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錄1.工程概述11.1.編制說明11.1.1.編制依據11.1.2.編制范圍21.1.3.編制原則21.1.4.編制理念21.2.工程概況22.承臺施工作業主要工藝說明及要求22.1.承臺施工方法及工藝22.1.1.施工工藝22.1.2.基坑開挖32.1.3.鑿除樁頭、樁基檢測52.1.4.鋼筋安裝52.1.5.模板安裝52.1.6.安裝冷卻水管及測溫元件62.1.7.灌注砼62.1.8.冷卻水管壓漿72.1.9.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工藝72.1.9.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82.1.9.2.合理的布置散熱及測溫系統81. 工程概述1.1. 編制說明1.1.1. 編制依據 昆明呈貢新城東外環
2、中路工程及其上部道路工程施工招標文件。 施工圖設計。 設計、施工過程中涉及的有關規范、規程。 我公司現場考察所獲得的調查資料。以及我公司的施工管理水平、技術水平、科研水平、機械設備配套能力以及資金投入能力。 昆明市地方法規、政策。1.1.2. 編制范圍呈貢新城東外環中路工程東外環大橋水下承臺施工專項方案,包含水下承臺開挖支護方案、承臺混凝土澆筑等工序所采取工藝及輔助措施。1.1.3. 編制原則確保水下承臺施工安全、順利,施工質量得到有效保障。1.1.4. 編制理念 與云南省昆明市市政工程建設大格局的理念相依存、相呼應; 與云南省昆明市獨特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理念相融合、相襯托; 施工與環保并行、安
3、全與質量并重、工期與效益并舉。1.2. 工程概況東外環大橋中心樁號為DWHK2+890.0,大橋分為左右幅,各寬12m,橋梁全長337m,孔跨形式為330+2(430)m。上部構造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下部構造為板式花瓶墩,座板臺,樁基礎。全橋共設連續梁6聯,墩臺24個,樁基96根(4564延米),平均樁長45米,最長樁69米,摩擦樁。本橋08#墩處于水庫濕地中,常年水位0.51m,地下巖溶發育。在水下承臺施工時必須采取相應措施,有效隔斷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流入承臺基坑,以確保承臺基坑穩定,使施工順利進行。2. 承臺施工作業主要工藝說明及要求2.1. 承臺施工方法及工藝承臺混凝土為大體積混凝土,施
4、工中需采取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設置冷卻水管和保溫等措施,確保混凝土內在質量。2.1.1. 施工工藝承臺施工工藝流程詳見圖2.1。施工準備測量放樣支護、開挖基底檢查基底檢測及處理模板安裝澆筑混凝土養 護拆 模回 填模板加工混凝土配置模板修整鋼筋綁扎制作試件2.1.2. 基坑開挖因東外環大橋08#墩位處于白龍潭水庫上游濕地水中,結合設計圖紙及現場情況,擬采用拉森止水鋼板樁圍堰方法進行承臺基坑開挖。鋼板樁完成后需進行內支撐安裝、抽水堵漏及承臺土方開挖。待承臺混凝土澆筑完畢,基坑回填后即可拔出鋼板樁。根據工程地質情況,采用止水效果較好的“拉森”型鋼板樁。其主要性能指標為g=74kg/m。打樁設備采用挖
5、掘機加裝振動錘改裝而成,振動錘激振力為200KN。以承臺輪廓線外放1m為鋼板樁止水圍堰施工軸線,打入深度17m。具體施工流程如下:先由測量人員定出鋼板樁圍堰的軸線,可每隔一定距離設置導向樁,導向樁直接使用鋼板樁,然后掛繩線作為導線,打樁時利用導線控制鋼板樁的軸線。準備樁帽及送樁:打樁機吊起鋼板樁,人工扶正就位。單樁逐根連續施打,注意樁頂高程不宜相差太大。施工注意事項: 導向樁打好之后,以槽鋼焊接牢固,確保導向樁不晃動,以便打樁時提高精確度。線樁插打,鋼板樁起吊后人力將樁插入鎖口,動作緩慢,防止損壞鎖口,插入后可稍松吊繩,使樁憑自重滑入。鋼板樁振動插打到小于設計標高40cm時,小心施工,防止超深
6、發生。封口時,精確計算異形鋼板樁的尺寸,確保止水質量。鋼板樁圍堰施工示意圖如下:拉森鋼板樁咬口法施工示意圖鋼板樁布置示意圖鋼板樁理論用量計算:鋼板樁圍堰周長計算:6.84=27.2m。鋼板樁根數計算:角樁采用0.2m0.2m,共4片, (27.2-0.44m)/0.4m=64片,64+468片。鋼板樁重量計算:68177485544公斤。內支撐重量計算:2.83427.9=318.8公斤。按照工期要求,需同時進行5個承臺施工,則共需進場鋼板樁855445=427.72噸;20a工字鋼318.35=1.579噸。鋼板樁施工完成后,即可進行基坑開挖。基坑開挖采用人工配合機械進行,在臨近鋼板樁及基底
