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鐵路合福線合肥至福州段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懸灌施工)48m+280m+48m施工監控技術方案蘭 州 交 通 大 學2009年3月目 錄施工監控技術方案31 工程概況42 施工控制的目的與依據63 施工監控的原則和方法64 施工控制體系75 施工控制基本理論8 5.1 連續梁橋施工控制的特點8 5.2 自適應控制系統8 5.3 參數識別96 橋梁施工控制結構分析10 6.1 結構分析依據及計算參數的確定10 6.2 施工監控結構計算12 6.3 計算過程22 6.4 立模標高的確定227應力監測287.1 應力測試儀器及測試原理287.2 監測斷面及儀器布置287.3 測試內容317.4
2、應力監測技術317.5應力測試數據分析328線形監測358.1 線形控制工作程序358.2位移測點布置368.3觀測時間與項目368.4懸臂階段測量工作內容388.5測量儀器409溫度監測4010誤差分析與識別4011施工控制實施流程4148m+280m+48m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懸灌施工)施工監控技術方案1 工程概況48+280+48m連續梁橋的橋型布置如圖1圖1 48m+280m+48m連續梁橋型布置時速350km/h客運專線(48+2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采用懸臂施工,邊支座中心線至梁端0.75m,梁全長257.5m,梁體為單箱單室,變高度、變截面結構, 箱梁底板下緣按
3、二次拋物線變化,梁底拋物線方程為。中支點梁高6.65m,邊支點及跨中梁高3.85m,中跨跨中直線段長2.00m,邊跨直線段長9.75m。 ()截面構造(48+280+48)m橋跨截面采用單箱單室直腹板形式,頂板厚度除梁端和支點附近外均為40cm,腹板厚48110cm,底板厚度從跨中到端部由42cm加厚至100cm,在中支點處加厚至260cm。頂板寬12.0m,底板寬度6.7m。箱梁兩側腹板與頂底板相交處均采用圓弧倒角過渡。箱梁支點處設置橫隔板,共設置7道橫隔板,橫隔板厚度:邊支座處1.4m,中支座處1.90m。橫隔板及梁端底板設有孔洞,供檢查人員通過。橋面采用整體橋面形式。()主體結構建筑材料
4、梁體采用C50混凝土,預應力采用縱向、橫向及豎向三向預應力體系,連續梁梁體縱向預應力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絞線(GB 5224)規定的鋼絞線,錨固體系采用與之對應規格的群錨裝置,張拉采用與之配套的機具設備,采用金屬波紋管成孔。橫、豎向預應力筋采用32mmPSB830預應力砼用高強精軋螺紋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fpk830Mpa,錨具采用JLM錨具錨固,采用內徑為50mm鐵皮管成孔。普通鋼筋采用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筋混凝土用熱扎光圓鋼筋(GB 13013)Q235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HRB335鋼筋,支座采用GTQZ支座,伸縮縫采用TSSF160。(3) 設計技
5、術標準 雙線鐵路橋,位于直、曲線上,最小曲線半徑8000m,雙線線間距5.0m ; 速度目標值:350km/h; 設計活載:列車豎向荷載采用ZK活載; 地震動峰值加速度:0.1g(相當于基本烈度7度); 本設計適用環境條件為碳化T2級。(4)合龍順序橋合龍順序為:先合中跨,張拉中跨頂板和底板預應力束;合龍邊跨,張拉所有剩余預應力束。(5)施工方法本橋采用掛籃懸臂施工方式。懸臂施工法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連續剛構的主要施工方法,對于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連續剛構來說,采用懸臂施工方法雖有許多優點,但是這類橋梁的形成要經過一個復雜的過程,當跨數增多、跨徑較大時,為保證合龍前兩懸臂端豎向撓度的偏差
6、不超過容許范圍和成橋后線形的合理,須對該類橋梁的施工過程進行控制。2 施工監控的意義和目的本橋梁體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采用懸臂施工。該類橋梁的形成要經過一個復雜的過程,施工工序和施工階段較多,各階段相互影響,且這種相互影響又有差異,易造成各階段的內力和位移隨著混凝土澆筑過程變化而偏離設計值的現象,甚至超過設計允許的內力和位移,若不通過有效的施工控制及時發現、及時調整,就可能造成成橋狀態的梁體線形與內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或引起施工過程中結構的不安全。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證合龍前懸臂端豎向撓度的偏差、主梁軸線的橫向位移不超過容許范圍、保證合龍后的橋面線形良好、保證在施工中主梁截面不出現過大的應力,
7、必須對該橋主梁的撓度、應力等施工控制參數做出明確的規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確保該橋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并保證在成橋后主梁線形符合設計要求。對于分階段懸臂澆筑施工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來說,施工控制就是根據施工監測所得的結構參數真實值進行施工階段計算,確定出每個懸澆階段的立模標高和結構內力,并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監測的撓度和應力成果,對誤差進行分析、預測或對下一階段立模標高進行調整,以此來保證成橋后的橋面線形、保證合龍段懸臂標高的相對偏差不大于規定值以及結構內力狀態符合設計要求。對橋連續梁部分進行施工監控的目的就是確保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可靠度和安全性,保證橋梁成橋橋面線形及受力狀態
8、符合設計要求,主要控制內容為:主梁線形、受力。3 施工監控的原則和方法本橋的施工監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梁的變形控制和內力控制,變形控制就是嚴格控制每一階段梁的豎向撓度,若有偏差并且偏差較大時,就必須立即進行誤差分析并確定調整方法,為下一階段更為精確的施工做好準備工作;內力控制則是控制主梁在施工過程中以及成橋后的應力,尤其是合龍時間的控制,使內力不致過大而偏于不安全或在施工過程中造成主梁的破壞。梁部結構采用的懸臂施工方法屬于典型的自架設施工方法,對于本橋來講,由于在施工過程中的已成結構(懸臂階段)狀態是無法事后調整的或可調整的余地很小,所以,針對主梁的結構和施工特點,梁部的施工監控主要采用預測
