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候對建筑的影響和意義一、保障人的舒適健康 將室外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調節到室內相對穩定和舒適的氣候環境一自都是建筑的基本任務。然而現在的人們越來越習慣依靠機械設備而不是建筑自身來調節室內氣候。 現代的建筑利用機械設備塑造的室內微氣候,雖然給我們帶來了四季如春的舒適感,但是這種將建筑封閉起來采用機械設備制造人上恒溫室內環境應對氣候的做法.丁以導致人們出現建筑綜合癥(SBS)。在封閉的環境中,空氣中.丁能存在的有害的物質對人的健康威脅很大,SRAS病毒在空調建筑中的快速傳播就與建筑的封閉有關,所以這樣的舒適并不代表健康。 更多地通過建筑本體設計來應對氣候,以減少設備使用的時間,在氣候適宜的某些地方
2、和某些時間,甚至完全不需要設備的運行,這樣增加人與自然環境的接觸,人們每天感受陽光和氣溫的變化,呼吸到自然的空氣,減少諸如建筑綜合癥一類影響人們健康的情況發生。二、節約能源能源危機和建筑節能 建筑師楊經文在他的生物氣候摩天大樓中寫道:“設計兼顧氣候最顯著的原因一定是通過在建筑使用時減少能耗來降低成本,降幅以高達建筑完成全部生命周期循環所需要的能耗的40%?!钡拇_如此,有效的建筑節能將為建筑使用者帶來經濟上的收獲。如果將全世界的建筑看成是一個耗能的群體,把人類看作是這個建筑群體的使用者,我們也會有相似的觀點,這時只是微觀的經濟問題變成了宏觀的地球資源問題。人類的環境危機首先是從能源危機開始的,1
3、970年之前,全球經濟空前繁榮,資源充足,生產旺盛,需求強勁,建筑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朝著機械化、設備化的方向發展,全天候空調、全玻璃幕墻屢見不鮮。建筑節能與氣候 當前我們把建筑從其建造、運行、到拆除的全過程稱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都需要耗能。若將其全生命周期分為前期(建造期)、中期(運行期)、后期(拆除期)三個階段的話,則與這三個階段相對應的建筑能耗為: 前期潛在能耗、灰色能耗、導出能耗 中期運行能耗 后期破壞與再生能耗 其中前期的潛在能耗是指在生產建筑材料、建筑構件消耗的能量:灰色能耗是指將這些建筑材料、建筑構件裝配和運輸到建筑地點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而導出能耗是指建筑在建筑
4、上地的實際建造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中期的運行能耗是指建筑物修建完成后在使用過程中實際消耗的能量,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里,后期的破壞與再生能耗則是指建筑最終解體過程中消耗。一座有效利用能源的建筑物要保證在各個方面都能減少能源的消耗。這是一個復雜而廣泛的任務,會涉及多方面的上作,在很多方面建筑師能夠施加影響的地方相當有限,對于建筑師而言減少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更為重要和現實的是對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中期運行能耗施加影響。這是因為這種能耗影響時間長,將持續到建成后長達幾年甚至幾百年的使用期里,通過統計發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中,建筑運行期能耗占了絕大多數,而且建筑運行期能耗主要是山機械設備制
5、造舒適室內人上氣候所消耗的能量,而建筑師通過對應對氣候的建筑選址、外部空間微氣候調節、建筑本體設計,來減少設備調節消耗的能量,達到減少建筑運行期能耗的口的,建筑運行期是建筑師對減少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最有影響力的階段,因此應對氣候的建筑設計是建筑師減少建筑全生命周期最重要的途徑。三、保護生態環境 我們這個世界上業文明時代是一個以“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為特征的時代,上業文明的高效率、高消費完全是建立在高污染的代價之上的。我們舒適的生活是以資源能源的巨大消耗、巨大的生態危機和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建筑因為其巨大的能耗而與環境破壞密切相關。建筑消耗的能量大量來自燃料的燃燒,眾所周知,燃料燃燒后產生的CO是
6、全球變暖的自接原因,也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禍首,空調制冷劑氯氟烴CCFC)是造成臭氧層空洞的元兇。相比用機械設備制造人上環境,用建筑的手段應對氣候問題至少大量減少CO的排放量和CFC的使用量,緩解山于地球的溫室效應的臭氧層的破壞帶來的生態惡化。四、保持建筑地域特性氣候是自然因素中除了基本的地理結構外最穩定的因素,社會經濟和政治條件會在一段時間內不知不覺地改變,但是一個地域的氣候在它的循環過程中幾乎是不變的。山于建筑中大量和普遍地采用機械手段調節氣候的時候,建筑上原本留下的當地氣候的烙印逐漸隱去,猶如那些同樣被隱去的人文和地域的特征一樣。如今國際式建筑仍然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流行,各種主義建筑基于各自的立場出現,建筑界變成了學派和主義的競技場,其中多數我們很難看到氣候應對的痕跡。各地建筑千篇一律,城市失去自己的風貌特色。人們迷失在沒有歸宿感的城市環境中,建筑地方特色正在消失。建筑設計通過對地有氣候的真實應對有助于保持建筑的地域特征。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就某種建筑物風格形成而言,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兼有避雨、遮陽、防風、納涼等多種功能,同時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能牽強地認為是單一作用造成的。我國的蒙古包,既是對草原地區流動放牧的適應,同時蒙古族人又根據氣候、地形等條件摸索出“春洼、夏崗、秋平、冬陽”的遷徙原則。 學號:2010121165 姓名:周廣會 班級:建環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