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色建筑:和諧的城市生態系統 生態城市是一個嶄新的概念,是一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保護三者保持高度和諧,技術和自然達到充分融合,城鄉環境清潔、優美、舒適,從而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類的創造力、生產力,并促使城鎮文明程度不斷提高的穩定、協調與永續發展的自然和人工環境復合系統。 而綠色建筑,正是這整個生態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系統。所謂綠色建筑,必須是一種節約型建筑。它應體現在健康、節水、節地、節能、治污、循環利用等方面。綠色建筑的基本內涵可歸納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所以,確切地說,綠色建
2、筑不只是單體建筑,其實更是一個系統的概念。是綠色建筑系統。從理論上講,每個城市,都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察和評價它:一是物理方面的,即城市的硬件建設的物理特性方面,如道路的合理性、建筑物的技術性、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性等等;二是生態方面的,即城市的物理結構與當地的自然環境融洽程度,是否適合于人類自己生活,是否適應人類未來健康發展,是否與當地生物和諧共存。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態系統,因此,城市建設,特別是綠色建筑,就應該根據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將城市與建筑融入自然中去,形成和諧的城市生態體系。 綠色建筑:多種生態系統的復合體近年來,全國都在推進綠色生態建筑。但是,對于綠色生態建筑應具備什么條件,并
3、未有明確的概念。但從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在綠色建筑相關技術細則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能源系統。居住小區的能源一般情況下有:電、燃氣、煤。對這些能源要進行優化分析,采用最佳方案,對住宅的維護結構和供熱、空調系統要進行節能設計,建筑節能至少要達到50%以上。有條件的地方,鼓勵采用新能源和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潮汐能等其他再生資源)。水環境系統。對于水系統要考慮水質和水量的問題。室外系統要設立將雜排水、雨水等處理后重復利用的中水系統,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雜排水循環利用系統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觀用水要進行專門設計并將其納入中水系統一并考慮。小區供水設施宜采用節能節水型,要強調淘汰耗水型室內
4、水器具,推行節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要同步規劃設計管道直飲水系統,以便提供優質直飲水。氣環境系統。居住氣環境系統包括室內和室外兩個方面。室外空氣質量要求達到二級標準;居住室內達到自然通風,盡可能采用綠色建材,衛生間具備通風換氣設備,廚房設有煙氣集中排放系統,達到居室內的空氣質量標準,保證居民的衛生健康。聲環境系統。居住的聲環境系統包括室外、室內和對小區以外噪音的隔阻措施。室外聲環境系統設計應滿足,日間噪聲小于50分貝,夜間小于40分貝;建筑設計中要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內聲環境系統滿足:日間噪聲小于35分貝,夜間小于30分貝。對于小區周邊產生的噪聲,如果影響了小區的聲環境則應采用降噪措施。 光
5、環境系統。居住區的光環境一般著重強調滿足日照要求,室內要盡量采用自然光。除此以外,還應注意居住區內防止光污染,如強光廣告、玻璃幕墻等。在室外公共場所地采用節能燈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綠色照明。熱環境系統。居住區的熱環境系統要滿足居民的熱舒適度要求、建筑節能要求以及環保要求。對住宅的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和保溫隔熱提出要求。綠化系統。綠化系統要滿足居民的綠化要求。在建筑旁邊進行植樹,草坪等綠化,可起到防風、隔熱、防塵和美化環境的效果;另外,亦可達到節能、凈化空氣、維持生態平衡的目的。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居住區的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目的是滿足居住區自然環境保持一種平衡狀態。采用不同的處置方式對固體
6、廢物進行管理,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在國內采用物理化學法、固化法及高溫焚燒法等。建議采用動物處理垃圾。管理方面,政府部門需要在制定法規計劃、改革管理機制、建立監督執法、抓好宣傳教育等方面通盤考慮綜合治理,鼓勵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活方式、生活垃圾的收費制度等。 綠色建筑材料系統。綠色建筑材料系統是滿足建筑節能、環保、生態的需要。綠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生產的無毒害、無污染、無放射性,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綠色生態建筑要采用綠色建筑材料,加快綠色建筑材料的生產,并引進或提高先進制造工藝和無污染環境的生產技術,產品具有多功能化,
7、可循環或回收利用、無污染環境的廢棄物。除了這九系統,綠色建筑還應包含綠色施工系統、綠色出行系統和室內精裝修。綠色施工系統。要推廣施工集成化。正如開彥教授所說,綠色建筑必須推廣施工的集成化。集成就是在需要在成熟部品產業鏈的條件下,在現場組合裝配,沒有濕作業,沒有過多的建筑垃圾,沒有揚塵污染,避免了很多的裁剪,實現了文明施工和低碳節能環保的要求,在質量、效率、成本上有明顯的成效。集成化是有別裝配化、工廠化的合宜中國特色的提法。綠色出行系統。大量交通工具的尾氣排放是一個綠色生態城市的固疾,減少排放也是綠色建筑系統的一個重要方面。應大力促進節能環保材料和再生資源利用,推廣礦山廢棄物、廢舊輪胎膠粉瀝青和
8、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推廣溫拌瀝青、蓄能自發光涂料和透水步道磚等新材料的應用,推廣應用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等新能源汽車。室內精裝修。精裝修是簡裝修不斷改進下的產物,已經成為現代住宅的發展趨勢。精裝修不僅反映了人們對現代生活的高品質要求,還是體現住宅內在品質非常重要的內容。綠色建筑就是要淘汰毛坯房,推廣住宅裝修的一次到位。偽綠色:標準缺失帶來泥沙俱下目前,房地產市場上,低碳不僅是“流行風”,更是樓盤之間相互競爭的籌碼。“綠色建筑”因為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標準,帶來現實中的魚龍混雜。很多開發商只是借概念進行炒作。綠色建筑必然是節能的,但節能的建筑未必就能達到綠色建筑的標準。綠色建筑不僅僅是節能,還有一些用地
9、效率、室內室外環境等綜合的要求。一些建筑開發商在市場競爭中打出綠色牌,但并沒有真正搞清楚何謂綠色,而國內的多數消費者對綠色建筑、地產同樣理解不夠深入,其實節能環保只是綠色建筑的一個方面。現在的誤區是,很多建筑地產企業一味追求高新技術,照搬發達國家既有技術,而忽視了因地制宜。刻意追求技術節能,反而帶來不節能,不僅拉高成本,還可能違反最大限度節約資源的原則。綠色建筑:更應關注綠色創能現階段綠色地產最關鍵的就是要降低能源消耗。綠色建筑要想得到很好的發展,消費者需要掃盲,開發商需要講道德,講企業責任,政府要在政策上支持。同時,還需要投資方、專家、顧問公司的共同努力。另外,綠色建筑在關注能源利用的同時,更應關注“綠色創能”,而不僅僅是節能。要借鑒古代傳統建筑的智慧,從規劃開始就充分考慮利用自然條件來創造綠色環境,。 綠色建筑的出現,是人們生活品質提高的一個重要表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資源將進一步短缺。從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出發,綠色生態建筑愈來愈受到世人的青睞,它勢必成為21世紀建筑的弄潮兒,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各種綠色建材的出現,科技、信息業的發展一定會帶動綠色建筑的發展,未來的建筑將會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