9、控制法。預測控制法是指在全面考慮影響橋梁結構狀態的各種因素和施工所要達到的目標后,對結構的每一個施工階段形成前后的狀態進行預測,使施工沿著預定狀態進行。由于預測狀態與實際狀態間有誤差存在,某種誤差對施工目標的影響則在后續施工狀態的預測中予以考慮,以此循環,直到施工完成并獲得和設計相符合的結構狀態。4 施工控制體系為有效地開展施工監控工作,在本橋的施工監控中需要建立如圖2所示的施工監控體系。施工體系張拉預應力掛籃前移(下階段鋼筋)施工現場設計體系設計計算設計指定參數砼容重、彈模塊件重量、尺寸施工荷載偶然荷載現場測試體系實時測量體系應力測量線形測量溫度時間主梁線形物理測量力學測量施工控制預測計算施
10、工控制實時計算施工控制計算體系計算核對實測值現場測試參數參數識別、修正施工控制計算參數施工控制計算值比較修正量計算分析發布施工控制指令下階段施工資料:立模標高預告及掛籃變形量預測圖2 48+280+48m連續梁橋施工監控體系5 施工控制基本理論在連續梁橋的施工監控中,對梁體線形、應力進行重點控制。在控制過程中,監控方采用自適應控制方法對本橋進行線形控制,采用最小二乘法對結構參數進行調整、估計。5.1 連續梁橋施工控制的特點連續梁橋在懸臂施工階段是靜定結構,合龍過程中如不施加額外的壓重,成橋后內力狀態一般不會偏離設計值很多,因此連續梁橋施工控制的主要目標是控制主梁的線形。若已施工梁段上出現誤差,
11、除張拉預備預應力束外,基本沒有調整的余地,且這一調整量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對梁體受力不利。因此,一旦出現線形誤差,誤差將永遠存在,對未施工梁段可以通過立模標高調整已施工梁段的殘余誤差,如果殘余誤差較大,則調整需經過幾個梁段才能完成。根據上述分析,懸臂澆筑連續梁橋施工中標高控制的特點是,已完成梁段的誤差無法調整,而未完成梁段的立模標高只與正裝模擬計算有關,與已完成梁段的誤差基本無關。因此,在圖3自適應施工控制原理圖中的下半環,即控制量反饋計算,在連續梁施工控制中一般不起作用。同時,上半環,即參數估計及對計算模型的修正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與實際施工過程相吻合的計算模型計算出的預報標高才是可實現的。
12、5.2 自適應施工控制系統 對于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施工中每個階段的受力狀態達不到設計所確定的理想目標的重要原因是有限元計算模型中的計算參數取值,主要是混凝土的彈性模量、材料的容重、徐變系數等,與施工中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距。要得到比較準確的控制調整量,必須根據施工中實測到的結構反應修正計算模型中的這些參數值,以使計算模型在與實際結構磨合一段時間后,自動適應結構的物理力學規律。在閉環反饋控制的基礎上,再加上一個系統參數辯識過程,整個控制系統就成為自適應控制系統。圖3為自適應控制的原理圖。圖3 自適應施工控制基本原理當實測到的結構受力狀態與模型計算結果不符時,把誤差輸入到參數識別算法中去調節計
13、算模型的參數,使模型的輸出結果與實際測量到的結果相一致。得到修正的計算模型參數后,重新計算各施工階段的理想狀態,按照上述反饋控制方法對結構進行控制。這樣,經過幾個工況的反復辨識后,計算模型就基本上與實際結構相一致了,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施工狀態進行更好的控制。對于采用懸臂澆筑的橋梁,主梁在墩頂附近的相對線剛度較大,變形較小,因此,在控制初期,參數不準確帶來的誤差對全橋線形的影響較小,這對于上述自適應控制思路的應用是非常有利的。經過幾個節段的施工后,計算參數已得到修正,為跨中變形較大的節段的施工控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5.3 參數識別在本橋的施工控制中按照自適應控制思路,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參數識別
14、和誤差分析,其基本方法是:當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懸臂施工到某一階段時,測得主梁懸臂端個節段的撓度為:設原定理想狀態的梁體理論計算撓度為:上述兩者有誤差量:若記待識別的參數誤差為:由引起的各階段撓度誤差為:式中:參數誤差到的線性變換矩陣。殘差:方差:將上式配成完全平方的形式:+當時,即0時,上述不等式中的等號成立,此時達到最小,因此的最小二乘估計為:引入加權矩陣:有: 在連續梁橋懸臂施工的高程控制中,可以由結構性能計算出,按工程條件定義,由箱梁階段標高觀測得到撓度實測值,計算,最后獲得參數誤差估計值,根據參數誤差對參數進行修正。6 橋梁施工控制結構分析6.1 結構分析依據及計算參數的確定6.1.1
15、 結構分析計算依據(1)無碴軌道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通用設計施工圖;(2)合福施(橋)參18雙線(48+280+48)m預應力砼連續梁(掛籃懸臂澆筑施工)施工圖;(3)高速鐵路設計規范(試行) (TB10621-2009);(4)新建鐵路橋上無縫線路設計暫行規定(鐵建設函【2003】205號);(5)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TB10002.1-2005);(6)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TB10002.3-2005);(7)鐵路橋涵地基和基礎設計規范(TB10002.5-2005);(8)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111-2006);(9)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
16、B10424-2010);(10)無碴軌道鐵路客運專線設計指南(鐵建設【2005】754號);(11)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2-2010);(12)鐵路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剛構)懸臂澆筑施工技術指南(TZ 324-2010);(13)其他相關規范、規程。6.1.2 結構計算參數的確定本橋施工控制計算主要參考施工圖紙,并結合施工單位提出的主梁施工方案來確定。在主梁施工開始之前進行了施工控制的初步計算,監控方在施工開始初期根據初步計算結果對梁的線型進行控制。(1) 恒載:按設計圖提供的尺寸,并根據施工現場采集的參數進行必要的修正,考慮結構梁體自重N=26.5kN/m3;二期
