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類職業教育研究1. 1課題體系改革的思想。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主 要通過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來實現,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 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擁有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 質。但由于知識內化的能力不等于能力;知識和能力內化的素 質也不等同于素質,可見,職業能力和基本素質應作為課程 知識體系構建的基礎。所以,本專業課程的改革必須貫徹能 力本位、終身教育的思想。1. 2模塊化。所謂的“模塊化”, 即“寬基礎、活模塊”。這種課程模式擺脫了傳統的學科本位 模式的束縛,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共適性和實踐價值。“寬基 礎”教學內容寬泛,是以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和通用技能課為 一體的,涉及到的是一個或一群
2、相關職業崗位群,主要特點 為拓寬學生的擇業面、滿足不同崗位要求,為終身教育奠定 基礎;而“活模塊”的教學內容具有側重性,目的是使學生適應 某一崗位而應具有的必備知識和技能,使學生適應崗位的專 業能力得以升華。所以,模塊化符合我國建筑業人才素質培 養對課程體系的要求。1. 3模塊化的課程體系的構建。1. 3. 1 課程綜合化。模塊化課程體系改革需以課程綜合化為基礎。 課程改革的綜合化,既是相同學科知識的綜合,又是不同學 科知識的綜合和實踐活動的綜合。所以,課程的改革不但要 注重專業性,還要兼顧綜合化。建筑類職業教育之所以要課程綜合化,主要原因在于:本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面向建筑 施工一線,從事管理
3、和技術崗,如果這些技術人員僅掌握一 種職業技能是無法適應未來建筑業發展的需求,將會被社 會、行業淘汰,只有那些擁有寬泛的知識結構、全面的綜合 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學生,才能夠在將來的技術發展中適應 時代的變化;隨著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技術人員不再主 要依靠經驗,素質型、實踐型、復合型的一線從業人員是建 筑企業發展的新鮮血液。沒有學科內容交叉與滲透的綜合課 程是難以培養出這樣的人才的。1. 3. 2以職業能力為要求 進行模塊化的課程體系改革。眾所周知,建筑業所涉及的職 業崗位群眾多,雖然相互之間有著不同的職業標淮和工作內 容,但其專業基礎知識具有共同之處。另外,各專業方向的 設置都是以相關職業崗
4、位為基礎的,從業范圍簡潔明了,設 置課程模塊時要以行業對各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為基礎。首 先,為找出各專業方向在專業知識和實務上的共性和異性 時,在考慮其具備職業能力的同時,還要兼顧到職業崗位和 職業標準的要求,以此設置公共專業基礎課程和各專業方向 崗位技術課程。其次,為使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相融合,要 以職業能力為基礎來確定課程體系以及教學的內容,確保各 專業方向能與相應的職業崗位一致,以此建立以職業能力為 基礎的模塊化課程體系。在綜合化時,要將同一專門化課程 合理綜合,也要考慮到不同的專業方向在同一門公共基礎課上的合理綜合,如建筑施工技術專業,將建筑制圖與識圖 和房屋建筑學整合為建筑識圖與構造
5、;把建筑力學 與建筑結構整合為建筑力學與結構;把建筑施工組 織和工程項目管理整合為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等, 這樣把以學科為中心、交叉、重復甚至多余的知識點進行整 合,有效地提高上課效率,并使之在教學實踐中更具有可操 作性。第三,合理劃分教學模塊,確定課程體系組成。以建 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為例,將全部課程綜合為人文素質公共 基礎課、公共專業基礎課和職業崗位技術課三部分,總學分 約160分。其中,按相關規定需將人文素質公共基礎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其學分占總學分的20%;各專業方向公共專 業基礎課部分占總學分的30%,職業崗位技術課(專業課)部 分可分為多個教學模塊,其學分占總學分的50%o加強職業
6、技能的培養,在整個教學實施過程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占總教學時數的比例應不低于40%o為了做好課程綜合化教學工 作,在教學中要做好寬基礎與各專業模塊之間的關系。如:建筑識圖與構造作為公共專業基礎課,其教學內容應以 建筑制圖和識圖為主,內容應包含畫法幾何及建筑圖識圖, 在教學中學生必須熟悉相關的制圖標準及識圖技能。所以, 為合理確定各專門化職業崗位技術課的組成和實踐性教學 環節,要以職業崗位或從業崗位的職業標準和要求來確定。所以,課程模塊化、綜合化改變了原有的單科分段式課程結 構,將文化素質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技術課的理論課程適 當綜合,把實踐性課程也進行整合形成實踐性綜合化課程, 加強了各學科之間
7、知識的交叉,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也 使學生的將來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的可能。建筑類職業教育為行業培養輸出了一批批一線技術應 用型人才,覆蓋領域包括建筑施工、管理等數個崗位職業群, 雖然各職業群所涉及的工種眾多,但各專業工種之間所涉及 的專業基礎知識存在著必然的聯系,選擇“寬基礎、活模塊” 式課程結構形式能滿足建筑類職業教育教學的要求。建筑工 程技術專業主要為建筑企業培養服務于生產一線的技術應 用型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后主要在建筑施工企業從事施工 員、安全員、質檢員及測量員等方面的工作或從事建設監理 工作。因此,人才培養不是面對單一崗位而是相關崗位群, 崗位群中既有重技術的,也有重經濟或管理的,所以
8、采用“寬 基礎、活模塊”課程體系能有效地解決此問題。根據這種的課 程體系,不同的學校可以根據行業的實際需求來設置若干個 專門化方向,以此為基礎設置課程模塊。為了能夠最大化地 體現各專業方向的特色,模塊可由專業發展趨勢、實際的崗 位需要和學生本身的個性需要動態設置,同時還得考慮未來 可能的崗位變化以及”四新”的要求進行調整或增設。課程體 系具體組成如圖10從圖1可以看出,這種模塊式課程既可 以讓未來的從業人員獲得較為寬泛的基本就業技能,又可以 讓他們在某一職業群(或崗位群)的相關職業內自由選擇就 業,或者進入某一特定職業后仍然具有靈活轉換職業的能 力。可見此類模塊式課程結構體系不但能滿足科學技術
9、快速 發展和行業崗位不斷變化的需要,而且能滿足個人職業生涯 持續發展的需要。探討建筑類職教課程的改革是一個值得深入的課題。 課程和教學內容在人的潛能向人的現實素質生成的過程中, 起著中介的催化作用,為了更好地實現職業教育的培養目 標,必須持續地研究如何改革課程和教學內容。借助于新的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能力才能真正得 到提高和強化。1 徐挺,張碧輝.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特征再探 J.職業技術教育,2003, 24(16):34-37.2 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J.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3.3 楊進.中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挑戰 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4, 25(4):36-39.4 王作興,高制.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育標準的研 究:高職高專教育土建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會議交流材料Z. 2004.作者:申啟飛單位:南通開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