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設北路北延線(蜀龍路五期)蜀龍立交現澆混凝土箱梁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審核:審批:日期:中交二航局成都北改B標段項目管理部目 錄1編制說明及依據11.1編制說明11.2編制依據12工程概況22.1總體介紹22.2現澆砼箱梁設計概況53施工環境條件114主要施工工藝及方法114.1總體工藝流程114.2總體施工方法介紹124.3模板系統設計124.4支撐體系設計14碗扣式鋼管腳手架介紹14滿堂支撐架設計16立交橋跨越底層輔道支架設計224.5支架預壓25支架預壓前檢查內容25預壓目的26預壓方式及設計預壓荷載大小26預壓流程27觀測方法及觀測記錄內容27觀測點布置29加載及卸載
2、29沉降觀測及數據分析30預壓及觀測注意事項315施工安全控制325.1安全目標325.2安全關鍵點分析與危險源識別32安全關鍵點分析32危險源識別325.3安全保證措施335.4安全應急救援34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及職責34應急領導小組34應急救援日常工作小組35事故應急處置與善后小組36應急響應37應急啟動條件和分級37響應程序38應急結束38應急救援聯絡通信錄38應急資源保障40醫院及聯系電話406環境保護、文明施工及各方協調426.1環境保護426.2文明施工426.3各方協調42協調工作涉及到的單位或人員42協調措施437施工計劃及資源配置437.1工期計劃437.2主要機械設備計劃43
3、7.3主要措施材料計劃447.4勞動力配置448支撐體系受力計算458.1滿堂碗扣支撐架計算458.2匝道橋跨底層輔道及天橋處承重縱梁計算518.3箱梁外腹板砼撐桿計算528.4吊車選用及吊裝鋼絲繩受力計算541編制說明及依據1.1編制說明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質200987號文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精神要求,對超過一定規模的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此外,建質2009254號文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成建安監發201219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模板支撐體系安全管理的通知對建質200987號文中關于模板支撐體系
4、的內容做了進一步的補充。根據以上文件,凡混凝土模板支撐工程搭設高度達8m及以上;搭設跨度18m及以上;施工總荷載15及以上;集中線荷載20及以上的高大模板支撐體系均需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本工程現澆混凝土箱梁采用滿堂支撐架施工工藝,其最大高度達8m以上,搭設跨度也超過了18m,因此,本工程現澆砼箱梁施工前,需編制高大模板支撐體系的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1.2編制依據(1)關于印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的通知(建質200987號);(2)關于印發建設工程高大模板支撐系統施工安全監督管理導則的通知(建質2009254號);(3)關于進一步加強建設工程模板支撐體系安全管
5、理的通知(成建安監發201219號);(4)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5)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6)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7)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05-2003);(8)鋼結構設計規范及條文說明(GB50017-2003);(9)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10)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1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12)城市橋梁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CJJ 2-2008);(13)工程測量規范
6、(GB50023-2009);(14)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程(JGJ/T194-2009);(15)建筑施工起重吊裝安全技術規范(JGJ276-2012);(16)起重機械安全規程(GB6067.1-2010);(17)重要用途鋼絲繩(GB8918-2006);(18)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JGJ80-91);(19)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20)建設北路北延線(蜀龍路五期)工程設計一標段施工圖設計送審版(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21)成都北改B標蜀龍立交總體施工組織設計;(22)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結構設計詳解(于宗明,中
7、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23)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施工現場實用手冊(高秋利,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04);(24)裝配式公路鋼橋使用手冊(喻忠權,交通部交通戰備辦公室,1998.06);(25)裝配式公路鋼橋多用途使作手冊(廣州軍區工程科研設計所,黃紹金,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6)。2工程概況2.1總體介紹建設路北延線(蜀龍路五期)項目位于成都市東北,其地理位置見圖2.1-1。圖2.1-1 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該項目連接建設北路與蜀龍路四期工程,起于二仙橋北路,穿越成綿樂引入成都樞紐聯絡線、既有成渝線、成遂線、既有動車所動走線、成都東至成都北聯絡線等鐵路工程,終于三環路, 路線
8、全長約4.4公里,為城市主干道。項目總體平面布置示意見圖2.1-2。圖2.1-2 建設路北延線(蜀龍路五期)總體平面布置示意圖目前蜀龍路四期已修至東北三環路外側,與輔道形成丁字路口,蜀龍立交于東北三環處接蜀龍路四期,蜀龍立交總體平面布置見圖2.1-3。圖2.1-4 蜀龍立交總體平面布置圖立交橋的平面效果圖見圖2.1-4。圖2.1-4 蜀龍立交總體平面布置效果圖2.2現澆砼箱梁設計概況本工程現澆混凝土箱梁共計6條,其中,匝道橋4條,主線橋(三環路跨線橋)2條。匝道橋除A2聯鋼箱梁為外,其余各聯均為砼連續梁。匝道橋砼梁為單箱單室結構,梁高1.6m,頂板寬8m,標準厚度22cm;底板寬4m,標準厚度
9、20cm;箱梁腹板厚50cm,橫向下圓角R20cm,上圓角R50cm;翼緣板懸臂2m,其根部厚50cm;墩頂實心段寬度2.5m,實心段處縱向倒角30020cm;每跨在跨中處設置一道0.3m寬的橫隔板。主線橋除Z6、Z9、Y6、Y9為鋼箱梁外,其余各聯為砼箱梁(其中右線有1跨24m簡支梁橋)。主線橋砼梁為單箱雙室、單箱三室或單箱四室結構,除Z2、Z3、Y2、Y3聯為變高截面連續梁外(其梁高從根部的2m漸變到跨中附近的1.6m),其余各聯梁高均為1.6m,頂板寬1221.982m不等,頂板標準厚度22cm;底板寬度不等,底板標準厚度20cm;箱梁腹板厚50cm,橫向下圓角R20cm,上圓角R50c
10、m;翼緣板懸臂2m,其根部厚50cm;墩頂實心段寬度2.5m,實心段處縱向倒角30020cm;每跨在跨中處設置一道0.3m寬的橫隔板。表2.2-1 各聯上部結構主要參數位置聯號跨徑(m)聯長(m)梁高(m)結構形式頂板寬(m)總長(m)A匝道A126+226.5791.6預應力砼連續梁8501A2235701.7連續鋼箱梁8A3223.5+40+251121.6預應力砼連續梁8A4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8A5330901.6預應力砼連續梁8A6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8B匝道B1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8210B2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8B3230601.6預應力砼
11、連續梁8C匝道C1230601.6預應力砼連續梁8210C2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8C3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8D匝道D1225501.6預應力砼連續梁8294D2330901.6預應力砼連續梁8D3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8D425+29+25791.6預應力砼連續梁8左主線Z1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12650.36Z225+35+25851.62變截面預應力砼連續梁12Z325+35+25851.62變截面預應力砼連續梁12Z4320.5+24.0885.581.6預應力砼連續梁12Z5230.4660.921.6預應力砼連續梁2215.5Z6235701.7
12、連續鋼箱梁15.5Z7323.871.41.6預應力砼連續梁15.521.982Z8222.7345.461.6預應力砼連續梁12Z934+38721.7連續鋼箱梁12右主線Y1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12661.36Y225+35+25851.62變截面預應力砼連續梁12Y325+35+25851.62變截面預應力砼連續梁1212.719Y4321.9465.821.6預應力砼連續梁12.72520簡支梁24241.6預應力簡支梁12Y5228.1756.341.6預應力砼連續梁2204415.5Y6235701.7連續鋼箱梁15.513.888Y7325751.6預應力砼連續梁13.