17、恒載 140160kN/m和臨時荷載,并考慮了橋面排水坡度2%的影響;(2) 溫度及混凝土收縮、徐變影響:計算中按設計及規范考慮了結構局部溫差效應及考慮混凝土實際加載齡期的收縮、徐變的影響。其中:環境條件按野外一般條件計算,相對濕度取70;徐變系數終極極值:2.0(混凝土齡期5天);徐變增長速率:0.0055;收縮速度系數:0.00625;收縮終極系數;0.00016;(3) 預應力損失影響:按規范計入預應力損失,按設計圖分階段進行張拉。其中:縱向預應力:管道摩阻系數取:0.23;管道偏差系數取:0.0025;一端錨具回縮:6mm;松弛損失:0.024;豎向預應力:管道摩阻系數取:0.35;管
18、道偏差系數取:0.003;一端錨具回縮:1mm;松弛損失:0.05;(4) 材料特性施工控制前期計算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特性值見表1。表1 計算所用材料特性材料類型彈性模量()線膨脹系數容重()混凝土抗壓標準強度()混凝土抗拉標準強度()混凝土C503.55E40.0000126. 533.53.1鋼絞線1.98E50.000012其中,混凝土的彈性模量、鋼絞線的彈性模量取自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TB10002.3-2005)。(5)混凝土加載齡期每個懸臂現澆梁段的加載齡期為7天。在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加載齡期等參數可能與實際情況不符,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6) 掛籃重量
19、(含施工機具,人員等)掛籃按照70T考慮,合攏段懸吊支架按照15T考慮。(7) 建議施工單位對以下參數進行現場測試: 混凝土彈性模量;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的測試應采用現場取樣的方法分別測定混凝土在3天、7天、28天齡期的彈模值,為主梁預拱度的修正提供數據。 預應力鋼絞線彈性模量; 混凝土容重;混凝土的容重也應采用現場取樣,在實驗室用常規方法測定。 混凝土收縮、徐變系數; 材料熱脹系數; 預應力孔道摩阻系數; 施工臨時荷載。在進行結構設計和施工控制初步分析時,結構設計參數主要按規范取值,由于部分設計參數的取值小于實測值,因此在多數情況下,采用規范設計參數計算的結構內力及位移均較實測值大,這對設計是偏
20、于安全的,但對于施工控制來說即是不容忽視的偏差,因為它將直接影響到成橋后結構線形及內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因此應對部分主要設計參數進行測定以便在施工前對部分結構設計參數進行一次修正,從而進一步修正結構線形,為保證該橋成橋后滿足設計要求奠定基礎。在主梁施工開始后,對主梁進行施工過程中的跟蹤計算分析,跟蹤計算分析中的各類參數按照施工中的實際情況考慮影響結構線形及內力的基本參數由很多個,基本參數的選取和需現場測定的參數主要有:(1) 混凝土彈性模量,前期結構計算按照規范取值,在施工過程中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混凝土的彈性模量的測試應采用現場取樣的方法分別測定混凝土在3天、7天、28天齡期的彈模值,為主梁預
21、拱度的修正提供數據。(2) 預應力鋼絞線彈性模量,按照現場取樣試驗結果采用;(3) 恒載按設計圖提供的尺寸,并根據施工現場采集的混凝土容重等參數進行必要的修正,考慮結構自重和臨時荷載,并考慮橋面坡度的影響;(4) 混凝土收縮、徐變系數,按照規范采用,計算按規范考慮結構局部溫差效應及考慮混凝土實際加載齡期的收縮、徐變的影響;(5) 材料熱脹系數,按規范取值;(6) 施工臨時荷載,現場進行統計,盡量減少材料等的堆放,本階段不用的材料堆放在0塊附近;(7) 預應力孔道摩阻系數,根據現場摩阻試驗確定。6.2 施工監控結構計算6.2.1 施工監控結構計算在施工之前,應對該橋在每一施工階段的應力狀態和線形
22、有預先的了解,故需要對其進行結構計算,該橋的施工控制計算除了必須滿足與實際施工方法相符合的基本要求外,還要考慮諸多相關的其它因素。(1) 施工方案連續梁橋的恒載內力、撓度與施工方法和架設程序密切相關,施工控制計算前首先對施工方法和架設程序做一番較為深入的研究,并對主梁架設期間的施工荷載給出一個較為精確的數值。在開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給出掛籃的荷載值及剛度值(或變形),監控單位將根據此數據進行計算分析。(2) 計算圖式梁部結構要經過墩梁固結懸臂施工合龍解除墩梁固結合龍的過程,在施工過程中結構體系不斷發生變化,故在各個施工階段應根據符合實際情況的結構體系和荷載狀況選擇正確的計算圖式進行分析計算。
23、計算模型根據設計圖反映的內容,對全橋總體結構建立能反映施工荷載的有限元模型,對該橋進行了正裝分析,得到各階段主梁變形狀態。計算模型中根據懸臂施工梁段的劃分、支點、跨中、截面變化點等控制截面將全橋劃分為113個結點和112個單元。全橋總體計算模型如圖4示。圖4 橋計算模型圖4為成橋階段模型,3墩設置固定支座,其余墩設置活動支座。圖4示出了預應力鋼束。施工階段劃分根據設計圖紙所示施工階段及需完成工作將本橋劃分為49個施工階段,各施工階段的施工工作內容及施工工期如表2所示。表2 施工階段劃分表階段號施工工期(天)計算簡圖工作內容1150#塊施工階段21張拉零號塊預應力T1,T2,F1,F2315安裝
24、掛籃,按照50t考慮47澆筑1塊混凝土,養護51張拉1塊預應力T3,F3,F4續表2 施工階段劃分表階段號施工工期(天)計算簡圖工作內容63移動掛籃,綁2塊鋼筋77澆筑2塊混凝土養護81張拉2塊預應力T4,F5,F693移掛籃,綁3塊鋼筋107澆筑3塊混凝土,養護續表2 施工階段劃分表階段號施工工期(天)計算簡圖工作內容111張拉3塊預應力T5,F7123移掛籃,綁4塊鋼筋137澆筑4塊混凝土,養護141張拉4塊預應力T6,F8153移掛籃,綁5塊鋼筋續表2 施工階段劃分表階段號施工工期(天)計算簡圖工作內容167澆筑5塊混凝土,養護171張拉5塊預應力T7,F9183移掛籃,綁6塊鋼筋197
