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亭模型隱含中國建筑精髓藏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內的木亭模型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舉辦的“智慧長河”中國文物精品展分為八個部分,其中文明傳承展區,展出的是古代發明與中國文化傳承的聯系。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兩件國家一級文物“木亭模型”及“打馬球俑”就在這個展區展出。上海世博局中國國家館文物組組長顧祥虞親自參與了新疆文物的甄選。對于這兩件文物,顧祥虞介紹說,“木亭模型”與世博會中國館外形驚人地相似、雷同,是一件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筑文明的重要文物;“打馬球俑”體現了今年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反映了唐代人的文化生活,展示了當時的一種美好的生活狀態。從中原到西域的斗拱雖然不少人都了解“木亭模
2、型”入選世博會的原因,但“木亭模型”與中國館到底有什么樣的淵源,卻不是一般人能說清楚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研究員王博為記者一語點破其中的奧妙:這看似簡單的木制世界中,隱含著中國古建筑的精髓斗拱。如果說希臘柱式是西方建筑的“語言”,那么斗拱無疑就是中國建筑的“語言”。在中國建筑這部華美樂章里,斗拱堪稱其中最優美的旋律。應該說斗拱是中國古建筑中最精巧、最華麗的部分,它足以代表中國古典建筑的風格和精神。這次世博會展出的“木亭模型”,出土于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古墓501號墓。它高20.8厘米,整體呈赭紅色,由梁、柱、斗拱構成,中間有8根圓柱支撐,下方有方形底座,整個木亭充滿盛唐氣韻,外形酷似世博會
3、中國館。世博會上的中國國家館不同于上小下大或上下一般大的常規建筑,采用的是上大下小的造型,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其底部為四根巨型鋼筋混凝土核心筒,兩個筒之間邊長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頂層邊長達140米,即屋頂寬度是底座寬度的2倍。1.96萬平方米的屋頂,面積之大,相當于兩個半足球場。一個是曾經埋入地下的縮小版本斗拱木亭,一個是拔地而起,氣勢輝煌的斗拱建筑中國國家館。這兩件相距數千年,卻極其相似的建筑作品中,體現的是中國建筑文化的傳承。木亭主人文武雙全 阿斯塔那古墓群501號墓主人張懷寂,職位為大周故中散大夫,行茂州都督府司馬,是高昌王國大將軍張雄的兒子。史載張懷寂“雅善書劍,尤精草隸
4、”。在他的墓室中,有三支毛筆模型、一個精致筆架,圍棋盤一個,人物殘絹畫一片、小隸殘片,可謂琴棋書畫俱全,同時還有三支箭,四個車輪,預示文武雙全。 在唐武周年間,高昌是一個郡縣。當時的高昌縣,90%人口是漢族,但只有地位顯赫的高官才能建起有斗拱的中原特色建筑。張懷寂家族便是其中之一,為了延續身前的這種榮耀,也為了懷念遠在中原的故里,他的墓中陪葬了大批具有中原特色的建筑模型。 張懷寂的墓室北壁龕中出土了大批建筑部件,有枓、拱、柱、斗子蜀柱等。將這些部件初步復原,便是木亭模型。此外,張懷寂的墓室中還出土了大約179件建筑零件,有柱子、華拱、大斗、人字拱、交手拱、拱、令拱、小圓柱、梁、直棱窗、欄桿以及
5、14包不明建筑材料。試想,如果將這眾多建筑部件全部歸位復原,那么這座建筑該是怎樣的輝煌,也許,它正是墓主人生前居住的房屋縮小版本呢。 在501號出土文物清單上,我們可以看到陪葬品僅俑類都無法數清,儀仗俑、伎樂俑、仕女俑、雜技俑、樂俑、舞俑、武士俑、馬俑、官宦俑黃絹墨繪白虎旗、黃絹墨繪鷹旗,還有金錢豹、金鳳凰等動物俑。錦、絹、紗、綺、麻數量眾多。從這樣的隨葬品清單中,我們可以看出,斗拱建筑在當時并不是一般普通百姓所能住得起的。 綜觀唐朝建筑,房基低矮,木柱粗短,屋頂平緩,碩大的斗拱占據了建筑最顯眼的位置,把建筑結構的“筋骨”毫無遮攔地展露出來,木材的潛能被發揮到了極致。在這樣的年代里,斗拱一路向
6、西,從西安的大明宮到西域的高昌、庫車,最后直達波斯。在絲綢之路上,中原文化從東向西得以流傳,中華文明從東到西亦步步傳承。 鏈接:斗拱現身春秋時期 在論語公冶長中就曾有斗拱的記載,論語中曾提到“山節藻棁”。這里的“節”是斗拱,“藻”是水草紋,“棁”是梁上立著的短柱。就是累疊如山一樣的斗拱和繪有水草紋的短柱。可見,早在春秋時期,斗拱便已出現。和許多建筑構件一樣,斗拱最初是由于木結構建筑的實際需要才誕生的,它其實是柱子與梁架之間的過渡,主要作用就是擴大梁枋和柱頭的接觸面,從而加強梁架與柱頭的聯系,以承托中國建筑那高大厚重,出檐深遠的屋頂。 今天,我們在許多仿古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密布于屋檐和平座回廊之下的斗拱,造型別致,一層一層地向外挑出,有的還用青綠色的油彩裝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