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行業五大傷害及安全預防措施五大傷害占建筑行業全部事故死亡人數的90%以上,其中高處墜落45%以上、物體打擊20%以上、機械傷害11%以上、坍塌6%以上、觸電6%以上1、高處墜落 易發生高處墜落的部位或作業: 1、洞口臨邊作業的墜落 2、腳手架上墜落 3、卸料平臺的墜落 4、懸空高處作業墜落 5、輕質板材斷裂墜落 6、屋面臨邊墜落 7、物料提升機和塔機在安、拆過程中墜落 8、在安、拆模板過程中墜落 9、登高過程中墜落 10、結構和設備安裝時墜落導致高處墜落的原因人的因素: 1)作業人員安全知識缺乏,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不強,麻痹大意釀成事故; 2)作業人員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管理人
2、員違章指揮; 3)管理人員未按要求對作業人員進行必要及時的安全技術交底或交底缺乏針對性; 4)監管人的監管工作未到位; 5)現場管理人員對工人作業點的安全檢查不深、不細,對事故隱患未及時發現,即使發現也未及時督促整改,甚至視而不見;有的對一些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結果是否符合要求,也未認真及時進行復查; 物的因素: 1)沒有設置有效的安全防護設施,因而為事故埋下了隱患; 2)安全防護不到位,或者到位不及時; 3)安全設施,個人使用的安全防護用品不合格,不能有效的滿足施工安全需要; 4)作業環境不良,如照明亮度不夠,作業面光滑(特別是外架斜道、樓層臨邊、屋面臨邊)高溫、嚴寒大風等惡劣氣候條件等,這些因
3、素都將會導致事故發生; 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安全措施 1)加強作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不斷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切實做到“三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2)加強巡查督促,特別是危險點源應及時納入重點監控對象; 3)各類腳手架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搭設,根據架體搭設規模及施工需求,應及時組織整體或分部驗收; 4)對施工過程中形成的各類預留洞口,應及時設置圍攔或蓋板,必要時應設置有效的、醒目的警示標識標牌; 5)對高處作業的人員要定期進行體檢,杜絕患有禁忌病癥人員從事高處作業(如高血壓,心臟病等); 6)在無法搭設防護設施的地方或從事獨立登高作業的人員在操作過程中應正確佩帶安全
4、帶和安全帽; 7)6級以上強風或大雨、雪、霧天不得從事高處作業; 8)認真落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制,特別是應加強生產班組的安全管理,做到班前安全教育,班中安全喊話,班后安全檢查(有無遺留的不安全隱患)。 2、坍 塌坍塌事故的類型主要有: 1)、基坑土方坍塌 2)、腳手架坍塌 3)、支模架坍塌 4)、樓面、板坍塌 5)、圍墻坍塌預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措施1、坑、溝、槽土方開挖,深度超過1.5米的,必須按規定放坡或支護。 2、挖掘土方應從上而下施工,禁止采用挖空底腳的操作方法,并做好排 水措施。 3、挖出的泥土要按規定放置或外運,不得隨意沿圍墻或臨時建筑堆放。 4、基坑、井坑的邊坡和支護系統應隨時檢查,
5、發現邊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險征兆,應立即疏散人員采取加固措施等,消除隱患。 5、各種模板支撐,必須按照模板支撐設計方案要求,立桿、橫桿間距必須滿足要求,不能減少和擴大,特別是采用木支撐施工法,防止模板砼施工時坍塌。 6、施工中必須嚴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械、機具或其他物料在樓層或屋面的堆放數量和重量,以避免產生過大的集中荷載,造成樓板或屋面斷裂坍塌。 7、安裝和拆除大模板,塔吊司機與指揮人員應經常檢查索具,密切配合,做到穩起、穩落、穩就位,防止大模板大幅度擺動,碰撞其他物體,造成倒塌。 8、拆除工程必須編制施工方案和安全技術措施,經上級部門技術負責人批準后方可動工,較簡單的拆除工程,也要制
6、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措施。 9、拆除建筑物,應該自上而下順序進行,禁止數層同時拆除,當拆除某一部分的時候,應該防止其他部分發生坍塌。 10、架子上不能集中堆放模板或其他材料,防止架子坍塌. 3、物體打擊物體打擊的主要類型1)、外架上物料、工具等掉落打擊2)、洞口、臨邊物料或工具掉落打擊3)、交叉作業引起物體打擊4)、起重設備吊裝引起物體打擊預防物體打擊的安全措施1、進入施工現場任何人必須正確戴好安全帽,以防止物體打擊頭部,人員進出必須走安全通道,嚴禁隨意翻越或穿行隔離區域。 2、外架必須用密目安全網全封閉,接口封嚴,加設踢腳板;作業層腳手板必須滿鋪,沒有探頭板,扭曲木板不使用,架子離墻間距不大于