25、澆筑6塊混凝土201張拉6塊預應力束T8,F10續表2 施工階段劃分表階段號施工工期(天)計算簡圖工作內容213移掛籃,綁7塊鋼筋227澆筑7塊混凝土,養護231張拉7塊預應力束T9247澆筑邊跨現澆段A8257拆除掛籃,安裝懸吊支架續表2 工階段劃分表階段號施工工期(天)計算簡圖工作內容2610澆筑8,8號塊271張拉錨固T10,B10-B12束283拆除臨時固結291張拉錨固B7-B9束303拆除邊跨現澆支架續表2 施工階段劃分表311安裝中跨懸吊支架3210澆筑跨中合攏段331張拉錨固T11,B1-B6 B13341拆支架3533二期恒載120kN/m361500收縮徐變1500天373
26、83940414243444546474849(3) 結構分析程序對于連續梁橋的施工控制計算,采用平面結構分析方法可以滿足施工控制的需要,結構分析采用BSAS程序進行,并利用橋梁博士3.0程序對結果進行校核。(4) 預應力影響預應力直接影響結構的受力與變形,施工控制應在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預應力的實際施加程度。(5) 混凝土收縮、徐變的影響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對結構的測試應力和施工階段中的梁體撓度有較大影響,必須加以考慮。(6) 溫 度溫度對結構的影響是復雜的,在本橋的施工監控中,對季節性溫差在計算中予以考慮,對日照溫差則在觀測和施工中采取一些措施予以消除,以減小其影響。(7) 施工進度本
27、橋的施工控制計算需按照實際的施工進度以及確切的合龍時間分別考慮各部分的混凝土的徐變變形。6.2.2 施工控制的計算方法懸臂施工的連續梁橋梁結構的最終形成需經歷一個復雜施工過程以及結構體系轉化過程,對施工過程中每個階段的變形計算和受力分析,是橋梁結構施工控制中最基本的內容。施工監控的目的就是確保施工過程中結構的安全,保證橋梁成橋線形和受力狀態基本符合設計要求。因此,必須采用合理的理論分析和計算方法來確定橋梁結構施工過程中每個階段的結構行為。針對本橋的實際情況,采用正裝分析法和倒退分析法進行施工控制的結構分析。正裝分析法是按照橋梁結構實際施工加載順序來進行結構變形和受力分析,它能較好的模擬橋梁結構
28、的實際施工歷程,能得到橋梁結構各個施工階段的位移和受力狀態,這不僅可用來指導橋梁施工,還能為橋梁施工控制提供依據,同時在正裝計算中能較好的考慮一些與橋梁結構形成歷程有關的因素,如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問題。正裝分析不僅可以為成橋結構的受力提供較為精確的結果,還為結構強度、剛度驗算提供依據,而且可以為施工階段理想狀態的確定、完成橋梁結構的施工控制奠定基礎。倒退分析方法假定在成橋時刻時刻結構內力分布滿足前進分析時刻的結果,軸線滿足設計線形要求,按照前進分析的逆過程對結構進行倒拆,分析每次拆除一個施工階段對剩余結構的影響,在每一個階段分析得到的結構位移、內力狀態便是該階段結構理想的施工狀態。結構施工理想
29、狀態就是在施工各階段結構應有的位置和受力狀態,每個階段的施工理想狀態都將控制著全橋最終形態和受力特性。施工控制將根據每階段的實際狀態和理想狀態的偏差對計算進行調整,分析誤差原因,以較為準確的估計下一階段的梁體撓度。6.2.3 結構分析的目的(1) 確定每一階段的立模標高,以保證成橋線形滿足設計要求;(2) 計算每一階段的梁體的合理狀態及內力,作為對橋梁施工過程中的每個階段結構的應力和位移測試結果進行誤差分析的依據。6.2.4 48+280+48m連續梁橋施工控制分析(1)按照施工步驟進行計算,考慮各梁段的自重、施加的預應力、混凝土收縮徐變以及溫度的變化等因素對結構的影響,對于混凝土的收縮、徐變
30、等時差實效在各施工階段中逐步計入;(2)每一階段的結構分析必需以前一階段的計算結果為基礎,前一階段結構位移是本階段確定結構軸線的基礎,以前各施工階段受力狀態是本階段確定結構軸線的基礎,以前各施工階段結構受力狀態是本階段時差實效的計算基礎;(3)計算出各階段的位移之后,根據后續施工階段對本階段的影響,進行倒退分析即可得到各施工階段橋梁結構的合理狀態和立模標高;(4)施工監控首先根據施工圖紙進行初步的計算,在施工過程中會存在許多難以預料的因素,可能導致施工進度安排等與初始計算不符,若有與施工圖不同的地方應根據施工單位實際提供的施工步驟進行重新計算分析,施工單位應在開始施工前提供詳細的施工步驟,包括
31、預應力的張拉順序、每階段的施工持續時間、混凝土的加載齡期等。6.3 計算過程(1) 根據施工圖提供的施工步驟對本橋進行前期計算,為與設計結果對比,橫隔板重量、結構自重系數、摩阻系數、收縮徐變系數等參數按照設計所取參數計算,在最后階段即成橋運營階段考慮收縮徐變1500天后的梁體累計位移,并與設計結果進行對比,以校核計算分析模型的準確性。(2) 在施工過程中,按照實際的結構參數修正結構計算模型進行跟蹤計算,使得結構預測位移與實際發生的位移吻合。6.4 立模標高的確定在主梁的懸臂澆筑過程中,梁段立模標高的合理確定,是關系到主梁線形是否平順、是否符合設計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在確定立模標高時考慮的因素比
32、較符合實際,而且加以正確的控制,則最終橋面線形較為良好。立模標高并不等于設計中橋梁建成后的標高,一般要設置一定的預拱度,以抵消施工中產生的各種變形(豎向撓度)。其計算公式如下:式中:階段立模標高;階段設計標高;由本階段及后續施工階段梁段自重在階段產生的撓度總和;由張拉本階段及后續施工階預應力在階段引起的撓度;混凝土收縮、徐變在階段引起的撓度;施工臨時荷載在階段引起的撓度;取使用荷載在階段引起的撓度的50%;掛籃變形值。其中掛籃變形值是根據掛籃加載試驗確定的在施工過程中加以考慮,、在前進分析和倒退分析計算中已經加以考慮。根據上述計算式和監控分析,可以計算出各梁段的預拱度(相對于設計標高),如圖7
33、和表3 成橋階段累計位移(1) 成橋階段累積位移(48+2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成橋階段累計位移如圖5示,圖中示出了成橋階段即二期恒載鋪裝后和收縮徐變1500天后的累計位移。圖5(48+280+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累計位移 活載位移ZK活載(雙線)作用下箱梁向下的位移如圖6示。圖6 ZK活載作用下箱梁最大豎向位移圖7梁體預拱度圖7預拱度計算結果不包括掛籃變形,在施工中需要計入掛籃變形對預拱度進行修正。圖7和表3中預拱度是按照收縮徐變1500天后累計位移計算的。表3中預計掛籃變形需要根據掛籃預壓試驗與上階段澆筑混凝土時梁體及掛籃的變形來估算。表3模標高計算表節點號X坐標底模設
34、計標高成橋階段累計位移收縮徐變1500天后位移活載最大豎向位移不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不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預計掛籃變形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備 注10.00 0.0000 -0.0006 -0.0008 -0.0004 0.0010 0.0010 全橋左端部20.7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1#墩支座31.35 0.0000 0.0004 0.0006 -0.0004 -0.0004 -0.0004 41.65 0.0000 0.0007 0.0009 -0.0005 -0.0006 -0.0006 5