13、88412Y8226.57553.151.6預應力砼連續梁12Y934+38721.7連續鋼箱梁12現澆箱梁典型跨縱斷面及平面見圖2.2-1圖2.2-3,橫斷面見圖2.2-4。圖2.2-1 梁高1.6m主線橋箱梁典型跨縱斷面及平面示意圖2.2-2 主梁為變截面的主線橋箱梁典型跨縱斷面及平面示意圖2.2-3 匝道橋箱梁典型跨縱斷面及平面示意圖2.2-4 現澆砼箱梁標準斷面圖3施工環境條件(1)蜀龍立交位于成都市東北三環與蜀龍路四期的丁字路交叉口處,三環路為城市快速路,車流量較大,蜀龍路四期連接北部新都區,車流量相對較小。(2)立交橋上部結構施工時,底層輔道已開放交通,因此,需搭設跨越輔道的支架以
14、保證車輛的正常通行。(3)立交橋東側有3條火車高架橋,但對施工無影響。(4)箱梁施工時,地下線溝等已回填壓實,地面已經硬化,地下障礙物對箱梁現澆施工無影響。(5)箱梁施工時,地面綠化帶上樹木已經移栽,地面無其他障礙物。4主要施工工藝及方法4.1總體工藝流程圖4.1-1 現澆箱梁支架施工工藝流程框圖4.2總體施工方法介紹由于橋梁高度不高,因此,考慮采取帶頂托及底托的滿堂碗扣式支撐架進行現澆箱梁施工(箱梁內支撐采用普通腳手管支架)。在跨越底層輔道處,采用“鋼管樁+型鋼(或貝雷梁)”少支架。為保證箱梁外觀質量,箱梁腹板外側模、翼緣板底模及圓角模板采用大塊定型鋼模,箱梁內模、底模考慮采用竹膠模板。為使
15、箱梁外觀美觀,邊腹板不設置對拉螺桿,采取帶頂托的普通腳手管對撐的方式。多箱室結構的內腹板應設置對拉螺桿。為保證箱梁澆筑砼時支架安全,滿堂碗扣支撐架均需砂袋堆載全支架預壓,堆載預壓在支架驗收合格后進行。澆筑采用臂架式泵車、商品砼,每聯擬分兩次澆筑完成,澆筑分界線設置在腹板上倒角下口,見圖4.2-1。每聯澆筑時,縱向從低處向高處逐步推進。每聯第一次澆筑時(箱梁內頂模暫不安裝),先從腹板對稱下料流向底板,為防止砼翻漿,應嚴格控制好砼的塌落度在16cm左右,當砼坍落度較大不能自穩時,可暫停澆筑23小時,待腹板砼能自穩不翻漿后,開始往底板補料。頂板砼二次澆筑,先對稱澆筑頂腹板結合部,最后澆筑頂板中部。圖
16、4.2-1 箱梁砼分次澆筑示意4.3模板系統設計箱梁模板主要包括底模、腹板外側模、翼緣模板和內模,除腹板外側模和翼緣模板(含圓角模板)采用定型鋼模板外,其余均采用15mm厚竹膠模板(背1010cm方木),利用木方、型鋼或帶頂撐螺桿的腳手管支撐等加固。底模竹膠板在腹板等實心段處中心距20cm,非實心處中心距30cm。內模緊貼竹膠板的木方中心間距20cm。為保證箱梁的外在美觀,模板系統邊腹板不設對拉螺桿,內外模均使用帶頂托的普通腳手管對撐加固,內模腳手管立桿縱距60cm,橫距根據箱室寬度適當調整,但最大橫距要求不超過60cm。對于多箱室,內腹板需設置對拉螺桿,且使用腳手管對撐加固。翼緣板支撐架立桿
17、在10型鋼分配梁上固定時,采用在10型鋼分配梁上焊接短鋼筋頭,并將鋼筋頭插進腳手管立管底口。模板系統橫斷面支撐示意見圖4.3-1。圖4.3-1 模板系統橫斷面支撐示意圖(1)底板底模箱梁底板底模采用人工配合汽車吊在搭設牢固的支架上拼裝鋪設。滿堂支架搭設完成后,使用調節頂托調整標高,標高調整到位后,安裝10分配梁,測量人員復測標高及放出底板邊線,根據邊線按間距30cm縱向鋪設1010cm方木(腹板等實心段處木方間距按20cm鋪設),最后鋪裝15mm厚竹膠板。少支架搭設時,控制好鋼管立柱頂標高及卸荷塊安裝標高,標高偏差可通過微調卸荷塊高度進行糾正,標高調整到位后,依次安裝I63a承重橫梁、型鋼(或
18、貝雷梁)縱梁,10分配梁,測量人員復測標高及放出底板邊線,根據邊線按間距30cm縱向鋪設1010cm方木(腹板等實心段處木方間距按20cm鋪設),最后鋪裝15mm厚竹膠板。箱梁底模鋪裝時應注意以下事項:頂托要全部頂在分配梁上,禁止支架不均勻受力而影響支架穩定性。方木尺寸要符合規格,方木高度尺寸應統一,相鄰之間的方木高差小于2mm。方木端頭應作用在分配梁上,如果方木挑頭,需要錯頭搭設。竹膠板的拼縫應設置在方木上,相鄰竹膠板厚度應一致,竹膠板錯臺小于2mm。底模鋪設標高考慮預拱度和支架變形。竹膠板安裝時預留出側模底倒角的寬度。(2)腹板側模及翼緣板底模箱梁腹板側模及翼緣板底模采用定型鋼模。定型鋼模
19、豎楞采用10,間距及位置與滿堂支架同步,水平橫肋采用10,間距25cm,面板采用1cm厚鋼板。模板支承在底模分配梁10上,因為面板厚度小于竹膠板,支架與10之間支墊6mm鋼板使面板與竹膠板順接。翼緣板下方型鋼采用頂托調節標高。定型鋼模位置及標高調整到位后,翼緣板與腹板倒角及腹板中部處采用腳手管加頂托支撐,支撐底腳及定型鋼模下腳采用10限位。(3)內模箱梁內模由頂板底模、腹板內側模、橫隔梁側模及壓腳模組成,為方便拆除,內模采用15mm厚竹膠模板,緊貼竹膠板的木方為1010cm20cm,用48mm的腳手鋼管支撐和頂撐螺桿進行加固。內模在現場坪地分片分段加工、拼裝成壓腳模板、腹板模板和頂板模板幾大塊
20、。當底板、腹板及橫隔梁的鋼筋及預應力管道安裝完成后,安放砼墊塊,搭設鋼管支撐,由下至上分別安裝壓腳模、腹板(或隔梁)側模、頂板底模板。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內模在安裝時可在地面或已澆好的箱梁頂按23個節段拼成大塊,然后分節段吊裝、連成整體。為方便內模板從箱梁內腔中取出,以及砼施工時人員通行需要,在箱梁頂板距支點1/4處預留施工人孔,施工人孔尺寸0.6m1.1m(橫橋向縱橋向),孔位設置必須避開預應力管道。待模板拆除后,焊接割斷鋼筋,重新補澆施工人孔砼。4.4支撐體系設計4.4.1碗扣式鋼管腳手架介紹箱梁現澆主要采用碗扣支撐架,碗扣式鋼管腳手架節點主要構件有上碗扣、下碗扣、橫桿及限位銷,其節點構造及
21、連接示意見。圖4.4.1-1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節點構造根據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碗扣式鋼管腳手架主要桿件參數見。表4.4.1-1 碗扣式鋼管腳手架的主要構件種類、規格和用途名稱型號規格(mm)市場重量(kg設計重量(kg)立桿LG-120483.512007.417.05LG-180483.5180010.6710.19LG-240483.5240014.0213.34LG-300483.5300017.3116.48橫桿HG-30483.53001.671.32HG-60483.56002.822.47HG-90483.59003.973.63HG-12
22、0483.512005.124.78HG-150483.515006.285.93HG-180483.518007.437.08間橫桿JHG-90483.59005.284.37JHG-120483.512006.435.52JHG-120+30483.5(1200+300)7.746.85JHG-120+60483.5(1200+600)9.698.16碗扣式鋼管腳手架節點間距按60cm模數設置,立桿上應設有接長用套管及連接銷孔,套管內徑不大于50mm,其長度不小于16cm,外伸長度不小于11cm。套管焊縫焊角高度不少于3.5mm。頂托及底托長度50cm,插入立桿內深度不得少于20cm,其外
