度需要再做實事調整。二 、模板制作:本管區共制作普通墩身模板12 套、圓端異形模板2 套,另增加系梁底模 12 套;承臺模板加工制作810 套,均采用大塊鋼模板。模板使用原則:前期管區起點及重點施工區段每施工隊配置墩身普通模板 2 套,承臺模板 1 套。非重點施工區域施工隊伍墩柱承臺模板各配 1 套。沱河橋墩圓端形模板2 套。三 、鋼筋加工場:前期規劃四個鋼筋加工場,具體樁號位置為:DK771+700、DK774+500、DK776+800、DK779+200。主要任務是承擔基礎樁鋼筋籠的制作、運輸及安裝及后期承臺墩身鋼筋的加工制作。另承臺、墩身施工過程中, 新增四個小型加工場
6、, 具體樁號位置為: DK770+800、DK773+200、 DK778+000、 DK780+800, 加工場地面積不小于100 m2。為方便施工及現場管理,承臺、墩身的鋼筋制作、安裝與承臺、墩身砼施工為同一個施工隊伍承擔。同時,樁基鋼筋籠加工采用冷軋螺紋連結,為便于鋼筋籠的安裝, 建議鋼筋籠加工時端頭應予以加強。三、設備配置:因本工區工程量大、 工期緊,必須配置相應設備以滿足施工需要為前提。 (1) 、砼泵車 1 臺,由工區申報項目部新購(2) 、吊車 58臺。 (3) 、砼運輸罐車 1012臺。(4) 、裝載機 3 臺。 (5) 、挖掘機 5 臺。 (6) 、壓路機 1 臺(7) 、灑
7、水車 2 臺。四、施工隊伍配置:1、下部結構施工隊:原則上擬定8 個以上,承擔工區范圍內承臺、墩身施工,其中沱河橋為一個獨立施工隊。施工隊伍選擇的原則是信譽好、合作過的隊伍。四個重點區段(工區起點、拌和站兩側、沱河橋、工區終點)必須選擇過硬的隊伍承擔施工任務。2、樁頭破除與渣土清理:因本管區量大工期緊,須選擇專業化施工隊伍三個以上,承擔管區范圍內所有樁頭鑿除工作;另選擇專業化施工隊伍兩個承擔渣土清理及外運工作。3、由工區盡快與沿線村莊取得聯系,解決好下部工程施工隊伍安家設營所需要的臨時住房,以確保施工隊伍按期到位。4、關于樁基、承臺、墩身及部分專業承包施工隊伍合同的確定,由計劃合同部盡快與項目
8、部取得聯系,掌握基本指導價,同時與初步確定的施工隊伍盡快完善合同手續,以保證施工隊伍按時進場。五、工期目標及基本施工順序:根據項目部下發京滬高速鐵路“DK733+997DK781+883 段節點工期安排”,三工區架梁起點時間為2008年 10 月 20 日底,結合三工區施工的實際,施工重點為“三重一起點” 。設定目標工期目標為:樁基施工于 2008 年 12 月 30日完成;承臺施工具體時間安排為2008年 6 月 10 日2009年 6 月 10 日; 墩柱施工具體時間安排為2008年 6月 20 日2009年 7 月 30 日。承臺、墩身施工順序的基本原則是“先北后南一集中”,起點向南 3
9、.0 km 首先安排四個下部結構施工隊伍, 每個隊伍安排 25 排墩位,施工周期約為90 天,以此作為一個循環,而后向南循環安排施工確保架梁需要,同時抓好管區終點、沱河橋現澆梁、拌和站兩側施工,確保“三重一起點”成為三工區施工亮點。樁基施工順序以起點為主, 合理布局,鉆機布設原則是一臺鉆機占位四個承臺,二工區接頭安排6 臺,25 排樁間隔布置 2 臺,十五局接頭處布置 2 臺,跨沱河處布置 2 臺,拌合站處布置 2 臺。確保每天完成 20 根以上樁基施工并灌注完畢,同時,每個鋼筋加工場每天必須完成鋼筋籠 5 個以上,必要時,采取相應措施加大鋼筋籠生產量,保證管區起點至拌和站先期施工需要。為實現
10、環保和文明施工要求,泥漿池每四個墩位設置一個。六、關于部分技術人員配置的情況:根據樁基施工工期集中、量大、面廣的實際情況,項目部現有管理和技術人員遠不能滿足施工需求,近期與公司人力資源部取得聯系,盡快協調調入1 名副經理, 6 名工程技術管理人員。由人力資源部協助項目部解決部分鉆孔樁施工旁站人員。關于測量和試驗人員不足問題待需要時由項目部及時向公司領導反應。七、其他問題:1、上述形成共識的各種資源(隊伍、設備、周轉材料)要求盡快落實,于 5 月 10 日前組織到位。2、本工區的地材需求總量較大,平均日需求量在600800m3,運距遠,料源緊張,要求工區制定強有力的措施保證材料按時到位。3、前期工作(便道、便橋、拌合站建設、安家設營)有一定滯后,要求工區轉變觀念,加大投入確保5 月 7 日前完成,為盡早進入施工階段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