35、3.75 0.0000 0.0021 0.0029 -0.0018 -0.0021 -0.0021 左現澆段65.75 0.0000 -0.0208 -0.0195 -0.0029 0.0209 0.0209 12#塊端部79.75 0.0000 -0.0458 -0.0437 -0.0049 0.0462 0.0462 11#塊端部813.25 0.0000 -0.0406 -0.0381 -0.0064 0.0413 0.0413 10#塊端部916.75 0.0000 -0.0329 -0.0302 -0.0073 0.0339 0.0339 9#塊端部1020.25 0.0000 -0
36、.0275 -0.0251 -0.0079 0.0290 0.0290 8#塊端部1123.25 0.0000 -0.0209 -0.0188 -0.0079 0.0228 0.0228 7#塊端部1226.25 0.0000 -0.0157 -0.0139 -0.0077 0.0177 0.0177 6#塊端部1329.25 0.0000 -0.0118 -0.0104 -0.0072 0.0140 0.0140 5#塊端部1432.25 0.0000 -0.0090 -0.0081 -0.0064 0.0113 0.0113 4#塊端部1535.25 0.0000 -0.0069 -0.0
37、065 -0.0054 0.0092 0.0092 3#塊端部1637.75 0.0000 -0.0055 -0.0053 -0.0045 0.0076 0.0076 2#塊端部1740.25 0.0000 -0.0043 -0.0043 -0.0036 0.0061 0.0061 1#塊端部1842.75 0.0000 -0.0032 -0.0033 -0.0026 0.0046 0.0046 0#塊端部1945.00 0.0000 -0.0021 -0.0022 -0.0016 0.0030 0.0030 續表3標高計算表節點號X坐標底模設計標高成橋階段累計位移收縮徐變1500天后位移活載
38、最大豎向位移不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不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預計掛籃變形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備 注2047.25 0.0000 -0.0009 -0.0009 -0.0006 0.0012 0.0012 2147.55 0.0000 -0.0007 -0.0008 -0.0005 0.0010 0.0010 2248.7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墩支座2349.95 0.0000 0.0007 0.0008 -0.0007 -0.0004 -0.0004 2450.25 0.0000 0.0009 0
39、.0010 -0.0008 -0.0005 -0.0005 2552.50 0.0000 0.0023 0.0025 -0.0022 -0.0014 -0.0014 2654.75 0.0000 0.0039 0.0043 -0.0036 -0.0025 -0.0025 0#塊端部2757.25 0.0000 0.0057 0.0064 -0.0052 -0.0038 -0.0038 1#塊端部2859.75 0.0000 0.0075 0.0086 -0.0069 -0.0051 -0.0051 2#塊端部2962.25 0.0000 0.0091 0.0106 -0.0087 -0.006
40、3 -0.0063 3#塊端部3065.25 0.0000 0.0106 0.0128 -0.0108 -0.0074 -0.0074 4#塊端部3168.25 0.0000 0.0116 0.0145 -0.0130 -0.0080 -0.0080 5#塊端部3271.25 0.0000 0.0117 0.0154 -0.0151 -0.0079 -0.0079 6#塊端部3374.25 0.0000 0.0107 0.0153 -0.0171 -0.0068 -0.0068 7#塊端部3477.25 0.0000 0.0086 0.0141 -0.0188 -0.0047 -0.0047
41、8#塊端部3580.75 0.0000 0.0089 0.0152 -0.0206 -0.0049 -0.0049 9#塊端部3684.25 0.0000 0.0070 0.0140 -0.0218 -0.0031 -0.0031 10#塊端部3787.75 0.0000 0.0079 0.0152 -0.0225 -0.0039 -0.0039 11#塊端部3888.15 0.0000 0.0091 0.0164 -0.0226 -0.0051 -0.0051 續表3模標高計算表節點號X坐標底模設計標高成橋階段累計位移收縮徐變1500天后位移活載最大豎向位移不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不考慮掛籃變
42、形的底模立模標高預計掛籃變形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備 注3988.45 0.0000 0.0091 0.0164 -0.0226 -0.0051 -0.0051 4089.05 0.0000 0.0089 0.0162 -0.0226 -0.0049 -0.0049 4189.35 0.0000 0.0088 0.0161 -0.0226 -0.0047 -0.0047 4289.75 0.0000 0.0074 0.0146 -0.0227 -0.0033 -0.0033 11#塊端部4393.25 0.0000 0.0046 0.0114 -0.0224 -0.00
43、02 -0.0002 10#塊端部4496.75 0.0000 0.0048 0.0108 -0.0215 0.0000 0.0000 9#塊端部45100.25 0.0000 0.0032 0.0082 -0.0201 0.0019 0.0019 8#塊端部46103.25 0.0000 0.0045 0.0085 -0.0185 0.0007 0.0007 7#塊端部47106.25 0.0000 0.0050 0.0082 -0.0167 0.0001 0.0001 6#塊端部48109.25 0.0000 0.0048 0.0071 -0.0146 0.0002 0.0002 5#塊端