23、露部分不得超過30cm,托掌螺桿與螺母旋合長度不得少于5扣,螺桿與管壁間隙不超過3mm。4.4.2滿堂支撐架設計(1)總體介紹現澆箱梁滿堂支架系統由下而上依次為:地基、基礎、墊梁、底托、48碗扣腳手支架、頂托、縱橫分配梁和底模等組成。鋼管采用48碗扣腳手支架,支架立柱間距按60cm60cm布置,其中腹板、橫隔板及加厚段間距按30cm(橫距)60cm(縱距)布置。腳手管支架設置縱橫向橫聯,橫聯步距按1.2m考慮。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搭設時,立桿接頭應錯開,同一水平面上接頭不宜超過50%。根據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立桿頂部自由懸臂長度(頂托頂部至橫桿中心距離)不應
24、超過70cm。碗扣式鋼管腳手架有地差時,可利用立桿60cm的節點位差及底托調節,但底端托掌至掃地桿中心的懸臂長度不應大于35cm。滿堂支撐架高寬比不應大于2,當高寬比大于2時,應增設保證支架穩定性的措施,如在橫向增加腳手架的搭設寬度以滿足高寬比要求,在墩身處支架頂緊并環抱墩柱以增加支架的穩定性等。為防止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失穩,滿堂支撐架在橫向、縱向及水平向均需設置剪刀撐(斜桿),使之形成幾何不變體系。斜桿水平距離約35m(加強型剪刀撐),見圖,其中,水平剪刀撐按每3層設置1道考慮。圖4.4.2-1 剪刀撐加強型滿堂支撐架剪刀撐斜桿傾角宜在4560,剪刀撐采用普通腳手管,用旋轉扣件與碗扣架每步扣接
25、,扣件扭矩4065Nm。支架縱橫向均設置掃地桿,掃地桿距地面高度不大于35cm。支架設置頂托和底托進行標高調節和卸荷,頂托上設置10橫向分配梁和1010cm木方縱向分配梁,底托下采用14型鋼支墊。支架經過綠化帶位置需清除表層松土,經過換填、壓實處理后,再澆筑20cm厚C25混凝土。(2)支架橫向布置支架橫向在底板及翼緣板位置立桿間距按60cm布置,邊腹板及中腹板位置按30cm布置,箱梁橫斷面變化的按腹板走向調整30cm立桿位置。水平桿標準層距為120cm,可根據箱梁距地面的高度進行適當調整,支架最外側設置高立桿作為安全防護欄桿。實心段處木方中心間距按20cm布置,非實心段處木方中心距按30cm
26、布置。箱梁各型截面支撐架橫斷面布置示意見圖4.4.2-2圖。圖4.4.2-2 單箱單室箱梁支架斷面布置示意圖圖4.4.2-3 單箱雙室箱梁支架斷面布置示意圖圖4.4.2-4 單箱三室箱梁支架斷面布置示意圖圖4.4.2-5 單箱四室箱梁支架斷面布置示意圖(3)支架縱向布置支架立桿縱向除墩頂實心段、加厚段及橫隔板處按間距30cm設置外,其余距按60cm設置。水平桿標準層距為120cm,可根據箱梁距地面的高度進行適當調整。支架平面縱向立面示意見圖圖。圖4.4.2-3 等高箱梁支架縱向立面布置示意圖4.4.2-4 變高箱梁支架縱向立面布置示意箱梁在平面上為弧形,部分位置出現分叉及漸寬截面,因此,當碗扣
27、式鋼管腳手架立柱模數不吻合時,局部位置需搭設普通腳手管支撐體系進行支模。4.4.3立交橋跨越底層輔道支架設計立交橋施工時,底層輔道已開放交通,因此,需搭設鋼管樁少支架來跨越底層輔道。少支架布置位置示意見。圖4.4.3-1 立交橋跨越輔道支架平面位置示意支架基礎采用C30混凝土,門洞立柱采用直徑80010mm承重鋼管樁,承重支架橫梁及縱梁采用2I63a,分配梁采用I12.6,15mm厚竹膠板底模。跨越底層輔道的支架縱向跨度設計為12m。為防止2I63a橫向失穩,I12.6分配梁每隔一定距離與2I63a頂面焊接以增加2I63a橫向剛度。支架立面示意及局部大樣見、。圖4.4.3-2 匝道橋跨越輔道支
28、架立面位置示意圖4.4.3-3 匝道橋跨越輔道支架橫斷面示意圖4.4.3-4 鋼管樁基礎預埋件大樣圖4.4.3-5 樁帽大樣圖4.4.3-6 鋼管樁接長大樣4.5支架預壓4.5.1支架預壓前檢查內容支架在搭設完畢、檢查驗收合格后開始預壓,支架檢查的主要內容見。表4.5.1-1 模板支撐體系安全檢查內容序號檢查項檢查內容1進場驗收鋼管、頂底托及扣件有產品合格證、生產許可證、質量合格檢測證明。進場時按批次檢測,并有檢測合格報告書。頂底托懸合絲扣不少于5扣,螺桿外徑與立柱鋼管內徑的間隙不大于3mm。2基礎基土堅實,按方案要求硬化,并有排水措施。3底座鋼管立柱底部設置有支墊和可調底托,可調底托外露端不
29、超過30cm,管內長度不少于20cm。4碗扣架立柱立柱橫距、縱距符合方案要求, 垂直度偏差3cm(H=12m),立柱鋼管不小于482.5mm,碗扣及限位銷完好無破損。頂桿(含頂托外伸部分)至頂層水平桿中心的自由懸臂高度不超過70cm。立桿連接銷已安裝。5水平桿水平桿步距符合方案要求不大于1.2m。碗扣架上碗扣旋轉到位,與立柱扣緊有力,普通腳手管扣件扭力矩4065Nm。掃地桿中心距離底托托掌不大于35cm。6可調頂托頂托螺桿伸出鋼管頂部不大于30cm,插入管內不少于20cm。7分配梁分配梁型號及布置間距符合方案要求,分配梁在頂托中心,立桿無偏心受壓現象。8剪刀撐支架每行每列均需設置剪刀撐以形成幾
30、何不變體系,且剪刀撐與每列立桿均扣接,若達不到上述要求,則在支架外圍四周設置剪刀撐,剪刀撐斜桿間距不超過3跨(即不大于1.8m),并在支架內部從底到頂間隔不超過4.5m設置剪刀撐。9施工荷載模板上施工荷載不超過設計計算要求,模板上堆料及設備合理分散。10作業環境有可靠立足點,2m以上有操作臺,區域內臨邊、洞口有防護措施,交叉作業有隔離防護措施,如外界有高壓線,有相關的屏蔽防護措施。4.5.2預壓目的支架與模板安裝完成后在箱梁鋼筋綁扎前,為確保支架施工使用安全,保證箱梁施工線形,需對箱梁支架進行壓載試驗(本工程現澆箱梁支架進行全預壓施工),其主要目的有三:(1)一是驗證支架系統的實際承載能力及結
31、構安全性。(2)二是消除支架非彈性變形及地基變形;(3)三是實測支架各處撓度變形量,為設置施工預拱度提供依據。4.5.3預壓方式及設計預壓荷載大小擬用砂袋堆載的方式全支架預壓。為防止雨季砂袋吸水,現場準備一定數量的薄膜予以覆蓋。根據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程(JGJ/T194-2009),支架設計預壓荷載應不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結構恒載與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即按箱梁自重與施工荷載累加后的1.1倍進行分級加載預壓以取得基本數據,根據壓載數據及結構設計預拱度進行立模標高設置。這里,鋼筋砼容重按考慮,木方及竹膠板按考慮,鋼模板按考慮,砼振搗、傾倒等施工荷載按考慮,施工人員均布活載按考慮。4.5.4
32、預壓流程按設計預壓荷載的30%,60%,80%,100%分4級預壓,其流程見。圖4.5.4-1 支架預壓流程框圖4.5.5觀測方法及觀測記錄內容采用水準儀配合塔尺觀測,在臨近堅硬地表上設置好后視高程點(絕對高程值不變),通過水準儀觀測待測點與后視點之間的高差值,從而測出各測點的沉降值。觀測精度控制在2mm以內。每斷面測點的測量原始記錄表見。根據原始記錄表,將原始數據匯總到成果匯總表,見。表4.5.5-1 支架預壓原始數據記錄表跨號斷面號記錄人觀測時間荷載值(T) 測點相對高程(m)觀測點編號備注初始值0%加載至30%加載至60%加載至80%加載至100%卸載至0%表4.5.5-2 支架預壓數據
