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嶺南園林和嶺南建筑特色嶺南文化-嶺南建筑嶺南建筑及其裝飾是我國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來,經過歷代建筑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南國的自然資源,結合南國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筑藝術,在我國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簡練、樸素、通透、雅淡的風貌展現在南國大地上。它主要分為廣府建筑,潮汕建筑以及客家建筑。嶺南建筑的特點,通常表現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建筑物頂部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以及方形柱的運用。嶺南建筑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氣候溫和,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移,因而,露臺、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們從封閉
2、的室內環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嶺南建筑裝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嶺南文化-嶺南園林嶺南園林是主要指狹義的廣府園林(潮州園林另樹一支)。嶺南園林作為中國傳統造園藝術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國造園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現代園林的創新和發展上,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嶺南,是我國南方五嶺(大庚嶺、騎田嶺、都龐嶺、萌諸嶺和越城嶺)以南地區的概稱。嶺南山水秀麗,層巒疊翠,又瀕臨滄海,環境風物別具特色。嶺南人追求自然化、藝術化園居生活,這孕育了嶺南園林的獨特風格:求實兼蓄,精巧秀麗。在建筑形式上,嶺南園林有比較鮮明的特色:一是體型輕盈、通透、樸實,體量較小。二是裝修精美、華麗,大量運用木雕、磚
3、雕、陶瓷、灰塑等民間工藝、門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細刻,再鑲上套色玻璃做成紋樣圖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猶如一幅幅玲瓏剔透織綿。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構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響,如中式傳統建筑中采用羅馬式的拱形門窗和巴洛克的柱頭,用條石砌筑規整形式水池,廳堂外設鑄鐵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嶺南文化特點。嶺南園林主要植根于民間,沒有北方皇家園林的常規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園林的嚴謹章法,園景構圖根據生活內容的需要適當處置,隨機應變,各種設施求實重效,順從人意。嶺南古代的園林匠師,綜合了多元文化類別,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國的園林藝術貪圖其意,變更其形靈活吸收,揮灑自如,使園景布局顯得較為隨意,不拘一格
4、。嶺南園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積淀的文化,前者可歸結為海岸文化和熱帶文化,后者可歸結為遠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樂文化和商業文化,開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動面和高柱礎與水澇和濕氣的關系、緩屋面和臺風的關系、寬檐廊與多雨的關系、高墻冷巷與高溫的關系、龍形、魚形、水草、龜、蛇、芭蕉主題與裝飾的關系、塑鼓石與海蕉的關系、崖瀑潭局與自然山水的關系等等,可資利用則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則千方百計通過設計回避或化害為利。遠儒文化是嶺南學者對嶺南園林文化最精辟的闡釋,如果說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的儒意較濃的話,嶺南園林的儒家意味則很淡。嶺南人
5、遠離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現于古典園林建筑梁架的不規范和現代園林文聯匾對的不重視,另長期處于南疆的蠻夷之族的傳統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現于清代園林的碉樓形式和近代園林的“肥胖”立面和簡樸粗柱。遠儒性從品味上看可說是俗氣,即世俗文化,它是嶺南文化的主流,特別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騷客,嶺南的商家富豪成為三大地域園林的創作主體,嶺南園林中的空間實用性及園宅一體的設計就是它的表現。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現于南越國皇家園林對中原園林文化的全盤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園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與江南和北方兩地迥然之別,另外,陳濟棠公館和張維立的立園那樣的西歐式園林建筑、龍巖中山公園的俄羅斯園林建筑、草暖公園和云臺公園的西洋規劃布局,以及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滿洲窗都是開放和兼容的表現。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