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淺析建筑材料的綠化一、建筑材料角度的建筑“綠化”策略要談到建筑的“綠化”,首先請允許我借用下綠色建筑結構選型的應答 策略分析一文中關于闡述建筑結構綠色選型應對策略時所采用的兩個概 念,“淺綠型應答策略”和“深綠型應答策略”。淺綠型應答策略是對綠色 建筑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公眾普遍意義上對于綠色建筑的理解,即提供健 康、舒適、安全、節能的空間;而深綠型應答策略則是對綠色建筑的更高 要求,是廣義上的“建筑”,即不僅僅指建成實體本身要符合基本的“綠 色”要求,更包括在整個建造過程中要盡量實現資源利用最人化和環境影 響最小化。為了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解決建筑材料可持續發展 的問題。從建筑材料的角
2、度,以上兩個概念可以被具體闡釋如下。(1)淺 綠型應答策略:要滿足建材成為建筑物后,建筑中的材料是安全的,所構 成的空間是舒適、節能的,冇利于居住者的身體健康的。(2)深綠型應答 策略:在淺綠型應答策略的基礎上,還耍滿足在建筑材料的原料獲取時減 少對口然生態環境的影響,生產過程中減少能源的消耗和廢氣、廢渣的生 產量,利用能夠重復利用的建筑材料,盡量減少不可循環材料對環境的影 響等要求。以上兩種針對建筑材料的建筑結構“綠化”策略,是對綠色建 筑設計目標不同層面的兩種解讀。作為一名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時代精神的 建筑師,在整個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應主動將建筑結構的“綠化”問題加以 考慮,而并非僅僅作為設計
3、不周全的補救措施或者用于投標的花哨噱頭。二、建筑材料角度的建筑“綠化”實踐 以下從材料的角度分三個方面対建筑師的建筑“綠化”實踐進行具體解讀。1.舊建筑材料的直接利用舊有建筑被拆除時,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固體廢棄物。這不僅僅會損害人 的身體健康,同時也會帶來建筑垃圾處理的巨大負擔。對I口冇建筑材料的 直接利用指在保持材料原狀的基礎上,只對其做簡單處理,然后直接用于 新建筑的建造。Plattenbau建筑的重生“Plattenbau”建筑是20世紀 60年代歐洲及前蘇聯大量建造的一種預制混凝土住宅。在德國,隨著城市 的發展,大量Plattenbauv建筑將被拆除。2005年,致力于Plattenb
4、auv 資源再利用研究的德國建筑師HerveBiele,經過三年的努力,完成他的第 一個作品一座面積為2280平方英尺(211012)的兩層平頂式住宅,從 而證明了此項技術的可行性。建造過程中,建筑師首先選定附近一座即將 拆除的“Plattenbau建筑,將其中一些建筑板材取出,切割成一定規格 后運往基地,隨后僅用7天時間將新建筑主體裝配完成。研究表明,這種 對“Pbttenbau”板材的再利用具冇安全、經濟、生態及美學等價值。2.可循環建筑材料的應用建筑的“綠化”要求建筑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而且從建筑材料 的制造、使用、廢棄直至再生利用的整個壽命周期中,必須具備與生態環 境的協調共存
5、性,對資源、能源消耗少,再生資源利用率高的新型材料。下寺村新芽環保小學(見圖1)。“5•12”汶川大地震使四川廣元劍 閣鎮下寺村新芽小學成為了危樓,人地震揭示出一些建筑物缺乏良好的結 構設計,而重建的許多樓房繼續沿襲舊有的結構形式和建造方式,只是多 加鋼筋和水泥,雷同的建造活動也促使建材的價格急速增長。為了應對項H的特殊條件,設計師選擇了可以重復使用的LGS輕鋼骨架和填充板材, 不僅能夠實現快速建造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整體拆卸界地重建。這些在技 術上的投資并沒有造成過多的經濟負擔,新建筑每平方米的造價與半地的 新建民居相近,使推廣成為可能。3低耗能建筑材料的采用低耗能建筑材料能夠在進
6、行材料提取、加工、運輸及建成建筑物的過程中 能夠耗費較少的不可再生能源,是建筑結構材料“綠化”重要組成部分。 地方性材料就是一種低耗能材料,采用地方性材料可大大減少在運輸原材 料過程屮消耗的燃料量,從而體現出其能量資源節約的優勢。南昆山十字 水度假村(見圖2),來自哥倫比亞的SimonVelez是低技術生態建筑的代 表人物么一,在設計中尤為關注低成本建筑材料的使用,竹子、木材和棕 稠等自然材料的運用是他最為突出的特色。南昆山十字水度假村可說是集 西蒙對竹子多年的研究之大成的作品。其竹結構是用當地出產的單竹經過 組合后安裝在鋼筋混凝上的基礎上形成,節點用鋼筋、螺栓、鋼帶加強, 所用竹子要求有45年的生長期并經過防蟲、防腐、干燥處理。為公共 設施設計的巨大的竹子屋頂,使建筑物成功地融入青山竹海的優美環境Z 中。本文作者:張小坊工作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