33、成果匯總表跨號斷面號記錄人觀測時間荷載值(T) 測點沉降量(mm)觀測點編號備注初始值0%加載至30%加載至60%加載至80%加載至100%卸載至0%4.5.6觀測點布置堆碼砂袋前在底模上及與其相對應的基礎上設置觀測點。觀測點設置方式為:每跨縱向在距墩柱50cm點、1/4梁、跨中和3/4梁跨處設置5個觀測斷面,每個斷面在翼緣板中部、腹板處、標準頂底板處均設置觀測點,為便于觀測,模板底觀測點采用16的二級鋼筋向下引致距地面高1米位置進行觀測,此外,與底模對應的基礎上也設置基礎沉降觀測點,見。圖4.5.6-1 觀測點橫向布置示意圖對于多箱室截面,除翼緣外,每道腹板及每箱室標準頂底板處均設觀測點。4
34、.5.7加載及卸載采用砂袋預壓,每個砂袋重約1t左右,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挖機進行裝袋,平板運輸車運至預壓現場,人工配合汽車吊根據箱梁荷載分布情況,對稱模擬荷載分布堆載,見。圖4.5.7-1 模擬荷載分布堆載示意加載前,根據箱梁底板、腹板、隔梁及翼緣板的體積分別計算出各區域的加載重量,按照計算結果逐級加載。根據預壓荷載分4級加載。第1次加載為預壓荷載的30%;第2次加載至預壓荷載的60%;第3次加載至預壓荷載的80%,第4次加載至預壓荷載的100%。每級加載完成后,立即開始沉降變形觀測,之后每12h觀測一次支架及基礎的沉降量,如果12h沉降量小于2mm,說明沉降已經穩定,即可進行下級加載。加載應從
35、跨中向梁端、結構中心線向兩側進行均勻布載。加載過程中檢查支架各桿件的受力情況,安排專人逐個檢查頂托的受力情況,若有個別頂托未受力,人工通過調節桿調整,保證支架各頂托受力一致。全部預壓荷載施加完后,繼續沉降觀測,每間隔24小時監測一次,監測數據滿足規范要求后方可進行支架卸載, 預壓荷載采取一次性,并且對稱、均衡及同步卸載。卸載6h后,監測各監測點標高。卸載材料堆放整齊,且堆放高度不能過高,防止倒塌造成危害。如果砂袋不繼續使用,及時清運至郫縣棄渣場棄渣,運距約32km。4.5.8沉降觀測及數據分析在預壓前、卸載前、卸載后和預壓過程中定期用儀器觀測每跨的兩端(距墩柱50cm)、1/4梁、跨中和3/4
36、梁跨處的變形情況,并檢查支架各扣件的受力情況。模板安裝完成后,預壓加載前,對支架頂部和底部觀測點進行標高測量并記錄數據,每級加載完成后,及時進行標高測量,且每間隔12h要進行一次標高測量,監測支架沉降量,并記錄好數據。當支架頂部監測點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時,可進行下一級壓載。全部加載完成后,每間隔24小時監測一次,并記錄各監測點標高、計算沉降量,當滿足各監測點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監測點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條件之一,可判定支架預壓合格,即可進行支架卸載。全部卸載完成后6h,監測各監測點標高,并根據成果匯總表分析數據,計算支架各監測點的彈性變形量。根據觀測
37、數據計算支架的彈性和非彈性變形值,通過可調托座調整底模標高(設計標高彈性變形值預留拱度)。彈性變形值為卸載前后觀測點之高差,非彈性變形值為卸載后與預壓前觀測點之高差,非彈性變形值可作為后續支架施工時的預留變形量的參考值。在預壓結束、模板調整完成后,再次檢查支架和模板的扣件是否牢固,松動的要重新上緊。4.5.9預壓及觀測注意事項箱梁支架預壓采用砂袋預壓,預壓中注意對以下四個方面加強控制:(1)每次觀測都要嚴格記錄加載量級、變形值,測量的日期與時間、大氣溫度、天氣情況等數據;(2)每級加載要均勻連續,確保均勻加載;不允許局部堆載過大,防止支架結構失穩;(3)支架預壓加載時應隨時觀察記錄支架的變形情
38、況,發現支架有異常時必須立即停止加載并采取相應措施。(4)如果加載過程中砂袋容易受降雨影響,加載現場應準備薄膜覆蓋防雨。觀測應注意以下事項:(1)觀測應使用同一套儀器,包括同一套水準儀、塔尺等,觀測儀器應事先標定正確。(2)每套儀器的操作人員應固定。(3)應事先制作好觀測表格,并做好觀測記錄。(4)經常對比觀測數據,如對觀測結果有所懷疑,應找出原因并重新觀測。5施工安全控制5.1安全目標(1)工傷死亡事故為0;(2)重大機械損壞事故為0。5.2安全關鍵點分析與危險源識別5.2.1安全關鍵點分析(1)箱梁最大高度超過12m,其施工支架為高大支架,高大支架施工本身存在較大的安全技術風險。(2)多作
39、業面施工相互干擾大,高溫天氣、24h不間斷施工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3)匝道橋跨越新建人行(非機動車)輔道,上跨施工對過往行人的安全將產生較嚴重的影響。(4)繁忙交通節點上,車輛失控撞擊支架將使支架倒塌。5.2.2危險源識別(1)未設置漏電保護器、配電箱為遮蓋或未上鎖導致電擊傷害。(2)起重作業時,起重設備不符合安全規定可能導致的砸、擠、絞、機械傷害、人身傷害。(3)砂袋堆碼加載時高空不系安全帶可能導致人身傷害;(4)交通安全導致的人身傷害。(5)地基基礎承載力不夠導致的支架垮塌。(6)支架橫距、縱距及步距未按設計要求設置,導致支架承載力不夠失穩垮塌。(7)支架頂部懸臂過長,導致立桿頂端局部失
40、穩。(8)支架剪刀撐設置不合理,導致支架安全儲備不足。(9)支架未設置剪刀撐,支架為幾何可變體系。(10)掃地桿離地高度過大,導致立桿底端局部失穩。(11)頂托或底托插入管內長度不夠或外露長度過大導致局部失穩。(12)碗扣式鋼管腳手架立桿偏心受壓。(13)高空拋擲導致的人身傷害。(14)箱梁未張拉拆除支架。(15)2I63a橫向失穩。5.3安全保證措施(1)滿堂支架的搭設應由架子工進行,架子工應持證上崗,搭設架子的材料和匹配件必須合格。(2)支架搭設前,應由技術負責人向作業班組、作業管理人員及專職安全員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做好交底記錄。(3)架子搭設過程中,架子工必須佩戴好安全防護用品,包括
41、安全帽、安全帶、防滑鞋等。高處作業人員衣著要靈便,禁止赤腳、穿硬底鞋、拖鞋、高跟鞋以及帶釘易滑得鞋從事高處作業。(4)架子搭設過程中,要有專人監視,工作區域內無關人員嚴禁進入,防止落物傷人,架管、扣件等上下傳遞要用容器,禁止凌空拋扔。(5)支架應嚴格按照設計的縱橫距及步距進行搭設,為保證支架的穩定,支架每層每列必須設置斜撐,設置一道時形成靜定結構,為增加支架的安全儲備,斜撐的設置按間距35m布置,設置多余斜撐支架變成多次超靜定結構。(6)頂托及底托插入管內不得少于20cm,外露部分不得超過30cm,頂托托掌距最頂層水平桿中心距不得超過70cm,底托托掌距掃地桿中心線不得超過35cm。(7)當立
42、桿間距1.5m時,支撐架四周應從底到頂設置豎向剪刀撐,中間縱橫向從底到頂連續設置豎向剪刀撐,剪刀撐間距不大于4.5m。(8)剪刀撐與地面夾角在4560,斜桿采用普通腳手管,斜桿應每步與立桿采用旋轉扣件扣接,扣件扭矩在4065Nm。(9)當支撐架高度大于4.8m時,頂端和低端必須設置水平剪刀撐,中間水平撐設置間距應不大于4.8m。(10)2I63a頂面跟橫向型鋼分配梁焊接增加其橫向剛度防止橫向失穩。(11)需檢查分配梁在頂托上是否居中,防止碗扣架立桿偏心受壓。(12)現場施工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嚴格紀律,統一指揮、統一信號、統一行動。(13)模板及支撐系統在未穩固以前,嚴禁利用拉桿上下人,不準