7、30CM。 3、外架上嚴禁堆放工具、設備和材料,垃圾必須及時清理,清理時嚴禁向下傾倒或拋灑,以防止超重或滑落傷人。 4、外架拆除作業必須設立警戒區域,由專人監護,嚴禁向下拋擲鋼管、扣件等,須傳遞。 5、外架、卸料平臺、采光井與主體的隔離必須到位。 6、塔吊吊裝路線嚴禁從人員頭頂經過,嚴禁翻斗車吊裝、長短件混吊、非信號工越權指揮等,遵守“十不吊”。 7、洞口、臨邊必須防護到位,嚴禁私自拆除。 4、機械傷害機械傷害的主要類型:1、鋼筋制作調直機、彎曲機、切斷機等引起機械傷害2、木工具圓盤鋸、平刨等引起機械傷害3、電工具振動棒、切割機、砂輪機、手持電工工具引起機械傷害4、其它機械卷揚機、攪拌機、物料
8、提升機等引起機械傷害預防機械傷害的安全措施 1、固定加工機械的電源線必須加塑料套管埋地保護,以防止被加工件壓破發生觸電。 2、做好各類電動機械和手持電動工具的接地或接零保護,防止漏電。 3、各種機械的傳動部分必須要有防護罩和防護套如調直機、圓盤鋸等。 4、現場使用的圓鋸應相應固定。有連續二個斷齒和裂紋長度超過2公分的不能使用,短于50CM的木料要用推棍,鋸片上方要安裝安全擋板。 5、木工平刨口要有安全裝置。木板厚度小于3公分,嚴禁使用平刨。平刨和圓鋸不準使用倒順開關。 6、使用套絲機、立式鉆床、木工平刨作業等,嚴禁戴手套。 7、砼攪拌機在運轉中,嚴禁將頭和手伸入料斗察看進料攪拌情況,也不得把鐵
9、鍬伸入拌筒。清理料斗坑,要掛好保險繩。 8、機械在運轉中不得進行維修、保養、緊固、調整等到作業。 9、機械運轉中操作人員不得擅離崗位或把機械交給別人操作,嚴禁無關人員進入作業區和操作室。作業時思想要集中,嚴禁酒后作業。 10、打夯機要二人同時作業,一人理線,操作機械要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嚴禁在機械運轉中清理機上積土。 11、使用砂輪機、切割機,操作人員必須戴防護眼鏡。嚴禁用砂輪切割22#鋼筋扎絲。 12、操作鋼筋切斷機切50CM以下短料時,手要離開切口15CM以上。 13、操作起重機械、物料提升機械、砼攪拌機、砂漿機等必須經專業安全技術培訓,持證上崗。堅持十不吊。 14、加工機械周圍的廢料必
10、須隨時清理,保持腳下清,防止被廢料拌倒,發生事故。 5、觸 電觸電事故的主要類型:1、電焊工觸電 2、打夯時觸電 3、混凝土振搗觸電4、使用其它電動設備時觸電 5、生活中觸電預防觸電事故的安全措施1、三級配電,二級保護,動力箱與照明要分開。 2、支線架設要架空,不準把支線架在鋼管腳手架上和其他導電體上,不準使用花線。 3、砼振動器的電源線,嚴禁在鋼筋網上拖拉。 4、未經專業安全技術培訓,不準操作電工作業,電工必須持證上崗。 5、施工現場不準使用無箱家用電器的塑料插座,三角型塑料插座,必須使用開關箱。 6、地下室和潮濕等的作業場所的照明,必須使用安全電壓。 7、現場電源接頭用絕緣膠布包扎良好,不
11、準用塑料包扎,接頭不能放在潮濕地上和水中。 觸電事故的急救 動作迅速,方法準確最為關鍵。首先應迅速切斷電源,若電源開關距離較遠,可用絕緣體拉開觸電者身上的電線,或用帶絕緣柄的工具切斷電源。切勿用金屬材料或潮濕物體作救護工具,更不可接觸觸電者身體,以防止自己觸電。 當者脫離電源后,對傷勢不重、神態清醒者,應使其安靜休息一小時,再送住醫院觀察;對傷勢較重,已失去知覺,當心臟跳動和呼吸還存在,應使其舒適、安靜地平臥,并速請醫生診治或送住醫院。對傷勢嚴重、呼吸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應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擠壓,并速請醫生診治或送往醫院。6、火 災建筑工地易發生火災的幾種材料:1、防水材料;2、保溫材料;
12、3、泡沫板、4、鋸沫、刨花;5、廢舊模板;6、油漆; 7、裝飾木工板等建筑工地易引發火災的幾種情況:1、電焊;2、氣割;3、電線短路;4、違章吸煙;5、照明烘烤;6、其它明火作業施工現場防火管理制度:1、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制度; 2、有毒物品管理制度; 3、消防管理制度;4、消防設施管理制度; 5、明火作業審批制度; 6、防火檢查制度;7、施工現場防火制度; 8、重點防火部位管理制度; 9、電氣防火制度火災自救注意事項 嚴禁挪用、破壞滅火器材。遇有火警發生時,應迅速準確地報告工地負責人,積極參與補救初期火災,防止火勢蔓延。 火災逃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驚慌,要盡可能做到沉著冷靜更不要大吵大鬧,互相擁擠; 2、 正確判斷火源、火勢和蔓延方向,以便選擇合適的逃生路線; 3、 回憶和判斷安全出口的反方向、位置,以便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安全出口; 4、 要有互助友愛的精神,聽從指揮,有秩序地撤離火場; 5、 當被煙火包圍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出現場。當逃生通道被煙封住,可用濕棉被等披在身上彎腰沖過火場。 6、 高層建筑著火時,情況危急,急欲逃生,可利用陽臺之間的空隙,下水管或自救繩等滑行到沒有起火的樓層或地面上,不要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