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淺析建筑深基坑開挖方法摘要:建筑深基坑開挖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深基坑,開挖,技術措施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method and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exca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中圖分類號: TV55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前言近年來,隨著高層建筑和超高層建筑的大量涌現,基坑工程也隨之增多、增深,同時,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未能及時
2、引起足夠的重視,不僅發生了工程樁被擠壓嚴重位移事故,而且有的造成了臨近建筑物沉降開裂,毗鄰道路塌陷、地下管線裂斷,影響正常的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危害,甚至有的發生了大面積基坑坍塌,導致多人傷亡的重大事故。本文針對對深基坑的開挖方法做了簡單的分析。深基坑開挖前,要詳細確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組織,要對支護結構、地下水及周圍環境進行必要的監測和保護。一、敚斎繁罨坑開挖安全的一般規定1、敾坑開挖應根據支護結構設計,降排水要求,確定開挖方案2敗坑邊界周圍地面應設排水溝,且應避免漏水、滲水進入坑內;放坡開挖時應對坡頂、坡面、坡腳采取降排水措施。3、基坑周邊嚴禁超堆荷載。4、軟土基坑
3、必須分層均衡開挖,層高不宜超過1米。5、基坑開挖過程中應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護結構、工程樁或擾動基底原狀土。6、發生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挖土,并應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繼續挖土。7、開挖至坑底標高后坑底應及時滿封閉并進行基礎工程施工。8、地下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及時進行夯實回填土施工。二、開挖方案敚1、放坡開挖放坡開挖:基坑邊坡必須經過驗算,保證邊坡穩定。對土質較差且施工工期較長的基坑對邊坡宜采用鋼絲網水泥噴漿或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覆蓋等措施進行護坡。坑頂不宜堆土或存在荷載,遇到不可避免的附加荷載時在進行邊坡穩定性驗算時,應計入附加荷載的影響。在地下水水位較高的軟土地區,應在降水達到要求后再
4、進行土方開挖,宜采用分層開挖的方式進行開挖。分層挖土厚度不宜超過2.5米。同時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坑內水位和排除地表水,嚴防地表水或坑內排出的水倒流回滲入基坑。基坑采用機械挖土,坑底應保留20-30厘米后基土,用人工清理整平,防止坑底土擾動。待挖至設計標高后應清除浮土,驗槽合格后及時進行墊層施工。放坡開挖的直接費用最少,而且為主體工程創造了比較寬敞的施工作業空間,因而工作面寬,工期短,如果場地條件允許,放坡開挖應該是首選方案。但放坡開挖受周圍場地和開挖深度的限制,放坡要占用比較大的場地,在城市或建成區往往沒有這個條件。由于坡體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定的位移,如果場地附近有建筑物或市政管線不能承受較大的
5、變形,常常限制放坡開挖方法的采用。開挖深度也是一個制約條件,但開挖深度是相對于土質而言的,土質比較好,坡度可以比較陡,占用場地也比較少,深度限制就不那么明顯,反之在軟土地區,由于土質軟弱,放坡開挖深度就不能太深。2、有支護結構的基坑土方開挖有支護結構的深基坑開挖方案主要有中心島式挖土、盆式挖土、逆作法挖土三種。基坑存在支護結構時整個土方的開挖順序必須與支護結構的設計嚴格一致。要遵循開槽支撐、先撐后挖、分層開挖、嚴禁超挖的原則。(1)、中心島式挖土是從中間向四周開挖,先開挖周邊土方,最后挖去中心土墩土方。一般用于基坑面積很大,并且能留有大面積無支撐空間的情形。中心島(墩)式挖土,宜用于大型基坑,
6、支護結構的支撐形式為角撐、環梁式或邊桁架式,中間具有較大空間情況下。此時可以利用中間的土墩作為支點搭設棧橋。挖土機可利用棧橋下到基坑挖土,運土的汽車亦可以利用棧橋進入基坑運土。優點:可以加快挖土和運土的速度。缺點:由于首先挖去基坑四周的土,支護結構受荷時間長,在軟黏土中時間效應顯著,有可能增大支護結構的變形量,對于支護結構受力不利。注意問題:當基坑較深,地下水位較高,開挖土體大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時,應采取合理的人工降水措施,降水時應經常注意觀察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構筑物、道路、管線,有無下沉和變形。 開挖時應對平面控制樁、水準點、基坑平面位置、水平標高邊坡等經常進行檢查。(2)、盆式挖土就是挖掘機