44、部49112.25 0.0000 0.0041 0.0057 -0.0124 0.0005 0.0005 4#塊端部50115.25 0.0000 0.0031 0.0042 -0.0101 0.0009 0.0009 3#塊端部51117.75 0.0000 0.0023 0.0029 -0.0082 0.0012 0.0012 2#塊端部52120.25 0.0000 0.0014 0.0017 -0.0063 0.0014 0.0014 1#塊端部53122.75 0.0000 0.0006 0.0007 -0.0044 0.0014 0.0014 0#塊端部54125.00 0.000
45、0 0.0002 0.0002 -0.0027 0.0011 0.0011 55127.25 0.0000 0.0000 0.0000 -0.0011 0.0005 0.0005 56127.55 0.0000 0.0000 0.0000 -0.0009 0.0004 0.0004 57128.7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墩支座續表3模標高計算表節點號X坐標底模設計標高成橋階段累計位移收縮徐變1500天后位移活載最大豎向位移不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不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預計掛籃變形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
46、高備 注58129.95 0.0000 0.0000 0.0000 -0.0009 0.0004 0.0004 59130.25 0.0000 0.0000 0.0001 -0.0011 0.0005 0.0005 60132.50 0.0000 0.0003 0.0003 -0.0027 0.0010 0.0010 61134.75 0.0000 0.0008 0.0010 -0.0044 0.0012 0.0012 0#塊端部62137.25 0.0000 0.0016 0.0020 -0.0063 0.0011 0.0011 1#塊端部63 139.75 0.0000 0.0025 0.
47、0033 -0.0082 0.0008 0.0008 2#塊端部64 142.25 0.0000 0.0034 0.0046 -0.0101 0.0005 0.0005 3#塊端部65 145.25 0.0000 0.0045 0.0063 -0.0124 -0.0001 -0.0001 4#塊端部66 148.25 0.0000 0.0053 0.0077 -0.0146 -0.0004 -0.0004 5#塊端部67 151.25 0.0000 0.0055 0.0088 -0.0167 -0.0005 -0.0005 6#塊端部68 154.25 0.0000 0.0050 0.0092
48、 -0.0185 0.0001 0.0001 7#塊端部69 157.25 0.0000 0.0038 0.0089 -0.0201 0.0012 0.0012 8#塊端部70 160.75 0.0000 0.0054 0.0115 -0.0215 -0.0007 -0.0007 9#塊端部71 164.25 0.0000 0.0051 0.0120 -0.0224 -0.0008 -0.0008 10#塊端部72 167.75 0.0000 0.0079 0.0153 -0.0227 -0.0039 -0.0039 11#塊端部73 168.15 0.0000 0.0093 0.0167 -
49、0.0226 -0.0054 -0.0054 74 168.45 0.0000 0.0095 0.0169 -0.0226 -0.0055 -0.0055 75 169.05 0.0000 0.0096 0.0170 -0.0226 -0.0057 -0.0057 76 169.35 0.0000 0.0097 0.0171 -0.0226 -0.0058 -0.0058 續表3模標高計算表節點號X坐標底模設計標高成橋階段累計位移收縮徐變1500天后位移活載最大豎向位移不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不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預計掛籃變形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備 注77 169
50、.75 0.0000 0.0084 0.0158 -0.0225 -0.0045 -0.0045 11#塊端部78 173.25 0.0000 0.0075 0.0146 -0.0218 -0.0037 -0.0037 10#塊端部79 176.75 0.0000 0.0093 0.0158 -0.0206 -0.0055 -0.0055 9#塊端部80 180.25 0.0000 0.0091 0.0146 -0.0188 -0.0052 -0.0052 8#塊端部81 183.25 0.0000 0.0111 0.0158 -0.0171 -0.0072 -0.0072 7#塊端部82 1
51、86.25 0.0000 0.0121 0.0159 -0.0151 -0.0083 -0.0083 6#塊端部83 189.25 0.0000 0.0119 0.0148 -0.0130 -0.0083 -0.0083 5#塊端部84 192.25 0.0000 0.0109 0.0131 -0.0108 -0.0077 -0.0077 4#塊端部85 195.25 0.0000 0.0093 0.0108 -0.0087 -0.0065 -0.0065 3#塊端部86 197.75 0.0000 0.0077 0.0088 -0.0069 -0.0053 -0.0053 2#塊端部87 2
52、00.25 0.0000 0.0059 0.0065 -0.0052 -0.0039 -0.0039 1#塊端部88 202.75 0.0000 0.0040 0.0043 -0.0036 -0.0026 -0.0026 0#塊端部89 205.00 0.0000 0.0024 0.0026 -0.0022 -0.0015 -0.0015 90 207.25 0.0000 0.0009 0.0010 -0.0008 -0.0006 -0.0006 91 207.55 0.0000 0.0007 0.0008 -0.0007 -0.0004 -0.0004 92 208.75 0.0000 0.