7、30cm時,采用人工清理基坑。為防止基坑內積水,在坑底四周應挖設排水溝及集水坑,同時設置抽水泵進行抽水。2.1.3. 鑿除樁頭、樁基檢測樁頭人工采用風鎬鑿除,上部采用風鎬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進行鑿除。鑿除過程中保證不擾動設計樁頂以下的樁身砼。將埋入承臺的樁身鋼筋整修成設計形狀,復測樁頂高程,進行樁基檢測。2.1.4. 鋼筋安裝承臺鋼筋在鋼筋加工場加工成半成品,運至現場綁扎。承臺鋼筋按規范進行焊接,鋼筋網片之間采用架立鋼筋焊接牢固,做到上下層網格對齊,層間距正確,并確保鋼筋的保護層厚度。為了加快鋼筋安裝速度,減少基坑暴露時間,也可以事先在基坑外初步綁扎成形后,由汽車吊或其他吊裝設備吊
8、裝入模。墩身預埋筋預埋件按規定位置安裝并牢固定位。2.1.5. 模板安裝模板全部采用鋼模板,并保證模板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模板安裝必須嚴格按照施工規范和驗標進行施工。模板拼裝可利用小型吊具在基坑內逐塊組拚,拼接表面必須平整、支撐牢靠。支模前用全站儀測放承臺四角點,墨線彈出模板的邊線,支模后用儀器復合校正。2.1.6. 安裝冷卻水管及測溫元件大體積混凝土承臺,由于結構截面大,混凝土所釋放的水化熱會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化和收縮作用,通過安裝冷卻管及時將水泥水化熱傳導出去,從而控制承臺大體積混凝土芯部與表面、表面與外部溫差,保證混凝土不因溫差效應開裂。冷卻循環水管采用40mm耐腐蝕的鍍鋅鋼管,上下層冷卻
9、水管間距及同層冷卻水管間距均采用1.01.5m。進出水口安設調節流量的水閥和測流量設備。冷卻水管安裝時,要以鋼筋骨架和支撐桁架固定牢靠,以防混凝土灌注時水管變形及脫落而發生堵水和漏水,并做通水試驗。每層循環水管被混凝土覆蓋并振搗完畢,即可在該層水管內通水。通過閥門調節循環冷卻水的流量。循環冷卻管排出的水在混凝土灌注未完之前,不得排至混凝土頂面。測溫設備可采用“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微機自動測試儀”,溫度傳感器預先埋設在測點位置上,基礎承臺測點位置分承臺內部、薄膜下溫度、大氣溫度、冷卻水管進、出水溫度設置。測點溫度、溫差以及環境溫度的數據與曲線用電腦打印繪制。當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控制要求時,系統馬上報
10、警。測溫點的布置應考慮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順序時間不一致,應由各區域均勻布置,核心區、中心區為重點。2.1.7. 灌注砼混凝土澆筑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混凝土輸送車運送,混凝土泵車泵送入模,分層澆筑,插入式振搗棒振搗密實。澆筑完成后,及時覆蓋澆水養生,強度達到70%設計強度后,拆除模板,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馬上對基坑進行回填養護。混凝土分層澆筑,層厚控制在30cm以內。砼從預埋墩身鋼筋內澆筑,以免砼對鋼管架和墩身鋼筋形成偏壓而產生變形;插入式振搗器搗固密實,一次性連續澆筑至設計標高。澆筑過程中設專人隨時檢查鋼筋和模板的穩固性,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混凝土澆筑到頂初凝后,立即進行灑水覆蓋養護
11、,達到規定強度后拆除模板。其質量經監理工程師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基坑的回填工作。因承臺面積較大,施工中采用多臺布料桿分區進行,每區按一定的厚度、順序和方向分層進行澆注,相鄰兩區的交界處要注意振搗,防止出現漏振。混凝土的澆注順序為自墩身預留鋼筋位置向外澆注,主要目的是保證墩身附近處混凝土的質量,在澆注過程中要防止承臺邊部浮漿太多,造成表面收縮裂縫。2.1.8. 冷卻水管壓漿管道壓漿采用與預應力相同的真空壓漿工藝。壓漿泵采用連續式,同一管道壓漿應連續進行,一次完成。壓漿前用空壓機吹管清除管道內雜物及積水,水泥漿拌制均勻后,須經2.5mm2.5mm的濾網過濾方可壓入管道。管道出漿口出漿濃度與進漿濃度