7、在基坑的底部,切割盆的邊緣土方的挖土方式。盆式開挖適合于基坑面積大、支撐或拉錨作業困難且無法放坡的基坑。它的開挖過程是先開挖基坑中央部分,形成盆式,此時可利用留位的土坡來保證支護結構的穩定,此時的土坡相當于“土支撐”。隨后再施工中央區域內的基礎底板及地下室結構,形成“中心島”。在地下室結構達到一定強度后開挖留坡部位的土方,并按“隨挖隨撐,先撐后挖”的原則,在支護結構與“中心島”之間設置支撐,最后再施工邊緣部位的地下室結構。優點: 盆式開挖方法支撐用量小、費用低、盆式部位土方開挖方便,這在基坑面積很大的情況下尤顯出優越性,因此,在大面積基坑施工中非常適用。缺點:盆式開挖方法的地下結構需設置后澆帶
8、或在施工中留設施工縫,將地下結構分兩階段施工,對結構整體性及防水性都有一定的影響。(3)、逆作法挖土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軸線或周圍施工地下連續墻或其他支護結構,同時建筑物內部的有關位置澆筑或打下中間支承樁和柱,作為施工期間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結構自重和施工荷載的支撐。然后施工地面一層的梁板樓面結構,作為地下連續墻剛度很大的支撐,隨后逐層向下開挖土方和澆筑各層地下結構,直至底板封底。同時,由于地面一層的樓面結構已完成,為上部結構施工創造了條件,所以可以同時向上逐層進行地上結構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時進行施工,直至工程結束。逆作法挖土可以縮短工期:基坑變形小:相鄰建筑物的沉降小:可以節省地下室外墻
9、及外墻下工程樁費用:能使建筑物底板設計趨向合理:可節省支撐費用:可最大限度利用紅線內的地下空間。是一種合理的土方開挖方法,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三、開挖方法1、明挖法明挖法是指挖開地面,由上向下開挖土石方至設計標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順作施工,完成建筑物主體結構,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復地面的施工方法。明挖法是建筑物施工的首選方法,在地面交通和環境允許的地方通常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法的優點是施工工藝簡單、快速、經濟,常被作為首選方案。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如阻斷交通時間較長,噪聲與震動等對環境的影響。明挖法施工工序一般可以分為四大步:維護結構施工內部土方開挖工程結構施工管線恢復及覆土。2、蓋挖法蓋挖法是由
10、地面向下開挖至一定深度后,將頂部封閉,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閉的頂蓋下進行施工。主體結構可以順作,也可以逆作。在城市繁忙地帶修建建筑物時,往往占用道路,影響交通,而交通不能中斷,且需要確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時,可選用蓋挖法。(1)、蓋挖順作法蓋挖順作法是在地表作業完成擋土結構后,以定型的預制標準覆蕭結構(包括縱、橫梁和路面板)置于擋土結構上維持交通,往下反復進行開挖和加設橫撐,直至設計標高。依序由下而上,施工主體結構和防水措施,回填土并恢復管線路或埋設新的管線路。最后,視需要拆除擋上結構外露部分并恢復道路。(2)、蓋挖逆作法蓋挖逆作法是先在地表面向下做基坑的維護結構和中間樁柱,和蓋挖順作法一樣,基坑
11、維護結構多采用地下連續墻或帷幕樁,中間支撐多利用主體結構本身的中間立柱以降低工程造價。隨后即可開挖表層土體至主體結構頂板地面標高,利用未開挖的土體作為土模澆筑頂板。頂板可以作為一道強有力的橫撐,以防止維護結構向基坑內變形。四、結束語對深基坑開挖施工方法的研究,既是老課題,又是新問題,可以說方法很多,深淺不一。但都要做好深基坑開挖的前期準備、施工方法和特殊問題的處理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質量,縮短施工時間,減少成本投入,實現經濟營利。參考文獻 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99) 遼寧省建筑安全培訓資料 (遼寧省建設科學研究院) 土木工程施工(天津大學出版社) 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注:文章內所有公式及圖表請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