53、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4#墩支座93 209.95 0.0000 -0.0007 -0.0008 -0.0005 0.0010 0.0010 94 210.25 0.0000 -0.0009 -0.0009 -0.0006 0.0013 0.0013 95212.50 0.0000 -0.0022 -0.0023 -0.0016 0.0031 0.0031 續表3模標高計算表節點號X坐標底模設計標高成橋階段累計位移收縮徐變1500天后位移活載最大豎向位移不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不考慮掛籃變形的底模立模標高預計掛籃變形考慮掛籃變形的預拱度考慮掛籃變形的底
54、模立模標高備 注96 214.75 0.0000 -0.0033 -0.0034 -0.0026 0.0046 0.0046 0#塊端部97 217.25 0.0000 -0.0044 -0.0044 -0.0036 0.0062 0.0062 1#塊端部98 219.75 0.0000 -0.0057 -0.0054 -0.0046 0.0077 0.0077 2#塊端部99 222.25 0.0000 -0.0072 -0.0066 -0.0054 0.0094 0.0094 3#塊端部100 225.25 0.0000 -0.0093 -0.0084 -0.0064 0.0116 0.0
55、116 4#塊端部101 228.25 0.0000 -0.0121 -0.0108 -0.0072 0.0143 0.0143 5#塊端部102 231.25 0.0000 -0.0161 -0.0143 -0.0077 0.0182 0.0182 6#塊端部103 234.25 0.0000 -0.0214 -0.0193 -0.0079 0.0233 0.0233 7#塊端部104 237.25 0.0000 -0.0280 -0.0257 -0.0079 0.0296 0.0296 8#塊端部105 240.75 0.0000 -0.0335 -0.0309 -0.0073 0.034
56、6 0.0346 9#塊端部106 244.25 0.0000 -0.0413 -0.0388 -0.0064 0.0420 0.0420 10#塊端部107 247.75 0.0000 -0.0465 -0.0444 -0.0049 0.0469 0.0469 11#塊端部108 251.75 0.0000 -0.0208 -0.0195 -0.0029 0.0210 0.0210 12#塊端部109 253.75 0.0000 0.0021 0.0029 -0.0018 -0.0020 -0.0020 右現澆段110 255.85 0.0000 0.0007 0.0009 -0.0005
57、-0.0006 -0.0006 111 256.15 0.0000 0.0004 0.0006 -0.0004 -0.0004 -0.0004 112 256.75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5#墩支座113 257.50 0.0000 -0.0006 -0.0008 -0.0004 0.0010 0.0010 7 線形監測7.1 線形控制工作程序為使施工控制的各個步驟程序化,施工控制工作小組根據具體的施工進度安排制定施工控制工作程序,其中包括兩方面的內容。7.1.1 控制流程從掛籃的前移定位至預應力鋼束張拉完畢是本橋施工的一個周期,每
58、個周期中有關施工控制的步驟如下:(1) 按照預報的掛籃定位標高定位掛籃,由施工單位測量定位后的掛籃標高,并向控制小組提供掛籃的定位測量結果;(2) 立模板、綁扎鋼筋;(3) 澆筑混凝土前,測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測點,復測掛籃定位標高,報施工控制小組;(4) 施工控制小組分析測量結果,如需調整,給出調整后的標高;(5) 澆筑完混凝土后第二天測量所有已施工梁段上的測點標高,測量本梁段端部梁底和預埋在梁頂的測點標高,建立測點與梁底標高的關系,提供給施工控制小組;(6) 按鐵路工程檢驗評定標準檢查斷面尺寸,提供給施工控制小組并向施工控制小組提供梁段混凝土超重的情況;(7) 張拉預應力鋼筋后,測量所
59、有已施工梁段上的高程測點,并提供施工控制小組;(8) 施工控制小組分析測量結果,根據上一施工周期梁底標高測量值和應力、溫度等測量結果計算、預報下一施工周期的掛籃定位標高。工作程序的關鍵是:每個施工循環過程的結束都必須對已完成的節段進行全面的測量,分析實際施工結果與預計目標的誤差,從而及時地對已出現的誤差進行調整,在達到要求的精度后,才能對下一施工循環做出預報。 誤差控制標準本橋施工控制的最終目標是:使成橋后的線形與設計成橋線形的所有各點的誤差均滿足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TB10752-2010)規定,懸臂梁端高程誤差在15mm和-5mm之間,合龍前兩懸臂端相對高差小于合龍段長的1/
60、100,且不大于15mm。成橋后橋面高程在20mm以內。根據這一目標,在每一施工步驟中制訂了如下的誤差控制水平:1) 掛籃定位標高與預報標高之差控制在0.5cm以內;2) 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完后,如梁端測點標高與控制小組預報標高之差超過0.5cm,需進行研究分析誤差原因,確定下一步的調整措施;3) 如有其它異常情況發生影響到標高,其調整方案也應經分析研究,提出控制意見。7.2 位移測點布置撓度觀測資料是控制成橋線形最主要的依據, 48+2*80+48m連續梁橋線形監測斷面設在每一階段的端部,如圖8-1和所示。布置0塊件的高程測點是為了控制頂板的設計標高,同時也作為以后各懸澆階段高程觀測基準點。
61、每個0塊的頂板各布置7個高程觀測點,見圖8-2(a)。懸澆階段每個監測斷面上布置兩個對稱的高程觀測點,如圖8-2(b、c)所示,不僅可以測量箱梁的撓度,同時可以觀測箱梁是否發生扭轉變形,標高測點用16圓鋼,圓鋼筋頂部磨平,露出頂板23,并用紅油漆作為標記。測點布置原則: 盡量靠近腹板; 測點離梁段端部10; 不妨礙施工及掛籃的行走、固定等; 易于保護; 盡量使測量工作減少,如立一次儀器即可以測試全部測點的高程,最好設置在掛籃內側,這樣也可以減少轉儀器(置鏡點)引起的誤差。7.3 觀測時間與項目為盡量減少溫度的影響,撓度的觀測安排在早晨太陽出來之前進行,每個施工階段的變形測試時間根據施工階段的進
