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這個體系分布到很廣大的地區(qū):西起蔥嶺,東至日本、朝鮮,南至越南、緬甸,北至黑龍江,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區(qū)域在內(nèi)。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guān)系。 剖析:作者運用形象化的語言,使單調(diào)枯燥的建筑術(shù)語變得具體可感。比喻說明,是本文一大特色,這里把中國鄰近地區(qū)的建筑與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的關(guān)系比作“弟兄之同屬于一家的關(guān)系”,突出中國的建筑體系在世界各民族千年文化史中的獨特地位。 2.個別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個主要部分構(gòu)成: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在平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
2、這種建筑物以及一些聯(lián)系性的建筑物 剖析:“個別建筑物”指的是相對獨立的一座房屋,“一所房子”由若干“個別建筑物” 及“一些聯(lián)系性的建筑物”組成。 3.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nèi)外,或劃分內(nèi)部空間而已。 剖析:這又是一個成功使用比喻說明的例子。作者運用了詮釋和比喻的說明方法,把“墻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負重、只起隔斷作用的特點。 二、重點語段 1.“屋頂在中國建筑中素來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至“它的發(fā)展成為中國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剖析:這一段說明屋頂?shù)难b飾作用。當屋頂是坡面時,屋頂?shù)乃慕鞘锹N起的,其裝飾性在很早之前就“被發(fā)現(xiàn)而予以利用”。
3、運用了比較的手法說明其他建筑體系對屋頂?shù)牟恢匾暎酝怀鲋袊ㄖ兄惺轿蓓斞b飾性的特征。同時進行了引證說明,在我國詩經(jīng)中的“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形象地展示了屋頂像振翅欲飛的鳥一樣,這種裝飾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發(fā)展成為中國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使文章富于文學趣味,大大增強了可讀性。 2.“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至“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gòu)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gòu)件和因素”。 剖析:說明中國的建筑體系和希臘、羅馬的建筑體系一樣,也有自己的風格和手法。 為將這一相對陌生的建筑名詞介紹給讀者,作者運用類比的手法形象地把“風格和手法”稱為“文法”,建筑如同語言,是各民族世代傳承、世代加工,從而形成慣例。中國建筑中如何組織梁架、構(gòu)建承托屋頂?shù)慕Y(jié)構(gòu),如何求得屋頂?shù)那妫绾问帐唔敚⑹惯@種曲面起到裝飾作用,這些都成為我國兩三千年沿用的慣例法式。就像語言文字中的“詞匯”一樣,建筑學上的“柱”“枋”“門”“墻”“正房”“廂房”“庭院”等亦屬建筑“詞匯”。 作者為了說明中國建筑有自己的風格和手法,指出“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chuàng)造了它們的五種典范,成為它們建筑的方式”,這是一種作橫向比較的說明方法。 用心 愛心 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