43、在拆除的模板上進行操作。(14)支架預壓前,必須由工程、質檢、安全及監理等人員進行檢查驗收,發現問題必須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預壓。(15)走道腳手板應防止出現翹頭板,需用鐵絲在水平桿上捆牢腳手板。(16)防護欄桿高度不低于1.2m,欄桿水平桿應設置不少于2道,并掛密目網封閉,臨邊設施及孔洞均應設置安全網封閉。(17)所有電器均設置漏電保護裝置。(18)支撐架拆除前,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設置警戒線和警戒人員。(19)箱梁拆除必須達到強度且張拉后方可拆除。拆除應遵循“由上至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則,同時做到一步一清,嚴禁上下同時作業。(20)拆除應從跨中開始分別向兩端對稱進行,拆除下來的構
44、件應分類堆放,便于運輸和保管。(21)架子拆除中途不得隨意換人,必須更換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后方可換人。(22)支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時,必須事先確定分界處的技術處理方案。(23)遇6級以上大風、大雪、大霧等惡劣天氣應停止腳手架的搭設及拆除作業。(24)腳手架使用期間,嚴禁擅自拆除架體構件,如必須拆除,需針得主管技術人員同意,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25)嚴禁在架體基礎周邊臨近區域進行挖掘作業。5.4安全應急救援5.4.1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及職責應急救援組織體系包括“應急救援工作領導小組”、“應急救援日常工作小組”和“事故應急處置與善后小組”。5.4.1.1應急領導小組(2)應急救援工作領導
45、小組組長:黃濤常務副組長:吳圣兵副組長:翟志強、殷愛華、傅用兵、王維、陳良、王洪濤、何運飛組員:唐建、唐棟梁、李邦生、莫文科、李承志、陳建光、闕洪珍、高橋、左小波、蔡軍露、黃義發、唐貴斌、楊世華、何偉、任勇、湯繼紅、曾東、鐘偉、譚仁偉、辜錫軍、金道春、游長樂(3)職責劃分組長:對應急救援工作負總責,負責建立應急救援組織體系,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力、物力支持,當事故發生時對救援工作進行總指揮。常務副組長:協助組長進行日常應急救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發生事故總指揮不在現場時,擔任總指揮的職責。副組長:協助組長和常務副組長工作,負責應急救援工作的具體實施。組員:支持和監督應急救援日常工作小組的工作,為
46、其日常工作的開展提供人力、物力、財力支持,督促各項工作內容的落實。5.4.1.2應急救援日常工作小組運行管理小組設置在安全文明部總部,設部長一名、組員若干。圖5.4.1.2-1 應急救援日常工作小組成員構成及日常工作組長:負責日常運行工作的計劃與安排,負責預案編制、資源配置計劃的制定和落實、應急救援教育培訓計劃的制定、應急救援演練工作的開展等工作的開展計劃。組員:配合組長的計劃安排,做好應急救援預案編制資料的收集、整理與預案編制;教育、培訓資料的準備與教育培訓工作的組織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工作的準備與開展。5.4.1.3事故應急處置與善后小組設置總指揮1人,常務總指揮1人,副總指揮5人,下設救援
47、資源保障小組、現場傷員搶救小組、技術保證小組、設備搶救小組、保衛小組、協調處理小組,共6個小組。總指揮:黃濤(項目經理),負責事故現場救援行動的總體指揮工作。判斷是否啟動應急預案,是否上報上級救援機構和是否需要上級協作;在安全的地方,嘗試對危險設施進行直接操作、控制;組織調查和評估事故的可能發展方向,以預測事故的發展過程;指導危險設施的全部或部分停止運行,并與現場事件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的人員配合,指揮危險源現場人員撤離;與消防隊、地方政府和政府安全監管人員保持密切聯系;對難以解決的緊急情況做出安排;在事故緊急狀態結束之后,安排恢原受事故影響地區的正常秩序。常務總指揮:吳圣兵(項目常務副經理),
48、負責項目日常應急體系的建立與運行,協助總指揮工作,總指揮不在項目部時,擔任并行使總指揮的職責。副總指揮:翟志強(書記)、殷愛華(總工)傅用兵(副經理)、王洪濤(商務副經理)、何運飛(副總工),協助總指揮做好現場搶險的指揮工作,在總指揮不能及時到場的時候執行總指揮的職責。資源保障小組:組長劉元平(物資部),物資部其他成員擔任組員。根據事故類別,負責召集搶險救援的人員;協調有關部門提供各類應急物資,確保搶險救援所需的物資。必要時,請求上級救援組織或地方政府機構協調兄弟單位借調物資救援。現場傷員搶救小組:組長陳建光(綜合部),綜合部及后勤部人員擔任組員。根據現場傷員的受傷情況,確定傷員搶救的臨時處置
49、方案,在資源保障小組的配合下,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安全的方式把傷員運送到醫療機構救治。技術保證小組:組長雷興勇 (工程部),工程部其他相關成員擔任組員,在出現突發性事故的情況下,根據現場出險情況,快速制定詳細有效的復核實際情況的救援方案,并向總指揮提出搶險方案,以便充分組織人員、設備進行搶險工作。在需要設備輔助救援時,聯絡相關設備,保證救援工作實施。設備搶險小組:組長李邦生(設備部),設備部其他設備相關成員擔任組員,在出現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的情況下,根據設備出險情況,向總指揮提出搶險方案,組織設備搶險方案的實施。在需要設備輔助救援時,聯絡相關設備,保證救援工作實施。現場保衛小組:組長唐建(安全文明
50、部),安全文明部其他成員及作業班組長擔任組員,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工作;組織疏散、撤離、危險區域內的人員、物資;根據事故現場情況,設置警戒區,嚴格控制進出人員及車輛,預防和制止各種不利于現場穩定的活動,維護現場治安;并負責聯系后勤部安排搶險救援人員的膳食。協調處理小組:組長舒敏(商務部),商務部成員及勞資任組員。根據實際情況,協調業主方、安全監督、公安、工會、保險公司等相關部門獲取幫助,防止出現不穩定的局面;及時向指揮部報告協調處理的動態。5.4.2應急響應5.4.2.1應急啟動條件和分級(1)預案啟動條件發生下列情況時,由總指揮宣布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安全事故的險情、人
51、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有可能繼續增大。 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或影響有可能繼續擴大。 雖不屬于重大安全事故,但事故隱患排除過程中,情況發生突然變化,有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總指揮認為有必要啟動應急救援預案。(2)響應分級1級:啟動,向政府部門求援。如:發生了群死群傷、大范圍環境污染事故。2級:啟動,向兄弟項目部、周邊單位或醫療單位求助。如:發生較大的傷亡,本部救援指揮人員不在,資源無法配置,或者本部資源不足以應對事故傷亡或損失。3級:啟動,由項目部各職能部門協助解決。情況一般指工人受重傷,發生嚴重機損事故。4級:不啟動,由當事人自行解決。一般的情況是個別工人受輕微傷害,設備有小故障如:手擦破皮
