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企業戰略聯盟的動因分析與聯盟模式選擇摘 要:針對當前建筑業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引入戰略聯盟的概念,分析建筑企業戰略聯盟的動因,以及提出現有戰略聯盟的模式,最后通過層次分析的方法建立評價體系,幫助建筑企業選擇聯盟的模式。 關鍵詞:建筑業 戰略聯盟 動因分析 聯盟模式 引 言 建筑業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的地位和影響作用越來越明顯。十一五期間建筑業增加值已從2006年的12409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26451億元,占同期GDP比重的67%。 建筑業對其他行業的拉動作用很大,完全消耗系數在2.0左右,即建筑業每增加1億元產值,整個社會總產值將增加3億元;影響力系數在1.2左右,對其他部
2、門的波及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是提高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關鍵行業之一;感應度系數在0.45左右,低于全社會的平均感應程度1。 1.戰略聯盟概述 企業戰略聯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管理學家羅杰奈杰爾(R.Nigel)和DEC公司總裁簡霍普蘭德(J.Hepland)提出的,他們認為企業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企業,為了達到一定的戰略目標而建立的優勢互補,共同研發、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經營聯合體。聯合體內的企業具備對等實力或者資源能夠互補,以實現各自優勢更強,風險共擔,比如虛擬企業組織。聯盟的形成動因在于降低交易成本、擴展企業資源,以及拓展組織跨界學習提高學習機會以保持競爭優勢2。 2.戰略
3、聯盟的動因 建筑業企業建立戰略聯盟的合作關系的動機是多樣化的,而大多數企業之間建立戰略聯盟關系無非都是基于降低經營成本、擴大市場份額、獲取新技術、降低風險等為是企業更好的發展壯大的目的考慮的。 2.1 降低經營成本 建立企業戰略聯盟,可以實現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獲得規模經濟利益,強化相互之間的分工與合作,聯合進行技術開發和銷售等,從而使生產單位產品所需要的投入要素的數量會隨著產量的持續增加而下降,固定成本也會被分攤到更高的產量上,從而使單位平均成本下降3。 2.2 擴大市場份額(開拓陌生市場) 選擇合理的戰略聯盟伙伴,或是同領域的競爭對手,或是相關領域的企業,或是上下游的供應單位,加強與對方的
4、合作,及時獲取市場動態,不斷擴大企業的市場份額,使企業保持競爭優勢。 2.3 獲取新技術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其擁有的技術無疑是其存活于市場的主要謀生工具。通過企業戰略聯盟,整合聯盟資源,充分利用各成員企業的專業、特長優勢進行技術研發。不僅實現了以小搏大,而且有助于企業之間的學習交流,對企業了解市場動態也大有裨益。 2.4 降低風險 企業是從事滿足社會需要的一種盈利性的經濟組織。通過企業戰略聯盟進行共同開發,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專長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加快開發速度,而且可以使開發費用得到分攤并能迅速收回,從而大大降低了風險。 3.戰略聯盟的模式 戰略聯盟的類型或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劃
5、分,主要取決于戰略聯盟的目標和結構。戰略聯盟有很多種結構形式,大多數情況下都將聯盟的模式分為股權式聯盟和契約式聯盟4。而股權式聯盟又可以細分為合資與相互持股,契約式聯盟則包括研究與開發協議、總包分包、掛靠等。 4.戰略聯盟模式的選擇分析 戰略聯盟模式的選擇是企業之間建立戰略聯盟的基礎,同時戰略聯盟的模式也會極大的影響企業之間的聯盟關系,以及企業后續的發展。因此,戰略聯盟模式的選擇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對于企業來說,戰略聯盟的模式最根本的考慮還是體現在聯盟成本、聯盟風險、聯盟收益這三個因素之上。其中聯盟成本包括:資源投入、機會成本、獨立性;聯盟風險包括:社會風險、聯盟組織風險、外部競爭風險
6、;聯盟收益包括:實物收益、市場收益、技術收益、聯盟經驗。 建筑企業戰略聯盟的選擇方法很多,本文在此僅簡述用層次分析法來對聯盟的模式進行選擇,步驟如下: 4.1 建立綜合評估指標體系 把聯盟成本、聯盟風險、聯盟成本作為子系統,建立評價體系。如下圖。 4.2 通過專家評分法對指標打分 4.3 確定評價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1)采用16標度,通過對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進行兩兩比較,構造判斷矩陣; (2)計算判斷矩陣每一行各元素的乘積Mk,即:(k=1,2,n); (3)計算MK的n次方根Mk(k=1,2,n); (4)規范化處理得特征根Wk(k=1,2,n); (5)近似計算最大特征根max; (
7、6)計算一致性指標,并檢驗; (7)計算隨機一致性比值,并檢驗; (8)得到體系權重表。 4.4 將模型進行實際運作,選擇戰略模式。 5.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產業分工越來越明細化,專業性也越來越強,但同時,企業對外部的依賴也越來越強。企業戰略聯盟將會成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必然選擇,而對于聯盟伙伴的選擇恰當與否,以及聯盟模式的選擇都將會影響企業后續的經營環境。參考文獻:1葉耀先.中國建筑業技術進步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01).2張弘.企業戰略聯盟的發展障礙與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12).3蔡志剛,大型煤炭企業戰略聯盟的動因分析J.當代經濟,2008(11).4劉軍,徐豐偉.產業技術創新視角下產學研戰略聯盟模式選擇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