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建筑與景觀的融合、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是人居的最高境界。僅有優美的環境或者僅有別致的建筑都是不夠的,只有將優美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活氛圍融于一體,才能營造理想的人居環境。建筑元素對細節的把握還應與景觀因素相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風格都應恰如其分地與景觀相互呼應。自然與建筑的融合將是21世紀所面臨的重要課題,一位建筑師曾經說過,一個成功的建筑是“意”和“境”的完美結合,隨著人們對景觀的要求逐步增加,對景觀的理解逐步深化,已經改變了人們過去只注重建筑的局面,一個以“人居環境”為關鍵詞的景觀新紀元正逐漸顯露雛形,讓景觀融入建筑,讓建筑影響景觀,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
2、重藝術的基礎上和諧地融為一體,而再不是孤立的個體。關鍵詞:景觀建筑學 生態系統 人居環境 和諧交融一 建筑與景觀的和諧交融在過去的50年中,人們一直在討論人類活動對大氣變暖趨勢的影響程度。復雜的大氣過程和不確定的數據促使人們對人類的活動的影響產生懷疑。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生活,這需要我們努力探尋世界并且學會與世界的發展相協調,并且服從它的限制。在全球的生態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建筑師、規劃師和景觀師的職責和角色十分重要。他們要勸說決策者和開發商們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做出正確的抉擇,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生態環境發展的程序。在面對未來和改善環境方面,建筑師、規劃師和景觀師能夠做出應有的貢獻,特別是在城市地域
3、發展規劃方面,做出城市規劃如何融入大自然之中的決策。人類的進步改變著世界,同時也帶來了眾多與大自然交融中的復雜問題。 建筑與環境設計思想的發展在于,建筑已經成為改造環境的一個契機。建筑師對建筑基地的原生環境日益重視,并將之列入建筑設計的內容之中;有的還將恢復和改善建筑基地的自然狀況、綠化環境作為建筑的目的之一。時間不可能倒流,環境破壞的結果,不僅在于對自然的直接侵蝕,更在于剝奪了人們心靈中保存的美好的歷史性記憶,因此必須探求一條與自然共生的道路。首先應該在恢復自然意識上著眼改革,這種建筑設計思想在建筑設計著眼點和目標上的轉變暗示著建筑設計與綠化景觀關系質的跳躍,逐漸向建筑中生態要素的角色轉變。
4、 “環境協調”是近年來建筑界的一種新主張,它實質上就是講建筑與建筑之間的協調關系。強調人類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的一體化與可持續發展,協調好人類與自然生態的關系,使景觀系統中諸要素形成一個有機系統,能持續而不斷地生長與完善,整體的生態觀體現于建筑環境協調中,就是從宏觀創造和諧而適宜的人居環境,達到美學系統,生態系統,人文系統高度融合,使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都得以保護而形成獨特的建筑空間。 城市是包括人工與自然諸多要素綜合而成的一個景觀空間系統。城市建設本是地景規劃、建筑一體化的過程與結果,整個城市就是一座大藝術品,一個有機的統一體。19世紀中葉西方城市產生了諸多“美化城市”的運動與理論流派,如巴黎的
5、改建、英國的公園運動、霍華德的田園城市、勒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在美國以奧姆斯托德(Olmsted)為代表的景觀設計師在一系列城市公園系統規劃設計中,倡導自然田園風光,與當時大城市惡劣的環境形成鮮明的對比,滿足了人類回歸自然的社會需求。其理論與實踐從一開始就從城市及地景的整體概念出發,使景觀設計領域涵蓋了人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各個層次,并與城市建設緊密結合,逐漸發展成為包含風景設計、城市設計、環境藝術等多學科復合的設計體系。從大地的生態規劃、區域風景規劃國家的生態保護與規劃、國家公園建設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市景觀生態空間規劃到城市公園,城市廣場、景觀步行街、校園及居住區景觀設計、建筑環境設計、城市小
6、品等,幾乎包括了城市規劃師、建筑師、傳統景園設計師所涉及的整個人居環境。 二景觀建筑學的發展景觀建筑學是近年來國內剛剛興起,逐漸形成的一門學科和技術。景觀設計的范疇不僅包括了以上內容,還涵蓋著更為廣闊的內容,是一門綜合性較高的設計藝術。 在當前資源缺乏,環境問題突出的背景下,人們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并在各個專業領域得到了迅速的擴散和極大的響應。我國景觀建筑學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傳統風景園林專業與從業者知識遠不能滿足城市急劇發展的要求,各個城市出現的城市美化運動,如廣場熱、公園熱,還是以形式主義占主導地位,規劃師、建筑師、景園師各做各的事,景觀設計與建設存在許多不良現象與表現:現象一:總體上說
7、,只能滿足城市個別地段的景觀空間的改善,未涉及到整個城市景觀體系的建構,缺乏規劃層面上的系統化、網絡化。 現象二:城市市政道路橋梁等與城市景觀脫節,忽視步行系統的建構。現象三:城市建設不同程度地破壞自然原生環境與人文環境,缺乏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概念。現象四:規劃師,建筑師、景園師三者工作不密切,出現脫節現象,園林景觀設計成為裝飾與點綴,或者僅是綠化與美化。現象五:景觀設計從業人員專業背景的局限性與專業實踐的廣泛性的矛盾,使景園設計未能上升到景觀建筑學層次,依然局限于風景規劃、園林設計、綠化設計層面。鑒于以上現象,我們必須轉變觀念,使景觀成為我們生活地區的基本結構,而不是城市建設的美化與裝飾。整合
8、景園、建筑、規劃,讓三者互為融合與補充,建立密切的聯系,使景觀建筑學體現于城市建設的各個層次與全過程,以營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人居環境。 景觀建筑學是一個綜合的整體,它是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實現的,必須滿足社會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規律,遵循生態原則,同時還屬于藝術的范疇,缺少了其中任何一方,設計就存在缺陷。無淪在怎樣的環境中建造,景觀和建筑都與自然發生密切的聯系,這就必然涉及到環境與人類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只是因為今天的環境問題更為突出,更受到關注,所以生態似乎成為最時髦的話題之一。讓景觀融入建筑,讓建筑影響景觀,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藝術的基礎上和諧地融為一體,而再不是孤立的個體。最終達到建筑與景觀的融合、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人居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