52、、皮膚被尖銳物體劃傷、設備停轉。5.4.2.2響應程序(1)發現人向現場施工負責人匯報,施工負責人向事故應急救援小組總指揮報告;(2)總指揮決定是否要啟動預案,啟動哪一級的預案;(3)若不需要啟動,則在事故處理的同時,其他生產照常。(4)若需要啟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則需要視情況,看是否需要停止施工,全力解決出現的問題。此時的程序是: 指揮保衛組做好現場的隔離和警戒工作。同時,指揮傷員搶救小組,先對傷員進行現場的緊急救護,然后送往醫院救治。 指揮設備搶險小組對出現的設備故障和事故進行搶險,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技術保障小組快速制定出技術搶救方案,并呈報總指揮審批。 物資保障小組應第一時間提供搶
53、險所需物資。 協調處理小組收集事故信息,并聯系相關方協調處理。當安全事故超出內部搶險救援的能力,應及時作出要求外部搶險救援的決定,并積極配合、全力協助外部搶險救援隊伍。5.4.2.3應急結束(1)事故得到及時處理,不會再繼續擴大,造成更大的傷亡或損失。(2)傷員得到妥善安置,傷情能得到有效控制。(3)達到恢復生產條件。5.4.3應急救援聯絡通信錄序號姓 名職務(部門)應急小組聯系電話1黃濤項目經理總指揮2吳圣兵項目常務副經理常務總指揮3翟志強項目書記副總指揮4殷愛華項目總工副總指揮5陳良副經理副總指揮6傅用兵副經理副總指揮7王維副經理副總指揮8王洪濤商務副經理副總指揮9何運飛副總工副總指揮10
54、陳建光綜合辦公室傷員搶救組長11陳燚綜合辦公室組員12唐建安全文明部現場保衛組長13姚春宇安全文明部組員14陶 歷安全文明部組員15尹雙全安全文明部組員16姚春宇安全文明部組員17劉華佑安全文明部組員18劉安波安全文明部組員19屠國治安全文明部組員20王 平安全文明部組員21李邦生設備部組員22唐棟梁工程部組員23尹波工程部組員23王發榮工程部組員24郭志飛工程部組員25郭培博工程部組員26申宇長工程部組員27陸元紅工程部組員28王輝工程部組員29雷興勇工程部組員30李春工程部組員31張廣偉工程部組員32陳方洪綜合部司機33袁世軍綜合部司機34廖海峰綜合部司機35張倫運綜合部司機36石朝福綜合
55、部司機37陳 偉綜合部司機38江少全綜合部司機39張霞義綜合部司機40古炎林綜合部司機41肖 建綜合部司機5.4.4應急資源保障(1)物資倉庫配備一定數量的應急器材或物資。(2)工地現場準備一定數量的土石方,在出現危險征兆時組織人員及時回填基坑。(3)項目部的交通車輛和作業隊的交通車,是應急救援活動的使用車輛,項目部至少常備1輛小車作為應急救援車,駐地待命。(4)項目部要與當地的醫療單位、項目部的兄弟單位、指揮部、當地安監部門建立聯系,以便在應急救援時取得援助。(5)準備2臺320kW的發電機和足夠的照明燈具,以防夜間停電緊急備用。5.4.5醫院及聯系電話成都市部分醫院分布見。圖5.4.5-1
56、 成都市部分醫院分布圖分布醫院說明如下:第二人民醫院地址:四圣祠北街15號成都軍區總醫院(綜合性大醫院)地址:蓉都大道天回路270號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地址:高新南區繁雄大道萬象北路18號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地址:成都市武侯區人民南路三段20號其中,成都軍區總醫院離項目位置較近,交通也比較方便,為主要對口聯絡醫院。通用急救電話:1206環境保護、文明施工及各方協調6.1環境保護(1)凡對環境有污染的廢物,如生產垃圾、廢棄材料等,必須征得建設單位和當地環保部門的同意后,在指定的地點排放、堆放、掩埋或銷毀,不得污染當地水源和環境。(2)搭設、拆除及運輸碗扣腳手架時,需輕拿輕放避免擾民。注意夜間施工噪
57、音對居民的影響,嚴禁夜間敲擊產生噪聲,必須在夜間從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應先發安民告示,取得當地居民的同意后,方可進行施工。(3)工程完工后,認真組織清理施工現場,拆除臨時建筑,做到完工時料盡場清。6.2文明施工(1)架子進場后,按桿件和配件分類堆碼,做好標識工作。支架所有材料如扣件、鋼管、底托、頂托、方木、型鋼等分類集中堆放,堆放要整齊,搭設及拆除過程中不得亂扔亂拋,現場應整齊、清潔。(2)桿件和配件進場后應及時刷防銹油漆。(3)砂袋裝袋及堆碼時,應在指定區域,嚴禁亂堆亂碼。(4)現場設置施工警示牌和文明施工宣傳標志牌,中斷交通時應設置相應繞行標識。(5)場地出場口設置車輛清洗池,防止臟車上路
58、。(6)現場配備一定數量灑水車防止揚塵污染空氣。6.3各方協調6.3.1協調工作涉及到的單位或人員協調工作主要設計以下4方面的單位:(1)與參建各方之間的協調,包括業主、設計、監理、地勘等單位。(2)與主管部門的關系協調,包括交管部門、市政部門、環保部門、通信、電力、燃氣、水廠、污水處理等單位。(3)與附近百姓的協調。(4)與媒體單位的關系協調。6.3.2協調措施(1)跟業主協調時,本著尊重、征詢的原則,主動溝通。意見不一致時,耐心解釋,爭取業主代表信任、理解和支持,必要時可以通過雙方上級領導協調解決。(2)跟設計單位協調時,本著探討、溝通、實事求是的原則,分析、探討、完善設計中的遺漏,或提出
59、更利于施工的設計方案,但不強行推加自己的觀點。(3)跟監理單位協調時,本著尊重、實事求是的原則,以規范為依據,與監理人員及時主動溝通,耐心解釋,征得諒解,爭取理解和配合。對監理指出的錯誤或不符合規范的做法等應及時改正。(4)與主管部門協調時,應多尋求業主的幫助,并熟悉各部門的辦事程序或流程,按要求及時提交申請或上報資料,應主動配合主管部門的檢查,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等。(5)與附近百姓協調時,態度應溫和,不武斷,不野蠻,正面回應解決老百姓的問題,對于能力外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耐心解釋,爭取群眾理解。(6)與媒體協調時,態度應溫和、謙虛、謹慎,應熱情接待,不隨意發言,不講出格的話,在媒體面前樹立良好
60、的個人及單位形象,爭取媒體單位的理解和支持。7施工計劃及資源配置7.1工期計劃計劃從2012年9月初開始支架搭設,2013年1月下旬箱梁施工完畢。7.2主要機械設備計劃序號名稱規格型號單位數量備注1汽車吊25T臺82汽車吊35t臺43裝載機臺24泵車臂長48m臺45平板運輸車12.5m輛46混凝土運輸車8m3輛127發電機300Kw臺28電焊機交流臺169割 具套1210鋼筋截斷機臺411鋼筋彎曲機臺412水準儀臺413發電機320KW臺27.3主要措施材料計劃序號名稱規格單位數量備注1碗扣腳手架不小于482.5mt844.402頂托螺桿長50cm個280703底托螺桿長50cm個280704
61、14at612.525I12.6t40.323610t343.247I63at1194.628木方1010cm1407.919木跳板5cm厚,20cm寬171.8210腳手管483.5mm429511竹膠板15mm厚42728.0812鋼模板t531.5413鋼管樁80010m14114鋼板12mm厚t211.515混凝土C255009.0716鋼筋16t2017建渣18705.3718薄膜3031219級配碎石367.520砼C25612.57.4勞動力配置序號工 種人數備 注1生產經理2總體負責項目施工組織協調等工作2技術主管4技術管理及技術總結3技術員8現場技術管理及技術資料收集4工長8
62、施工組織安排及勞動力調配5質檢工程師26質檢員8質量督促、檢查7試驗工程師28試驗員8混凝土配制、鋼材檢驗等9安全工程師210安全員8安全、文明施工檢查11測量工程師212測量員1213起 重 工32模板、鋼筋吊裝施工14物資采購、倉管員815設備管理人員416設備操作人員32機械操作、車輛駕駛等17機修工418模 板 工240模板保養、安裝19鋼 筋 工400鋼筋制作、現場安裝綁扎20架子工160箱梁支架搭設21混凝土工130混凝土布料、振搗22電 焊 工16預埋加工件加工、模板加固焊接23電 工8電氣操作、線路維護檢查24普工260堆載預壓(裝袋、吊裝轉運及堆碼等)25安全文明環保員322
63、6交通協管員827外協人員228警衛8負責施工區域內外的守衛、巡邏、消防檢查等合計14108支撐體系受力計算8.1滿堂碗扣支撐架計算(1)材料參數及材料性質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中的碗扣式鋼管腳手架鋼管為483.5mm,但市面上的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周轉材料各類壁厚都有,為保證施工中支架的絕對安全,在此,碗扣式鋼管腳手架鋼管按市面上最不利的482.5mm計算,其橫截面面積,截面慣性矩,回轉半徑。根據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66-2008),碗扣式鋼管腳手架為Q235A鋼材,其屈服強度應力值235MPa,抗壓強度設計值。根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
64、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頂底托的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為。根據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Q235A鋼材板厚16mm時,抗拉抗壓強度設計值,抗剪設計強度值。根據木結構設計規范(GB50005-2003),TC11B級杉木抗彎強度設計值,順紋抗剪強度設計值。此外,根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15mm厚覆面3層竹膠合板抗彎強度設計值,彈性模量;15mm厚覆面5層竹膠合板抗彎強度設計值,彈性模量,這里按5層板考慮。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C25砼的抗拉強度設計值。(2)荷載分析1)靜荷載2.0m高變截面箱梁,頂板厚
65、22cm,底板厚20cm,腹板寬50cm,翼緣根部厚50cm、寬2cm,加厚段頂板42cm,加厚段底板40cm。腹板、橫隔板及倒角加厚段等部位立桿縱橫距按6030cm布置,標準段及翼緣板立桿縱橫距按6060cm布置,最大步距按1.2m布置。標準頂底板荷載:(立桿6060cm)梁端根部實心段荷載:(立桿3060cm)橫隔板荷載:(立桿3060cm)翼緣荷載:(立桿6060cm)加厚段荷載:(立桿3060cm)內支架、定型鋼模板及內模等:加密處腳手管自重(支架高按10m考慮):非加密處腳手管自重(支架高按10m考慮):2)施工活荷載人員:砼傾倒及振搗:以上活荷載總計為:3.0+1.0=3.0(3)
66、木方分配梁計算根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分配梁(主次楞)可根據實際情況按連續梁、簡支梁等模型計算,其強度值按下式計算:其中,為最不利彎矩設計值,取均布荷載與集中荷載分別作用時計算結果的最大值。1)實心段腹板處相鄰木方中心間距20cm,木方跨距60cm。實心段處單根木方上承受的最大設計線荷載為:按跨中處集中荷載計算時,其彎矩值較均布荷載計算更不利,因此,最不利彎矩設計值為:。其順紋方向的最大彎曲正應力為:,滿足!木方截面為矩形截面,其最大剪應力為平均剪應力1.5倍,即順紋方向承受的最大剪應力為:,滿足要求!2)非實心段非實心段處單根木方承擔的荷載重量遠小于實心段處,
67、在此不作計算,其中心間距按30cm布置。(4)竹膠板底(側)模計算按15mm厚5層竹膠板考慮,其抗彎強度設計值,彈性模量。根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面板可按簡支模型計算,竹膠板面板強度值按下式計算:其中,為最不利彎矩設計值,取均布荷載與集中荷載分別作用時計算結果的最大值。1)實心段實心段(腹板)處木方中心距20cm,取1m寬砼作為計算單元,實心段上竹膠板線荷載設計值(動荷載忽略不計)。因此,簡支模型下,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最大彎矩出現在跨中,其值為:集中荷載作用在跨中時彎矩出現最不利值,跨中彎矩最不利值為:顯然,集中荷載作用下的彎矩最大,即因此,竹膠板最大彎曲正應力為
68、:,滿足!竹膠板撓度按均布荷載計算,其計算跨距應按凈距計算,因此,撓度值為:,撓度滿足要求!2)非實心段非實心段處木方中心距30cm,取1m寬砼作為計算單元,砼厚度按0.5m考慮,其余荷載按砼荷載的0.5倍考慮,則竹膠板承受的設計線荷載。按集中荷載計算時,竹膠板彎矩出現最不利值,因此,竹膠板最大彎曲正應力為:,應力滿足要求!竹膠板撓度按均布荷載計算,其計算跨距應按凈距計算,因此,撓度值為:,撓度滿足要求!(5)型鋼分配梁(主楞)計算根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分配梁(主次楞)可根據實際情況按連續梁、簡支梁等模型計算,其強度值按下式計算:其中,為最不利彎矩設計值,取均
69、布荷載與集中荷載分別作用時計算結果的最大值。腳手管立柱橫距30cm、縱距60cm布置時,型鋼分配梁受力最不利處為2.0m高箱梁梁端根部處,且按集中荷載計算時其受力最不利,最不利彎矩設計值為:;剪力設計值為:。腳手管立柱橫距60cm、縱距60cm布置時,受力最不利處為標準段,且按集中荷載計算時其受力為最不利,最不利彎矩設計值為:;剪力設計值為:。因此,2.0m高梁端根部處10分配梁受力最不利。10型鋼分配梁最大彎曲正應力為: , 滿足要求!10型鋼分配梁最大剪應力為:,滿足要求!(6)立桿受力計算1)單桿設計軸力2.0m高梁根部實心段處立桿:翼緣板處立桿:因此,梁端根部處單桿承受的設計軸力最大,
70、單桿最大設計軸力13.83kN。立桿最大軸力小于托掌的設計強度值N=40kN。2)立桿計算長度確定根據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結構設計詳解(于宗明,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滿堂支撐架在每行每列設有斜桿(達到網格式結構靜定條件,幾何不變體系)時,其計算長度為:非立桿頂部段:計算長度為步距,即立桿頂部段:,為桿頂托掌至水平桿中心線的最大懸臂長度,規定為不超過70cm。當不能滿足網格式靜定條件時,必須在外側四周設置剪刀撐這一基本條件,在中間還要間隔設置剪刀撐,當立桿間距1.5m時,剪刀撐間距必須4.5m,即按每3跨設置1道,此時為了彌補中間立桿承載力不足,將立桿的計算長度按公式考慮。
71、因此,計算長度取最不利值3)立桿長細比驗算長細比,根據建筑施工碗扣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結構設計詳解(于宗明,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滿堂碗扣架容許長細比,因此,立桿驗算長細比滿足要求!4)壓桿穩定系數根據長細比,查表得,穩定系數5)滿堂支撐架整體穩定性驗算。因此,立桿為482.5mm的滿堂碗扣支撐架軸心受壓時的整體穩定性滿足要求!(7)地基承載力計算地基承載力按0.09MPa考慮。1)翼緣板處立桿間距60cm60cm在翼緣板處軸力最大,單桿設計軸力P=9.73kN。立桿下墊14a型鋼,并澆筑20cm厚C25墊層砼。標準段處基底應力為:=P/A=(9.73+240.60.60.2)100
72、0/600/600=0.032MPa0.09MPa,基底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C25砼抗彎正應力為:=M/W=0.032600300150/(600200200/6)=0.22 MPaft=1.27MPa,因此C25砼在9.73kN軸向力作用下不會裂斷。2)實心段處2.0m梁端根部處立桿間距30cm60cm,單桿設計軸力P=13.83kN。立桿下墊14a型鋼,并澆筑20cm厚C25墊層砼。加厚段處基底應力為:=P/A=(13.83+240.30.60.2)1000/300/600=0.082MPa0.9MPa,基底地基承載力滿足要求(宜換填80cm厚連砂石后壓實處理以增大基底面積)。C25砼抗彎
73、正應力為:=M/W=0.082300300150/(300200200/6)=0.55ft=1.27MPa,因此C25砼在13.83kN軸向力作用下不會裂斷。8.2匝道橋跨底層輔道及天橋處承重縱梁計算支架I63a縱梁最大跨度12m,采用2I630.6m,砼箱梁高1.6m。1)荷載計算腹板砼自重:人員荷載:砼傾倒及振搗荷載:箱梁內模及內支撐:型鋼及木方分配梁:I63a自重:2)承載能力計算因此,2I63a上的設計線荷載為:q=1.21.22+1.2(41.6+3+1.5)0.6+1.4(1+2)0.6=37.2kN/m因此,滿足!根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G/T F50-2011),外露結構
74、物容許撓度為構件跨度的1/400,撓度為:因此,撓度滿足要求!8.3箱梁外腹板砼撐桿計算(1)砼對模板的壓力計算根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范(JGJ162-2008),新澆砼對模板的側壓力(壓強)最大值按下二式計算,并取其中較小值:式中,新澆混凝土對模板側壁產生的最大壓強,;混凝土的容重,;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這里取16h;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不加外加劑時取值1.0,摻加具有緩凝效果的外加劑時取值1.2;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這里取1.15;混凝土的澆筑速度,這里取0.5m/h(局部澆筑速度較快)。砼澆筑高度,取2.0m。因此,因此,砼最大側壓力取取較小值,最大側壓力值出現在箱梁底部。(2)外
75、撐桿穩定性計算箱梁外腹板采用撐桿,底層撐桿作用點距箱梁底部高度約0.5m,底層撐桿承受的壓力較大,底層單桿承受的最大水平壓力約為:(撐桿單桿作用面積按1m0.6m考慮)外撐桿與水平面按30夾角考慮,沿該撐桿方向的壓力為:撐桿長度按1m考慮(頂托伸出長度不超過20cm,管內長度按30cm考慮),其長細比,根據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按b類截面考慮壓桿穩定系數,因此,壓桿設計承受壓力為:,撐桿強度滿足要求!為防止撐桿滑移跑位,撐桿中上部應用旋轉扣件與立桿固定。(3)內撐桿穩定性計算內箱室橫向最大凈空4.11m(四箱室),即腳手管橫撐最大長度4.11m,立桿最大縱橫距0.6m,即
76、相鄰兩道撐桿的縱橫向聯接系間距0.6m,橫撐桿按雙肢綴板柱模型來考慮,其連接點為固結(非鉸接),根據鋼結構設計規范條文說明(GB50017-2003),雙肢綴板柱換算長細比為:式中,雙肢柱換算長細比 雙肢柱整體長細比 一個節間分肢長細比分肢線剛度綴板線剛度水平向:,因此,水平向換算長細比豎直向:,因此,豎直向換算長細比因此,水平向是柔度較大方向,取,查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按b類截面考慮,壓桿穩定系數,因此,橫撐桿可承受壓力為:因此,內撐桿穩定性滿足要求!8.4吊車選用及吊裝鋼絲繩受力計算箱梁施工時,模板、支架及砂袋等單個構件一次最大吊裝重量不超過2t,在此,吊物重量按2
77、t考慮。選用25t汽車吊吊裝,其性能參數見表8.4-1。表8.4-1 25t汽車吊起重參數表(t)工作半徑(m)吊臂長度(m)10.213.7517.320.8524.427.9531.532517.53.520.617.512.29.541817.512.29.54.516.315.312.29.57.5514.514.412.29.57.55.513.513.212.29.57.57612.312.211.39.27.575.16.511.21110.58.87.575.1710.2109.88.57.275.17.59.49.29.18.16.86.75.188.68.48.47.86.
78、66.45.18.587.97.87.46.37.2597.276.866.14.81065.85.65.65.34.41244.14.14.23.93.7142.933.12.93162.22.32.22.3該吊車在31.5m臂長時,16m工作半徑內可起吊2.3t,此時吊臂與地面夾角約59.5,吊高約27m(遠大于箱梁最大高度約14m),見圖8.4-1。圖8.4-1 25t汽車吊吊裝示意(單位:m)在箱梁兩側各布置一定數量的25t汽車吊,能全覆蓋整個箱梁,因此,25t汽車吊能滿足使用要求。吊裝采用直徑21.5mm的鋼絲繩,其公稱抗拉強度為1700MPa,破斷拉力為298KN。鋼絲繩安全系數考慮為8,折舊系數0.85,鋼絲繩彎曲折減系數0.8,雙根鋼絲繩受力不均系數1.2,重物動力系數1.2。單根21.5鋼絲繩起吊時,其許用拉力為:考慮動力系數后的吊物重量為:因此,公稱抗拉強度1700MPa的單根21.5mm鋼絲繩直接吊裝滿足要求!雙根21.5鋼絲繩起吊時,要求繩與水平面夾角不小于60,這里按60計算,單根鋼絲繩許用拉力為:,其豎向分力為:考慮動力系數后的吊物重量為:由于2根鋼絲繩受力不均,不均勻系數考慮1.2,則單根鋼絲繩承擔的最大吊重為因此,公稱抗拉強度1700MPa的雙根21.5mm鋼絲繩也滿足吊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