12、一致后,方可關閉進出口閥門封閉保壓。漿體注滿管道后,在0.500.60MPa的壓力下保持2min,以確保壓入管道的漿體飽滿密實;壓漿的最大壓力不得超過0.60Mpa。管道壓漿采用強度等級不低于42.5級低堿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摻入的粉煤灰、高效減水劑、彭脹劑等外加劑的含量按規定執行,嚴禁摻入氯化物或其它有腐蝕作用的外加劑。水泥漿的水膠比不得超過0.30,且不得泌水,流動度應為30-50s,水泥漿抗壓強度不得小于同級砼強度并滿足圖紙設計要求;壓入管道的水泥漿應飽滿密實,體積收縮率應小于1%。水泥漿自攪拌結束至壓入管道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40min,管道壓漿應控制在正溫下施工,并應保持無積水無
13、結冰現象。壓漿時及壓漿后3天內,結構及環境溫度不得低于5。冬季壓漿時要采取保溫措施,并摻加防凍劑。水泥漿試件的制備和組數,由試驗室按常規辦理,標準養護的試件作評定水泥漿強度之用,但檢查用的強度試件必須隨同梁體在同條件下進行養護。2.1.9. 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工藝承臺混凝土體積較大,為防止混凝土出現溫度裂縫,施工時采用降低水泥水化熱、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通水散熱、混凝土養護、嚴格控制拆模時間等幾方面做好混凝土溫度控制工作,確保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盡量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的升降速率。2.1.9.1.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為降低水化熱,同時滿足混凝土防腐、耐久性、泵送的設計要求,摻加了一定量的礦
14、物質超細粉(如優質粉煤灰等),等量取代水泥;摻入一定量的高效緩凝減水劑,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拌合用水量,降低水灰比,同時推遲了混凝土溫度峰值出現的時間,相應的提高了同齡期的容許拉應力。2.1.9.2. 合理的布置散熱及測溫系統散熱管的布置根據混凝土溫度計算結果,設置合理的散熱管。散熱管采用耐腐蝕的鍍鋅鋼管,與鋼筋一起綁扎。在使用前要求通水進行密閉性試驗,防止管道在焊接接頭位置處漏水或阻塞。通水散熱后對散熱管作壓漿處理。測溫設備測溫設備可采用“大體積混凝土溫度微機自動測試儀”,溫度傳感器預先埋設在測點位置上,基礎承臺測點位置分承臺內部、薄膜下溫度、大氣溫度、冷卻水管進、出水溫度設置。測點溫
15、度、溫差以及環境溫度的數據與曲線用電腦打印繪制。當混凝土內外溫差超過控制要求時,系統馬上報警。測溫點的布置應考慮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順序時間不一致,應由各區域均勻布置,核心區、中心區為重點。通水散熱承臺基坑的頂部和底部各放置一個水箱,利用高差形成的勢能完成水循環。進出水管之間用塑料管連接,在散熱管的每個出水口設置一閥門控制流量。當混凝土澆注至該層散熱管標高時,即通水散熱,單根散熱管流量按不小于1.5m3/h控制,通水時間不小于12天。控制砼入模溫度選用放熱速度較幔的膠結材料礦碴水泥,采用集料堆底部料或加涼水對骨料降溫,采用井水或加冰片拌合,運輸工具覆蓋或遮陽等措施降低入模溫度。嚴格控制拆模時間根據測量的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外界氣溫的差值來決定拆模時間,若兩者溫差大于25,則不能拆模,繼續通水散熱;直至外界氣溫與混凝土內部溫差小于25時才可拆模。養護措施養護主要是起到保濕和保溫作用,保溫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混凝土表面的熱擴散,降低表面的溫度梯度,防止產生表面裂縫;保濕主要目的是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收縮裂縫。混凝土澆注前即用一層毛氈外加兩層土袋將側面模板覆蓋,降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堅持在土袋表面灑水保濕,使表面覆蓋層始終處于濕潤狀態,但不使土袋處于飽水狀態,以免失去保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