62、度來定。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主要觀測內容包括:(1) 每階段混凝土澆筑前的高程測量;(2) 每階段混凝土澆筑后、預應力張拉前的高程測量;(3) 每階段預應力張拉后、掛籃行走前的高程測量;(4) 每階段掛籃行走后的高程測量;(5) 拆除掛籃后、邊(中)跨合龍前的高程測量;(6) 最終成橋前的高程測試。圖8-1 48+280+48連續梁橋線形監測測點 (a) 0號塊 (b) 支點斷面 (c) 跨中斷面標高測點圖8-2 48+280+48連續梁橋線形監測測點7.4 懸臂階段測量工作內容從掛籃前行至本梁段預應力張拉完畢為一個施工階段,在每個施工階段需完成的工作如下。7.4.1 掛籃定位根據監控方提供的立模
63、標高進行掛籃定位,定位底模前端標高及頂板標高。此時需要設置的測點如下,如圖9及圖10所示。(1) 頂板鋼筋頭測點,距離該梁塊前端10cm,在澆筑該塊混凝土前埋設即可。(2) 掛籃底模梁塊前端測點,不用設置鋼筋頭,直接布置在模板上。(3) 掛籃底模鋼筋頭測點,盡量靠近該梁塊底模前端,鋼筋頭長度10cm左右。注:由于在澆筑混凝土后需要對底模前端標高進行測量,為消除其他因素影響,在定位時,在底模上盡量靠近本梁塊底模前端左右兩側各設置鋼筋頭一個,在定位時需要測量測點2(底模前端模板)與測點3(底模前端鋼筋頭)的標高差,在澆筑混凝土后及張拉預應力后可僅對測點3(底模前端鋼筋頭)進行測量,利用標高差換算測
64、點2(底模前端模板)的標高。圖9 每階段測點布置側立面圖圖10 每階段測點布置正立面圖掛籃定位時需測量的內容如下:(1) 測點2(底模前端模板)的標高,使其滿足監控方標高預報文件中的底板立模標高;(2) 頂板立模標高,為底板立模標高梁高;(3) 所有已施工梁段頂板鋼筋頭測點標高;(4) 測點3(底模前端鋼筋頭測點)標高,并計算出每側底模前端鋼筋頭測點(測點3)與測點2(底模前端模板)的標高差。8.4.2 澆筑混凝土時澆筑混凝土時需完成的測量工作如下:(1) 澆筑前檢查掛籃定位標高,確保標高無誤后再開始澆筑混凝土;(2) 混凝土澆筑即將完成后,按照標高預告表提供的混凝土澆筑即將完成時的頂板頂面(
65、不考慮六面坡的標高)進行重新定位頂板頂面標高,六面坡尺寸不變,在標高預告表給出的頂板頂面(不考慮六面坡的標高)基礎上重新定位六面坡。8.4.3 混凝土養護期間混凝土養護期間需測量內容如下:(1) 所有已施工梁段頂板鋼筋頭測點(測點1)標高;(2) 底模前端鋼筋頭測點標高(測點3),目的是測量(底模前端模板)測點2標高,需要提供測點2的標高;(3) 頂板頂面(不考慮六面坡,最低點)混凝土表面標高,如圖11所示。圖11 頂板頂面混凝土表面測點7.4.4 預應力張拉后預應力張拉后需測量內容如下:(1) 所有已施工梁段頂板鋼筋頭測點(測點1)標高;(2)底模前端鋼筋頭測點標高(測點3),目的是測量(底
66、模前端模板)測點2標高,需要提供測點2的標高;7.4.4合攏階段主要測量內容如下: 合攏前合攏段兩側的標高差; 加配重后頂板鋼筋頭測點(測點1)標高; 合攏后頂板鋼筋頭測點(測點1)標高; 張拉后頂板鋼筋頭測點(測點1)標高;合攏階段梁上荷載發生變化時,需要測量頂板鋼筋頭測點(測點1)標高7.5 測量儀器高程測試用TC1800全站儀(測量精度0.1mm)或精密水準儀來進行測試。8 溫度監測溫度是影響主梁撓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施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溫度型應力監測儀器(ZX-416AT)監測混凝土內部溫度的變化情況,測量精度0.5。在施工控制中將按照實際的施工進度考慮季節性溫差,對日照溫差在觀
67、測中通過采取一些措施(如同一觀測時間等)予以消除,減小其影響。9 誤差分析與識別在每一施工階段,對監測得到的應力和位移與理論值進行誤差分析,并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根據本階段結果對下一階段的誤差進行預測、調整以及報告施工狀態(預制梁段架設標高)等。10 施工控制實施流程施工控制按照施工量測識別修正預告施工的循環過程,其實質就是使施工按照預定的理想狀態順利推進。由于實際上不論是理論分析得到的理想狀態還是實際施工都存在誤差,所以,對本橋進行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務就是對各種誤差進行分析、識別、調整,對結構未來狀態做出預測。對于本橋,由于在梁段澆筑完成后,除張拉預備預應力索外,基本沒有調整的余地,而只能針對
68、已有誤差在下一未澆筑梁段的立模標高上做出調整,所以,要保證本橋控制目標的實現,最根本的就是對立模標高做出盡可能準確的預測,依靠預測控制。鑒于本橋已完成階段的不可控性以及施工中對線形誤差的糾正措施的有限性,控制誤差的發生就顯得極為重要,所以施工中采用自適應控制法對其進行控制。基本思路為當結構的實測狀態與模型計算結果不符時,通常將誤差輸入到參數辨別算法中去調整計算模型的參數,使模型的輸出結果與實測結果一致,得到修正的計算模型參數后,重新計算各施工階段的理想狀態,經過幾個階段的反復識別后,計算模型就基本與實際結構一致,從而對施工過程進行有效控制。48+2*80+48m連續梁橋自適應施工控制流程圖如圖
69、12所示。前期結構計算分析預告變位和立模標高施工測量誤差分析修改計算參數結構計算主梁標高、懸臂端撓度、有效預應力、溫度、彈性模量、收縮徐變系數主梁標高誤差預應力張拉誤差彈性模量誤差溫度影響徐變影響計算圖式誤差圖12 48+280+48m連續梁橋自適應施工控制方法流程圖附錄;標高測量表格(1) 底板高程測量表(48+280+48)m連續梁橋高程測量記錄表 墩 塊位置點號掛籃定位后測點高程混凝土澆筑后測點高程預應力張拉后測點高程施工段號AB12AB12AB#塊 側施工段號CD34CD34CD#塊 側備注:1-4點為本段頂板埋設測點鋼筋,A-D為本段底模前端測點, 1-4點為前兩段頂板埋設測點鋼筋。填表人: 日期: 審核人: 日期: (2) 頂板高程測量表(48+280+48)m連續梁橋頂板測點標高記錄表 墩 塊梁段號掛籃定位混凝土澆筑后預應力張拉后左右左右左右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側 #塊填表人: 日期: 審核人: 日期: